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
時間:2008年9月6日
地點:美國聖荷西聞思修居士林
主講:梁乃崇教授
紀錄:林素能
整理:周雅容、汪義麗
 
※有覺知能力就代表生命活著
 
各位午安。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生命的價值」,要講這個題目,先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何謂生命?這個問題聽起來好像不難,但其實很深。大家會想,有生命就是活著,沒生命就是死了,那麼活著就是生命。
 
什麼樣子叫做活著?這個問題問現代的醫師,答案會是:用腦波來測量,有腦波就是活著,沒有腦波就是死了。在古代,以前沒有測量腦波的東西,那時候又怎麼辦呢?那就不知道死還是活了嗎?那時候就問,有沒有呼吸?有呼吸就是活著,沒有就是死了。還有人就是摸摸有沒有心跳,有就是活著,沒有就是死了。這樣子的答案,就可以解答死活嗎?我覺得這樣的答案,解答不了什麼是死的,什麼是活的。
 
而且這個解法,都是解別人的。我現在問的問題是,你怎麼知道你自己是活的?我的答案,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生命?我說啊,有沒有生命,就是看你是死的、還是活的;活的就是有生命,死的就是沒有生命。問題是,怎麼斷定自己是活的呢?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你有沒有「覺知能力」。你覺得自己有覺知能力,你就是活的;如果你自己覺得,你沒有覺知能力,就是死了。
 
我們是不是天生就是這樣斷定自己?不是斷定別人喔,別人的死活不要你管,我們一定是用這個方式來斷定的。所以什麼是有生命?有覺知能力就是有生命,覺知能力就是生命最根本的基礎。
 
那你有覺知能力了,你知道嗎?其實我這樣一提,大家都會認同的,這是宇宙的根本,宇宙的根本就是實相。只要你一有覺知能力,就出現一個問題,要把它叫成什麼東西呢?我們佛法會講覺知是「能」,就是講有覺性,這個覺知能力就是覺性。有時候又變一個名字叫「自性」,還是覺知能力。講得神秘一點「佛性」,那還是覺知能力。只不過變一些不同的名稱而已,指的就是覺知能力。
 
佛有一個名稱,叫「無上正等正覺」,還是覺知能力啊。這裡頭就是變成佛性了,它也不是上帝啊,它還是覺知能力。佛法沒有神奇,佛法講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是在講生命。中國的古書有:「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就是在講這個。中國古代的一些觀念,跟佛法非常一致。佛法講覺性、佛性、自性,還沒把「命」關連起來。中國古代的書裡面,就是直接講,那就是生命。
 
我們今天的題目是「生命的價值」,當然要先把「生命」這件事講清楚。生命沒有什麼特別,就是你的覺知能力。佛法沒有什麼特別,它講的這些東西沒什麼,就是覺知能力。我們只要把這一點弄清楚,對於生命就不會迷糊了。很多人就是搞不清楚什麼是生命,一天到晚講生命、生命,根本就搞不清楚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覺知能力。既然覺知能力就是生命,那下面就有戲看了。
 
※能知與被知的相對並存
 
我把它簡化一下,有覺知能力我們就叫做「能知能覺」,有覺知能力就是能知能覺,再簡化一點就叫「能知」。我有覺知能力就是能知,能知什麼?就是生命啊!既然有能知,就必然有被知。又跑到能知、被知裡面來了,這一轉就轉過來。
 
那我就問,生命在能知這裡,被知有沒有生命呢?既然講到被知,被知是什麼東西?被知就是被能知所知的對象。既然有能知出現,我們說是覺知能力。有覺知能力,我們就能覺知這個、覺知那個,到處亂覺知。那麼祂一下知道這麼多的時候,這些東西是什麼?都是被祂覺知的東西,被覺知的對象。被覺知的對象,我們就叫它被知。
 
所以能知和被知,就是兩個相對的東西。一有能知出現時,就一定有一個被知跟它對應。這兩個是同時並存,但不是同一個東西。我們現在就知道,生命在哪一邊呢?生命在能知這裡。被知這邊有沒有生命呢?沒有生命啊!一講到這個地方,就變成佛法裡講的話了:「能知就是能,被知就是所。」禅宗裡面講的,能所的問題,《華嚴經》也有很大一段在講「能所」。
 
所謂能所的問題,就是能知和被知的問題。「能」這裡有生命,「所」這裡沒有生命,這樣的狀況,就是能知和被知的關連。從這樣的關連,我們就曉得,有「能」就是活的,如果沒有「能」的話就死了。當我們一有能知,就有一個被知來對應。那被知是什麼呢?就是被能知所知的對象。這個被知,它是沒有生命的。當然被知道它是另外一個能知的話,它是有生命的。不是這個能知的生命,是另外一個生命。這樣講的話我們就清楚了。
 
※能知是不可被知的
 
聽眾:能知內省的話,能了解自己,那自己本身就是生命?
 
梁師:嘿嘿,你自己的邏輯跟自己打架了。你那個自己,已經變成被知了。能知不是那個被知的東西啊,另外有一個說不出來的東西。你這個問題也很好,引發我下面要說的。
 
我們既然知道這個是能知,那有一個問題就出來了,我寫在這邊的「覺知能力」是不是生命?被我寫出來的這個不是,真正的覺知能力,是我在寫的那個時候的「那個」,「那個」才是,寫出來的就不是。所以真正的能知,是寫不出來的,也沒辦法被講出來。不但沒有辦法被說出來、沒辦法被寫,甚至沒辦法被想,你想都想不到祂。
 
那你說,我剛才不是想到了嗎?被你想到的就不是,就是假的。為什麼?那是被知的;因為被你想到了,就是被想的對象。被想的對象,就不是真的,那個能想才是。能想被我講了,也不是真的,所以剛才他那個問題,就是在這個地方打架了。
 
能知是不可被知的。佛經裡面講到很多覺性啊,祂就告訴你,那是不可說的。但是祂怎麼又說了那麼多呢?因為說出來都不是真的,只要被說出來就不是真的,真的是說不出來的。像《金剛經》裡面也講「思議所不及」,這些東西都是思議所不及的。為什麼呢?只要被你想到了也不算啊!那個能想才是。那個能想,是你用思議、怎麼想祂也沒有辦法被你想的。但是祂就是能想,那個能想就是祂。
 
這個地方就是讓人最難懂的地方。一旦你懂了,其實奧妙全解了。你要懂的夠徹底,不是理解那樣的懂,而是真的懂。所謂理解的懂,就是經過思維的。如果超過思維,你懂了,那麼你就是真懂。所有佛法最難越過的關卡,你已經越過去了。
 
※能知的五種性質
 
生命的價值,既然是不可被知的,連想也不可以被想,當然不可能被你捉到。你想要把祂捆綁起來,祂不可能被你捆綁的,覺知能力有這樣的一個特質。我們另外一句話就是,祂是解脫自在的。因為祂不會被知、不會被捆綁,所以是解脫的。我們用現在這個世界的話來說:「祂是自由的」。西方現在很追求這個東西嘛,其實自由就是解脫自在。能知有這樣的性質:「自由」。
 
既然祂有這樣的特質,同時也是不可被知的,所以祂就是「無分別」的。你的覺知能力、我的覺知能力、釋迦牟尼佛的覺知能力,能夠分辨嗎?不能分辨!為什麼?沒辦法被你知道,你怎麼分辨啊?你連知道祂都沒辦法知道,一個你完全無法知道的東西,你怎麼分辨這是你的、他的、釋迦牟尼佛的?所以祂是無分別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平等」的。這裡就跑出「自由」、「平等」。
 
祂還可以衍生出一個涵義,就是「同體」。什麼狀況是同體?我們拿自己來說,你的腳跟你的頭是同體。當他們是同體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麼?腳絕對不會跟頭抱怨,那個頭老是高高在上,把我壓在下面干什麼?當它同體的時候,沒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會出現的時候,都是不同體,不同體才會說:「你怎麼老是高高在上,把我壓在下面?」當它同體的時候,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什麼是同體?只要想一下你的腳跟你的頭是不是同體,當他們是同體的時候,不會有不同體的抱怨出來。同體的時候就會「博愛」,博愛就出來了。
 
你看我們的覺知能力,祂有什麼呢?現在西方最追求東西:「自由、平等、博愛」,法國大革命追求的三個目標它全有。只要根據一個不可被知,就引伸出來祂具有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生命的價值。
 
我們今天的題目,問生命的價值,第一個先問生命是什麼,已經解答了。現在我們要解答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生命的價值原來就是自由、平等、博愛。另外還有一個,根據不可被知,就可以引伸出來的另一個價值。因為祂不可被知,所以祂不可能被毀壞,所以祂有一個性質就叫做「不朽」,意思是,祂是不死的。活著的生命是不死的。祂想死也沒辦法,因為祂一想死的時候,那個是被想的,那不是祂。能想,是想死也死不了的,是不朽的。
 
那麼你看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自由、平等、博愛、不朽。夠了嗎?還不夠,還有一個。像這個筆是被我手拿的,我就是能拿,我們只要看筆和我手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手是能拿,它是能知;筆是被拿,它是被知。你看他們的關系,主動權在哪裡?是不是在我手上?絕對不會在筆這裡。主動權一定在能知這裡,我的手只是個譬喻。因為祂不可被知,所以還導出一個性質,叫做「主動」,生命是掌握主動的。
 
所以生命有五大價值:自由、平等、博愛、不朽、主動。被知有這五個嗎?全部沒有。生命的五個價值,全在能知這邊,完全不在被知那裡。自由、平等、博愛是用現代的話,用佛法的話就是「解脫、無分別、同體」。同體這邊,我們也可以說「慈、悲、喜、捨」。你說佛法是不是很現代化?比現代化還進步啊,還多上「不朽」耶!他們還不懂「不朽」,法國大革命革來革去,那個不朽沒有了,主動也沒有了。
 
※生命有主動權,所以不可辱
 
主動權非常重要,那個威力大得很。像物質、物體,沒有生命的,它沒有主動權。但是有生命的,就有主動權,連細菌都一樣。你說細菌是不是生命?它是生命啊,它就有主動權。這五個是所有一切生命的特征,所有一切生命的價值都是這樣子。所以啊,生命不可辱,你不可以去侮辱他,你對生命一定要尊重。
 
聽眾:你這樣講,是以人類為主體的生命。你剛剛講細菌,細菌談得上自由、平等、博愛嗎?跟我們人類所認為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梁師:是一樣的,我這個解釋是覺知能力,細菌就是有覺知能力,它有覺知能力就有這些特質。
 
聽眾: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價值判斷。
梁師:你不要限制在人類,因為我現在不是講人類,我現在講覺知能力。
 
聽眾:包括植物嗎?
梁師:植物沒有覺知能力。那個是定義的問題。
 
聽眾:植物不能主動?
 
梁師:對,但這是定義的問題。這個稍微復雜一點,把定義問題厘清楚了,你會覺得很簡單。我現在講生命,並不是只講人類的生命。人類是生命之一,並不是生命的全部。我現在講的是宇宙大生命,只要是生命,都算在裡頭。所有生命的特征,就是它有覺知能力,就是這一個,沒有別的。所以不是看腦波、不是看心跳;細菌沒有心跳、沒有腦波啊。
 
聽眾:覺知能力,我們可以說是能量?
梁師:那是名詞定義問題。
 
聽眾:能思、能想算不算生命?
梁師:這個我在下面講復雜一點時,再來講這東西,現在我直接講生命的價值。
 
※對疾病和癌細胞要用愛來對應
 
聽眾:植物人有沒有覺知能力?
 
梁師:這要問他啊。他自己覺得有、還是沒有,現在我不是要你去判斷他,你怎麼知道他不能判斷?你不是植物人,你怎麼知道?你先要變成植物人,你才能知道。細菌也一樣,當你自己是細菌的時候,你怎麼曉得你是有生命、還是沒生命?所以生命價值,剛才就提到主動,主動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生命都有主動權。它有一個什麼特征呢?它是不可辱的。所以細菌你也不可對它趕盡殺絕。
 
聽眾:你吃抗生素,就是在殺他們?
 
梁師:對!我們人類用很多藥物去殺細菌,成功了嗎?細菌產生抗藥性的能力,比你制造新藥的能力要快,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有主動權,你殺不了他的。譬如說,有個小孩,因為他很小,我們是大人,所以我們欺負他。你欺負看看啊,他以後一定演一場王子復仇記,一定是這樣子的啊!那個就是主動權。所有的生命都是這樣子的,連你身上的癌細胞都是這樣子。我們現代的醫學不懂這個東西,看到癌細胞,趕快把他殺死,你越殺他,他越擴散,就這樣來的啊。
 
聽眾:殺得不夠徹底。
梁師:也是一個,就算你殺得徹底,也是贏在一時,不會贏在永遠。
 
聽眾:那梁教授,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對付疾病跟癌細胞呢?
 
梁師:用愛。你要去了解它,它為什麼會變癌細胞。我們有一位來學的成員,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他請我幫助他,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是就我所知的教他,他真的做到了,結果他的癌細胞真的消失了。
 
用的辦法是什麼?那個要有禅定功夫,要定到跟癌細胞同樣的境界,然後跟他溝通。溝通以後才知道,這些癌細胞就是小自我,跟其他正常細胞一樣,就是他自己的小自我,他是有自性的。小自我非常的恐懼,他感受到他的恐懼,這個恐懼怎麼來的?說起來是很長的過程,那個恐懼,原來是他很小的時候,他爸爸打他媽媽,這個孩子就同情他媽媽,要保護他媽媽。所以在那個狀況下,他媽媽的恐懼就轉移到他身上,以後就是這個癌細胞。
 
其實他那個恐懼,是由他對他母親的愛轉移過來的,他自己搞不清楚。當他了解,原來他根本不恐懼,那是愛啊。他把根源找到了,也解掉了,他的癌細胞也不恐懼了。因為癌細胞的心就是他的心啊,他們在恐懼的時候,就是變怎樣呢?恐懼跟恐懼的就聚在一起,物以類聚啊。團團擠在一起,那些營養都進不去,所以他們就變成一群要死的恐懼。大家都聚在一起、怕在一起,變成硬塊。那個腫瘤為什麼都硬硬的呢?他們還要築一道牆,就是硬殼啦,把他們所能夠拿到的資源,都變成一道牆,把自己保護起來。因為他們害怕、不安全,所以癌細胞都是一個腫瘤,硬硬的一個殼。當這些一解掉的時候,通通不見了。
 
醫學教我們的方法是殺死他,那他就更怕,更怕就聚得更緊。牆築得更厚、更硬,讓營養更進不去。所以現代的醫學,都把細胞看成是物,看成是被知的。要曉得,他是有能知在裡面,他是生命。所以我知道現在的醫學基本的想法就錯了,解不了這個問題。
 
聽眾:請問你生病看醫生嗎?
梁師:看啊!
聽眾:有吃藥嗎?
 
梁師:也吃。在我們這個團體裡面,醫生好多,各科的醫生都有。這樣的觀點,我們了解以後,對自己的身體就知道要愛護。要愛護你的生命,愛護你的細胞,甚至愛護你的癌細胞。你要去愛他、要尊重他們,其實他就是你的小自我。我們一般人心中都有很多恐懼,也有很多怨恨,那些恐懼和怨恨是相輔相成、越長越大的。對我們的身體這樣做的話,其實是自我摧殘。
 
我們這樣做的話,我也不能說,就不要看醫生了。不能說,醫生給你開刀、給你化療,你不要去聽他們的,我沒有要大家這樣做。原因是什麼呢?能夠做到禅定功夫這麼深的人太少了,如果你禅定功夫做不到,對你也沒辦法有幫助。但是這就學到一件事,你要愛護你的細胞,即使是癌細胞,你也要愛護。你可能還在吃化療的藥,在殺他。可是在心理上,你還是要愛他,這樣的話會比較好。我能夠提供的是這樣。
 
如果你的禅定功夫真的很好,那我就敢建議你冒險一試。如果不夠好,也不建議這樣做。所謂冒險一試,就是用禅定功夫去做,即使在做化療都沒有關系。就像我提的那位學員,他最後也做化療,但他的化療並不是把他的癌細胞殺死,而是他的癌細胞不見了。本來講能夠讓他們不要擴大就好了,因為他們一直擴大,他已經准備等死了,結果完全出乎醫師的預期之外。他應該要做五次化療的,才做三次,去檢查的時候一個都沒有了,找不到了。
 
他的狀況開頭是這樣,但是後來的演變也沒有那麼如意。其實我只有這個個案而已,為什麼沒有那麼如意。因為他再去檢查,醫生不相信他身上癌細胞消失了,所以就認為癌細胞轉移。那時候他正好覺得頭有點昏昏,精神稍為有點恍惚,醫師就認為他轉移到腦了。又做了大腦斷層掃描,果然看到一粒粒的,就認為癌細胞轉到腦了。他就告訴我,說他又不行了,要准備做化療。
 
他把這件事告訴我的時候,我就鐵口直斷,說那個一定沒有。我為什麼敢鐵口直斷,不是因為我這一套理論,而是因為我母親的經驗,讓我知道西醫的斷定是錯的。因為癌症是很復雜的,有業障在裡面。雖然他用這樣的方法,癌細胞不見了,這一件事情是成立的。但後來為什麼又有癌症的症狀?他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就是腦子有點昏而已。我那時候為什麼敢斷定他沒有問題,我認為他那些現象出來,是業障還沒有清干淨,所以才會有癌症的症狀再出現。當你把業障清掉了,那些就會沒有。所以那時,我就建議他不要再去做化療。後來他有沒有做,我也不清楚,但是他現在是好的。他自認自己好像有,只是還是沒有復發而已。但轉移到腦這件事,現在至少是沒有發展下去。
 
我為什麼敢這麼說,這跟我的母親有關。我母親開頭也是,她有肺癌,醫生就說要做化療、要切啊。那個時候,因為我母親已經八十幾歲了,做這些干什麼?就算成功了,也活不了幾年,所以就決定不做。不做的話,就聽從一位我們團體裡一位醫生的建議,從美國買一種印地安人草藥,吃的時候看起來就是沒事,肺癌的症狀都沒出現。但是到後來,她還是慢慢一直要去世了,我知道她要去世,是因為她不想活,她想要到我父親那邊去,是她決心要離開。我父親已經去世了,她要到我父親那邊去,才會要走的。
 
後來那陣子,我母親就說她不要再去醫院了,好,那就在家裡。但是現在的醫學弄得很復雜,因為我們的醫生朋友太多了,弄到後來,她吞咽有問題了、呼吸有問題了。家裡變成了診所,什麼裝備都弄到家裡。那還不如送到醫院去,我們再怎麼弄,也弄不到醫院那麼完善。送去了以後,醫生就逮到機會了,趕快給她做檢查,一做就,喲,肺部真的沒有了。本來講是肺癌,現在沒有。沒有,他們就不死心,到處亂找。然後就找到在腦部,說轉移到腦部了,他們找不到的時候,最後一個就說在腦。
 
腦的斷層掃描圖我也看不懂,他們說結的腦瘤,像一串葡萄一樣那麼多。我母親送到加護病房的狀況好像已經昏迷不醒了,跟她講話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聽得到。他們說癌細胞到腦了,看起來有點像,都不講話了,所以我們當時是相信的。我們那個時候請了一個外勞,那個外勞跟我們的關系也是很特殊,後來變成家人一樣。當我母親去世以後,他才告訴我們,我們只要一靠近病房,她眼睛就閉起來不說話。我們一走,眼睛睜得好大。我們才曉得原來根本不是,我們被騙了,因為她決心要走了。
 
所以我對斷層掃描,對於腦瘤,我一個都不相信,根本不是嘛!我對那位學員說我母親長得像一串葡萄,你才幾顆,而且我們當時看她連話都不講,已經昏迷了,原來都是假的。所以什麼化療,你不要去管他了。
 
聽眾:我記得在十幾年前,曾經有一個節目叫「The other side」,訪問一個已經到末期的攝護腺癌病人。後來就有一個禅定的老師,教他怎麼禅定,在禅定中進去把他的癌細胞拿出來,後來他就好了。
 
梁師:會有這種事?這不是我的經驗,我就不知道了。我講的都是我親眼看到的過程。所以我就建議他不要做,我說那個觀念錯了,因為西醫不相信你的癌細胞會不見。我曾經講:「如是認定,則如是顯現」,你要找,就一定給你找到。你認定有,就一定有辦法找到有。我說你就采取一個觀點,你要認為你沒有。
 
聽眾:你認為有就有,你認為沒有就沒有。
 
梁師:也不一定,你認為沒有,有時候還是有啦。但是這會有影響,你自己會找到答案。他在這樣的建議之下,目前還OK的啦,但是我還是覺得,他自己不太OK。我認為那是因為業報沒有清干淨,業報沒有清干淨,會呈現這個狀況。
 
聽眾:那要怎麼清?
 
梁師:修行啊。所有的事情,只有修行才能解決。剛才講那個的目的,就是要講主動權。所有的生命都有主動權,連細菌都一樣、昆蟲也一樣。只要是生命,就會演王子復仇記。
 
聽眾:梁教授你剛才提到,這個Case是他以前的恐懼感,從他媽媽那邊轉過來的。不管是業障也好、或是一個能量體也好、或是一個類似生命體也好,這樣移轉過來,才在自己的腦筋深處引發恐懼,然後才引發癌細胞的生命。那他的用意是什麼?
 
梁師:這個就是傳染病一樣的傳染,心靈也會像感染病一樣感染。
 
我們了解生命的價值,我們就知道這五項「自由、平等、博愛、不朽、主動」,生命本身就是這樣。你要跟生命站在一邊的話,你就要具備這些性質,而且要尊重這些性質,那麼你就會站在生命這邊。你跟這些價值做對的話,你就會站在生命的另外一邊,另外一邊是什麼?就是死。我們知道這樣子的話,我們的生命就會過得好一點。
 
聽眾:所謂的不朽,是指精神不朽?
梁師:生命不朽,指覺知能力不朽。
 
※十二因緣講的是一個個體生命
 
生命的價值我們講完了,接著我們講生死觀。十二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一共十二個,還有一個「本明」,本明就是能知,純粹的能知。因為祂是不可被寫出來的,所以我們就用點點點,因為寫出來就是假的,真的是寫不出來的。
 
無明到行、識、名色就是識心,六入到取就是身體,有到老死就是世界,本明就是自性。十二因緣可以簡化為自性、識心、身體、世界。我們來看看,如果只看世界、身體、識心、自性,能知和被知在這個裡面的關連性是怎樣。世界指的就是有,就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就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有」。「生」就是生物,有了生物,就有老死的問題,所以「生」和「老死」就是生物世界。
 
我們現在談的十二因緣,是就一個人的觀點來看的;雖然「生」裡面有其他的人或者動物,就一個人的角度來看,他們還是一個物。十二因緣的理論是「一人模型」,就一個人來看。如果要看很多人,就要一條一條組合起來,才是整體的十二因緣。我們先把這一條了解了,你要再加第二條,工程就更大一點了,現在一條都還沒弄好,我們不去講第二條。
 
就一個人來講,他的世界就有一個物質世界和生物世界,這些對他來講都是被知的。我們的身體,有的時候會變成能知,有的時候是被知。就剛才講的筆,筆是不是世界裡的一部份?對我來講,我的手是不是我身體的一部份?我這麼一拿它,筆就是被拿的,所以是被知;我的手是能拿的,所以是能知。能知和被知的界線,就在身體與世界之間。
 
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你是不是能夠感受到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是不是能被你感覺,從頭一直到腳?你的身體是不是被知的?那是誰在感受他?不是身體,也不是大腦喔。這個時候,身體是被知的,世界也是被知的;這個時候就是名色以上,識心和自性是能知。能知、被知的界線,就移動到識心和身體中間來了;大家只要眼睛一閉,界線就移到這裡來了。
 
大家有沒有聽過瀕臨死亡的經驗?那些人都是飄在天花板上面,看著下面的醫生在救他。你們剛才已經飄到天花板上面了,剛才那麼一做,是不是飄到天花板上啦?不是看著身體了嗎?從頭一直看到腳了,這就是瀕臨死亡的經驗。要不要再來一次?很簡單嘛,一點都不稀奇啊,就是這樣子!隨時都可以瀕臨死亡一次,就這麼容易的。不要以為那個多神秘,這個你們都會,時時刻刻都可以來一遍。
 
因為你的身體,被你清清楚楚的感覺到,那就是被知。你的能知在哪裡?能知在識心到自性這裡。問題來了,這個地方,現代人常常腦筋轉不過來。我們來證明一件事情,你的能知不在大腦,是在你的身體之外。剛才這樣一做,你們要警覺一件事情,你的能知、或者你的靈魂,不是鎖在大腦裡面的,超出你的身體,意思是什麼?你的生命不在大腦、不在你的身體。能知就是你的覺知能力嘛,你的覺知能力超出你的身體之外。
 
不敢相信啊?就這麼容易,已經做了啊!那你們還不警覺,是觀念上卡住了。事實已經證明,能知不在你身體裡面。你剛才那麼一做,就已經證明你的覺知能力,也就是你的生命,不在你的身體裡面。所以你以為人家死了,他沒死啊,他的覺知能力還在啊。
 
聽眾:怎麼能確定不在自己身體裡?
梁師:你剛才不是確定了嗎?
聽眾:是不是覺得反而是大腦?
 
※佛教的生死觀講的是大死大生
 
梁師:那是觀念的問題。你就認為是大腦,大腦是被你知道的,怎麼會是你?要講的生死觀,就是要了解這地方。我們現在大部份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他的生死,是指身體的生死,不是生命的生死,指的是肉體的生死。而且多半認為,當他的肉體沒有了的時候,就什麼都沒有了,就完了。所以死的話,就哭哭啼啼。
 
他沒有想到他是不朽的,他還可以換一個身體,換一個小Baby的身體。你們不也是從一個小Baby來的嗎?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換過來的嗎?所以我就說,從來沒有一個人,舊車換新車會哭哭啼啼的。只有看到那些人,舊身體要換一個新身體要哭哭啼啼。為什麼舊車換新車不會哭哭啼啼?因為他知道他沒死,為什麼換身體時要哭哭啼啼?因為他認為他死啦,所有都沒有了,都完了。如果你知道不是這樣,就跟換新車一樣,就會高高興興的。
 
所以問題都卡在你怎麼認定。你如是認定,則如是顯現。你認定這樣子,就會做到這樣子,這就是所謂的生死觀,這是一般人的生死觀。只有本明這裡,才是真正不朽、不死的。佛法修行,就是要讓無明這個地方死掉;這個地方死掉,就進到本明,就叫做涅槃。這樣的死叫做大死,佛法的修行就是在追求大死。大死以後才能大生,才能夠再出來,再出來就是乘願再來。
 
大部份的人都是死到名色、六入這裡,然後再投胎,那個叫輪回;意思就是還沒有死透,你又跑來。我們要追求的,就是死透透,然後再出來,那就是活透透,那就不是輪回了。我們如果可以把能知、被知的界線,移到本明、無明這邊來,那就是成道了,就是涅槃。這時無明以下這些,全部都沒有了,都歸空了。這時候這些都是被知,只有自性、本明這裡才是能知。沒有跟本明在同一邊的,就沒有主動權,生命真正的不朽是在這裡。
 
生命的秘密是不是解完了?我們只不過把眾生輪回的小死、小生的觀念,把它改成是大死、大生的觀念。當然你本來不知道,你一定是在識心這裡打滾,不可能了解的。在這裡已經滾得死去活來了,到不了涅槃這個境界。佛陀是非常、非常的慈悲,提出了佛法整套東西,就是讓你能證入涅槃,然後再出菩提路。這麼大范圍的生死觀,就讓你超越了輪回。
 
※再出菩提路
 
那大家就問了,既然涅槃這邊這麼好,那大死就死得徹底,不要再出來了,會有這個想法。小乘佛法就是這個觀念,成道就不再來了。如果是菩薩乘的話,會再來度眾生。因為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在這邊打滾,要幫助他們啊,我們一起去涅槃,把他們帶進去,這就叫度眾生。這樣的言辭,是跟還沒有成功的眾生講的,如果他已經進去了,不是這樣講的。因為你這樣講,他說:「來干什麼啊?那是他們的事,關我什麼事,我在這邊舒服就好了,為什麼要來?再出來受這些苦干什麼。」
 
這時候你就跟他講:「你出來就不會受苦了,你在這邊已經修煉成功,是能夠再回來的。你的功夫,要來、要回去都很自由的,所以不用擔心。」會跟他們講這樣。但是這樣也產生不了誘因,所以才會跟他們講:「這裡才好玩,那邊空寂無物,一直停在那邊有什麼好玩?這邊才變化多端。」那玩什麼?玩三摩缽提。三摩缽提就是玩創造,就是玩創造游戲,連上帝都喜歡來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他就是在玩這個。你在那裡能創造嗎?不能創造的。
 
聽眾:那去干嘛?
梁師:你進去才知道。
 
聽眾:教授,可是這樣的講法,是針對自由名詞的講法。事實上你進去那邊,本來無一物,根本就是體用一如的,沒有這些東西。
 
梁師:對,連自由、平等、博愛,還是講給你們沒有進去的人聽的。真進去了,什麼都沒有。
 
聽眾:也沒有時間嗎?
梁師:對,也沒有時間,「永恆」那是講給你們聽的。
 
聽眾:教授,你是說那個名色、識,還有行、無明,全部都要止淨?
 
梁師:全部都要清掉,那些都是識心。所以到這樣的話,才是大死、大生。這個話講給眾生聽是一套,講給菩薩聽是一套。不是故意講兩套,是他要怎麼聽才聽得懂。
 
聽眾:是不是因材施教?
 
梁師:對對對。當你有這樣的生死觀,你的人生當然就不一樣。雖然你什麼都沒改變,當觀念這樣一轉,人生的看法從此不同。對生命、對整個宇宙的看法都不一樣,想法、做法也不一樣,當然結局也不一樣。我們不但要這樣了解,還要實踐。了解已經有幫助了,但是幫助還是不夠大,實踐才能真正受用。
 
※功夫要自己修才保得住
 
聽眾:師父,以你的經驗,要花幾年的功夫才可以達到那邊?
 
梁師:不一定,每個人不同。並不是全套都這麼了解,就能夠真的進去。有人進去一下,停不住;或停一段時間就會出來,再進去又進不去了。這樣子的人,在我教的人裡面,已經有十幾個。最快的,大概不到兩年多就進去了,這是自己修進去的。像我母親,我就帶她進去。
 
聽眾:那你可以帶我們?
梁師:那太累了。
 
聽眾:要有菩薩心腸。
 
梁師:我不想做。因為無明殼,你們看起來好像鐵壁銅牆,在我看起來那是有裂縫的,我就是從裂縫把她帶進去。
 
聽眾:那我們就修那個裂縫。
 
梁師:不要那麼沒有志氣。當我們的定力夠的時候,把被知和能知的界線往本明這邊移,就是在入定。所以移到最深的定,就能到本明這裡。當這些無明以下都是你的被知的時候,就像我看這些被知一樣,清清楚楚啊,哪裡有裂縫我都知道。當你的界線在無明和識心這邊的時候,你只能看到識心以下,以上的部份是能知,你根本看不到這些。他不是你的被知,所以你看不見它,你沒有辦法找到裂縫。
 
你不要以為裂縫是固定在那裡,那是會變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而且這個裂縫,我帶她進去兩次,進去了以後是什麼景象,她講話像佛一樣,哇,她自己也高興地流淚,哇,好爽啊。但是爽不到兩個小時,沒有了,出來了。她爽兩小時後,我恢復自己,花了半年。
 
聽眾:她自己也有感受到?
 
梁師:她說:「再帶我進去。」,她以為我帶得很輕松,所以第二次再帶她進去,花的時間更長。因為原先的裂縫不能走,我要另外找,那更難了,又給我找到了,不過這次更短,只有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哎呀,我說這個不行,你要自己修,保不住的。
 
※除了禅定之外,還須要福德資糧,才能保住境界
 
聽眾:師父解釋一下,識心這樣的東西,我們要一個一個往上破?
 
梁師:對,名色、識,識就是六識,就是眼、耳、鼻、舌、聲、意,行就是第七識末那識,無明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聽眾:名色是什麼?
 
梁師:你的夢境就是名色。還有就是你現在看見我嘛,那你把眼睛閉起來,你心中是不是還有影像?那就是名色。那個不是用眼根看的,是用識來看。
 
聽眾:教授,您提到本明,是不是跟自己的佛性是一樣?因為這很抽象,所以我盡我的能力來提問題。你說尋找裂縫,帶著您母親,然後她感受到自己的佛性,覺得很爽,又會想回去,這算不算是一種執著?這樣的執著,會不會形成一道牆?
 
梁師:會。
 
聽眾:所以是不可說。
 
梁師:對,而且就算是你自己修進去,最好不要講。我說有十幾位,有進去過的經驗,進去的時候都很爽,那個時候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還沒存幾天,就跟人家講,跟人家講以後就沒有了,再也進不去了。經過好努力、好努力又再進去一次。你就爽久一點,不要跟人家講。
 
聽眾:他太高興了,要跟人家分享。
梁師:對。這是很自然的,因為經驗太爽了。
 
聽眾:進去之後,是他們自己願意出來,還是被迫出來?
 
梁師:就算不講,以後還是要出來,那是要定力、修為、福德、業報都要夠,才能在裡面停留夠久。
 
聽眾:那不是夢境?
梁師:不是。你知道不是夢,當時就知道。
 
聽眾:那個裂縫不能重復,是不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已經沒有了?
梁師:不是,因為他本身就是變動的。
 
聽眾:是不是所有的裂縫都用過後,就離不開?
 
梁師:不是,就是通通把他打掉。當然我們打的話,大小是你自己覺得你的體積需要多大。所以我們的修行,就是在把無明殼打一個大洞,洞打得越大,表示你的等級越高。有的人像打一個老鼠洞鑽進去,以後又會封閉起來。
 
聽眾:會不會出不來?
梁師:有出不來的啊,就是涅槃啊。
 
聽眾:那不是很好嗎?
梁師:對啊,也可以說很好。
 
聽眾:你悟到這個的時候,你不需要講出來,是沒有懷疑;所以你到了這個境界,就覺得沒事,沒什麼值得講的,那就是無生法忍?
 
梁師:這個不一定,因為進到這裡面,還不見得到無生法忍。
 
聽眾:他是悟,但是沒有法忍?
梁師:對。悟無生當然還不到,要證無生法忍才行。
 
聽眾:他是悟了,但是還不夠,才會又跑出來?
 
梁師:大部份的原因是業報,業報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還是要種福德資糧。福德資糧還是很重要的,禅定的功夫當然很重要,你沒有福德資糧,還是很難保住的。
 
聽眾:您修行的方式,就是禅修、打坐?
梁師:類似。
 
聽眾:那您有做密咒嗎?
梁師:有,有持咒啊,我不曉得那叫不叫密咒。
 
聽眾:禅密雙修嗎?
梁師:也可以這麼講。
 
聽眾:教授您早上說過,人到接近涅槃時,他就怕了,怕了馬上又出來。但是那十幾位同修,他們不怕嗎?
 
梁師:有些不是不怕,是不曉得怕。因為當時我教了一個很猛的方法,他們進去的時候,其實是糊裡糊塗掉進去的。所以他還來不及怕,然後又糊裡糊塗地掉出來了,再進去又進不去。後來我教的方法就比較按部就班,要穩一點,可以自由地進去、自由地出來,這樣的修行比較穩。但是對一個人來講,有這麼一次掉進去的經驗,那是永生不會忘的,絕對會堅持修行到底。
 
聽眾:教授您是不是過來教我們,我們很想學啊。
梁師:那要另外找時間。
 
聽眾:進去之後,是不是可以得到很大的能量?
 
梁師:沒有很大,會有一些。其實所謂的能量,就是不朽和主動,這兩個性質會展現出一般我們講的能量。
 
聽眾:師父剛才說,本明還是離無生法忍有一段。如果說能夠到本明,還想要證到無生法忍……。
梁師:就把這個洞打大一點。
 
聽眾:所以打那個洞,還是得回到這邊來打?
梁師:對。
 
聽眾:到本明就已經出六道了,對不對?
梁師:不止喔,就是出三界了。
 
聽眾:教授,我想大概可以做這個比喻,不知道對不對。其實我們每天晚上要去睡覺,早上要起床。就這樣子做,我今天一定要去睡覺,睡不著覺,境界是不是這個樣子?
 
梁師:我沒有這樣講。你問這問題,我反問另外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要睡覺?
聽眾:身體累了,會想睡覺跟休息,讓靈魂去玩。
 
梁師:這個問題李政道就曾經特別提出來,當時我不會回答,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他的意義。他說,像電腦,都不用睡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人為什麼一定要睡覺?至少要睡六個鐘頭,不然到最後會死的。
 
聽眾:教授,電腦Run到最後,還是休息。
聽眾:電腦是沒有生命的。
 
梁師:這是很不同的,我們人跟電腦當然不一樣。但是他不明白,他想,如果跟電腦一樣不睡覺,就可以做更多事。但是這問題很值得一問,後來知道人一定要睡覺,因為覺知能力要休息,祂每天要去覺知很累啊,所以祂每天要睡覺。
 
聽眾:那祂去哪裡了呢?
 
梁師:祂休息啊。我們肉體還活著啊,但是覺知能力祂不要去覺知了,祂要停一下。所以有人修行是不睡覺,練到後來就死掉了。有些刑罰,就是讓你不能睡,一直睡不下去,弄久會死的。
 
聽眾:教授,你的弟子有十幾個接觸到本明,他們有沒有什麼共同的特性?
梁師:有一些有,但有一些掉出來就進不去了,就跟平常人差不多。
 
聽眾:他們是很精進嗎?還是人非常聰明?
梁師:沒有,有些是喜歡硬干的人,我告訴他一個方法,他就是硬干。也算精進啦,但非常粗糙。
 
聽眾:他們也沒有什麼業障嘛,好像很順的樣子。
 
梁師:有,會掉出來就是有業障。後來我覺得,消除業障跟進去差不多重要,並不是進去以後,就從此一帆風順。你的智慧、定力或者福報不足、有業障,這些問題會把你搞得昏頭轉向,然後又跟原來的狀況差不了太多,有好一點但是沒有差太多。
 
聽眾:你講的宿根,就是指業報消除?
梁師:對,業報消除,清理的夠不夠干淨。
 
聽眾:業是不是有好有壞?
梁師:善業、惡業。
 
聽眾:那宿根是不是也有好、有壞?
梁師:如果講宿根,大多是指好的啦。
 
聽眾:業是不是不止是今生的,還有前世的?
梁師:宿就是指前世,宿世的,就是過去生的。
 
聽眾:他們修到本明,是花了很多年嗎?
梁師:有的長,有的短,不一定。
 
聽眾:短的多短?
梁師:短的就是兩年。
 
聽眾:什麼是空的?
梁師:不是淺淺的,空會出來的。
 
聽眾:我聽過的,好像說禅宗,無明到本明一次就了。你覺得這樣的做法,和打洞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梁師:一次就了的,我沒有經驗過,也沒有看到過,禅宗的書裡面是有這樣說的。我們當年跟我師父學的時候也是這麼期待,一通就百通。到後來我知道不是這回事,每一通都是經過努力的。
 
※「被知的都不是」是進入本明的捷徑
 
聽眾:教授,可否請您花幾分鐘時間,以您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由無明到本明的修行重點,每天能持續做。
 
梁師:那我可以講一點。我說那十幾位當中,有一個方法他們大概都用過了,就是會糊裡糊塗掉進去,又糊裡糊塗掉出來。那個方法本身很猛,用得好是可以用,這個可以講給你們聽。
 
這個很簡單,一句話而已:「被知的都不是」,東西被你知道了,他就不是能知;這個辦法可以避免魔來找你,當魔來找你的時候,你說:「哈哈,你被我知道了,你都不是。」,就是這麼一個方法。這個方法避免著魔是絕對有效的,但是要會用;不會用的話,那個魔說:「我就是你耶!」那就糊塗了。
 
我們根本不管你是不是誰啊,只要被我知道了,就是被知。他又說:「我是佛耶!」佛怎麼可以把他當被知,真的佛沒有辦法被我知道的。他們非常努力去做,糊裡糊塗就掉進去了。為什麼呢?這些被你知道的都被你劃掉,你要做得夠猛就會進去。
 
聽眾:靜坐時候的觀想?
梁師:只要被你觀到的,那都不是。
 
聽眾:這樣是不是很深的禅定?
梁師:對。是非常深的。
 
聽眾:凡是被知道的都不是,那就是進入最深的禅定。
 
梁師:對。只有一個壞處,就是佛菩薩也不來找你,什麼阿彌佛陀來接引你,這些機會都沒有了,他們不來找你了。像我的話,他們都不來找我了,被我知道就被我剔掉了。
 
聽眾:真的有魔嗎?
 
※到了行蘊就沒有魔境,只有外道了
 
梁師:有啊。也不是什麼魔,就是名色世界的生命,他沒有六入以下的部份,但他會來干擾你,我們就叫他魔,如此而已。他來干擾,我們就知道他了,被知的都剔掉,魔也找不到你。我以前不懂這些的時候,我看《楞嚴經》五蘊魔境,我一個一個看,我想完蛋了,每一個都會掉進去。我跟我的同修講,他說:「那上面已經告訴你那個是魔境,你怎麼會掉進去?」我說真實的狀況不會貼一個「我是魔」啊,看的時候我設身處地想,那個狀況我會掉進去。但是當我知道「被知的都不是」,我再來看五蘊魔境,一個都掉不進去。這可以做很好的保護。
 
聽眾:鬼神都是在識心界?
梁師:對,所以都會被你知道。
 
聽眾:所謂被知,是說被覺知?
梁師:對。只要被我覺知的,都不是本明,也不是我的覺知能力。
 
聽眾:那魔還敢找你嗎?
梁師:其實是這樣子,你去看《楞嚴經》的五蘊魔境你就知道,你的能知能覺的界線,只要「行」第七識,變成你的被知,你就不可能著魔。五蘊魔境裡面講,色、受、想這三蘊會有魔境,到了行蘊這一境的時候,就沒有魔境,那個不叫魔境,那叫外道。所以要成為外道要有功夫的,不然想做外道都做不到的。
 
聽眾:所以真的有走火入魔這件事嗎?
梁師:有。
 
聽眾:在什麼情況下會走火入魔?因為有很多人在練氣功時,容易走火入魔,那是在什麼樣的心態下?
 
梁師:對。那個心態有很多,說不好聽,也叫欲望。
 
聽眾:那如果無求?
梁師:無求就沒有。
 
聽眾:我不知道什麼叫魔,可不可以解釋一下?
梁師:那就不需要知道了。沒有就沒問題了嘛。
 
※只有體驗到更真的,才知前面的是假
 
聽眾:我的能知,能感受到我的身體,所以我知道我的身體不是真的。但是我又很難接受「我不是真的」這點。請問教授,是不是可以在時間上、空間上,再給我分析一下。
 
梁師:可以,因為我們要找到一個更真的,我們才能說這不是真的。當你體驗到能知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能知比你的身體還要更真實,這時候你就會自動接受,不需要勉強。當你沒有體驗到比身體更真實的東西的時候,你一定覺得身體才是真實的,那是體驗的問題。
 
聽眾:有沒有辦法從時間上、空間上,來證明我們不存在?
 
梁師:可以證明啊,我們從時間上來看,你的身體現在是這個樣子,但是當你在小Baby的時候是這樣嗎?
 
聽眾:一直在變化?
梁師:對,但是哪個是真的呢?
 
聽眾:變化就不是真的?
梁師:對。會變的都是不真啊。
 
聽眾:空間上呢?
梁師:空間上從Size大小也是。
 
※身口意三業的清淨,是修行最重要的功課
 
聽眾:教授您沒出家嘛,因為出家眾他們守戒,消業很快。那我們在家修行時,應該怎麼做才能消除業障?
 
梁師:修行一個重點的工作,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身就是身體,口就是言語,意就是心裡想的,這三業都要清淨。你要行十善、去十惡。這個最實在,不管你禅定功夫多好,如果身、口、意三業不清淨,禅定擋不了業障的。神通、禅定都擋不了業報。所以身、口、意三業是最重要的修行功課。
 
※真正的皈依是皈依自性
 
聽眾:師父我想請教皈依,皈依是要皈依佛才能修行?
梁師:我的皈依定義,又跟你們知道的不同。
 
聽眾:我們是皈依佛、法、僧。
梁師:嗯,但是都是被知的。我的皈依是,你要願意回到你自己那邊。所以佛也不是皈依被知的佛,就是皈依自己的覺知能力。我的定義就是,你願意去恢復你的覺知能力,不會被被知的東西所蒙蔽,那就是皈依。
 
所以我們的皈依,就皈依自性,不是別人的自性,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願意回復真正的自己而已,這就是真正的皈依。如果是皈依佛,那佛還是被你知道的啊,你去皈依一個被知的對象,你的自由、平等、博愛、不朽、主動,全部都喪失掉了,因為被知的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皈依就是皈依自性。他們一般講的皈依,不是皈依佛、皈依菩薩、就是皈依師父,反正你都矮一截。
 
聽眾:師父這個就是大圓滿?
梁師:沒錯。皈依就是皈依自性啊,有讓你矮一截嗎?沒有嘛!修行者就是自己要先頂天立地。你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一開始就不是,你怎麼可能成佛成道?成不了的。至於你剛才提到,我沒有出家,我認為我是出家的,因為我的出家定義,是跟著我師父的出家定義。我師父的出家定義,也是佛經裡面講的出家定義。真正的出家定義是出三界,不是剃頭、換衣服,進入本明才是出三界啊。
 
聽眾:那三界是指天、地、人?
 
梁師:不是,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那個才是出家。不是剃頭、換衣服住到廟裡,那是俗世的定義,我沒有采用這個定義。你看我沒出家,我看我出家了。
 
聽眾:現在知道了。
 
聽眾:天主教、基督教也算是修行的一種嗎?
梁師:也算。
 
聽眾:無形中也是照這個方式?
梁師:有一點。
 
聽眾:那基督徒修得好,也可以達到本明的地步嗎?
 
梁師:有人可以,像我認識一些回教徒,回教裡有一支最小的那一派,叫做蘇菲派(Sufism),這一派有人可以到。
 
聽眾:他們也講打坐、禅修?
 
梁師:對。我對猶太教的上帝頗有好感。他在告訴摩西他的名字是什麼時,他說:「I am who I am」,我看他是在教摩西禅耶,但是摩西沒有參透。
 
我們禅宗就是說:「我是誰,念佛的是誰?」就是問這個。所以從這些事情,我覺得他跟佛法是有關系的,但我不知道什麼關系,就因為這樣我覺得蠻有好感。回教的阿拉跟我們本來就有關系,跟我們的蓮師有關系。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跟猶太教的上帝其實是同一個。耶稣是上帝的使者,耶稣跟我也很要好(呵)。我以前教的弟子,他現在去做牧師,他那個時候來學,他太太是長老會的信徒,在夢裡耶稣經常來教她。她就問:「我先生跟梁先生學,我可不可以學?」耶稣告訴他:「你先生可以,你不行;梁先生教的東西很深,你學不來。」確實我教的東西是太深入。
 
聽眾:教授,您在美國開的課,只在北卡有嗎?
梁師:這回在北卡。
 
聽眾:別的州你有教過嗎?
梁師:有啊。我以前全美國到處跑,在教。
 
聽眾:那灣區您有教過嗎?
梁師:有,灣區教過,還有洛杉矶。
 
※從「名色」到「無明」的內容解釋
 
聽眾:師父再請教一下「無明」跟「行」,七識、八識,我不了解這兩個真正的意義。
 
梁師:這東西講起來要費很多時間,我的時間已經過了(呵),這是心靈的部份。「名色」是什麼呢?「名色」是你心中的六塵,內六塵。那不是透過六根看到的,透過六根看到的六塵就是在「有」,也就是外六塵。內六塵的內容就很多,很多人會畫符啦,像我們是稱名念佛,念佛號,這都在「名色」。
 
這不是簡單兩個字,他就是在內六塵,內六塵也不是簡單的,他就是一個世界。很復雜、內容很多的,你們每一個人都有。如果有人有天眼,他看到的就是這個,你們用肉眼看不到,他是用「識」這邊的天眼看到。不是你們沒有,你們只是范圍很小,一點點,他可以看好多、一個世界。然後講給你聽時,你就一楞一楞,以為他有、你沒有;其實你也有,只是很少、一點點,這就是名色。
 
所以夢境啊、天眼所看奇奇怪怪的事情都在這裡。那麼「名色」是誰來看呢?就是「識」來看,「識」有六識,就是眼、耳、鼻、舌、聲、意,就是他來看名色。那「識」是什麼東西?「識」就是一種認識,比如我畫很多點,如果你沒有「識」你只看到點,但是你有「識」你就知道這是笑臉,這是哭臉;這就是識的作用,識把它變出來的。因為你有識,你就會生出這樣的認知,所以識就是你的想法、你的思議、你的思維。
 
「識」都跟內六塵關連,眼識就跟色塵關連,耳識就跟聲塵關連,以此類推。在他之上就是「行」,「行」就是邏輯思維,形而上的思維。哲學不是有一種形而上之學嗎,所謂形而上,就是沒有內六塵,他跟內六塵無關,是單獨存在。所以很多邏輯思考都是形而上的,都在「行」這裡。
 
我們有意志力,意志力也在「行」這裡。邏輯推論有一個推動的力,根據這個、根據那個,證明你是凶手,然後處死,是不是有力量?那就是「行」。所以為什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個力量就會推著你走。末那識裡,最高深的是「時間」,所以你把時間一破掉後,就是進入無明了。你看你們都知道有時間,日月如梭,歲月如流,時間在不斷地進行,就是「行」啊!他有一個力量不斷在走,停不下來。
 
這也就是《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個不可得是什麼?他一直在走,停不住啊!這名字取得好,比末那識巧妙得多了,一個字把他的性質都展現出來了。
 
聽眾:怎麼停住時間?
 
梁師:那要破「行」,「行」要清淨。什麼是「無明」,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叫種子識。一個是記憶、一個是種子,他會生長,有了他,就會生出以下的東西,只要一粒種子,整棵大樹都生出來了。
 
聽眾:念頭?
 
梁師:沒有,就是種子識。種子識是什麼東西,現在可以具體一點讓你們了解,我上午講的「假設」,為什麼叫「無明」?因為你有這些假設,你有這些識,你有,但是你不知道,西方就叫潛意識。要把你催眠,才能挖出來。這其實是你有的,但是你不知道,所以叫「無明」。「無明」就是第八識,是非常深的。《解深密經》裡釋迦牟尼佛講:「我於凡愚不開演」那個太深了。「無明」就是理論裡面的假設,或者是公設。根據一個假設,就可以生出一套理論出來,他具有種子的性質。
 
聽眾:人的偏見也算無明嗎?
 
梁師:偏見要看程度。所以你要記得,你一定有很多設定,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東西就是無明;不要以為他只有一點點,那是無量無邊多得不得了。舉個例子,你們一定有一個設定是什麼呢?就是你是人,一定有,你有很多認定,都是不自覺,這些都是無明。
 
聽眾:這些有沒有所謂正確不正確?還是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梁師:你只要進到這世間,第一關你就要有這個。他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就是從本明生出來的。
 
聽眾:所以追求真理的信念,就是無明的種子,很早期就發生了?那後知後覺好呢?還是先知先覺好?
 
梁師:對,這沒有關系。所以無明就是從本明生出來的,如果全部沒有,你在本明裡面出不來了。
聽眾:玩創造游戲,一定要有這些?
 
梁師:沒錯。沒有無明,根本入不了世間,進不來的。你自己在修的時候,從本明進入到無明的時候,感覺是什麼,這個味道很少人知道。
 
聽眾:無明這個東西,有沒有對錯?
 
梁師:沒有對錯,相對於本明而言,他是無明;相對於其他識,你無法知道他,自己不自覺,所以稱他為無明。
 
聽眾:我覺得大部份的人,包括我在內,在一知道的時候,已經往「行」那邊去了。
 
梁師:對,這是不被知的。大部份人能知和被知的界線是在這裡。名色他還可以知道,識就不被知了。能夠到無明和行中間,已經是大師,所以這個不容易。
 
 
主持:梁教授以深厚的科學素養,浸潤於佛學數十年。今天循序漸進的把生命的價值、意義,從能知、被知導引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平等、自由、博愛、同體、不朽、主動的真性。今天點出這些,讓我們覺得人生難得可貴,同時也從生死觀,點出我們如何去修行,怎麼樣把能知、被知的界線,往本明這邊Shift,點出了修行途徑,從十二因緣來探討。
 
我看過、也買過梁教授的一本書叫《探究真心》,真心就是本明、自性,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應該再進一步看那本《探究真心》。在十二因緣也提到,在《心經》裡頭也講得蠻清楚,雖然他只有兩百六十個字,可以從《心經》裡面,體會梁教授今天所講的,可以互相complement。今天非常高興也很榮幸梁教授到灣區來,我們希望梁教授以後也都來灣區,這裡也很多高科技的,聽佛法與科技連貫在一起,真的是很難得,我們再次感謝梁教授。
 

上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佛學與科學的交會
下一篇: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第二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