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修行
——道元留學談《典座的開示》
[日]田裡亦無著 陳星橋譯
道元禅師在24歲那年的2月離開京都,踏上入宋的旅途。3月從博多乘商船,途中遭遇風暴,加上患病,辛苦異常。4月上旬到達浙江的寧波。他沒有立刻上岸,在船上住了三個多月,拜訪了附近的寺廟,期望能盡快熟悉這塊土地。在此期間,道元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那是在5月4日遇到上船求購香菇的阿育王寺的老典座,並進行交談的結果。
道元在他所著《典座的開示》一文中將當時的情況作了如下描述。
1223年5月初,我住在停泊的船中,這時來了一個60歲左右的老僧,他是來購買日產香菇的。我請他飲茶,並作了以下對話:
老僧:這次買到了香菇,明天可以為大眾提供鮮美的面湯了。過會兒就得回去。
道元:(依依不捨地)不能多呆會兒嗎?
老僧:不行啊!耽誤了明天供眾的齋飯就有過了。
道元:貴寺不至於沒有能替代的人吧,您不在時總得吃飯呀。
老僧:我這些年一直擔任典座一職。雖然上了年紀,也是激勵修行的難得的機會,怎麼能讓他人來干呢!而且也不允許在外過夜。
道元:象您這麼大的年紀怎麼那樣熱心於工作呢?我想,坐坐禅、讀讀古德的語錄等應是更有效的修行吧;
老僧:您到底是外國人,看來還不大了解什麼是修行以及文字。
道元:(由此言而感到驚異、羞恥,受到強烈的沖擊)請教方才所說的文字與修行!
老僧:(慢慢地)若能時刻不忘方才提問的那種心情,必有明白之日。
道元:對老僧的語意不大理解.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老僧:(觀察道元的表情)若還不能理解,後天請到育王山來找我,以便慢慢地跟您談文字與修行的本質(說完,看看天空)啊!天黑了,得趕快回去(作禮而去)。
同年7月,老僧走訪在天童山修行的道元。
老僧:我最近沒干典座回家鄉去了。偶然從同參那裡聽說您在這裡修行,我就想務必見見您。
道元:(由衷的高興)歡迎歡迎。其實我應當上門向您請教,而您倒來先看我.真過意不去。原來我就常想著要去拜訪您,只是擔心人地生疏而有失禮。那麼就請開示先前說到的“文字”與“修行”。(恭敬地俯首作禮)
老僧;學文字的人須知道文字的本質,而從事修行的人須把握修行的本質。
道元:(挨近身子)什麼是文字?
老僧:(注視著道元)一、二、三、四①。
道元:(緊接著)什麼是修行?
老僧:(依然注視著道元)遍法界不曾藏②。
①道元曾經對文字給予了過高的評價,認為學習“文字”即是學習“真理”。他之所以排除萬難留學中國,是因為他相信在中國學習“文字”能解決在日本怎麼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因而在中國學習文字對他來說就是修行。
②老僧謂修行“遍法界不曾藏”是說沒必要修什麼特別的秘法。
約而言之,老僧的開示表明,“文字”的范圍狹而“修行”的范圍廣。這是道元從前沒想到的。從這種觀念來看,道元是不須特意留學中國的,在日本也一樣修行。這即使在現在也同樣如此。
關於“文字”我想作點補充說明。禅宗常說“不立文字”,這個“不”字是“截斷”的意思。《坐禅箴》中藥山禅師曾說“思量不思量的”,這個“不”是截斷思量的意思。
思量是邏輯性的統一的思考方法,而將其條理截斷得七零八落,就是要破壞其統一。“一、二、三、四”是合乎邏輯的有秩序的組合,而將其截為“二↙三↙一↙四”,前後的關連就被破壞成非邏輯、無秩序的,藥山將此稱為“非思量”。文殊菩薩說“世尊非思量的境界為佛境界”。此外,《普勸坐禅儀》說“非思量的,此即坐禅之要述。”即通過坐禅而臻於“佛境地”。為此道元強調“只管打坐”。
一般人喜歡讓“一、二、三、四”成為連續的數字。可是老僧故意將其連續性截斷,舉示給道元,這就給死的文字注入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