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黃國達居士:真俗無礙、慈悲利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俗無礙、慈悲利他

黃國達

在悟見實相之後,身心逐漸融入緣起無我、寂滅如幻的法性大海,接下來,要修什麼?如何修?

小乘人傾向於“少事、少業、少希望住”的,顯現淡泊自足的清高風格,只要斷除煩惱,就可以解脫了。

而大乘行者卻是“真俗無礙、慈悲利他”的,展現氣象萬千、豐富多彩的風格。在澈見實相之後,仍要繼續修習六度與四攝法。

大乘佛法是心靈覺醒的智慧和普利有情的慈悲。所以,在澈悟身心世界緣起空寂的真相之後,便隨緣入世、重入紅塵。不過,因為初見法性,智慧未完全純熟,還要輔以禅定寧靜身心,減少煩惱的作用,並且持戒清淨身心、布施廣結善緣。

布施波羅蜜

在解除了身心的後顧之憂,身心既是屬於法界,那麼,將此有用的身心作利益眾生的事是很自然的,這就是布施波羅蜜,布施的內容包括財施、法施、無畏施,也就是物質的給予、知識的教導和精神上的關懷,這當中因為明見一切法緣起無自性,所以三輪體空,沒有我相、人相、布施相,隨著當下的因緣自然去作,不是為了功德、也不求回報,所以沒有掛礙。

持戒波羅蜜

浸潤在實相法性中,明見無我,不以自我的利益為中心,而能將心比心,平等對待眾生,明了生命自然環境的密切依存,與自然環境保持和諧的關系,因此身口意逐漸清淨,自然展現持戒波羅蜜,這不是刻板的教條、禁忌,而是法性的功能。

無論是作事、活動、吃飯、休閒,身口意都自然不傷害眾生。即使從事各種工作都與世俗人不同,具有整體的社會、人性面的宏觀智慧,所以自然合乎“正命”,成為該領域的清流,在個人品德、待人接物、社會責任上都不同於流俗的表現。

從事政治,不爭權奪利、勾心斗角、利益輸送、循私舞弊,能以管理、服務的精神慈悲利他。

經營事業,不會苛薄員工、傷害消費大眾、破壞環境、生態,污染心靈。作業務的人,不欺瞞顧客,能誠信交易,……。有人說,這樣根本無法與人競爭,遲早會被淘汰。但一個智慧覺醒的人,是以真誠、信用、創意、能力而立足,而不願隨波逐流。若因緣不具足,寧可放棄不作,也不願因此而傷害眾生、破壞環境。

這樣的作法是否太過理想化?一個明見緣起無我,知道法界的染淨、升沈、迷悟的因緣果報的大乘行者。他的生命不再屬於自我,而是歸於法界,所以整體法界的清淨勝於個人利益的計較。

全新的心靈品質

與法性相應,也就是在般若智慧的照導之下,即使在進行日常生活和慈悲利他的事情,煩惱也將逐漸減少,展現平靜、柔和、積極、欣賞與創造性的品質。

自性見未破之前,總是把事物看得很局限,看到好的東西,包括各種有形的物質、無形的知識和感情就想要得到、想要掌控,因此內心充滿依賴、牽纏,因此而憂懼、怨恨,內心沒有平靜、沒有柔和;執著各種見解,見不到緣起的真相,因此總是爭執不休,缺乏中道無诤的尊重與包容。自性見破除之後,知道事物無非因緣的聚散,不同的因緣,顯現為各式各樣千差萬別的形態,因此心是敞開的、隨順緣起、接納因緣,同時知道自己的見解、需求和利益和其他的人是平等的,包容、尊重其他人的見解,因此不再像以前那樣貪嗔、憂懼,而能平靜的心、輕松的態度過生活。

安忍波羅蜜

對於苦受,浸潤在法性實相中,會自動將苦受轉化為智慧、慈悲,而不會陷溺在苦受中,因為苦也是緣聚緣散、沒有堅實性的,相信只要苦的因緣滅,就不再苦,這是安忍波羅蜜的功用。

精進波羅蜜

生死大苦的根本因在於我見、自性見,斷了我見、自性見,不再造惡業,就不再受苦報了,殘留的業種,在破除我見、自性見之後,貪嗔等煩惱漸薄,不再滋長業種,只會招感微苦,身苦而心不苦,這就是業力如幻而不落斷滅的緣起正觀,由此解開生命的苦苦不已的鎖鏈。

不過,因為了悟生死如幻,大乘行者並不急於入涅槃、出三界,而是長在生死中慈悲利他。小乘聲聞的精進是斷煩惱、出離生死;大乘菩薩的精進卻是在每一個當下修學六度四攝,沒有終點。生活即道場、生命即修行,隨時、隨處、每個接觸到的人、事情或物境都是修行的素材,都可以智慧、慈悲、清淨心來圓滿法界。

由於了達生死即涅槃,所以能不退菩提心,不畏挫折、不畏煩惱、不畏生死,永不厭倦,這才是精進波羅蜜,這是持續不懈怠的學習和成長,而不是一鼓作氣的拼命用功而已。

禅定與般若波羅蜜的功能

由於對事物不再有固定、局限的看法,可以發現事物的妙趣,即使在平常的生活情境中,也會具有幽默感,在平淡的生活環境中,也能欣賞人、事、物和大自然的美。他的心是喜悅而滿足的。

而且在應對事物上,一切法既然都是因緣所生,沒有絕對性,浸潤在空寂幻化的萬象之中,看到無限的潛能,體驗本性空寂而緣起幻化的創造性,生活中逐漸顯現靈感創意,以全新的、深廣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人、事物以及世界。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妙用。

四攝法

在攝受眾生的善巧上,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稱為四攝法,這是以慈悲心積極接觸眾生、了解他、幫助他,建立好感和信任關系,才可能進一步引道眾生走向覺悟解脫之道。在利他的過程,個人的能力和成就,也是產生信賴感的必要因素,這需要五明──內明、因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的配合,以現代社會來說,政治、工程、財經、教育、醫療、新聞、藝術等專業,不只是營生所須的一技之長,更是利益眾生的方便,是大乘行者所應學習而不應忽略的,入世俗而不礙其實,慈悲利他而且具備通達世俗的能力。

這些都是照見實相之後,內心寂靜無為,而外現慈悲利他的六度四攝的事行。

 

上一篇:黃國達居士:寂靜無為
下一篇:衍慈法師:「般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