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衍慈法師:喜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喜捨
 
慈、悲、喜、捨是佛教大乘菩薩的精神,稱為四無量心。慈是給人快樂;悲是拔人痛苦。在第26期法儀,己講過慈悲二字,今期想與大家談談甚麼是喜捨。喜是喜人行善、助人離苦;捨是能夠放下、不執著、對人對事平等無礙,或布施的意思。喜捨是大悲心的擴延,如對失落的人說一句鼓勵,對悲傷的人給予安慰,給心生恐懼的人一個信心。不應以善小而不為,給人一個微笑,歡喜,給人一個方便,給人一個真心的贊美,都是布施。說話柔軟是言語上的布施,耐心垂聽別人的苦惱,是你耳朵在布施!處事盡量方便成就別人,都是喜捨布施。布施要帶有歡喜心、真心,不要計較,不存我慢。梁朝的梁武帝一生建寺度僧做諸善事,護持佛教,後遇達摩祖師,問師曰:「我的功德大不大?」師回答說:「並無功德!」為什麼呢?雖然梁武帝大力布施,建寺供僧,做諸善事,但過於執著,希求回報,所以無功德。佛在世時,遇一小童在玩泥沙,小孩子以他單純的心,取了一堆沙來供養佛陀,當然沙沒有什麼價值,由於發自一念真心,種下善根,未來成佛,因心意清淨,功德就大。
 
喜捨是「以無所得為方便,」無所得就是般若,方便就是做事的善巧,兩者關系是緊扣的。無所得的意思,是說我們做了很多利他之事,都不覺得自己做了事,有功可得。如果幫了人家,產生自傲感,覺得自己積了福,有點幸福感,只有這一念希有心,就是有所得。布施要有般若智慧,知道施者無實性,受施者也並無實性,所施之物亦非我實性所擁有,只不過是假借我手來施與他人而已。觀看世間無常,刀兵水火,疫症等災難,經常發生,若擁有的金錢財物、汽車洋房、名利富貴、高官厚碌、乃至朋友眷,又何嘗能免無常的降臨呢?我們要及時隨順現前的因緣去做事,因為明天不一定有這個因緣了,所以有機會就要去做,對方給我們布施的機會,我們還要多謝對方呢!看見別人布施募捐,我們應生歡喜心,因為別人又給我們機會了。布施無分彼此、種族、地位、身份、親人眷屬,都要一視同仁,正如去年年底的印度尼西亞地震南亞海嘯為例,全世界的人,無分國界去救援赈災,都是本著一念的同情心,不忍看見人家痛苦,失去家園、父母親人,大家都伸出援手,甚至有些敵對國家,也放下仇恨,互相支持,不論金錢物品,為的是救助有需要之人,這都是喜捨的布施。
 
有雲大捨大得,不捨不得,不單把身外之物和一切緣務捨掉﹝放下﹞,同時對自己身體及妄想雜念都要捨,不論順境逆境,歡喜或煩惱,念起即覺,修無漏功德,行菩薩道。我們應以喜捨智慧,自淨其意,待人方便,處事圓融,廣結善緣,皆大歡喜,如是方能穩步邁向菩提之道。
 
 

上一篇:黃國達居士:身心調治與情緒管理
下一篇:衍慈法師:慈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