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孤兒
佛教:是指佛陀一代時教(教育),若廣義而說,三藏十二部(隋朝智者大師將佛陀一代時教判為五時八教),但其要義歸納是三方面:
1. 教人為善,導出因果輪回的規律,以五戒十善來改造人生身口意不正確的三業,實現人天目的。
2. 出世解脫,主要思想,以苦、空、無常、無我之法,自修自證,出越三界,了生死得自在為目的。
3. 捨己救人,大乘菩薩根本的精神,修習六度,心量廣大,慈悲為懷。
孤兒:也許大家亦有知道中國傳統,因受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尤其是限生育一胎,故出現墮胎,及常有女嬰被拋棄的社會現象,有的掉在路邊,有的就放在寺院門口,有的甚至被掉在垃圾桶等處,若有見聞者,實令人痛心。嬰兒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對世情豪不了解,未知分別事非、親疏,就被這個世界上的人所拋棄,他是無辜的。在佛教來說,眾生六道輪轉,流浪生死,據其本業因果受生,為此當知,孩子投生到某一個家庭,在過去世,與這對父母必有因緣,有父母此二緣外,還有自己的一份緣,具此三緣,方能成胎。所以勿論嬰兒是男是女,應要珍惜這段緣份。拋棄嬰兒(女嬰),甚至打胎,或一個或幾個乃至多個嬰兒,這都是大眾缺乏正知正見,不顧因果的行為。
有些孤兒雖不屬是棄嬰,而他(她)們生長在極落後貧困山區或邊地。近月筆者走訪了多名孤兒背景,其父母皆由交通事故翻車,或病危無錢醫及被人殺害等而死亡。還有的孤兒自從出生後就不見其父母,生活無法依靠,盡至流落街頭。
佛教慈悲的含義,慈者:能給眾生快樂,悲者:拔濟眾生之痛苦。眾生不但是指全人類,而是包括一切有情動物,都稱眾生,慈悲是對任何種類的眾生,都要有愛護的心, 何況人類。即是說眾生苦就是我苦,眾生生病即是我病,眾生有痛楚即是我痛的心。這種心不單是仁慈,而且是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講無有任何親情、友情、感情等的關系,只是有生命者都要給他們方便與快樂,及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同情和救濟。故有佛弟子乃古今大德,在社會上有見及此,對這些不幸的人,起有一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如近代圓瑛法師,太虛大師等大德。而有許多佛教團體,實行佛陀的慈悲,成立多項社會慈善機構,設有孤兒院,收養這些孤兒,希望好好培養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將來好好做人,好好為社會服務。
若大家明白因果,實踐自利利他,達到眾生(人人)平等,那就當要愛惜這小小生命,但對視社會上的弱小及無依者,郄不宜抱著視而不顧的觀點,對所有的孤兒猶如赤子,給他(她)們溫暖,大家每天只需節省一口飯或一文錢,可幫助一些孤兒。這就是佛教與孤兒一顆光明無礙的慈悲心。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