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高振農教授:《攝大乘論》導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攝大乘論》導讀

高振農

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論書。簡稱《攝論》。印度無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國先後有三種漢譯:即北魏佛陀扇多譯,2卷;陳真谛譯,3卷;唐玄奘譯,3卷。此外,還有藏譯一種。玄奘譯本與藏譯本十分接近。影響大、流行廣的是真谛和玄奘的譯本。

《攝論》與印度《大乘阿毗達磨經》的關系極為密切,此經已佚,且未傳入中國。據玄奘的《攝論》譯本稱,此論系解釋此經中的《攝大乘品》的,但佛陀扇多、真谛和藏譯都說《攝論》是解釋全經的。此論比較集中地闡述了瑜伽行派的學說,其中尤以對成立唯識的理由、三性說以及阿賴耶識等問題,作了比較細致的論述,並強調它和小乘佛教以及其他大乘學派的不同,從而奠定了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論基礎。依據真谛譯本,具體內容是:①依止勝相品(內分眾名、相、引證、差別四品),闡述阿賴耶識不宇宙萬有的本源;②應知勝相品,著重解釋三性;③應知入勝相品,強調多聞,熏習相續,增植善根,以便悟入勝相;④入因果勝相品,論述六波羅蜜;⑤入因果修差別性相品,論述十種菩薩地,即菩薩修行的十種階位;⑥依戒學勝相品,論述三種戒;⑦依心學勝相品,論述依心學六種差別;⑧依慧學勝相品,論述無分別智差別及應離五種相;⑨學果寂來勝相品,論述六轉依;⑩智差別勝相品,論述佛的自性、受用、變化三身。

《攝論》一出,當時在印度就受到重視。世親、無性先後撰《攝大乘論釋》以發揮《攝論》的思想。中國自真谛譯出此論及世親的《攝大乘論釋》12卷後,研習者日我,傳播益廣。真谛殁後,門下雖分居異地,但仍承其遺教,傳播《攝論》。法泰初講《攝論》於建康(今江蘇南京),門下靖嵩弘揚於彭城(今江蘇徐州)。曹毗專訪進於江都(今江蘇揚州)。道尼傳論於九江,入隋,又講學於長安,傳承頗盛。僧宗、慧曠宣講於廬山。影響所及,北方昙遷,亦隨之專研《攝論》。隋文帝於開皇(581~600)間邀昙遷講學於長安,慧遠亦“橫經禀義”,於是研習《攝論》蔚然成風。以後玄奘重譯《攝論》,文字、義理皆趨完備。

注疏有真谛《攝論義疏》8卷,慧恺《攝論疏》25卷,道基《攝大乘義章》8卷(僅存殘本),昙遷《攝論疏》10卷,辨相《攝論疏》7卷,靈潤《攝論義疏》13卷,法常《攝論義疏》16卷及《攝論略章》4卷,智俨《無性攝論釋疏》4卷,窺基《攝論鈔》10卷,廓法師《攝論疏》11卷,神泰《攝論疏》10卷,毗跋羅《攝論疏》7卷,玄范《攝論疏》7卷等。

 

上一篇:高振農教授:漫談玄奘的愛國主義思想——紀念玄奘圓寂1335周年
下一篇:道堅法師:中國貪官污吏的信仰世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