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劉元春教授:佛教媒體社會責任之思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媒體社會責任之思考

劉元春

2010年12月2日上午,當代宗教媒體的定位與責任研討會在上海玉佛寺召開。中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所研究生導師劉元春在第一場學術報告會上發表了題為《佛教媒體社會責任之思考》的主題演講。摘要如下:

佛教媒體與一般媒體的社會責任,實質上講是一致的,都應當擔當起維護社會正義,引導社會文明方向,推動社會先進文化發展,追求社會和諧的責任的,確立這樣的使命,彰顯這樣的良知。

佛教以化世導俗為己任,佛教媒體的責任意識應當更加自覺與持續。近現代以來,不論佛教處境如何變化,但是,佛教媒體的社會責任但當意識始終十分強烈並堅持不懈。不過,時代風尚的不斷變遷與新傳播手段的不斷豐富,讓傳統的佛教媒體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已經是大家必須認真探討的問題了。

一、應世而起:近代佛教媒體繁榮之余味

近代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中,中國佛教界在護國護教的旗幟下,佛教媒體呈現繁榮態勢。國難當頭,全國佛教界積極行動起來,創辦佛教出版社、雜志、電台,不惟闡揚佛教,而且不斷評論時事,給國人以啟迪以振奮,成為當時社會重要的宣傳陣地,培養了大批弘法人才和社會精英,極大的推動了佛教乃至社會的改革與發展。

二、愛國本懷:佛教媒體精神品質之彰顯

在教言教不錯,這蘊含著我們的言論要立足於佛教本色,而不是雜論無章,用嚴謹准確的佛法理念來闡釋與引發。不過,這些闡釋與引發只有當機才能有力,進而,必須體現出精神風骨才能感人。這感人的風骨,就在於你是否具有愛國的情懷。愛國進而擴展到愛世界愛十方眾生,理應是佛教大愛的內在理路。試想,一個不敢維護國家尊嚴,敢於反對邪惡侵害的人以及佛教媒體,是難以展現高尚的精神品質的,那你也就失去了立足社會的基點。

近代以來,佛教媒體的繁榮發展,無不印證出這個道理。

三、揚棄切實:佛教媒體正法氣概之張揚

佛教媒體,也是一種“喉舌”,是佛教界滌濁揚清、匡正時弊、張揚正法的“號角”。如何化世導俗?當然不能自說自話,自我逸情玩味,而應當志存高遠,敢於引領佛教信仰的時代潮流,給人以方向,給人以鼓舞。

新中國建立之初,可謂翻天覆地的大轉折時期。佛教如何適應新時代,仍能在現有的條件下煥發出活力與希望,成為當時佛教領袖人物們共同思考的大問題。其中,作為太虛大師思想的追隨者之一的巨贊法師,表現得尤為活躍。

 

上一篇:寂靜法師:致病的原因
下一篇:劉元春教授:共生共榮——佛教生態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