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獻方隅錄——南宋宗曉的《樂邦交類》與《樂邦遺稿》
陳士強
北宋以後,淨土信仰不僅深深地扎根於民間,成為流播最廣的佛教修持法門,而且滲入諸宗,變為天台宗、禅宗、律宗、華嚴宗人兼弘的教說。無論是倡導止觀雙修的,還是主張性相圓融的,或是儒佛合流的,在談到死後的歸宿時,莫不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為最大的心願。由此而引出了許許多多的淨土文,如禮贊偈、忏願禮、發頤文、自信錄、住生傳、念佛疏、正念訣、安養賦、《觀經》頌、淨上詠、三昧詩,以及其他各種經注、論疏、序跋、記傳、碑銘、詩詞、偈頌、雜文等。體鼓之廣泛,內容之富瞻,令人目不暇接。從而構成了獨特的淨土文化。
南宋中時,天台宗知禮系匿智(尚賢)的傳人四明宗曉(一一五一——一二一四,字達先,自號石藝,浙江寧波人),在遍撰《金光明經照解》、《寶雲振祖集》、《三教出興頌注》、《施食通覽》、《法華經顯應錄》(以上見存)、《諸祖贊》、《儒釋孝紀》、《明良崇釋志》、《明教編》、《修忏要旨箋注》(以上已佚)等之外,還編集了兩部著名的淨土類文獻的總集——《樂邦文類》和《樂邦遺稿》。凡是研究淨土宗思想文化的,都無一例外地要讀這兩部書。本文所要介紹的便是它們。
先談《樂邦文類》。
《樂邦文煩》,凡五卷,編於南宗慶元庚申(六年,公元一二〇〇年)。書首有明吏部尚書海虞嚴讷的《樂邦文類序》,南宋六年(一二〇〇)敷文閣學士汪大猷的《樂邦文類序》;宗曉的《序》。書未有同年南湖柏庭善月的《後序》。
汪大猷在《序》中說:
“北丘宗曉,留心教典,類成此書。其大藏經論,古今
儒釋所著,無非西方淨土教門。或闡揚奧義,以警未達;或
明示顯應,以誘方來。至於長行短偈、片言只語,無一不
備。其善用身心可尚矣”。(《大正藏》第四十七卷,第一四八
頁下。以下同本)宗曉在《序》中說:
“茲社(指白蓮社,即淨土宗)之興,專以彌陀為主,諸
經為司南。自晉唐以來,高僧巨儒或有著述,贊美斯事。雖
其間說義有淺深,屬辭有工拙,譬如萬派東流,同歸泡海,
使夫飲用者鹹沾一味焉。宗曉侵尋晚景,悟世非堅深,仰高
宗皇帝(指趙構)道參天地,德邁義軒,猶乃宣揚聖教,啟迪
群蒙。況愚忝篷僧倫,敢怠思修之路乎?由是囊括諸經,網
羅眾制,伏而讀之。……遂於假日,即其所得,次而編之。
始於經咒,終乎詩詞,凡十有四門,終二百二十余首,析為
五卷,目曰《樂邦文類》。蓋仿儒家柳宗直《西漢文類》之作
也。其有集之不盡,當有與吾同志者續焉”。一第一四九頁
中、下)
《樂邦文類》是宗曉依仿儒家柳宗直《西漢文類》的體例編就的。書名中的“樂邦”,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信仰者平日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以冀死後往生的境界。“文類”,意指文獻的類編。全書共分經、咒、論、序跋、文、贊、記碑、傅、雜文、賦銘、偈、頌、詩、詞十四門,收各種文述二百四十七篇(也稱“首”,此據卷目統計,作者自序稱“總二百二十余首”,盡全數)。有些文述的末尾還有宗曉的附語。各卷收錄的情況是:
卷一:三門。(1)經。摘錄《法華經》、《悲華經》、《無量壽經》、《首楞嚴經》、《鼓音王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經中有關淨土的論述四十六處。(2)咒。摘錄《無量壽修觀行供養儀軌》、《烏瑟賦沙最勝總持經》、《不空罥羅索神變真言經》、《彌陀不思議神力傳》中有關淨土的咒語十道。(3)論。摘錄《無量壽論》、《毗婆沙論》、《大智度論》、《大乘起信論》、《思惟要略法》中關於淨土的論述六處。此卷的起首有專談淨土的十六種經論傳集(如《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終《集諸經禮忏儀》的介紹:卷末有“阿彌陀佛尊號”)
卷二:三門。(1)序跋。凡三十二家。主要有:廬山慧遠《念佛三昧詩序》、天台智顗《觀無量壽佛注疏序》、慈恩窺基《阿彌陀經通贊疏序》、慈雲遵式《往生西方略傳序》、飛山戒珠《淨土往生傅敘》、草堂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序》、圓澄義和《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序》、大智元照《淨業禮忏儀序》、提刑楊傑《直指淨土決疑集序》、侍郎王古《淨土寶珠集序》、吳興元穎《淨土警策序》、無功王阗《淨土自信序》、獨醒居士林鎬《明師勝地論跋》、待制陳瓘《寶域易記錄序》、府判方棄《稱贊淨土海眾詩序》等。(2)文。凡十三家。主要有:禮部柳子厚《柳宗元)《東海若》、僧錄贊寧《結集法社文》、慈覺宗啧《蓮華勝會錄文》、證通師友《西資社同誓文》等。(3)贊。凡十七首。主要有:翰林李白《金銀泥畫淨上變相贊》、侍鄙白居易《繡阿彌陀佛贊》、蘇轼《畫阿彌陀像贊》、楊傑《安樂國贊三十章》等。
卷三:二門。(1)記碑。凡十九首。主要有:柳子厚《龍興寺修淨土院記》、林奄清哲《延慶重修淨土院記》、給事程俱《靈山安養庵記》、總管張倫全局宗皇帝御書蓮社記》、牧庵法忠《南岳山彌陀塔記》、法真守一《澄江淨土道場記》、司封鐘離松《寶積院蓮社畫璧記》等。(2)傳。幾十四傳。主要有:《東晉蓮社始祖遠(慧遠)法師傅》、《歷代蓮社繼祖五法師(善導、法照、少康、省常、宗跡)傳》、《後魏璧谷神鸾(昙鸾)法師傅》、《大宋永明智覺(廷壽)禅師傳》、《大宋無為子楊提刑(楊傑)傳》、《大宋龍舒居土王虛中(王日休)傳》等。
卷四:一門。收雜文三十三首。主要有:智顗《維摩疏示四種佛國》、延壽《萬善同歸集揀示西方》、孤山智圓《西資鈔揀示偏贊西方》、淨覺仁岳《義學編論席解紛》、圓辯道琛《唯心淨土說》、桐江擇瑛《辨橫堅二出》、遵式《晨朝十念法》、《念佛方法》、山堂彥倫《念佛修心銜》、司谏江公望《念佛方便文》、京師北丘善導《臨濟正念訣》等。
卷五:五門。(1)賦銘。各一家。有廷壽《神棲安養賦》(附吳越王錢淑《進安養賦奉制文》)、遵式《日觀銘》。(2)偈凡六家。主要有:蘇轼《畫阿彌陀佛像偈》遵式《釋華嚴賢首贊佛偈》妙行法怡《姚行婆日輪見佛偈》等。(3)頌。凡二十家。主要有:檀庵有嚴《十六觀頌》、元照《勸修淨業頌》、草庵道因《念佛心要頌》、法鏡若愚《頌淨土並辭世》等。(4)詩。凡二十二家。主要有:晉琅玡王喬之《念佛三味詩》白居易《東林寺臨水坐》、東溪租可《慮山十八賢》、祠部張景修《湖川覺誨彌陀閣》、西湖居土李濟《淨土詠史》等。(5)詞。凡十家。主要有:幻住居士任彪《擬淵明歸去來》、北山可曼《贊淨土漁家傲》、白雲淨圓《望江南》等。
《樂邦文類》為研究自晉至宋淨上宗的歷史、人物、述作、教說、儀式、文學、藝術,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
如淨土宗和天台、華嚴、禅等宗派不同,它所聳立的歷代祖師,是根據其人在弘揚淨土法門中的業績確定的,互相之間並沒有師資傳授關系(晚近的祖師才有)。因此,淨土宗的祖統說一直到宋代才出現,而最早的提出者當推宗曉。宗曉在《樂邦文煩》卷三收錄了他自己撰作的《蓮社始祖盧山遠法師傳》和《蓮社繼祖五大法師傅》,以盧山慧遠為蓮社(即淨土宗)始祖,善導、法照、少康、省常、宗跡為五位橙祖,這便是最早的淨土宗六租之說。這中間,省常、宗赜都是北宋人,他們的主要事跡是:
“省常師者。大宋淳化中,師往錢唐(塘)南昭慶院,專
修淨業,潔淨行社。王文正公(旦——原注)為社首,翰林承
旨宋(白——原注)撰碑,翰林學士蘇(易簡——原注)作《淨
行品序》,壯元孫(何——原注)題社客於碑陽,亦系以記。
士夫預會,皆稱淨行社第子。社友八十北丘、一千大眾。孤
山圓公(指智圓)作《師(指省常)行業記》並《蓮社碑〉”。(第一
九三頁中、下)
“不赜師者。師賜號慈覺。元佑中,住真州長蘆寺。宗
說俱通,笃勤化物,有《葦江集》行於世,內列種種佛事,糜
不運其慈念。蓋師自他俱利,願力洪深,故能遠紹佛化也如
此。人或不知,返(反)嫌忸怛,悲夫!師居長蘆,海眾雲
臻。爰念無常之火,四面俱焚,豈可安然坐而待盡,乃遵廬
阜一廬山一之規,建立蓮華勝會,普勸修行念佛三昧。其法,
日念阿彌陀佛,或百干聲,乃至萬聲,回願往生西方淨土,
各於日下,以十字記之”。(第一九三頁下)
以後,志磐於南宋末年撰《佛祖統紀》,立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為蓮社七祖(內增承遠、延壽,刪宗赜);悟開於清道光(一八二一—一八五零)年間,撰《蓮宗正傳》,在《佛祖統紀》的基礎上,增立祩宏、智旭、實賢、際醒為八祖至十一祖,都是《樂邦文類》所立淨土宗祖統的變異和補續。
又如宋代淨土信仰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王公名儒和天台、華嚴、律、禅各宗弟子都同修淨業,結社念佛之風盛行,著述頓豐。《樂邦文類》卷二和卷四在序跋和雜文中,對其中的一批著述作了介紹或摘錄。這中間有今已不見傅本的北宋元照的《淨業禮忏儀》、王古的《直指淨上決疑集》、《淨土寶珠集》(與他的《新修往生傳》或是同一書)、元穎的《淨土警策》、陳瓘的《寶城易記錄》、南宋義和的《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王阗的《淨土自信錄》、子光的《明師勝地論》等。至於賴它而得保存的文章則更是層出下窮。這對於推考佛教夫書的內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關於《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義和說:
“義和晚年退席平江能仁(院),遍搜淨土傳錄與諸論 贊,未嘗有華嚴圓融念佛法門。蓋巴歌和眾,雪曲應稀,無
是道者。鳴呼!不思議法門散乎大經與疏記之中,無聞於
世。離此別求,何異北轅而之楚耶?於是備錄法門,著為一
編,使見聞者不動步而歸淨土,安俟階梯?非思量而證彌
陀,豈存言念?”(卷二,義和《華嚴念佛三味無盡燈序》,第
一七O頁上)
關於《直指淨土決疑集》,楊傑說:
“《直指淨土決疑集》者,吾友王古敏中之所編也。博采教
典,該括古今,開釋疑情,徑超信地。其載聖賢之旨,在淨
土諸書最為詳要。蓋安養國之鄉(向)導也。”(同卷《直指淨
土決疑集序》,第一七二頁中)
關於子光的《明師勝地論》,宗曉在林鎬《明師勝地論跋)的附語中說:
“乾道中,婺之蘭溪釋子光,道號雲水,少習台教,厥
後南詢,得法於大慧杲(宗杲),晚住莆田福清,作依托(明
師勝地論》三卷,行於世。其大概謂佛法高妙,若增上勝
緣,唯明師勝地為堪依托。蓋凡學道者貴見性,見性貴修
習。見勝未明,必務求師;修習未成,必務於地。得其師則
模范正,得其地則心跡安。一曰人間中國聖賢所居,二曰兜
率陀天彌勒說法,三曰西方淨土彌陀闡化。是三處皆名勝
地,並得依托修行。至中下兩卷,則專明西方法門,勸人修
習”。(同卷,第一七四頁中、下)
再如《樂邦文類》輯錄的各種淨土文,有不少是當時的名作,對當世與後世,本國與海外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卷四收載的桐江擇瑛的《辨橫堅二出》和遵式的《晨朝十念法》就是其中的二篇。前者以“橫出”比喻修持淨土法門,以“豎出”比喻修持其他法門,被認為是日本淨土真宗創始人親鸾在《教行信證文類》中提出的“二雙四重”教判的基礎(見日本《大藏經索引·收錄典籍解題》);後者創導清晨十念法,被認為與唐飛錫的《念佛三昧寶王論》、北宗江公望的《念佛方便文》第齊名,是有代表性的念佛方法(見宗曉在卷四《念佛方便文》之後加的附語)。
《辨橫堅二出》說:
“豎出者,聲聞修四谛,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
萬行。此涉地位,譬如及第,須自有才學,又如歷任轉官,
須有功效;橫出者,念佛求生淨土。譬如蔭敘,功由祖父他
力,不問學業有無,又如覃恩普轉,功由國王,不論歷任淺
深。於橫出中,有定散二善,故善導和尚立專雜二修。雜修
者,謂散漫修諸善業,回向莊嚴也;專修者,身須專禮阿彌
陀佛,不雜余禮。口須專稱阿彌陀佛,不稱余號,不誦余經
咒三恿須專想阿彌陀佛,不修余觀。若專修者,十即十生,
自即百生;若雜修者,百中或得一兩人生,干中或得三五人
生”。(卷四,第二一〇頁上、中)
《清晨十念法》說:
“修淨業者,須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台掌,連
聲稱阿彌陀佛。盡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
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
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
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者,頭是藉氣束心也。盡此一生,不
得一日暫廢。唯將不廢,自要其心,必生彼國”。(同卷,第
二一O頁中)
此外,《樂邦文煩》卷三在記碑門中對淨土院,彌陀閣、彌陀塔、彌陀像、蓮社畫璧等的記述,卷五在賦銘、偈、頌、詩、詞諸門中對眾家作品的輯錄,也是研究淨上宗建築、雕塑、藝術、美學和文學的瑰寶。
次述《樂邦遺稿》。
《樂邦遺稿》,凡二卷,編於南宋嘉泰四年(一二O四)。書首有宗曉的《序》(凡兩段,一段為原序,一段為後來的題識),說:
“愚挺志於淨業,誓欲均被有情,同歸實界,故贊集《樂
邦文煩》行於世。外余片文只義,暨隨所見聞可益扶淨業
者,續又紀為《樂邦遺稿》。蓋仿儒家典籍拾遺之說也。或辭
之繁芿,則略筆綱要,雖曰未備,庶少暨見焉。甲子春旦振
筆故序”。
“宗曉編次《樂邦》前後兩書,隨事漂題盡之矣。靜而思
之,此書(指《樂邦遺稿》(專導群生歸於淨土,亦可目為《樂
邦歸志》。蓋惟人人本有唯心樂國,何籍劬勞,肯緊修證?
嗟乎!枉人諸趣,久而忘返,昔人興的。請看路傍埋朽骨,
其中多有未歸人是此也。茲幸佛租開辟,橫截要津,故今得
以挽摭,毗贊助發人之信心。俾夫踴躍其修者,則明了歸
途,不躊躇於生死兩岐之間,誠要道也。又名《歸志》,頁在
斯矣”。(《大正藏》第四十七卷,第二三一頁中、下。以下同
本)
《樂邦遺稿》是宗曉於《樂邦文煩》編成後四年,將自己搜集到的未編入前書的一些資料匯編在一起的著作。它是前書的續編或“拾遺”,書名中的“遺稿”,不是像人們通常使用的那樣,指某人死後遺留下來的文稿,而是指散逸於《樂邦文煩》之外的、或《樂邦文煩》收之未盡的文稿。由於此書“專導群生歸於淨土”,即偏重於勸誘眾生的信淨土法門,故作者認為也可以稱為《樂邦歸志》。全書共收文一百二十六篇,其中大多數是淨土類文述中的片段,也有一些是全文。為提示內容,作者隨事立題,對所錄的文段一一加了標題,而將原來的書名或篇名置於所錄文字的起首;也有些文段仍以原來的篇名為標題。所錄文述的末尾間有作者加的附語。
卷上:始《淨飯王與七萬釋種皆生淨土》(摘自《大寶積經》第七十六卷),終《道門成仙不出輪回》(摘自壽禅師《安養賦注》),凡六十篇。主要有《念佛名者必成三昧》(摘自《寶王論》)、《文法師淨行法門序》、《楊無為(楊傑)題淨土忏法》、《陳了翁(陳瓘)談唯心淨土》、《廬山蓮社圖紀》、《淨土有三十種利益》(摘自《群疑論》)、《淨土十疑論敘》(飛山戒珠述)、《評龍牙禅師頌蘭宗曉撰)、《評晁太傅(晁回)以淨土為小乘》(宗曉撰)、《辨心淨則國土淨》(宋曉撰)等。
卷下:始《釋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國》(摘自茲恩窺基《彌陀通贊鈔》),終《龍門蓮社詩並序》(吳克已撰),凡六十六篇。主要有:《海慧禅師示心淨土淨》(摘自《傳燈錄》)、《大智(元照)禅師示事理不二》(摘自《淨土集序》)、《生死本無隨妄而有》(摘自孤山智圓《閒居編》)、《王朝散勸修西方文》(摘自王古《淨土寶珠集》)《衲憎願為崔氏作子》(摘自《王堂閒話》)、《岐王得愛敬寺僧為子》(摘自《廣異志》)、《通紀諸公前人後報》(摘自李昌齡《樂善集》)、《一念在淨土必定得生》(摘自《龍舒淨上文》)等。
《樂邦遺稿》所錄的文述,既有勸修淨業的論述和事例,也有作者對不信淨土之教的議論的評析。其例如下:
“評龍牙(指居遁)禅師頌《傳燈錄》紀龍牙禅師頌曰:成
佛人稀念佛多,念來歲久卻成魔。君今欲得自成佛,無念之
心不校多。
多見禅人常舉此頌,以障念佛之人。蓋彼專以空寂為
宗,遂將念佛為著相者。殊不知《勝天般若》有所謂“以無所
念而修念佛二是豈有著相之病乎?謹和一頌,以破其惑
雲:念佛人多成佛多,誰雲歲久卻成魔?清珠濁水喻親切,
喚不回頭爭奈何”。(卷上,第二三七頁下)
上文中的“評龍牙禅師頌”是作者宗曉加的標題;“《傳燈錄》紀龍
牙遁禅師頌曰”一段摘自《傳燈錄》,多見禅人常興趣此頌一段為宗
曉的評語。
“修一切善法回向西方,龍舒一指王日休《龍舒淨土文》
曰:供佛齋儈,造塔建寺,念誦禮忏,孝養父母,兄友第
恭,宗族之間無不和睦,鄉黨鄰裡恩禮相與。事君則赤心為
國,為官則仁慈利民,為長則善以安眾,為下則勤以事上。
或指教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救人急難,或惠施貧窮,或造
橋砌井,或施食散藥,或減已奉養以利人,或臨財饒人以自
省,或教人為善,或護善止惡。但隨所作世、出世間一切善
事,不拘小大多少,止以一錢與人,或以一水止渴,至於毫
芒之善,並須起念雲:願此善緣,回向西方,念心不斷,必
生上品也”。(卷下,第二四八下)
上文中的“修一切善法回向西方”,是宗曉據事添立的標題;
“龍舒曰”以下均為轉錄文字。
《樂邦遺稿》也保存了今已散逸的一些著作的片段或序記,如
文法師的《淨行法門序》等,有些資料還可以補《樂邦文類》之不
足,故雖然它們類不分,內容較雜,但仍不失為研究淨土宗的有
用的資料書。
摘自《內明》2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