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陳士強教授:漢傳佛教目錄學小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漢傳佛教目錄學小史

陳士強

(一)

佛教目錄,又稱“佛經目錄’、“眾經目錄’、“一切經目錄”,指的是用來記載佛典的名稱、卷帙、譯撰者和有關事項的一類佛教典籍。內容包括:佛典的名目部卷:譯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著錄狀況:繁略異同:存佚:偽妄:經旨大意;以及有關的表诏序記等。

佛教目錄的種類很多。有單記一個人譯經的譯經錄:有校錄一個寺院收藏的佛經的寺藏錄:有編錄一個地區流傳的佛經的區域經錄;有專錄一個朝代或紹緒先前的某一部佛經目錄的斷代錄;有匯載歷代譯經和著述的通錄:有連綴歷代佛經翻譯家小傳而成的圖紀…有作為誦持和抄寫正本的入藏錄:有敘列入藏錄子目卷次的廣品歷章-,有攤比漢文與藏文佛典的對勘目錄:有撮舉佛經大意的解題目錄·,有敘列求法所獲經本的藏經目錄:有作雕印大藏經之用的版本目錄:有匯集某一佛教宗派典籍的教典目錄:還有作為官私藏書目錄一部份的釋氏類書目等等。

佛教目錄綱記眾經,剖析源流,使佛典有據,治學有徑,在佛教經典史上居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二)

佛教目錄產生於西晉。在此之前,佛家相傳有過四部經錄:一、《古錄》一卷,似是秦時釋利防等所赍來經目錄:二、《舊錄》一卷,“似是前漢劉向搜集藏書所見經錄’:三、《漢時佛經目錄》一卷,“似是迦葉摩騰創譯《四十二章經》,因即撰錄’:四、《朱士行漢錄》一卷,說是曹魏沙門朱士行所撰(以上見《歷代三寶紀》卷十五)但是,征之史志,這些著作全無實據,均是南北朝時期的偽作。

西晉武帝時,通曉西域三十六國文字的竺法護,攜帶大量梵本佛經,從教煌來到長安。他先後翻譯了一百五十四部佛經(據《出三藏記集》卷二)成為自佛經漢譯以來,迄當時為止譯經最多的一個人。大約在晉懷帝永嘉(307—312)末年,他編撰了《眾經錄目)一、卷(見《歷代三寶紀》卷六,已佚),用來記錄自己翻譯的經典,從而產生了由佛教學者撰作的第一部佛經目錄。

竺法護的助手,優婆塞(即“居士”)聶道真,在竺法護死後獨自譯經,也編撰(眾經錄目》一卷(同上,已佚),以記錄竺法護和他自己的譯本為主,兼記東漢支谶、西晉竺叔闌等的譯籍。這樣,在僅記個人譯本的專錄的基礎上,又產生了匯載不同年代各個譯師的譯經情況的通錄。

東晉初年,成帶世的豫章沙門支敏度,總校群經,合古今目錄為一家,撰成了《經論都錄》和《別錄》各一卷(見《歷代三寶紀》卷七和卷十五,已佚)。前者是自東漢以來各代譯經的總目錄,收有東漢支谶、安世高、西晉竺法護、支法度等人的譯籍,並且續補了東晉的譯籍,較為流行(見全局僧傳》卷四):後者或是這些譯籍的分類目錄,也許因編得不盡得法,不大為人所重視。

與支敏度撰錄的同時或者稍後的一些時間裡,北方十六國中曾出現了“似是趙時’所撰的《趙錄》一卷(見《歷代三寶紀》卷十五,已佚)。斯錄最初也許是用來記錄石趙統治地流行的佛典的,由於後人的增益,所以從現存經錄對它的轉注來看,所記實止於晉宋之際。

東晉中葉,常山扶柳沙門道安率弟子南下襄陽,在那裡搜校群經,注釋經文,制定僧尼規范,開展弘法活動。由於以往的經錄往往只注意記錄佛經的名稱,不注意記錄譯經的時間、地點、譯經者和新舊譯,故時間一長,經典的來歷和真偽就分辨不清了。於是,他總集名目,標列譯人,铨品新舊,創制體例,於孝武帝寧康二年(374),編撰了一部歷史性的佛經目錄類著作—《綜理眾經目錄》一卷(見《出三藏記集》卷五等)。這部著作胪舉每個譯師的譯本,而開“經論錄’:編列失去譯人姓名及翻譯年代的譯本(即“失譯:,而開“失譯經錄二一般的失譯經),“涼土異經錄’、“關中異經錄”(區域性的失譯經)和“古異經錄二出經年代較早的失譯經):鑒別疑偽,而開“疑經錄’:收集漢地佛教撰述,而開“注經錄及雜經志錄’。它門類齊整,考訂謹嚴,凡人錄的經典無論殘缺,均經作者一一過目。雖然原書已佚,但它的主要內容通過梁僧佑的《出三藏記集》而得以保存,對後世佛經目錄的撰作發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此,後人公推道安為中國佛教目錄學的實際奠基人和開創者。

東晉末年,南北方出現的佛經目錄,基本上是由道安的弟子或再傳弟子編集的。在《綜理眾經目錄》撰成後五年,即太元四年(379)。符秦兵陷襄陽,道安被送往長安,留在北方。而他的弟子慧遠率徒南行,徙居廬山。慧遠有感於江東一帶禅法無聞,律藏殘阙,於是派弟子法淨、法領等腧越沙雪,遠求眾經,曠歲方返(見《高僧傳》卷六)。在隋代以前已佚的佛經目錄中,有《廬山錄》一卷(見《歷代三寶記》卷十五),也許就是法淨等帶回的梵本佛經目錄。慧遠的弟子道流又創撰《眾經錄》四卷,下分《魏世經錄目》、《吳世經錄目》、《晉世雜錄》、《河西經錄目》四部,各一卷(見《大唐內典錄》卷十)由於道流未就而卒,此書是由他的同學竺道祖完成的,故又稱《竺道祖錄》(已佚丫

在北方,道安的另一個弟子僧睿,在道安死後繼續留在長安。姚秦時,譯經大師鸠摩羅什入關,他相助譯經,深受贊賞。弘始(399-415)末年,他以記載符秦和姚秦二代的譯經為主,兼及北涼等,編成了《二秦眾經目錄》一卷(見《歷代三寶紀)卷八)。後佚。

南北朝時期,由於各種文本的佛經繼踵而至,譯事活躍,注述日多,寫經與藏經之風盛行,佛教目錄學十分發達,曾先後出現了十多種佛經目錄。其中有:

“未詳作者,似宋時述’的《眾經別錄蘭一卷(見《歷代三寶紀》卷十五)。全書分為十錄。上卷三錄,分別為:大乘經錄、三乘通教錄、三乘中大乘錄:下卷七錄,分別為:小乘經錄、篇目本阙(錄),大小乘不判錄、疑經錄、律錄、數錄、論錄。共收佛典一千八十九部二千五百九十六卷:劉宋末年,莊嚴寺沙門昙宗撰的《經目》(卷數不詳,見全局僧傳》卷七)信

南齊莊嚴寺沙門道慧撰的《宋齊錄》一卷(同上)專錄東晉末年至南齊初年的譯經,而以劉宋一代為主,沙門王宗於齊武帝永明(483-493)年間撰的《眾經目錄蘭一卷(見《歷代三寶紀》卷十二,通錄齊代以前的各朝譯本;湘宮寺沙門弘充於同時撰的《釋弘充錄》(原名不詳二卷(見《歷代三寶紀》卷十五,下同丫或錄本寺的藏經。

梁代,有安樂寺沙門僧紹於天監十四年(515)奉敕編撰的《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四卷,它是專記華林佛殿收藏的佛經的,但分類則是根據僧佑的《出三藏記集》(今存,下詳)而來的:莊嚴寺寶唱在僧紹錄的基礎上,於天監十七年(518)奉敕撰的《梁世眾經目錄》四卷。卷一為大乘,下分:有譯人多卷、無譯人多卷、有譯人一卷、無譯人一卷四類。卷二為小乘,也依大乘分為四類。卷三下分:先異譯經、禅經、戒律、疑經、注經、數論、義記七類。卷四下分:隨事別名、隨事共名、譬喻、佛名、神咒五類。總計二十類,共收佛典一千四百三十三部三千七百四十一卷:僧佑的弟子正度,可能為記錄建初寺經藏而撰的《釋正度錄》(原名不詳二卷。

北魏,有沙門菩提流支為記錄自己所譯的經論而撰的《譯眾經論目錄》一卷:洛陽清信士(即“居士”)李廓於永熙(532-534)年間奉敕撰的《魏世眾經錄目》一卷。它下分:大乘經目錄、大乘論目錄、大乘經子注目錄、大乘未譯經論目錄、小乘經律目錄、小乘論目錄、有目未得注目錄、非真經目錄、非真論目錄、全非經愚人妄稱經目錄十類,共收真偽經律論四百二十七部二千五十三卷。

北齊,昭玄統(又稱“沙門統”)法上於武平(570—575)年間撰的《齊世眾經目錄》一卷。全書分為:雜藏錄、修多羅(經)錄、毗尼(律)錄、阿吡昙(論)錄、別錄、眾經鈔錄、集錄、人作錄八類,共收真偽經律論七百八十七部二千三百三十四卷,法上的同學道憑撰的《釋道憑錄》(原名不詳)一卷。

此外,還有撰於始興(今廣東韶關),但通錄東漢至南齊譯本的《始興錄》(又稱《南錄》),以及《岑號錄》、《王車騎錄》《一乘寺藏眾經目錄》等。

隋初,曾出現了相州大慈寺沙門靈裕撰的《譯經錄》一卷,和“似是總合諸家,未詳作者’的《眾經都錄》八卷。

上述佛經目錄,在隋代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時就已亡佚。近人在教煌遺書中曾發現被費長房列入佚著之中的那部“未詳作者,似宋時述’的《眾經別錄》的上卷的殘片,由於它的撰作年代尚不能最後確定,故根據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現存的佛經目錄以梁代僧佑的《出三藏記集》為最早。

(三)

今存的漢傳佛教目錄學著作主要有二十五部三百二十九卷。上起梁代,下迄明代。包括兩大類別:

甲、綜集佛典名目部卷及有關事項的佛經目錄。屬於這一類的典籍共有二十部二百二十二卷。

其中,梁僧佑《出三藏記集》十五卷,除記載各代的譯典以外,還收有經序、僧傳:隋費長房《歷代三寶紀》十五卷,除經目以外,還載有佛教大事年表:隋法經等《眾經目錄》七卷、彥琮等《眾經目錄》五卷、唐靜泰《大唐東京大敬愛寺一切經論目》五卷、明佺等《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都是對佛典進行綜合性分類的佛經目錄,它們均無歷史記載各個朝代譯經狀況的斷代目錄(簡稱“代錄二。

唐道宣《大唐內典錄》十卷,門類較為齊備:唐智升《開元釋教錄蘭一十卷,考訂詳悉,類例明審,是歷代佛經目錄中編得最好的一部著作,而他的《開元釋教錄略出》四卷,乃是《開錄》的入藏錄,唐玄逸《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蘭二十卷(已殘缺)則是《開元錄》入藏經的子目卷次的詳細目錄:唐靖邁《古今譯經圖紀》四卷和智升《讀古今譯經圖紀》一卷,是從為歷代譯經家畫像配寫的題記演化而來的,在佛經目錄中別具一格:智升《續大唐內典錄》一卷已失原貌:唐圓照《大唐貞元續開元釋教錄主二卷和《貞元新定釋教目錄蘭二十卷,在經目之外,還載有表狀诏制:南唐恆安《大唐保大乙巳歲續貞元釋教錄》一卷的主體,是圓照《貞元錄》的入藏錄:北宋趙安仁等《大中祥符法寶錄蘭一十二卷(已殘缺)和呂夷簡等《景佑新修法寶錄蘭一十一卷(已殘缺),都是用來記載當時譯經的斷代錄,而惟淨等《天聖釋教總錄主二卷(已殘缺)則是通記北宋以前入藏經和北宋以來新譯的通錄:元慶吉祥等《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十卷,是一部漢文佛典和藏文佛典的對勘目錄。

乙、鉤玄提要的解題目錄。上一類著作著重記述佛典傳譯的歷史、譯撰者的事跡和佛典的門類等:而這一類的著作著重對已經分類成型的佛典進行解說,或者增收佛典,重新分類,然後予以解說,實際上它們是有內容介紹的佛經目錄。屬於這一類典籍共有五部一百零七卷。

其中,北宋惟白的《大藏經綱目指要錄》八卷,對見錄的每一部典籍的每一卷內容都有介紹:王古的《大藏聖教法寶標目》十卷,則偏重於經旨大意的撮述;明寂曉的《大明釋教匯目義門》四十一卷,時引經疏序跋以代解題,而《大明釋教匯門標目》四卷乃是它的節略本:智旭的《閱藏知津》四十四卷,不僅解題詳悉,而且分類別具特色,在佛教解題目錄中,它的影向最大。

(四)

有關中國佛教經籍的名目部卷,除見錄佛教目錄學專著以外,還見錄於以下幾類典籍:

甲、日本和高麗(今朝鮮)編撰的佛經目錄。

在日本方面,用來記錄日僧入唐求法,所獲顯密教經律論、儀軌、章疏、傳記、碑銘、詩文、雜述以及圖像、道具等的經目,主要有:

最澄的《傳教大師將來台州錄》、《將來越州錄》各一卷;空海的《御請來目錄》一卷;常曉的《常曉和尚請來目錄》一卷:圓仁的《日本國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錄》、《慈覺大師在唐送進錄》、《入唐新求聖教目錄》各一卷:惠運的《惠運禅師將來教法目錄》、《惠運律師書目錄》各一卷:圓珍的《智證大師請來目錄》一卷:宗教的《新書寫請來法門等目錄》一卷。

以上述“入唐八大家”所撰求法目錄為基礎而撰成的密教經典以及華嚴、天台、三論、法相、律等五宗章疏(兼收日本撰述),有安然的《請阿閣黎真言密教部類總錄》二卷、圓超的《華嚴宗章疏並因明錄》、玄日的《天台宗章疏》、安遠的《三論宗章疏》、平祚的《法相宗章疏》、藏俊的《注進法相宗章疏》、榮穩的《律宗章疏》各一卷。集上述各錄之大成的,則有永超的《東域傳燈目錄》一卷。

在高麗方面,有入宋求法回國後,將散逸於藏外的高麗、宋、遼、日本的各種章疏義章,編成一書的義天的《新編諸宗教藏總錄蘭二卷。

以上各書均用漢文寫成,今載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卷。其中保存了大量不見於中國佛教目錄著錄、或國內早已失傳的譯本和撰述,值得重視。

乙、歷代官私刊刻的《大藏經》目錄。

自宋太祖開寶四年(971),敕高品、張從信到益州(今四川成都)雕刻中國第一部《大藏經》以來,迄近代為止,先後出現了二十多種官私刊刻的漢文《大藏經》版本,作為各自收錄情況的記載,便是它們的目錄。

這主要有:

南宋的《安吉州思溪法寶資福禅寺大藏經目錄》(此藏稱為《思溪藏》、《資福藏》、《宋藏》)、《平江府碛砂延聖院新雕藏經律論等目錄》(此藏稱為《碛砂藏》);

金代的《解州天寧寺大藏經目錄》(此藏稱為《趙城藏》、

《金藏》,是目前正在刊印中的《中華大藏經》的底本):

元代的《杭州路余杭縣白雲宗南山大普寧寺大藏經目錄》

(此藏稱為《普寧藏》、《元藏》):

明代的《大明三藏聖教南藏目錄》(此藏稱為《永樂南藏》、《明南藏》,是《洪武南藏》的重刻本,但在編次上略有變動)、《大明三藏聖教北藏目錄》(此藏稱為《永樂北藏》、

《明北藏》、《明藏》,目錄采用南北藏對勘的方式編成,井附有明萬歷十二年編入的《續入藏經》的目錄和南藏有、北藏缺的《續傳燈錄》等四書的目錄)、《嘉興楞嚴寺刻方冊藏經目錄》(又名《藏版經直畫一目錄》,此藏稱為《嘉興藏》、《徑山藏》,下分《正藏》、《續藏》、《又續藏蘭二部分,其中《正藏》部分全依《明北藏》刊刻);

清代的《大清三藏聖教目錄》(此藏稱為《龍藏》、《乾隆版大藏經》、《清藏》);

近代的《頻伽精捨校刊大藏經總目》(此藏稱為《頻伽藏》,以日本《弘教藏》為底本,略作刪選刊刻):

高麗的《大藏目錄》(此藏稱為全局麗藏》、《麗藏》);

日本東京弘教書院的《大日本校訂縮刻大藏經目錄》(又名《大日本校訂大藏經目錄》,此藏稱為《縮刷藏》、《弘教藏》)、京都藏經書院的《大日本校訂藏經目錄》(此藏為《卍正藏經》)和《大日本續藏經目錄》(此藏稱為《裡續藏經》)、大正一切經刊行會的《大正新修大藏經總目錄》(此藏稱為《大正藏》)等。

上述各版《大藏經》目錄,除《趙城藏》、《頻伽藏》目錄以外,其余的均見載於日本編的《法寶總目錄》第一、二冊。

丙、史志書目。

佛教典籍作為整個社會流通並為人所收藏的圖書中的一個門類,除見錄於由佛教學者專門編撰的佛經目錄以外,還見錄於自西晉秘書監苟勖撰《晉中經簿》首次收錄佛經(見《廣弘明集》卷三《古今書最》)以來的官私編撰的數十種圖書目錄。

其中,屬於正史的,有:《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等:

屬於典志體史書的,有:南宋鄭樵《通志·藝文略》、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等:

屬於官修書目的,有:北宋王堯臣等編的《崇文總目》、清紀昀等編的《四庫全書總目》(又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

屬於私修書目的,有: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尤袤《遂初堂書目》、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明晁凓《寶文堂書目》、·陳第《世善堂書目》(收入清鮑以文《知不足齋叢書》)、高儒《百川書志》、徐恸《紅雨樓家藏書目》、焦竑《國史經籍志》、祁承爍《澹生堂藏書目錄》、清錢曾《述古堂書目》、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王聞遠《孝慈堂書目》等。

以上各書保存了許多未見於佛教史籍記載的佛教著述,其中,《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還備有內容提要,頗有參考價值。

近人編撰的佛教目錄類著作,主要有:呂激的《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齊魯書社1980年版);洪業等的《佛藏子目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日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經勘同目錄》和《大藏經索引》,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中華書局1962年版):蔡運辰《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版)等。

摘自《內明》第142期

 

上一篇:仁煥法師:家庭的生命是共業
下一篇:陳士強教授:淨土宗文獻方隅錄——南宋宗曉的《樂邦交類》與《樂邦遺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