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由覺證空性而得自在解脫的。空、無我、寂滅是大乘的甚深教義,這是世俗的、哲學的、科學的知識所不能通達的。這是超越世間一般的知識、是佛陀親證的、無漏無分別的般若智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深般若是通達甚深義的,是照見一切人空、法空的智慧。甚深空義,要從五蘊(物質與精神,色與心)的身心去照見,不是離身心以外去幻想妄想計度的。
世間萬事萬物的一切法,總括有三:
1.透過時間觀念,從前後延續中去觀察,得到了“諸行無常”的定律:世間一切只是不斷生滅與延續的過程,沒有不變的事物。一切法不論物質或精神、無情器世間或有情身心,都在不停地流變中。惟有佛菩薩的甚深般若,能從生生滅滅、息息流變中,體悟到這是幻現的諸行,不是真確的實有。這並非實有的一切,盡管萬化紛纭,生滅宛然,推求它的本性,只是空寂。
反過來說,因為一切法的本性空寂,所以表現於時間觀中,不是常恆不變,而是顯現剎那生滅的無常相。無常是無有常性,就是空寂性的另一面。
2.透過空間觀念,從彼此依存中去觀察,得到了“諸法無我”的定律:有情個體,佛說是蘊、處、界的和合相續,只是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現象而已。所謂自我,只是身心依存所現起的——合相,只是蘊處界有機的統一,只是和合的假我,只是有情迷妄的錯覺,並不實存。
世界與世界,全宇宙的萬事萬物,一切法都只是種種因緣和合的現象,沒有獨立的自體,一切法是自他依存的關系,沒有獨存的實體。無法、無我顯示了一切法空義。無我就是人無我、法無我,空就是人空、法空。空與無我,兩者意義相同。
4.透過一一法的當體去觀察,得到了“涅槃寂靜”的定律:一切的差別與動亂現象,當下為平等的、和諧的、寧靜的寂靜。事事物物從事相來看,雖有無限差別、無限矛盾、無限動亂,而實在只是緣起的幻相,似有似無,似一似異、似生似滅、似來似去,一切終歸平等寂靜。而平等自在、清淨寂靜就是涅槃。
世間一切法,從豎觀前後,橫觀彼此,直觀自體,得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三印就是一印、一印就是三印。三法印是法性空寂的不同表現。
世間的一切有為法(samkhata dhamma),都是由眾緣和合而生起,都是各種條件和合生起的緣起法。眾緣和合而成的諸法,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一切事物無非是緣起性空而為無常、無我、無生的。緣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緣起,就是般若智慧,就是無分別、無所得的中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