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黃心川教授:《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序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序二

  黃心川

嚴耀中教授是我國佛學界的中青年學者,他多年來留意佛學,涉獵甚廣,撰有佛學著作多種,也是佛學界的一名有成就的佼佼者。最近幾年,他對佛教的戒律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甘願十年磨劍,潛心史料剖析,撰成戒律學研究專著,囑我寫序,當不容辭。後生可畏,亦可喜可賀,耀中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殊勝難得,這幾年看見他兩鬓見霜,日漸蒼老,足以說明他的成就來之不易,是可嘉也,非容易也。

歷史上佛教界內部一直有一種說法,白衣不能閱戒。究其原因,可能戒律是佛門內部的事情,外人不可親證,當然更不能評說。20世紀,佛學成為學者的一般研究對象,戒律學的研究也逐漸被介紹出來,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國學術界對戒律學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更多的只是一些介紹性的常識文章,有關專著雖有人也寫出來了,但是寫作者的身份絕大部分還是僧人,因為似乎僧團內部的人更需要這種研究。海峽對岸的台灣學者對戒律也有很多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仍然集中在出家人學者的身上,一般非佛教徒學者對戒律的研究還是不多的。

在當今學術氛圍濃厚的情況下,我想白衣不閱戒已經不成為研究戒律的障礙了。戒律是讓人防非止惡的,是僧團內部每個人都要執行的行為規范,也是佛教徒要認真遵守的最一般的准則。戒律反映了社會生活特別是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文化生活准則方面的內容,因此研究戒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它不僅需要佛教界的人去認真加以考察,也是學者觀察佛教寺院與僧團的一個窗口。當前,隨著中國佛教界的形勢發展,以戒為師的祖訓又被提到了佛教的前面。如何光大佛教,如何協調佛教與現代社會相適應,戒律已經成為佛教界人士日益關注的問題,耀中先生在這個背景下考察歷史上的佛教戒律,也就突顯了他對這個問題認識的前瞻性,因此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耀中先生撰寫的這部戒律學研究的著作,主要是談有關中土漢傳佛教戒律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國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雲南上座部佛教三大語系的佛教。每一個語系的佛教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某些戒律的制訂和執行上也有不同的情況,因此要想將戒律作進一步的比較研究,現在看來條件還不成熟,但是漢語系佛教的戒律,則是在中國歷史流傳最長,也是最有影響的戒律之一,所以耀中先生的研究成果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由於戒律具有佛門法律的地位,因此它和世俗的法律,以及僧團內部的管理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翻看本書的章節目錄,就能看到本書所議論的內容甚廣,它不僅牽涉到戒律與世俗法律關系,還牽涉到民間信仰,乃至寺院的歷史、經濟和僧人的素質等等。這部書最大的特點,是以史料來佐證,這與耀中先生曾經受過嚴格的史學訓練有關,如果沒有這個基本功,我想他是不敢下手措意這門在僧俗兩界人士看來都是難題的學問。特別是這是一部由非佛教徒學者來寫作與研究的戒律學著作,跳出佛門之外看佛家戒律的發展與特點,對教內外人士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它可以起到開拓視野的作用。

印度本土傳來的戒律,在中國傳統社會文化中必然要做相應的更改,雖然基本戒律的原則是不能變的,諸如佛家的五戒等都是從古到今不變的定制,但是也有一些不適應中土情況的某些戒律內容,當然會被改變,像印度僧人茹葷的問題,在中國漢地佛教中就沒有被實行下來,而且中國佛教僧人還根據寺院的實際情況,結合戒律的內容,另制了便於就地實施的清規。戒律與清規是一對很復雜的問題,教內外人士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的教內人士也認為清規不應該存在,因為它使中國佛教缺少了嚴肅、統一的精神。反對者則認為,沒有清規就沒有今天的佛教寺院,所以這兩個問題看來需要我們去下大功夫進行研究。耀中先生這部書重點談的是戒律學,對清規的研究措意不多,我希望耀中先生能在這部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清規的研究,使戒律學與清規的研究都有一個更大突破。

是為序。

黃心川

2007年10月22日於北京潘家園寓所 

 

上一篇:黃心川教授:法顯《佛國記》所載印度超日王時期佛教盛衰情況考析
下一篇:黃心川教授:法顯大師與改革開放精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