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陳義孝居士: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特色如雲的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又名淨土宗、念佛宗、蓮宗、淨宗等等,為大乘佛教八宗之一。

此法門,乃阿彌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時,從世自在王佛為他而說的無量法門中,精選出來的無上法寶!同時,它也是釋迦牟尼佛普度‘一生成佛之緣熟’的眾生的絕妙大法!

此法寶既為佛所親選,可想而知,它必精微奧妙,震古爍金,別具許多特色了!

的確,念佛法門蘊含無數的特色,其特色一一皆如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吸引無數世人的注目!又如晶瑩奪目的寶石,令人不禁擊節激賞!

於此,我們謹將它如雲般多的特色,合之為十二,胪列於下,願與一切眾生共享。

1、易學易行

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美譽的龍樹菩薩,作《十住毗婆沙論》,將佛教的一切法門,分為‘易行道’和‘難行道’二種。謂凡依經教,在此土積功累德,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若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於彼國中,成就佛果者,皆屬‘易行道’攝。依此而論,則大乘佛教八宗之中,唯有念佛法門,才是易行道。

說念佛法門為‘易行道’,因為:

(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無論男女老幼,一學就會,不但學富五車的學者博士能念能行,就連不識之無的愚夫愚婦也一樣能念能行。

(二)學其他的法門,要有好的師資,沒有好師資,便很難有成就;學念佛法門,無需師資,只要把一句佛號念到底,自有不可思議成就。

中國古代衡州有一個王打鐵,一家四口,以打鐵度日,一日不打,生活即無著落,時常自怨自艾,前世不修,今世受苦。很想修行,卻不知門徑。一日見有一位游方僧,便請入鋪奉茶,請教修行之法。僧即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他雖目不識丁,但彌陀聖號一學就會,從此打一下鐵,就念一聲佛,數年如一日。一天沐浴更衣,告訴其妻:‘我今天要回去了。’妻問:‘這不是你家嗎?你家在哪裡?’他答:‘我家在西方。’其妻笑說:‘那你就去吧!’過後他又依舊站在爐邊打鐵,高聲念佛,最後說了一個偈:‘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說完偈就站著往生去了!其時,異香彌漫,天樂鳴空,眾所共聞。

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四個字,像王打鐵那樣目不識丁的人也能一學就會,而且其成就實比現代許多沒有念佛的學者博士還大得多呢!他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而許多沒有念佛的學者博士、諾貝爾獎得主,卻依然還在此五濁惡世,大搞六道輪回。

其實,念佛法門,有難有易,本來有下列四種之修法:

(一)實相念佛。即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亦有亦空的中道實相至理。這種修法跟禅宗沒有兩樣,是念佛法門中最難修的一種。

(二)觀想念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十六觀中,便有十二觀都是說觀想念佛,因其廣闊細微到難以想像,不是心粗慮雜的末法眾生,所能憶持。

(三)觀像念佛。在《觀經》十六觀中,只有第十三觀述及,其他佛在《般舟三昧經》中有講到觀像念佛的修行方法,但也因境細心粗,不是我們所能做到。

(四)持名念佛。持名就是念佛名號,這是《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所說的修行方法,《觀經》到最後一觀也說持名念佛,可見三經都宣揚此法門的。因持名念佛,不論男女老幼,識字不識字,出家在家,聰利愚鈍,‘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沒有一個人不會念,所以在四種的念佛中,它是最容易、最簡單和最受歡迎的一種念佛了。

其實佛早就預知,末法時期,眾生障深慧淺,觀想不能成就,觀像也極之不易,所以才為眾生‘量身定制’了此簡單易行的持名念佛法門。古今中外,單憑一句佛號而成就者,比比皆是!

2、穩當方便

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要數最穩當、最方便的法門,可以肯定的說,非念佛法門莫屬。因為:

(一)只要一心念佛,即常為十方諸佛之所護念,又常為佛光之所注照,自然不會有錯入歧途,或中途著魔之事發生。故淨宗二祖善導大師說:‘余門修行,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

(二)修學別的法門,未必一生能成,萬一修至半途,壽元已盡,則來生便有‘隔陰之迷’,忘卻前世所修,等於前功盡廢;而修行念佛法門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親來接引,往生極樂,位居不退地,果證無生忍,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自然沒有‘隔世多昧前生’之事發生了。故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師說:‘修行以念佛為最穩當。’宋代的永明禅師著《四料簡》,也極力勸人念佛。

(三)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方便之至。如行時,可以一步一彌陀,或一步念一個字;住(站)時,身體放松,正是念佛的好時節;坐時,不管雙盤或單盤,或跟平時一樣的坐在椅子上,都可以念佛,坐的時候念佛,最容易入靜、入定;臥時,亦可念佛,惟不宜出聲,因出聲不合律儀,只可在心中默念,最好與呼吸配合,呼時或吸時念,悉聽尊便。

(四)現代的人,生活緊張,不是忙著工作,就是忙於學習。念佛法門的最大方便處,就是不妨礙工作和學習,在任何不用思考的時候,都可以念佛。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便說:‘拈匙放箸,口口不離;舉足動身,步步踏著。何得埋頭食飯,空過一生?玩水觀山,徒勞萬裡?’中國唐時大詩人白居易也有詩曰:‘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還有一位古德說得好:‘終日跑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識,別有一天堂。’這些古德的話,在在顯示,穿衣、吃飯、旅行、娛樂、工作、學習,甚至小便、大便,都可以念佛,實在是太方便了。

穩當,可以使人在修行道上,不會出錯,高枕無憂;方便,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行,與道須臾不離。像這樣的法門,的的確確乃末法時代障深慧淺的眾生的首選!

3、二力兼有

二力者,自力和他力。自力就是我們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他力就是彌陀願力的加持。

修行別的法門,純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須把見惑(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共有八十八品)和思惑(即貪、嗔、癡、慢、疑,共有八十一品)統統斷得一干二淨,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門,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見思惑雖未斷,亦可仗彌陀威神願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

一個懂得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選修念佛法門的人,必是一個有福有慧的人,因為他懂得借用他力。這好比現在住在城市中人,若欲登百層高樓,聰明人必捨樓梯而搭電梯,如果有人捨電梯而走樓梯,你說此人是不是笨伯?

我們平日念佛,棲神淨域,便能與佛的清淨八識所顯現的淨土,氣分相投,而寄生其中。這種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它雖然沒有大海的功能,但若將之倒入大海之中,它立刻就能產生與海水一樣的作用,同一鹼味。這便是以我們現前之一念,投入如來性海的便宜處。於此亦可見,他力之大,實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

但他力雖大,尚須自力配合,才能發揮它的力量,譬如我們乘車去遠方,雖然我們是靠車子運載我們去,但是我們自己不上車,還是去不成。明乎此,則大家修念佛法門,雖說有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給我們依靠,仍須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

4、成就快速

念佛法門的最大特色,就是能使人於此生中,往生極樂,也於此生中,成就佛道。

於此生中往生,《觀經》裡說,下品下生,臨終十念,即得往生;《無量壽經》中,彌陀第十八願:十方眾生,十念稱名,即得往生;《阿彌陀經》中,執持名號,七日亦得往生。

宋朝有一位瑩珂法師,他自知自己是個破戒造業的和尚,死後必定墮落,於是請致同參,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參勸他念佛,求生淨土,可免惡報。他即關起房門,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專心念佛。終於感得阿彌陀佛現身,對他說:‘你尚有陽壽十年,到時再來接你。’他說:‘我業障深重,再過十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業,決定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佛去。’佛見他意志堅決,就說:‘好!三天後我來接你。’他很高興,打開房門告訴眾人,三天後往生,眾皆不信。時間到了,他要求僧眾為他助念,眾僧見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請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我了,我要走了!’說畢即往生去了。

瑩珂法師只念佛三天,即能蒙佛親來接引往生,此可證明佛真的如經上所說:‘攝取不捨一切念佛眾生’,亦足以證明念佛法門的確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願往生。

於此生中成佛,亦有佛經作根據,彌陀第十二願:生我國者,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

一般來說,凡夫成佛,都要經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即佛位)。論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萬萬為億,萬億為一兆計之,一阿僧祇劫等於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大劫,一大劫又等於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而且,這是從十住中之第一發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時間還不計算在內。可見從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

但我們讀《阿彌陀經》,知道阿彌陀佛成佛迄今只不過十劫而已,以十劫來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但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經中說在極樂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一生補處’乃指一生補處菩薩,亦即等覺菩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短短的十劫當中,竟有無可計數的人已在極樂世界成為可以繼紹佛位的等覺菩薩了。

《觀經》即清楚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能花開見佛悟無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開;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證入初地。這是下輩的往生者,至於中輩及上輩的往生者,時間就更加的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證無生法忍,立刻就成為法身大士。

眾所周知,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教主毗盧遮那佛的二脅士,是等覺菩薩的身分,但他們還要念佛,發願生西,為什麼呢?因為在極樂世界成佛十分迅速,其他世界不能相比啊!

總之,有了念佛法門,誰想成佛,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了!

5、普契眾機

念佛法門,自古就有‘阿伽陀藥’之美譽!因阿伽陀藥能普療眾疾,而念佛法門亦能普度眾生。

它之能普度眾生,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眾機,適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蕅益大師是淨宗的第九代祖師,他所著的《彌陀要解》,在佛教界裡極具權威,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師對之推崇備至,曾說: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為《阿彌陀經》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老人家甚至肯定這部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沒有私毫的錯誤。蕅益大師就在這本《要解》裡這樣強調:‘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捨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他所說的‘收機最廣’之‘機’,指的就是根機、程度,世人的根機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禅宗專接引上上根人,教下如華嚴、法華接引上、中根人,其他之經論亦以專度某一類之人,唯獨念佛法門,接引各種不同根機的人,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平等普度,實在不可思議。

蕅益之前有位蓮池大師,他所著的《彌陀經疏鈔》,與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及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都是研究淨土宗行人非讀不可的名著。這位蓮池大師另外有一篇‘普勸念佛文’,可以作為念佛法門‘普契眾機’的最佳注腳。其文說:‘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看了上面社會各階層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會明白,世上無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門也適合一切的人了。

6、現生獲益

人類是現實的動物,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現實的問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不是要等到將來往生西方之後,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答案是:今生念佛,今世就能獲得其利益。

今世就能獲得什麼利益呢?其范圍太廣泛了,不勝枚舉。茲舉十例,以概其余:

(1)佛光注照

《觀無量壽佛經》不是說佛‘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嗎?只要你念佛,必為佛光之所注照,終身安樂!

(2)諸佛護念

《阿彌陀經》的本名叫做‘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凡持誦此經,或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諸事迪吉,一切呈祥!

(3)菩薩護佑

《無量壽經》說,念佛的人,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薩在其左右。這樣當然逢凶化吉,消災免難了。

(4)人天愛戴

《無量壽經》還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蓮花,微妙香潔,人人愛戴。以之比喻念佛的人,就像白蓮花一樣,到處受人歡迎、愛戴。

(5)消除業障

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重罪都能消滅,則我們日常遭遇的業障,自會重者輕受,輕者化為無了。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因為發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現前,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慈雲灌頂大師說,世人業重,所有經忏不能消除者,憑一句佛號便能消除。我們若想消業障,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經咒,念阿彌陀佛就夠了。

(6)解怨釋結

念佛的人,心地慈祥,自然不會與人結怨作怼,即使過去已結的怨仇,也可藉佛願力威神,化戾氣為祥和。

(7)止息惡念

凡夫的心,妄念紛飛,而所起的念頭,大都善念少而惡念多;念佛的人,因為一心念佛,自然惡念不生,善念增長,功德無量。

(8)調伏妄心

蓮池大師說:‘佛號納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可見六字洪名,是‘一念治萬念’的無上妙法,也是醫治妄想的持效藥,果能一心念佛,則妄想分別執著,可以一掃而空,還你清淨本然的本來面目。

(9)福至心靈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口裡念佛,日久功深,罪滅福生,福至心靈,心想事成。

(10)三業清淨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是意業清淨;口中念佛,是口業清淨;身不妄作,是身業清淨。一個人若能做到身口意三業都清淨,那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去佛不遠矣!

這裡再說幾個歷史故事,以資證明念佛有功夫的人,自能與佛發生感應道交。

●明代的蓮池大師,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發生亢旱,村民請他祈雨,他說我只會念佛,不會求雨,但在眾村民的堅請之下,他敲擊木魚,率領眾人,繞田念佛,未幾雨即傾盆而下,眾皆驚歎。

●隋代的南岳慧思禅師,雖是禅師,但求生淨土,夜夢阿彌陀佛與之說法,從此聰辯過人,講經說法,度人無數。

●宋代的永明禅師,笃志西方,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由是辯才無礙,下筆萬言。

●宋時秀州有一個出家人,常念阿彌陀佛為人治病,愈人無數,人皆稱之為活佛。時人川西的劉淨密老居士(後來在西康出家,法名慧定),他也常以所念之阿彌陀佛法水,為人消除病苦,異常靈驗。

其他,諸如念佛明目、念佛免死、念佛愈疾、念佛卻鬼、念佛免難、念佛薦亡等等,此類事跡,罄竹難書,若將之搜輯起來,可以編寫成許多部數寸厚的巨著呢!

佛法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能使人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使人獲得最圓滿的智慧和人格,至於神奇的感應,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而已。

雖然念佛的目的,不在於追求感應,而在於求生西方,可是只要我們虔誠地信佛念佛,必然會改變氣質、人格升華、逢凶化吉,和充滿歡喜等等。

7、帶業往生

所有一切法門都說,人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唯獨念佛法門卻說,不必斷見思惑,也可帶業往生。

從前有位國王,向一位法師請教:

‘念佛人真的可以帶業往生嗎?’

法師反問國王:‘大石頭放在水裡會沉嗎?’

‘必沉!’國王答。

‘要大石頭不沉,可能嗎?’

‘不可能。’

‘如果將大石頭放在大船之上,然後載到很遙遠的地方去,這樣能嗎?’

國王恍然大悟,點點頭。

這段問答是啟示我們:眾生造惡業,必然墮落於三惡道,就好像大石頭放在水裡必沉一樣;但如果念佛,業雖重,但可仗著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得生極樂淨土,就好像把大石頭放在大船之上,可以無遠弗屆一樣!

這裡必須指出的一點是,此法門雖說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只帶往昔所造之業,不帶今生念佛之後所造之業。若有人以為可以帶業往生,遂咨意造業,完全依賴於佛,自己不必修行,那就搭錯線、會錯意了,倘若如此,墮落於三惡道都有份,更遑論往生了。

帶業往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古時有一人,名叫張善和,一生殺牛為業;一日病危,將欲命終,見群牛都來索命,有的以角挑其眼,有的以角刺其胸,又有的以頭撞其背,或以腳踢其身。他感到十分恐怖,即吩咐其妻請僧救度。其妻請僧到來,立刻告訴善和:‘這是你今生殺業太重,才有如此現象,只有一法可以救你,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可以為你解冤,可以令你脫苦,現在請你隨我念佛。’僧即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善和合掌胸前,也隨僧念佛。甫念數聲,善和說:‘牛已經去了!’僧勸他再念,求生西方。善和一一依僧之言,過不多久,高聲說:‘佛來接我了!’最後念佛而逝。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我們多生多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其情形猶如被三軍重重包圍,唯一的辦法就是突圍,憑念佛功夫,可以帶業往生,可以沖出重圍。

念佛之所以可以帶業往生,因為它可以化‘業力’為‘願力’,業力雖不可思議,願力更不可思議。

8、決定往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曾發四十八度生大願,其第十八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稱其名號,雖只十念,亦能往生。

第十九及二十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是說:凡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往生。

又第二十一願說:

‘我作佛時,十方諸佛,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凡作善事之後,若將功德,回向求生極樂,必得往生。

由阿彌陀佛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這是向世人保證:不管您是持名念佛,或發願求生,還是修諸功德回向,必定往生。

唐時善導大師(據傳乃阿彌陀佛之化身),更直接了當的說:‘萬修萬人去’。綜觀佛教歷史,真的,只要真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如何證知一個人決定往生呢?決定往生者,臨終必有瑞相,諸如:1、心不顛倒(沒有恐懼、掛礙);2、預知時至;3、淨念不失(即心中一直欣向淨土,厭離娑婆);4、洗漱更衣(臨終時會先盥洗、漱口、更衣);5、自能念佛(自己能出聲念佛或在心中默念);6、端坐合掌;7、異香滿室;8、光明照身;9、天樂鳴空;10、說偈勵眾。如果具足以上十種瑞相,那當然生品必高,但只要具有其中一或數種,亦決定往生。

9、九品往生

念佛法門,常為人津津樂道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九品往生’。

九品者,念佛人的智慧功德,有深淺的不同,可以分為上、中、下三輩。在三輩中,每一輩又可分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也就是九種的品類的意思。不管哪一品,皆可往生。

由於往生的人有九種的品類,所以所托生的蓮花叫做‘九品蓮花’,所往生的極樂世界叫做‘九品淨土’、‘九品淨剎’、‘九品安養’或‘九品蓮台’,所修的九種淨行也叫做‘九品行業’,阿彌陀佛更號稱為‘九品覺王’。

修怎麼樣的因,就得怎麼樣的果,誰想知道自己將來的生品高低,只要看你現在所修的‘九品行業’是屬於哪一種品類,就可預知其消息了。《觀無量壽佛經》指出:

上品上生者:生前須發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還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回向願生彼國,命終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一定要受持讀誦方等經典,但要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中生者: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命終即得往生。

中品下生者: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極樂國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已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上生者: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中生者:生前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死後應墮地獄,命欲終時,獄火煎迫,遇善知識,贊說彌陀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聞已除八十億劫重罪,獄火化為清風,吹諸天花,花上化佛來迎,命終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者:生前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地獄,臨終遇善知識,說法教令念佛,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念念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即得往生。

由上面所說九品往生的情形來看,上三品之往生者,乃悲智雙運之菩薩;中三品之往生者,乃緣覺聲聞之聖眾;下三品之往生者,便是我們這些帶業往生之凡夫。

再者,九種品類的眾生都可以往生,可見念佛法門,的的確確,徹上徹下,無所不宜,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不管是誰,只要聽到念佛法門,能信,能願,能行,即屬‘緣熟眾生’,即有資格往生,不退成佛。

念佛法門可以九品往生,這為世人敞開了超凡入聖之大門,而且下下品往生,也勝過三界之最高天!也因此,有許多世人,以得少為足,常說:能下下品往生,就夠了!對此,淨空上人時常苦口婆心的教誡世人:‘念佛要求上品往生,千萬不要說,我下品下生就可以,這個志氣未免太劣啦!上品上生生不了,還有中品可持;假如下品下生去不了,就完了!這一生不就錯過了嗎?所以一定要把品位拉高,達不到中品,下品確實還有分;千萬不能定得太低,太低就沒有把握。’世人應緊記上人的教誡為是。

10、活著往生

往生是‘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但許多人都把神聖的‘往生’當作‘死’的代名詞,那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大錯而特錯!

為了證明‘死’與‘往生’有實質上的不同,我們要舉一個實例,就是:死的情形,淒淒慘慘戚戚,所以許多人都怕死;往生的情形,正與此相反,世上沒有任何一種盛大的慶典能與之相提並論或更隆重的了!《觀經》裡說:

●上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無數菩薩,至行者前。同時,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行者見了,無限歡喜,自己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金剛台裡,跟隨在佛的後面,好像一彈手指那麼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上品中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與千化佛,同時都伸出手來,握著行者的手。行者見了,自己看見自己坐在紫金台裡,像轉一個念頭的短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上品下生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同時伸出手來迎接他。他就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金蓮花裡,跟隨在佛的後面,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上生者: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念佛人一見佛光,心裡非常歡喜,自己看見自己的身體,坐在蓮花裡頭,雙膝跪在地上,合掌向佛行禮,在頭還沒有抬起來的短時間,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中生者: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上,當蓮花合攏時,行者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中品下生者:命欲終時,遇到善知識,向他細說極樂國土種種的快樂,和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願。行者聽了之後,隨即命終,譬如像身強力大的人,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間,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上生者:阿彌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來接行者。行者看見化佛所放的光明,遍滿其室,心裡非常歡喜,他就坐在寶蓮花裡,跟在化佛的後面,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中生者:命欲終時,因生前造作諸惡,故地獄眾火,一時俱至。好在遇到善知識,為他演說阿彌陀佛的威德、光明、神力,他聽了之後,立即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地獄猛火立時化為清快涼爽的風,吹來無數天花,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薩來迎接他,像轉一個念頭的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下品下生者: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惡,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像這樣的人,應墮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裡,經歷多劫,所受痛苦,無窮無盡。這樣愚癡的人,臨命終時,碰到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他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只要他以極真誠懇切的心來念佛,具足十念,念念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到金色的蓮花,像太陽一樣,停在他面前,只有像轉一個念頭那麼短的時間,他已經往生極樂世界去了。

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況之後,你就曉得往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也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絕對與死不同。是故許多人視‘往生’等同於‘死’,那是有眼不識泰山,把‘寶’當作‘草’,贻笑大方。

除此之外,往生還有比上面所說的盛況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就是:許多世人由於種種原因,從這一個國家移民到另一個國家去,當移民時,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是移民,因為這個世界太苦了,很難修行,成佛不易,所以大家決定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當往生時,也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

淨空上人在無數次的開示中,都強調念佛人往生,就跟世人移民的情形完全一樣,是活著去,不是死後才去。老人家的結論是:‘念佛人往生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人很清醒,神識清楚,神情安祥,看到佛菩薩來迎,還會告訴旁邊的人:佛菩薩來了!我看見了!我要走了!你就曉得往生是活著走的,不是死後才走的。跟佛菩薩走時,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可見念佛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如果死了,才去投胎,那已經是第二世,不是這一生了。’(見法師主講《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一書)

淨空上人還說:‘念佛法門乃一個令人不死的法門’。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有據的:

昙鸾大師是後魏時代的人,少年出家,因病而感人命危脆,旦夕無常,想學神仙不死之術,遂到江南去找陶隱居,懇求仙術。陶隱居給了他仙經十卷,欣然而返。途中至洛下,遇到三藏菩提留支,便向留支請教:‘佛法中有不死之法,勝過這些仙經所說的嗎?’留支告訴他:‘世上哪裡有長生不死之法?縱然得到長命,暫時不死,最終還是要六道輪回,這有什麼可貴?要論真正的長生不死,就是佛所說之道。’隨即送他一部《觀無量壽佛經》,並說:‘學裡面之法,就不會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也不會再在六道之中輪回,壽命之長,恆河沙數劫量,都不能相比,這才是佛教所說的長生。’他聽了非常歡喜,即把仙經燒掉,立志專修專弘淨法,求生西方。晚年還感得龍樹菩薩現身對他說:‘我就是龍樹,久居淨土,你是同道,故來相見。’

以此印證淨空上人之所說‘念佛乃不死之法’,誠不我欺也。

11、畢竟不退

《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轉’的意思。什麼東西不退轉呢?一、位不退,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凡聖同居土,依蓮花化生之後,即永不退墮於三界六道;二、行不退,三界的見思惑既落,塵沙惑亦破,得生方便有余土,進趨佛果,即永不退墮於同居土;三、念不退,破無明,顯法身,生實報莊嚴土,分證如來寂光,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即一切種智,亦即諸佛究竟圓滿之菩提)。

根據一般經論所說,要修到十地法雲地的菩薩,才能圓證三不退,但《彌陀經》說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圓證三不退,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還能使念者、聞者,皆得‘畢竟不退’。聽過佛號,他的阿賴耶識中種有阿彌陀佛名號的種子,所以臨終才會念佛。若無善根,即不能臨終要其妻請僧救度,亦不會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彌陀名號,一歷耳根,真的如吃小金剛,永世不化啊!

一句佛號,能令人畢竟不退,這就為我們制造了許多自利利他的機會,如平日與人見面,念一句‘阿彌陀佛’,既可代表問候與祝福,同時還可為他人種下將來必定得度的善因,自他兩利,何樂不為?

12、暗藏道妙

釋迦牟尼佛曾勸其父王:‘行念佛三昧,稱是功德,有無量深妙境界,不可思議,為一切三昧中王!’可見念佛法中,含有甚深學理,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

這個法門,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其實暗藏道妙,諸如:

●念佛念到由‘事一心不亂’而至‘理一心不亂’,即禅宗所說的‘明心見性’境界。

●念佛人的心念佛,佛也念眾生,即密宗所說的‘三密相應’。

●念佛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及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律宗所說的‘由戒生定,由定發慧’。

●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佛外更無心,就是天台宗所說的‘止觀’中的‘止’;每一句佛號,每一個字,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觀’。

●不管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此即《華嚴經》所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至理。

●念佛人都攝六根,令六根對六塵時,意識不起妄想分別執著,此即唯識宗所說的‘轉識成智’。

●一心念佛,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時,即是般若宗所說的‘空有不二’境界。

蕅益大師真不愧為一代宗師,他說:‘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致教理,都在裡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嗔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要不是大師點出,我們還真不知道在一句佛號裡,竟然具備百行,統攝萬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在其中!至此我們也才明白:持佛名號,若論行事,愚夫愚婦,都能做到。若論窮理,等覺菩薩,尚未徹底,真的是‘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究竟’。

有人曾經說過,這一句佛號是斬群邪之寶劍、破地獄之猛將、照黑暗之明燈、渡苦海之慈航、出輪回之徑路、脫生死之良方、成佛仙之秘訣、換骨髓之神丹。非常貼切的把彌陀聖號之無窮妙用都一一的點將了出來了。

知道了念佛法門具有如斯眾多之特色,和在一句佛號裡便具有無窮無盡的妙用之後,你能不‘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和死心塌地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嗎?

 

上一篇:陳義孝居士: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四、說之不盡的往生利益
下一篇:仁煥法師:生命和靈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