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入門
釋清淨編輯
山東佛教在線印經處印贈
目錄
一淨土宗的起源
二中國淨土宗祖師
三淨土宗經典:五經一論
四淨土宗判教
五彌陀本願
六西方極樂世界
七淨土資糧:信、願、行
八往生品位
如果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利益,那麼讀完後請將此書送到佛經流通點,或者推薦給您的親人、朋友、有緣者,讓他們同沾法益。寧傳閱至破,勿束之高閣。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nāmóāmí tuó fó
一 淨土宗的起源
念佛求生淨土一法,作為大乘佛教中的勝異方便,由釋迦牟尼佛金口所宣,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一、淨土經典的傳布
佛涅槃後五百年間,全印度所宏傳者,唯小乘佛教為盛,大乘佛法未能昌達。佛滅度後七百年時,龍樹菩薩於南天竺出興,摧伏外道,廣明大乘。於是大乘教典,光宣於五天竺。
具有淨土思想的經典,在龍樹菩薩以前已經流行於印度與西域一帶。《般舟三昧經》於公元前二世紀中葉便已流傳於世,這從本經的懸記可以推斷。《般舟三昧經》受決品有如是的懸記:“我般泥洹後,是三昧者,當現在四十歲,其後不復現,卻後亂世佛經且欲斷時,諸比丘不復承用佛教,然後亂世時,國國相伐。於是時,是三昧當復現閻浮提內。”本經同本異譯的《大方等大集經》雲:“世尊,我等當於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末百年中,沙門顛倒時,正法欲滅時,非法擴增時,眾生濁亂時,諸國相伐時,當此時際,此三昧經復當流行於閻浮提。”由此經文推知:《般舟三昧經》的流布當在公元前二世紀中葉。
大乘佛教初期的《華嚴經》與《法華經》,均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思想。《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南詢五十三參中,首於功德雲比丘處,聞說念佛三昧與定中見佛事。《法華經》中,也曾開示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事實。諸大乘經典中,亦多有稱贊阿彌陀佛與指歸西方極樂淨土的文句。
二、淨宗在中國的弘傳
淨宗念佛往生法門,大暢諸佛度生出世之本懷。釋尊於一代時教,常時多次宣說,梵筴亦甚豐。佛教東傳震旦伊始,淨宗經典便在我國迻譯流布。佛教最初傳入東土的年代,多有異說。而中國以政府行為方式恭請接納佛教,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當以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為始。
據《開元釋教錄》記載:安世高曾翻譯《佛說無量壽經》二卷,惜已佚。支婁迦谶於後漢靈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譯出《般舟三昧經》,此即中國淨宗經典傳譯之開端。繼而又譯出號稱淨宗第一經的《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到了三國時代。吳月氏優婆塞支謙(公元222年)譯出《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曹魏印度沙門康僧铠譯出《佛說無量壽經》(公元249年)。姚秦鸠摩羅什(公元401年來洛陽)譯出《佛說阿彌陀經》、《十住毗婆沙論》等。北涼昙無谶譯出《悲華經》(公元419年),劉宋畺良耶捨譯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公元424年),北魏菩提流志譯出世親菩薩《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公元508年),唐玄奘重譯《阿彌陀經》,名《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公元650年),唐南印度三藏菩提留支譯出《無量壽如來會》(此本出《大寶積經》),趙宋西域沙門法賢譯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無量壽經》自漢迄宋有十二譯,上面所列乃存世之五種)。
上面所述乃淨宗主要經典,帶說淨土的大乘經典尤多。諸如華嚴、法華、楞嚴、楞伽等大乘經典。隨著淨宗經典的次第譯出,古印度淨土思想在東土廣泛傳布,開花結果,匯成中國佛教的一大主流。
晉末以後,隨著淨土信仰的弘傳,阿彌陀佛像亦相繼造立。造立阿彌陀佛像有甚深功德。《般舟三昧經》雲:“若欲疾得三昧,應作佛形象。”廣造佛像能度無量眾生,何以故?《觀經》雲:“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人們禮拜瞻仰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便可感悟接納阿彌陀佛的願心。
東晉慧遠大師以其睿智卓識,啟建白蓮社,以缁白二眾精英團體共修念佛三昧的實踐,來應對這一挑戰。蓮社123人於般若雲台精捨阿彌陀佛像前,奉以香華,建齋立誓,共期西方。據史料記載,蓮社123人均有往生瑞相。誠為後世結社念佛之濫觞,流風余韻,影響至深且遠。東林寺遂爾成為我國第一淨土道場。以此德業故,慧遠大師遂被推尊為中國淨宗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