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董群教授:中國佛教的開放性淺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國佛教的開放性淺說

董群

  中國佛教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佛教文化必須與各種文化資源進行交流,唯有開放,才能發展。
  由佛教歷史資源,可以觀照今天的中國佛教如何發展。太虛大師面對民國佛教的頹勢,提出過重建中國佛學的設想,使中國佛學“成為適應現在世界的佛學”,“成為世界性的佛學”。(《中國佛學·中國佛學之重建》)所謂適應現在世界,所指的是佛教的現代化問題,使佛教適應現代社會。所謂世界性的佛學,是指使佛教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走出國門,不只成為中國的佛教,也要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性的佛教,成為全世界人的精神資源。這種佛教的重建思路,涉及到的一個基本問題也就是佛教的開放性問題,是對歷史經驗的運用。要成為現代化的宗教,必須和現代社會的各種文化進行溝通、交流和對話;要成為全球性的佛教,則要和世界諸種思想文化進行對話。這個思路,現在仍有其積極的意義。
  我們現在討論問題的基點是針對當代大陸漢地佛教而言的,有兩個問題需要討論,一是如何建設適應現代社會的中國佛教,二是如何使中國佛教走向世界。
  建設適應當代社會的中國佛教,不能離開現實的社會、人生,也就是說,不能斷絕和現代社會的溝通。當代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方向,是要建設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對於建設精神文明的工程,佛教是大有貢獻之處的,但我們常常聽到人們對於佛教的誤解,把佛教等同於算命、氣功,甚至把佛教和社會上流行的某些新興宗教或邪教等同起來。這說明佛教和社會的溝通還不夠,當然,責任不全在佛教,有些人惡意地利用佛教,損害佛教的形象。
  當代中國佛教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佛教最擅長的是提升人的品質,在道德上使人成其為人,把人從物欲、錢欲、權欲、色欲等等惡的沉迷中解救出來,使人了知人生有比金錢、美女、權勢更為重要的追求,這就是覺悟、道德的完善。可以說,佛教是以精神文明為理想境界的,因此,佛教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相適應的,這種適應,突出地體現在佛教的倫理道德的社會作用方面。這一點,如果被世法所理解、所認同,當代佛教發展的基點就可以確定下來了。但從另一方面講,佛教倫理作為一種文化資源,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資源,向當代社會展示的就非常之少,這一作用急需加強。
  建設世界性或全球性的佛教,這是東亞佛教共同的目標,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佛教團體,某一個佛教宗派,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佛教所能壟斷或獨立完成的。到目前為止,有些人、有些地區、有些宗派,向全球宣傳佛教,和世界文化溝通的工作先走了一步,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們從網絡中的佛教網站之眾多就可以看到這一點。21世紀是佛教繼續世界化的世紀,大陸漢地佛教不能坐失此良機,溝通和對話只能加強,漢地佛教之“教界”和“學界”之間,應該繼續加強對話;內學和外學之間加強對話;地區之間的佛教,藏漢佛教之間、漢地佛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之間、大陸佛教和台港佛教之間都有加強溝通的必要;東亞之間的佛教,中國和韓、日佛教之間繼續加強交流;中國佛教和世界文化之間,與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之間,都應加強對話。國際間有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傅偉勳、杜維明分別代表佛教和儒教參加過這種對話,中國大陸佛教,特別是漢地佛教應該關注並重視這種對話。這種溝通是建設全球性佛教的基本前提,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有必要召開專門性的東亞佛教會議,討論21世紀佛教的全球化發展議題,這也就是對話的議題。

摘自《正法研究》1999年創刊號

 

上一篇:清淨法師:淨土宗入門 二 中國淨土宗祖師
下一篇:清淨法師:淨土宗入門 三 淨土宗經論:五經一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