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關於當前僧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了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關於當前僧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
了法
閩南佛學

     一、政治輿佛教的關系
佛教在印度產生以來,就和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佛成道以後在傳教弘法方面。得到頻毗沙羅王和波斯匿王的大力支持,在恆河流域得到迅速發展。建立了釋迦沙門僧團。佛涅槃後,佛教又得到阿育王、迦膩色迦王,戒日王的大力支持,使佛教事業得到進—步的發展。傳遍五印度.流傳到中國以後,佛教能站穩腳跟,與中國統治階級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如後漠明帝請摩騰竺法蘭來華,在中國創建佛寺,塑造佛像度僧。桓帝供僧施飯,大作社會慈善事業。到了隋朝,智者大師輿隋文帝,唐朝武則天輿法藏、神秀的關系,使佛教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到了近代,太虛、圓瑛、虛雲彈師等人和國民政府的關系都很密切,他們的事業都得到政府的支持。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說明政治輿佛教是有著密切的聯系。

現在有些佛學院的領導和學僧,不重視政治課,認為出家人只要把佛法學好就行了,不必學政治,把政治課當成負擔,這是十分有害的思想,因為不懂政治、就不懂國情,在前進的道路上會迷失方向,會吃大虧,學習政治有二個必要:第一不會輿國家的政治、法律相抵觸,並在國際風雲的復雜變化之下,不會迷失方向。第二用政治和法律武裝學僧的頭瞄,不會受別人欺侮.現在有些地方宗教政策落實不好,就是有些出家人是法盲,不懂政策,受人欺侮,使寺廟得不到歸還。現在佛學院培養的學僧,必須要學習政治,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敏感的政治頭腦。因此佛學院要根據江澤民總書記的《七一講話》的精神,要求學僧要好好學習近代史和時事政策,使學僧了解中國的昨天和今天,知道中國革命勝利的果實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佛學院要把政治課擺在首要的位置上。

作為佛學院的合格學僧,必須要愛國愛教。中國歷史上如法顯、玄奘、義淨等大師都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為祖國的佛教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在近代史上,愛國的高僧,也是不勝枚舉。如抗日戰爭時期,圓瑛、太虛等大師領導佛教界抗日救國運動,他們的業績將永垂青史。今天佛學院的師生要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貢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祖國是每個佛教徒的共同理想.

佛學院的師生不但要愛國,還要愛教。為佛教事業,廣學多聞,難學能學,盡一切學。做到報國土恩、報眾生恩、報父母師長恩、報三實恩、為建設人間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學識輿修持的關系

學輿修是辦僧教育的重要課題,所以現在佛學院招生的對象是出家沙門。根據《佛遣教經》說:“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沙門的主要目的是明了生死成佛道.因此,每—位教授佛學課的老師,應將佛學課作為修持法門來講授。佛教的各經各論都是教導我們如何修行,如何成道。任何課程都要以樹立學僧對佛教的虔誠信仰為前提。所以佛學院所開的課要加強經學和戒學的教授。中國古來大德歷代祖師都提倡經學,如天台宗法華,賢首宗華嚴。中國的八大宗派都是以經學為主,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是根本智,論是分別智,學經會道心增長,信心加強。讀經,越讀道心越堅,願力越大。現在的佛學院所開課程,大多數是以論為主,不重經學、忽略了戒學。戒學是佛教命根子,沒有戒學就沒有佛教,不重視戒學的佛學院,使培養出來的學僧,知識片面、信仰淡薄。我認為目前佛學院要多開一些經學課、戒學課,通過戒學經典的講授,樹立學僧的信心後,再加以論學的講授,增長思辨、使學僧學到經、律、論佛法的全部精華。

佛學院還要修建禅堂,把學僧在課堂裹所學的知識,要在禅堂裹得到實證,理論輿實踐相結合.並按照叢林規矩,打坐行香,使學僧在教理行果各方面有所體驗。

辦好佛學院要加強管理,啟發師生自覺遵守佛學院的規章制度和叢林規矩,堅持上殿做早晚課誦,和每半月誦戒布薩等。要加強考勤把課堂和殿堂的出勤登記,作為考察學僧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法師是最崇高的職稱

根據佛教的傳統,學經有法師,論有論師,律有律師,禅有禅師,不需要另有職稱。法師就是佛教徒中最榮譽的職稱。古來大德對法師的條件是要具備十德:(1)善知法義、(2)能廣宣說、(3)處眾無畏、(4)無斷辯才、(5)巧方便說、(6)法隨法行、(7)威儀具足、(8)勇猛精進、(9)身心無倦、(10)成就忍力。還要行四法:(1)廣博多學。能持—切言詞章句;(2)善知世間出世間,諸法生滅之相;(3)得憚定智慧,於諸種經法中能隨順無诤;(4)不增不減,如法而行,言行一致。如我國道安、慧遠等大德,學問和德行都很高深被稱為法師,對鸠摩羅什、玄奘大師等翻譯經藏有卓越貢獻的大譯經師,被稱為三藏法師。其他如研究戒律,弘揚律學的稱為律師;參禅打坐,明心見性弘揚彈宗的稱為禅師,這些都是佛教中的最高尊稱。現在用世俗的眼光在佛學院裹評職稱是不合乎佛教傳統的,不要把職稱當作聖旨,引導青年法師爭名奪利。我認為佛學院要強調出家人的本分,是以。宏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將法師引上。宏范三界,普度眾生。的道路上來。不要以職稱(名)待遇(利)來腐蝕青年法師,將他們引入名利場中。當前佛教面臨著世俗化的挑戰,有些人熱衷於考取碩士、博士學位,將自已從一名沙門、降低到學者的地位,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因此我認為關於評職稱的問題,是值得考慮的,希望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佛學長老重視對青年法師的培養。

選擇法師、充實和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以品德為第一、學問為第二、要求在佛學院任教的法師,必須要發揚佛教的優良傳統,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要明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學上要深入鑽研經典的理論,對學僧要多講因果故事和佛菩薩的感應事跡。在修持上要和學僧一起過好宗教生活,以自已的行動,帶動學僧,關心學僧.封那些言行不一,不能為人師表的教師、要逐步加以淘汰。

教學質量好與壞,是評論教師優輿劣的標准。優秀的教師是學和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課堂教學,能使學僧樹立信心,潛移默化,能使學僧在修行上有所心得和證人,就是高水平的教師。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必須要開展教研活動。現在全國已有十所佛學院,中國佛學院、南京樓霞山分院.蘇州靈巖山分院、上海佛學院、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普陀山佛學院,九華山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潮州嶺柬佛學院。可以成立—個全國性的佛教院校教研中心,定期召開佛學專業教師研討會,一起研究各科教學。通過教研活動使教師和學僧信心加強,道心增長,在修證上有所進步,是當前佛教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至於教師待遇,要根據各個佛學院的經濟力量,自行決定,難能統—。倡議中國佛教協會要成立一個僧伽教育基金會,對辦學經費來源不足,條件較差的佛學院的教師要進行補助,對於好的佛學院和法師,要予以獎勵,對發展僧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四、選擇重要經論為教材

關於組織編寫統一教材的問題,中國佛教協會86年8月在北京召開漢語系佛教院校工作座談會上已經提到,根據各地佛教院校反映情況來看,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這漾幾個方面。一是,沒有一個層次分明,互相銜接的全面規劃;二是,在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上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標准;三是,佛學院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四是,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五是,學僧來源不足。因此要想編寫統一教材是有一定困難。

佛學院對教材的選擇,初、中級必須要以戒學、經學作為主要教材。

初級佛學院課程可采用:《佛遣教三經》、《十善業道經》、《地藏經》、《普賢行願品》、《藥師經》、《沙彌律》、《早晚課誦》、《歷代感應錄》、《釋迦如來成道記》、《勸發菩提心文》、《缁門警訓》選講、《竹窗隨筆》、《瀉山禅師警策文》、《淨土三經》、《佛教人門手冊》、《唯識三字經》、《法苑叢談》、等學制二年。

中級佛學院課程可采用:《金剛經》,《維摩诘經》、《心經》、《圓覺經》、《比丘戒隨機羯摩》、《比丘戒本》、《六祖壇經》、《童蒙止觀六妙門》、《禅林實訓》、《歷代高憎傳》選講《釋迦普》、《大乘起信論》、《八規矩頌》、《唯識三十頌》、馬嗚、龍樹、無著、世親傳等.學制二年。

高級佛學院課程可采用:《法華》、《楞嚴》、《華嚴》、《涅槃》等作為選講、《瑜伽菩薩戒本》、《梵網經》、《解深密經》《楞伽經》選講,《大智度論》,《中論》、《成唯識論》、《因明入正理論》、《瑜伽師地論》等作為重點介紹。《教觀綱宗》、《賢首五教儀》、《觀經四帖疏》等學制四年.

全國佛學院要組織人力對初、中、高佛學教材進行統一編輯,並加以注釋,解說等。各院校除按規定教材以外,可以各有側重,可提高佛學院的教學質量。

五、關於畢業生的分配問題

現在各地名山大寺相繼辦起了佛學院和僧伽培訓班,需要大量的寺廟管理人材、教學人材、和研究人材,畢業生的出路廣闊得很。如閩南佛學院已畢業了兩屆本科畢業生,他們大多數走上工作崗位,為四化建設作出了貢獻。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正如妙湛大和尚所說:如果不是為名為利,在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而努力奮斗,等到你的學問和修養取得優盤的成績時,一定會龍天推出,轉大*輪,宏范三界的.現在有些畢業生學了幾部經論,學得不深不透,本領沒有,架子倒不小,整天議論是非,眼睛生在頭頂上,誰也看不起,請他做事不負責任,像這樣的人誰還敢請。聘請容易,辭退就難了,賴著不走。

佛學院選擇法師要選擇品學優秀的畢業學僧,信仰虔誠,作風正派、有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較強,有一定寫作和講經說法能力。采取邊學邊教,並指定選修一二門經論在一二年內能深入研究,以解決目前初、中級佛學院的師資力量。

在管理上也需要大批人才。管理寺廟人材要有虔誠和正確的信仰,深明因果,原意為佛教事業終生獻身精神,善於理論聯系實際。辦事認真,大公無私,在政治上能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這幾年我們是這樣做的,根據每個畢業生的特點、覺悟、修持、學識、工作能力,進行合理分配安排。提供條件,機會、場所、發揮他們四年所學的智慧和才能,本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思想,繼續加以培養,以造就佛教弘法人材,提高僧伽素質。

六、如何解決辦學經費

目前全國漢語系佛教院校已有十所,辦學經費大多是自籌資金的和少數是國家撥款的。建議各名山大寺,特別是有經濟收入的寺廟,每年可以從總收人中提取百分之二十,作為全國佛教教育基金,用於各個辦學經費不足的佛學院。

七、一點建議

1、鑒於當前女眾出家人數多、寺廟小而少,使很多青年女眾失去求學的機會。建議中國佛協領導及諸山長老、要重視這一問題、是否可以撥出幾所大的寺廟,做為女眾道場,創辦女眾佛學院,使女眾有一個良好學修的場所。如有可能在京.滬等大城市能辦—所居士佛學院,使青年的居士得到培養。這對未來佛教的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

2、建議全國的學佛學院,今後要加強橫向聯系,要建立一個全國僧伽教育機構,從全國名山大寺和十所佛學院主要負責人中選出領導人、進行統一領導、定期召開會議,交流經驗,相互支援,解決存在問題。制定全國佛學院統一招生方案。根據錄取的考生,分別給各地的初、中、高佛學院。編寫初、中、高、佛學院的教學大綱,學僧可以統一升學、統一淘汰,做到步調一致,才能調動全國各地佛學院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機構、領導全國各地佛學院才有凝聚力和生命力。佛教才能有真正的接班人,佛教才能永久住世。
 

 

上一篇:於凌波居士:法尊法師與漢藏教理院
下一篇:於凌波居士:正辯唯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