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地位
果戒
閩南佛學
(一)
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目前我國所處的社會性質,既不是共產主義,也不是過渡時期,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沒具有高度民主、高度自由,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提出,為黨和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給我們宗教界帶來了福音和光明。
在這特定的歷史時期,上層建築領域裡歷史性轉變下,結束了長期動亂的政治局面,清除了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使科學文化教育工作不斷走上正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得到了恢復,納入了憲法條例、受到法律保護。各宗教團體,先後恢復了自己的宗教協會,宗教信徒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人格受到了尊重。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更是大放異彩,在政府的協助下,開放了祖國佛教四大聖跡。這對我國旅游業的開發,外資的引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增進國際聯誼,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起了應有的作用。於此同時,廣大愛國佛教徒本著愛國愛教的精神,在短短的幾年裡,從灰塵瓦礫中,重建了一座座金碧輝煌,琉璃飛檐的佛塔和寺院、開辦了十幾所不同學制的佛學院校,為造就一代佛之驕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大中小寺院創辦了許多自立自養的服務行業,利用所得財富,積極投身於服務四化的行列。為支持中國殘疾福利事業和修復長城、救災抗險、僧侶們也慷慨地貢獻出自己的衣缽余資。由此可見,佛教的發展建設與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方針政策息息相關的,是社會機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從客觀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佛教存在的地位,給予充分的肯定,它將有利於在理論和實踐上,開拓我國宗教具有中國特色的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的道路。
(二)
佛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它是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的宗教。佛教正式傳入我國約在東漢時期,在漫長的歲月中,佛教經歷了無數次興衰的變化,最著名的要算“三武一宗”的法難。為了保護自己,在歷次的法難後,教徒們都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逐漸修改自己的敦義和學說。而這些新教義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又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及政治、倫理道德觀,使佛教在我國思想界擴大了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從而豐富了它的內容,開拓了新領域,得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扎根和發展,成為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豐富了中國人民大眾的信仰生活,滲透到中國文化各個領域之中,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
佛教哲學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對現實與自然的認識,有著獨到的見解。佛教的著眼點,不僅解決人類的當前問題,而且要解決人生的問題。不僅談人生,而且談人死。所以,佛教能永遠為人類所需要。
佛教的主導思想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五戒”、“十善”是它的基本意義。以“入世度生”為手段,以“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為目的。這就體現了佛法即是出世間法,又將造福於世間的入世精神。這與實現四化、振興中華,實現社會理想是一致的。
佛教道德在當前社會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人所共知,社會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它屬於傳統道德的延續。但它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沒有一個確切的衡量標准。各個階級從來都以本階級的利益為標准,符合他們的階級利益,就是他們這個階級的道德標准。就是說,以階級利益為道德的總座標,政治,文化,法律、社會道德等,只不過是這個總座標上的一個系數。而佛教的道德,則是人類社會的公德。女口果“五戒”、“十善”、“四攝”、“六度”能在社會普及,人人奉持,那麼,對全人類的精神文明起到升華和改造的作用,那是難以估計的。因此,有人說整個佛教思想就是一座道德法庭,這話是不過份的。
在文化上,佛教經典的傳入,為我國文化帶來了新的天地,影響了歷代文豪巨匠,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藝術寶庫,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且不說那巍峨聳立的廟宇建築,莊嚴佛像的雕塑,為祖國的錦秀山河增添了春色,就是一些文藝作品也潛移默化地滲透著佛家的思想。例如! 《封神演義》、《西游記》、《聊齋志異》、《平妖傳》等,都有大量神鬼魔怪的描寫;在《紅樓夢》、《水浒傳》、《三國演義》等名著中,有些章回就是用故事形式渲染“因果報應”等宗教教義和道德觀念的。在詞匯上,由於佛經的傳入而增加了三萬五千多個。在文學情趣上,直接受到影響的有《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長篇敘等詩。這方面的事例是不勝枚舉的。打開中國文化史書翻看,哪一頁不傾注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一部中國文化史,如果抽出了佛教文化,將會變得蒼白無力。所以說,佛教在中國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
佛教在我國的流傳有它的群眾基礎。今天世界上信仰宗教的群眾約占人口的三分之二,他們中絕大部分是勞動人民。在我國,信教群眾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以我國宗教信仰者地理分布的情況來看,幾乎要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信教的民族廣泛,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幾乎全部都有宗教信仰。僅以佛教為例;藏傳佛教主要流傳於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甘肅省的藏族居住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西部以及雲南西北部等地區;南傳佛教主要流傳於雲南省南部等地區;北傳佛教則流傳於漢族分布的廣大地區,但皈依的信徒較少。信教的群眾約有五千萬人,加上在家信徒達一億左右。自三中全會以來,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實。全國佛教信徒與日俱增,漢地尤以廣東,福建等省最為突出。
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分別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軟和基督教。這些信奉宗教的少教民族,大部份分布在邊境地區,比如:地處我國西部邊陲的西藏自治區,是我國藏傳佛教的根據地、佛教在藏族中有悠久的歷史,廣泛的影響是解放後,黨對藏族群眾給予極大的關懷、尊重群眾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是廣大藏族群眾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感召下,發揚愛國主義的傳統、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為西藏作出了很大貢獻!
在國際上,有許多國家以宗教為國教,象泰國就是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 日本幾乎也可以說是佛教國,據(1976年統計,日本佛教徒達8700多萬人)。早在我國建國初期,日本佛教人士便主動和我們進行友好接觸,以後越來越頻繁,活動范圍越來越廣泛。二十六年前,中日兩國首次聯合舉行紀念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先驅者一一鑒真大師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的活動。八一年鑒真大師像作為日本國寶送來中國展覽,以及後來諸多的日本佛教界人士來中國訪問,進行學術交流等友好事宜,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的親密感情,為兩國之間架起了永久和平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