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洪修平教授:什麼是止觀雙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什麼是止觀雙運?

止觀雙運是佛教禅定修習的基本方法和指導原則,又作止觀雙修、定慧等持。佛教禅定包含了“止”和“觀”兩大部分。“止”,梵文Sa—matha,音譯奢摩他或三摩地,即心一境性,指心持續專注一境而寂然不動。“觀”,梵文Vipasyna,音譯毗婆奢那,即正觀察力,指用如實的智慧觀析真實。止為息內,就是心平息,不受雜念的干擾,如同平息水面的波紋。觀有兩種,一是“慧觀”,即用佛陀教示的知見觀察分析,也就是用緣起性空的道理破除我執;二是“勝觀”,即在慧觀的基礎上產生輕安。

止和觀是佛教禅定的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在佛教修習中,止觀必須兼顧,如果只修止不修觀,就不能得到斷無明的智慧而究竟圓滿;如果只修觀不修止,不僅已經修得的止容易退失,遇到煩惱障礙的時候,無從對治,心也不能寂定,觀就無法成就。因此佛教禅定,一定離不了止和觀,否則就會偏向外道。

佛教中修習止觀及入止觀雙運的門徑很多。修行者依哪一種次第入門,主要根據自己的根性和習慣,隨從一門而入,而不必限定在現成的次第上。中國佛教中,對止觀雙運探討較多的是天台宗。智顗將各種禅法中的修習次第概括為四種:一、次第,從止入觀,循序漸進,依現成之法;二、非次第,或直入觀門,不受現成之法的限定;三、次第非次第,於次第漸修中不依次第法,如在修止至任何一個定時,修觀得慧;四,非次第次第,於非次第中依次第,頓悟之後返修止門。

一般來說,止觀雙修的次第,大都從止入觀而達止觀雙運。小乘南傳禅法從“四十業處”入慧地,大乘念佛禅從持名、觀想入實相念佛,密乘或從有相瑜伽入無相瑜伽,或從生起次第入圓滿次第。修止至何定心要入修觀,也因所持禅法不同而有別。《瑜伽師地論》和《菩提道次第論》等,皆以修止至初禅未到地定以上,身心輕安為奢摩他時為修觀所依的定。當然,也有從觀直接進入止觀雙運的,以天台宗的一心三觀、圓頓止觀等為代表。智顗在《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中說:“或有聲聞從初發心即修慧行,發電光三昧得四果,未具初禅,為欲滿足有為功德故。”直從修觀而入止觀雙運的這類修行法門可視為漸門中的頓門,也就是次第禅的直入法。

禅宗的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則是另一種止觀雙運、定慧等持的修行方式。惠能融禅定止觀於行住坐臥之中,這與他以慧攝定,將定、慧統一於無念之心有密切的關系。《壇經》中說:“定慧體一不二,即定是慧體,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定慧等的提法在佛經中早已存在,但多是定多修慧、慧多修定,定慧均等,可以修得的意思。惠能的定慧等則是定慧無二無別,不可相分,同時定慧又是自性本有,不假修習。惠能的禅法既不以系心一緣而修止,也不以聞思修慧以修觀,而是以人們當下念念無住的本覺之心為依持,由定慧一體直入一行三昧。這一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看似簡單容易,實際上非上根利智之人不能達到。

(摘自《佛學問答》洪修平、許穎 著)

 

上一篇:妙量法師:妙量法師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開示 五
下一篇:妙量法師:妙量法師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開示 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