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麻天祥教授:以佛渡生死,成禅悅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以佛渡生死,成禅悅人生

麻天祥

什麼是禅悅呢?通常跟禅宗有關系,和我們的生活也有關。禅悅就是禅定以後的喜悅,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佛教說“人生皆苦”,歸根到底你的欲望太深,如何擺脫這種痛苦,這是佛教追求的終極目標。

佛教認為因和果的必然性體現在緣上,有了“因”不一定會有“果”,“果”是要具備條件的,必須要有“緣”。比如種一個棉花籽,這是因,能否結成棉花?不一定,因為一定要有陽光、水分、土壤,這在西方哲學裡就是要有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佛教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雷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簡單地說,諸法因緣;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由因和緣生成的。

有兩個人去歌伎院,他們叫大程和小程。大程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小程心裡很別扭。第二天他回到家裡還是想不通,就問大程,昨天我們是否不應該去歌伎院,你還在哪裡手舞足蹈,丟了我們理學家的身份。但大程說:“昨天座中有伎,我心中無伎;今天書房無伎,你心中有伎。”

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一休在河邊看到一個少女,不能過河,一休就背她過去。他的徒弟就問,師傅,您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嗎?一休說,背她對我沒有什麼分別,我現在已經不背她了,你還記著?你還放不下?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因緣而生,所以要隨緣。無論是道家還是佛教,人生特別是在非常大的壓力下,尤其要珍惜現在所有,拿得起,放得下。這就是禅悅人生。

對人生來說,如何對待生和死是一個大命題。儒家重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家重生;佛教超越生死。儒家的思想著重表現了一種氣節、一種奉獻的精神,所以重死;而道家是愛護生的一切,體現的是對生命的關愛和珍惜。

而佛教是超越生死的。生生死死無非就是緣聚、緣散、緣滅,更豁達地表現了坦然面對生死。這一觀點的現實意義很多。西方的基督教在死亡前做忏悔,通過忏悔來實現心靈與神的合一。中國人也做法事超度,讓人們充分認識到生和死是緣生、緣滅的關系,保持自己的尊嚴,保持心態的超越。

世界上的一切學說,都是追求和平安定、和諧繁榮的,可是怎麼去追求和諧繁榮呢?有人用暴力和殺戮去制止,佛教講究用愛心、用和諧。

有一個國王總覺得自己很不幸福,各方面都有問題,朝政有問題,國際關系有問題,老百姓也怨聲載道。他派大臣去問一個每天都很開心的農民:“你是不是很快樂?”農民說:“我很快樂。但我也有煩惱。我沒鞋穿,就很煩惱,但後來我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我就覺得自己很幸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第二,要珍惜你自己所有的,不要老是跟別人攀比。這就是我要說的禅悅人生。

 

上一篇:妙華法師:金剛之智 第八章 八正道中修行
下一篇:妙華法師:和尚感受金融風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