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淨土決(李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決

  明 李贽集

  淨土決前引

  溫陵李卓吾曰。維摩大士雲。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土之淨也。念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心之淨也。念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便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也。然則念佛者。念此淨土也。參禅者。參此淨土也。果何以別乎。故念佛者。必定往生淨土矣。參禅者。亦豈能捨此淨土。而別有所往耶。若別有所往。是二土也。非淨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不容如是也。參禅者。固不待往生矣。念佛者。亦豈待有所往而後生耶。若必待有所往而後生。則是此以念佛而往彼。彼以念我而來此。一來一往。亦是二土也。非淨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不容如是也。故知阿彌陀佛淨土。即自心淨土。念佛參禅。即所以自淨其心。奉勸諸學者。無高視禅客。而輕目淨土也。故集諸上聖勸人修淨土之語。而合之以為淨土決。

  淨土決目次

  自敘  天台智者淨土十疑論  宋無為居士十疑論序  一心三觀  壽禅師勸修淨業  行腳求師  宗本答問  三大聖人現身勸修淨土  經論指皈淨土  祖師指皈西方  西方偈贊  西方五請  念佛八偈

  淨土決

  天台智者淨土十疑論

  宋無為居士楊傑淨土十疑論序

  一心三觀

  溫陵禅師曰。念佛法門。未可單約事相而修。佛具三身。念存三觀。以破三惑。則無生忍位方可入焉。念存三觀者。如一聲佛。遂了此能念體空。所念無相。即念存空觀。所念之佛即報身。即心破見思惑也。雖能念體空。所念無相。不妨能念分明所念顯然。即念存假觀。所念之佛即應身。即心破塵沙惑也。正當能念所念空時。即能念所念顯然。正當能念所念顯時。即是能念所念寂然。空假互存。乃念存中觀。所念之佛即法身。即心破無明惑也。說則如是行人用心。惟一念真。更無如斯之辨。

  卓吾和尚曰。天台智者決疑十論。可謂往生淨土之津梁矣。後學又何疑乎。有宋楊無為居士為之序。蓋贊念佛者。必定往生。是亦一決疑也。溫陵法師。復為發明一心三觀之旨。蓋贊念佛者。必定見佛。是又一決疑也。合而觀之。而後知天台淨土止觀之理。無非發明此一大乘。使學者知起念便生淨土。開口便見佛。不待往生之勞矣。又何往生之疑。而不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乎。宋人欲學為古文辭而不能。無為居士乃不學而自能之。其文辭高妙。益以見念佛者無所往而不藉佛之力也。幸各加意念佛可也。

  壽禅師勸修淨業(見萬善同歸集)

  問。行道念佛。與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張帆。猶雲得往。更若張帆順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億劫罪消。行念功德。豈知其量。故劫雲。

  行道五百遍  念佛一千聲  事業常如此  西方佛自成

  問。唯心淨土。周遍十方。何得托質蓮台。寄形安養。而興取捨之念。豈達無生之門。欣厭情生。何成平等。

  答。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三世一切諸佛。皆無所有。唯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故知識心方生唯心淨土。著境秪墮所緣境中。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

  群疑論。問雲。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觀眾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相。捨此生彼。

  答。汝但見說圓成實性無相之教。破遍計所執畢竟空無之文。不信說依他起性因緣之教。即是不信因果之人。說於諸法斷滅相者。故華嚴偈雲。

  寧於無量劫  具受一切苦  終不遠如來  不睹自在力

  問。心外無法。佛不去來。何有見佛及來迎之事。

  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觀。遍該萬法。既了境唯心。了心即佛。故隨所念。無非佛矣。般若三昧經雲。如人夢見七寶。親屬歡喜。覺已追念。不知在何處。如是念佛。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無來去。又如幻非實。則心佛兩亡。

  而不無幻相。則不壞心佛。空有無閡。即無去來。不妨普見。按諸經雲。生安養者。緣強地勝。福備壽長。蓮華化生。佛親迎接。便登菩提之位。生如來之家。處跋致之門。受菩提之記。身具光明妙相。跡踐寶樹香台。獻供十方。寧神三昧。觸耳常聞大乘之法。差肩皆鄰補處之人。念念虛玄。心心靜慮。煩惱焰滅。愛欲泉枯。尚無惡趣之名。豈有輪回之事。安國鈔雲。所言極樂者。有二十四種樂。群疑論雲。西方淨土。有三十種益。何乃愛河浪底。沉溺無憂。火宅焰中。焚燒不懼。且未脫業身。終萦三障。既不愛蓮台化質。應須胎藏禀形。若受肉身。全身是苦。既沈三界。寧免輪回。故目連所問經雲。佛告目連。譬如萬川長注。有浮草木。前不顧後。後不顧前。都會大海。世間亦爾。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秖由不信佛經。後世為人。更深困劇。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無量壽佛國土。易往易生。而人不能深信。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耳人。

  問。龐居士雲。事上說佛國。此去十萬裡。大海渺無邊。動即黑風起。往者雖千萬。達者無一二。忽遇本來人。不在因緣裡。如何通會。而證往生。

  答。若提宗考本。尚不說有佛有土。豈言達之不達乎。所以天真自具。不涉因緣。匪動絲毫。常冥真體。若約事論。故非一等。九品往生。上下俱達。或游化國。見佛應身。或生報土。睹佛真體。或一夕而便登上地。或經劫而方證小乘。或利根鈍根。或定意散意。或悟有遲速。根機不同。或華開早晚。時限有異。今古具載。凡聖俱生。行相昭然。明證目驗。故釋迦世尊。親記文殊。當生阿彌陀佛土。位登初地。大經雲。彌勒菩薩問佛。未知此界有幾許不退菩薩。得生彼國。佛言。此娑婆世界。有六千七億不退菩薩。皆得往生。智者大師一生修西方業。所行福智二嚴。悉皆回向。臨終合門人。唱起十六觀名。乃合掌贊雲。四十八願。莊嚴淨土。香台寶樹。易到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乃往生。況戒定慧薰修。行道甚力。終不唐捐。稱贊淨土經雲。十方恆河沙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大千。證得無生。豈虛構哉。

  問。觀經明十六觀門。皆是攝心修定。觀佛相好。谛了圓明。方階淨域。如何散心。而能化往。

  答。九品經文。自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定習觀。二專心。但念名號。回向發願。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共因所成。五果所攝。若心淨。即香台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禀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華嚴經雲。譬如心王寶。隨心見眾色。眾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大集經雲。欲淨汝界。但淨汝心。故知一切歸心。萬法由我。欲得淨界。但行淨因。如水性趣下火性騰上。勢數如是。何足疑焉。

  卓吾書壽禅師勸修後語曰。禅師自為余杭小吏時。即已勤修淨業矣。以勤修故。愛惜一切生命而不忍殺。此尚為尊佛教誡然也。乃以不忍殺故。遂充之以至放生。又以放生故。遂充之以至買生放生。又以買生放生故。復又充之以至於監守自盜。買放生命。犯極刑亦甘之。夫始之以不忍殺。而極之至於自殺。蓋寧自殺以成就吾不忍殺之初心。此所志矣。雖於理有所不宜。勢有所不可。然觀其志。不可謂之不深信淨業者矣。夫不殺者。特佛一念耳。修行中一事耳。猶尚如此。余可知也。如此而修。則又何事之不可為。何功之不可就。何佛之不可成。何阿彌陀之不可見乎。上品上生。閻君致禮。固其宜矣。修淨業者。元有折攝二門。釋迦為折。彌陀為攝。又有欣厭二門。唯厭此生。故唯恐捨之而不得。唯欣彼生。故自然見佛而不疑。若愚者。謂其不知厭惡此生不可也。謂其不知感激諸佛折攝之恩。亦不可也。但以禅師之心觀之。余尚為貪戀。而不捨者耳。師生上品。余又不知何品矣。幸而止有九品。設使卻有百千萬億品。佘不將為百千萬億品最下之佛乎。是可戒也。然則修淨業者。斷斷乎不可不以壽禅師為法。而以余李卓吾老子為鑒。而自戒矣。抑余唯不能自戒。是以敬錄勸修之語。以時觀省。仍奉事禅師。與天台智者於上方。庶幾雖不能比於二師之萬一。或可比於閻君之朝夕禮拜歸依也。余又願人人皆宜如閻君之敬禮設像焚香。於晨朝而讀其書也。

  按本傳壽禅師者。丹陽人。初為余杭縣吏。虧欠庫錢幾盡。有司鞠之。止是買放生用。罪當死。臨刑顏色愉愉。顧獄吏曰。我在世放活萬萬生命。今死去徑歸西方。豈不樂哉。錢王聞而奇之。釋其罪。遂為僧。夢觀音以甘露灌其口。住持永明寺。至九十八歲。合掌坐化。[療-(日/小)+土]於塔下。有僧每日繞塔禮拜。人問其故。答曰。我撫州僧也。因病至陰司。見殿角有畫像一軸。閻王日來頂禮。余問主吏雲。此杭州永明寺壽禅師也。凡人死者。皆經此處。唯壽禅師不經此。已在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矣。王敬其人。故圖此供養。

  行腳求師(見歸元直指)

  宗本問。弟子欲脫生死。不知依何法修。

  禅師贊歎曰。年紀幼而發心高。聽吾所說。徑路入行。但念阿彌陀佛。

  宗本曰。凡夫罪業多。雲何一世念佛。便得往生淨土。

  答。十六觀經雲。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有人平生造五逆十惡。臨終十念阿彌陀佛。尚得往生。況一世齋戒念佛乎。

  問。阿彌陀佛何故有如是廣大功德。廣大行願。

  答。大阿彌陀經雲。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欣得聞。俱來主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是則凡在三界六道輪回之內者。無所不度可知矣。阿彌陀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數天人。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蜎飛者。謂微細飛蟲也。蠕動者。謂微細蛆蟲也。若此者。佛尚化度。況於人乎。阿彌陀佛又有願雲。若稱我名。必生我國。若不爾者。誓不作佛。是以廣度眾生。無有窮極。而人一念歸依。遂生其國。由此推之。念佛功德。實不可思議也。又雲。若有眾生。欲生我國上品者。須用慈心不殺。愛護含靈。具諸戒行。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谛理深明。供養三寶。孝敬雙親。悲憐貧苦。教化有情。若能如是念佛者。決定上品上生。直至成佛。其或力量未充。且自堅持齋戒。一心念佛。若能念念無間。亦不在下品生矣。況此法門。不揀賢愚。不擇貴賤。不在貧富。不分男女。不問老幼。不拘僧俗。不論久近。皆可以念佛。念佛軌則亦不拘。或高聲念。低聲念。流水念。頂禮念。攝心念。參究念。勸想念。輪珠念。行道念。住立念。靜坐念。側臥念。默念。明念。千念。萬念。皆同一念。唯要決定信心求生淨土。果能如是行持。何用別尋知識。可謂行船盡在把梢人。達者同登安養國。

  問。世間之人多說。家緣萦絆。世務纏身。且待老來。然後念佛。

  答。苦哉。苦哉。豈不見死心禅師雲。世間之人。財寶如山。妻妾滿室。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爭柰前程有限。暗裡相催。符到便行。不容遲滯。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諸人眼裡親見。耳裡親聞。前街後巷。親戚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後生。死劫多少。豈不聞古人雲。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又雲。自從早年索妻養子。經營家計。受盡千辛萬苦。忽然三寸氣斷。未免一旦皆休。若是孝順兒孫。齋得幾僧。看得部經。燒得陌紙。春三秋九。做得碗羹飯。哭得幾聲。猶是記憶爺娘。若是不肖之子。父母方死。骨頭未冷。作撻財產。出賣田園。恣意作樂。以此較之。著甚麼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復引古德雲。冷笑富家翁。營生忙似箭。囤內米生蟲。庫中錢爛貫。日裡把秤稱。夜間點燈算。形骸如傀儡。莫教繩索斷。

  死心如此苦口勸人。曾許你且做世業。待老來方念佛乎。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貶眼便過。趁此未老無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塵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只要我之盤纏預辨了也。我之前程穩穩當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況此念佛法門。人皆可行。譬如千年暗室。一燈照之。則為明矣。故雖殺馬屠牛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所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在官者不妨職業。在士者不妨修讀。在商者不妨販賣。在農夫不妨耕種。在婦人不妨女工。在公門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參禅。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或在晨昏禮念。或在忙裡偷閒。或念千聲百聲。或念三五百聲。或念十聲。唯要回向發願。願往西方誠能如是。決定往生矣。

  又曰。善男子。今將一法界之法。付囑於汝。十法界者。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羅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夫十法界者。一心具足。隨造隨受。據你所作因還你。所作果。善行惡行。世間之因也。三界六道。世間之果也。持戒念佛。出世間之因也。淨土成佛。出世間之果也。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今有欲快樂人天而不修福。欲出離生死而不念佛。是猶鳥無翼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奚可得哉。要將念佛為正因。如今是因。臨終是果。作惡而惡境現前。念佛而佛果自至。豈不見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也。

  宗本答問

  或問。世間人別執公案。只期參禅悟道。不願往生淨土何如。

  答。參禅不礙念佛。念佛不礙參禅。且如往生錄內。高僧傳中。賢愚並生。今古皆爾。盡拋穢土。俱趣淨方。孕七寶池。捨胞胎苦。超凡人聖。得道證真。不歷三祗。便成佛道。豈非佛力難思也哉。故欲超生死輪回。得涅槃樂者。無出往生法門矣。何以故。娑婆濁境。眾苦集而求道難成。淨土樂邦。諸善聚而位登不退。稱名號者。諸佛護念而往生。發菩提者。彌陀光照而增進。菩薩羅漢與其同俦。水鳥樹林。悉皆念佛。耳畔常聞妙法。心中頓絕貪嗔。快樂無窮。壽量何極。一生彼土。便獲阿惟。豈比人天道中觸目多諸違順。權乘路上善根希有周圓。地前三賢尚未見道而失念。捨利六住。猶遇惡緣而退心。故知三乘之士。歷僧祇劫。而功行無成。念佛之門。於彈指頃。而位階不退。是以生淨土者。有進無退。決定成佛。彌陀經雲。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阿[鞥-合+(白-日+田)]跋致者。不退轉地是也。嗟乎。初心信淺。非他力難以進修。我佛願深。但有緣悉皆攝受。諸仁者從上佛祖立教。開示念佛法門。何況今之禅流。不信往生淨土。凡修淨土者。不礙於參禅。何參禅者。乃薄淨土而不修也。

  或問。阿彌陀佛有因地否。

  宗本曰。阿彌陀佛因地。載於藏教甚多雲。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又雲。稱我名號。定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是以願廣緣強。感動世人。又不見大慈菩薩贊佛偈雲。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非但菩薩稱贊。十方諸佛亦稱贊之。

  問。十方世界有無量人念佛焉。能悉知其時盡皆接引。

  答。日月是一小世界。光明猶能普照萬類。況佛之光明乎。不見彌陀經雲。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應知佛之光明。廣大無比。小乘羅漢。尚有三明六通。隨類現化。況佛之神通妙用乎。何則身常禮佛。佛則見之。天眼通故。口常念佛。佛則聞之。天耳通故。心常憶佛。佛則知之。他心通故。諸仁者。只要自己。虔切修持。不須疑佛無能接引。

  又問。既有如是功德。何必連聲舉念。譬如叫我名字。不過一二三聲足矣。

  答。前不雲乎。稱我名號。定生我國。以其願也。觀經雲。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連聲不斷乎。彌陀經雲。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勢至圓通雲。憶佛念佛。必定見佛。上至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下至十念成功。往生淨土。是也。

  三大聖人現身勸修淨土

  唐洛陽罔極寺釋慧日。中宗朝得度。日見義淨三藏。躬詣竺干。遂生羨慕。誓游西域。始泛舶渡海。經三載。乃達天竺。尋求梵本。訪善知識。獨影孤征。雪嶺胡鄉。無所不到。既經多苦。深厭閻浮。乃歎曰。何國何方。有樂無苦。何法何行。能速見佛。遍問天竺三藏學者。皆贊淨土。合於金口。其於速疾。是一生路。盡此報身。必得往生。日聞已頂受。漸至北印度健馱羅國王城東北。有一大山。山有觀音像。日遂七日叩頭祈請。以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夜。觀音空中。現紫金色相。垂右手摩日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唯有西方彌陀佛國勸令念佛誦經。回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說已忽滅。日斷食既困。聞此加壯。及登嶺東歸。計行七十余國。總一十八年。開元七年。方達長安。進帝佛真容梵筴等。賜號慈愍三藏主法師。

  又唐大歷二年。法照大師。棲止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唯以勸人念佛為急。一日僧堂粥缽內。兩次現五台勝境。勝境中復現有寺。寺有金榜。題雲大聖竹林寺。於是心懷渴仰。欲禮五台。四年八月十三日發行。至五年四月五日。到五台縣。遙見佛光。寺南數道白光。六日。到佛光寺。其夜四更見一道光。從北山下來射照。照忙入堂內。問眾雲。此何祥也。有僧答言。此大聖不思議光。常覺有緣照聞已。即具威儀。尋光至寺。寺東北五十裡間。果有山。山下有澗。澗北有一石門。見二青衣可年八九歲。顏貌端正。立於門首。一稱善財。二曰難陀。相見歡喜。問訊設禮。引照入門。向北行五六裡。見一金門樓至門。乃是一寺。寺前有金榜。題曰大聖竹林寺。一如缽中所見者。方圓可二十裡。一百二十院。皆有寶塔。莊嚴其地。純是黃金。流渠花樹。充滿其內。照入寺。至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各據獅子之座。說法之音歷歷可聽。文殊左右菩薩萬余。普賢亦有無數菩薩圍繞。照至二菩薩前作禮。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捷要。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佛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禅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照又問。當雲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說是語已。二大聖各舒金手。摩照頂為授記別。照聞已。歡喜踴躍。禮謝而退。已上二則。載於有宋高僧傳。俱在藏內富字函。

  經論指歸淨土

  大無量壽經雲。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不退菩薩。往生極樂國土。諸小行菩薩不可稱計。又不但我國為然。十方世界無量大菩薩眾。盡念阿彌陀佛。願住阿彌陀佛國土。

  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其人臨命終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釋迦佛雲。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十六觀經雲。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乎。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大智度論雲。佛是無上法王。諸大菩薩以為法臣。諸臣所尊重者。唯佛法王也。有一菩薩。自念往昔謗般若。墮惡道。受無量苦。復經無量劫來。雖修余行。不能得出苦海。後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即得滅除罪障。超生淨土。我今應當禮謝阿彌陀佛。何以彼。父母親友人天王等。不能度我出離苦海。唯阿彌陀佛願力攝受。是以得出苦海。偈雲。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即得為現身。故我皈命禮。又雲。佛世一老人求出家。捨利弗不許。佛觀此人。曩劫采椎。為虎所逼。上樹失聲念南無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獲羅漢果。吁一稱其名。尚得解脫。況終身念佛乎。

  蓮宗寶鑒雲。彌陀實眾生之慈父。是以才稱寶號。已投種於蓮胎。一發菩提。即標名於金地。淺信不持。大愚大錯。堪歎時逢末代。多有邪見迷流。貶淨業為權乘。嗤誦持為粗行。豈非耽溺火宅。自甘永劫之沉淪乎。

  淨土境觀要門雲。夫淨土法門者。乃末世眾生出生死之要路。截苦海之舟航。一生彼處。永無退轉。以金色身。飛行自在。無虎狼獅子蚊虻蚤虱之所逼惱。無雷霆風雨寒熱饑渴之所煎熬。蓮華化生。壽命無量。既無生老病死等苦。是為極樂世界。故我釋迦如來。欲令此土在迷眾生出離眾苦。開折伏之門。彌陀慈父。示攝受之路。所以苦心丁寧。偏贊淨土。普勸往生。良由於此。安樂集雲。能念阿彌陀佛。即斷一切業障。譬如有人用獅子筋為琴弦。其聲一奏。一切余弦悉斷。亦如有人取牛羊驢馬諸乳。置一器中。若將獅子乳一滴投之。一切諸乳悉化為水。若人於菩提心中。能念阿彌陀佛。一切惡魔諸障。自然消滅。得生淨土矣。

  大乘月藏經雲。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修行道。未有一得者。皆因五濁惡世雜學難成。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當知自行難圓。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輪王之勢。飛游四天。凡質假仙藥之功。升騰三島。實為易行之道。疾得相應。慈旨丁寧。須銘饑骨。

  寶王論雲。浴大海者已用於百川。念佛名者必成於三昧。亦猶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大品經雲。若人散心念佛。亦得離苦。其福不盡。況定意念佛也。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

  華嚴經雲。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正法難聞品雲。佛說世間人民。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若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發聳然。淚即出者。皆是累世常行佛道。非凡人也。若不信佛語。不信念佛。不信往生皆從惡道中來。余殃未盡。愚癡不解。故為汝等說此大法。令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

  護口經說。有一餓鬼。形狀丑惡。身出猛焰。口出蛆蟲。膿血諸衰。臭穢遠徹。舉聲號哭。東西馳走。是時滿足羅漢問曰。汝宿何罪。今受此苦。餓鬼答曰。吾往昔時。曾作沙門。出一惡言。阻他信善。今遭此苦。尊者還閻浮提。誡諸比丘。凡見人修毫發善事。只宜歡喜贊助。勿令毀逆不成。吾墮惡類以來。數千萬劫受苦。設使脫得鬼形。復入地獄。爾時餓鬼說此語已。號哭投地。如大山崩。聞斯之說。實可寒心。此鬼出一惡言。尚遭多劫之苦。何可障人拜佛念佛哉。

  金剛科儀雲。野狐尚聽百丈法。螺蛳猶護金剛經。十千游魚。聞佛號化為天子。五百蝙蝠。聽法音總作聖賢。蟒聞忏以生天。龍聽法而悟道。彼物尚能領悟。況人可不回心念佛。

  蓮宗寶鑒雲。昔我法藏發弘誓。啟極樂之玄途。故佛世尊指西方。示韋提之妙域。是乃廣長舌覆而同贊。諸余經盡而獨留。蓋以利生之喜捨心增。應化之慈悲量大。教分九品。乃別開方便之門。觀明一心。實徑直還源之路。聖尼際會。如久客歸於家鄉。感應道交。似稚子投於慈母。況復慈光願攝。佛力難思。順水乘船。不勞自力。推門落臼。豈有他哉。有願必迎。無機不被。鹦鹉頻伽。尚有法音演唱。蜎飛蠕動。悉蒙教化恩慈。聖境非虛。佛言不妄。何乃甘心伏意。幸禍樂災。卻誹清淨之邦。貪戀煩惱之世。焦蛾爛繭。自處余殃。籠鳥鼎魚。翻稱快樂。皆由善力微而業力勝。信根少而罪根多。是以三界茫茫。四生擾擾。盡貪生而兀兀。悉逐業以悠悠。匪夙生之有幸。豈得遇於斯因。擊鼓開囹圄之門。宜應速出。逢舟濟沉淪。之難。讵可遲疑。普皆如說奉行。盡心頂禮信受。問曰。既言信受。未知信何法門。答曰。信憑經中佛說。念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終定得佛來接引。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不墮三惡道。今時人。信持戒而不信念佛。信奉佛而不信往生淨土。是皆自失其大利也。故欲到西方。要由深信。君看淨土恆沙佛。盡是當年正信人。

  祖師指歸西方

  問。六祖言。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答。六祖只說僧俗。喻於東西。何曾說無佛國。不見壇經雲。在家能行。如東方人無罪。出家不修。如西方人有愆。今人不窮古教。強要狐言鳥語。古德雲。若人排毀淨土。不信往生者。當受拔舌之苦。如何後學。反行魔說。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哀哉。

  李卓吾曰。六祖破人念佛。求生西方者。恐人執相求佛。而不見自性也。金剛經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也。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也。夫人若不見自性。而但以音聲為我。執有相為佛。則亦奚止十萬八千裡哉。六祖大師之破也。宜也。然苟見佛性矣。則我之音聲。與夫妄幻虛假之夢幻。泡影露電。又曷嘗一刻之不有哉。雖謂實有西方亦可也。

  天如和尚雲。多見今之參禅者。不究如來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淨土之人。則笑之曰。彼學愚夫愚婦之所為。何其鄙哉。予嘗謂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也。此等之人。非特自迷正道。反成謗法之業。

  靈芝法師雲。博地凡夫。業惑纏縛。流轉五道。百千萬劫受諸苦惱。忽聞淨土。志願求生。一日稱名。即超彼國。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若人肯念阿彌陀佛。超過一切善根。縱然能行施戒禅誦。亦不如念佛功德。

  孤山法師雲。夫求生淨土者。是假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贊。諸佛護念。三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導。加以順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疑險道者。誰之過欤。

  楊提刑雲。有佛釋迦。是大導師。指清淨土是安樂國。阿彌陀佛是淨土師。爾諸眾生。若生彼土。則無諸苦。不聞知者。固可哀憐。亦有善士。發三種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超佛越祖。淨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淨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極樂聖域。我輩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無量。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淨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贊。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龍樹。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贊。首稱十勝。智者析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火車可滅。舟石不沈。現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蘇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中峰祖師雲。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世人反以苦為樂。甘住其中多失所。臭皮袋裡出頭來。長養無明病成蠱。蓦然三寸氣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五趣遷流不暫停。百劫千生受淒楚。諸仁者。何如急早念彌陀。捨此娑婆苦。西方樂。西方樂。西方之樂誰能覺。人民國土總殊勝。了無寒暑並三惡。蓮華胎裡出頭來。時聽法音與天樂。琉璃地瑩絕纖塵。金銀珠寶成樓閣。化衣化食自然榮。壽命無量難籌度。諸仁者。何如及早念彌陀。取彼西方樂。

  古音禅師雲。一句阿彌陀佛。宗門頭則公案。譬如騎馬拄杖。把穩生涯一段。不拘四眾人等。持之悉有應驗。現生長福消災。報滿永除罪難。若人立地受持。無不隨心滿願。幸生中土為人。如上寶山一遍。切莫空去空回。所務急宜早辦。閻王不貴金珠。唯重彌陀一卷。一生富貴如雲。百歲光陰若電。知音切莫遲延。急早作個轉變。佛為苦海舟航。勸君早渡彼岸。行住坐臥之中。一句彌陀莫斷。須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便入念佛三昧。親證極樂內院。蓮胎標的姓名。極功之者自見。親見彌陀授記。便同菩薩作伴。直至無上菩提。永劫隨心散誕。依得此道歸來。決定成佛不欠。

  白樂天頌雲。

  予年七十一  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  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  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  不離阿彌陀  達人應笑我  多卻阿彌陀  達又怎麼生  不達又如何  普勸法界眾  同念阿彌陀  要脫輪回苦  須念阿彌陀

  百丈智海禅師。是江西馬祖的子。天下叢林。依他建立。天下清規。依他舉行。看他為病僧念誦之規雲。集眾同聲。舉揚一偈。稱贊阿彌陀佛。復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百聲或千聲。回向伏願雲。諸緣未盡。早遂輕安。大命難逃。徑登安養。又看他津送亡僧。念誦回向。伏願雲。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華。佛受一生之記。至於茶毗之際。但令維那引聲高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十唱。而大眾十和。總名之曰十念也。唱畢復回向雲雲。以上稱揚十念。資助往生。非淨土之指歸乎。自百丈來。凡津送亡僧。皆依此法。然則所謂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禅僧。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矣。

  慈照宗主雲。有行無願。其行必孤。有願無行。其願必虛。夫願者樂也。欲也。欲生西方淨土。樂見阿彌陀佛。必須發願。方得往生。華嚴經雲。不發大願。魔所攝持。一切佛事。從大願起。欲成無上道。故須得願波羅蜜。所以普賢廣無邊願海。彌陀有六八願門。是知十方諸佛。上古先賢。皆因願力。成就菩提。

  智度論第八卷問曰。諸菩薩行業清淨。自得勝報。何必要立誓願。然後得之。答。作福無願。無所標立。願為道御。能有所成。如佛所說。若人聞說生天之樂。心當願樂。修生天福。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願力之所致也。華嚴行願品雲。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故雲。法門廣大。無願不從。

  備觀今時信心歸投佛會者。或為病苦而發心。或為報親而舉意。或為保扶家宅。或為怖罪持齋。雖有信心。而無行願。雖雲念佛。不達本根。凡修善緣。皆為了還心願。罕有為自己生死。發願念佛。求生淨土者。往往香燭道場。祝願回向之辭。皆是表獻神明。消災延壽而已。故與經忏本意相違。臨終所以不得往生。由無行願故也。

  又有一等癡人。投佛受戒。乃於三寶前。焚香誓願雲。我若破戒。甘當惡病纏身。永墮地獄。或言左眼出血。右眼出膿。自肯自甘。自願受報。殊不知佛祖興慈運悲。何嘗教人如此。皆是邪師過謬。錯將罰咒。以為發願。何惑之甚哉。予嘗愍念。勸令同發正願。求生淨土。願同作佛。若彼妄認四大為我身。六塵為實有。未嘗暫省回光。齋戒念佛。從生至老。唯憂家緣不辦。財不稱心。雖曰積善奉佛。禮拜燒香。只願富貴榮華。長生不死。才做此小好事。便有伏願數般。要保谷米盈倉。蠶絲倍萬。子孫光顯。牛馬孳生。才一不如意。便怨佛不保全。日日財喜增添。始道天龍感應。如此貪謀。盡屬愚癡。今日有緣。得逢佛法。當須究本。願捨娑婆。願生淨土。亦如久客在於他鄉。今日思欲歸於故裡。不見忏中雲。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是也。

  慈照宗主偈曰。

  萬法從心生  萬法從心滅  我佛大沙門  常作如是說  持戒無信願  唯得人天福  福盡受輪回  展轉難出離  看經無慧眼  不識佛深意  後世得聰明  亂心難出離  不如念佛好  回向生樂國  釋迦金口說  彌陀親攝受  諸佛皆護念  諸天善護持  譬如貧家女  腹孕轉輪王  諸天常愛護  貧女自不知  腹中有貴子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憶佛常念佛  不久當成佛  諸佛善護持  其人自不知  我當生淨土  劫要來後世  再得生人中  譬如貧人家  地內有伏藏  藏神常守護  不令其有失  貧人自不知  家內有寶藏  逐日趁客作  求衣食自濟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人  具足如來藏  自說我無分  反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  自有真妙藥  不知妙藥性  不能自治病  每日床枕邊  痛苦受無量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心  能滅貪嗔病  能為大醫王  能為大寶藏  利濟一切人  能為大法王  覆護一切眾  將為是凡夫  不得生淨土  且自持齋戒  後世願為人  展轉更修行  方可生彼國  多見修行人  常作如是說  不稱彌陀願  不念淨土經  邪見障覆心  畢竟難出離  非是他人障  皆是自障心  今世不得生  一蹉是百蹉  勸汝修行人  信我如來說  佛無不實語  因風吹於火  用力不消多  幸有念佛心  回願超三界

  或問永明壽禅師曰。但見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

  答。真修行人。應自審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實得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無礙辯才。證法華三昧。能如天台智者否。宗說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國師否。此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勸往生。蓋是自利利他。豈肯誤人自誤。況大雄贊歎。金口丁寧。希從昔賢。蓋禀佛敕。定不謬誤世。四料揀雲。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問悟。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既不明佛理。又不願往生。永劫沉淪。何由出離。諸仁者欲超生死速證菩提。於此四種。擇善行之。

  長蘆赜禅師勸人曰。經雲。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今以娑婆。對而比之。此則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華化生。無生苦也。此則時序代謝。衰老日侵。彼則寒暑不遷。無老苦也。此則四大難調。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無病苦也。此則七十者希。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無死苦也。此則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苦也。此則仇敵冤仇。有冤必會。彼則上善聚會。無冤憎會苦也。此則困苦饑寒。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寶。受用現成。此或丑穢形骸。根多缺漏。彼則端嚴相貌。體有光明。此則輪轉生死。彼則永證無生。此則丘陵坑坎。荊棘為林。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彼則黃金為地。寶樹參天。樓聳七珍。花敷四色。此則雙林已滅。龍華未來。彼則阿彌陀佛。現在說法。此則觀音勢至。徒仰嘉名。彼則與二上人。親為勝友。此則群魔外道。惱亂正修。彼則佛化一統。魔外絕縱。此則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則正報清淨。實無女人。此則惡獸魑魅。交扇邪聲。彼則水鳥樹林。鹹宣妙法。二土較量。境緣回別。而樂邦之勝。其數無窮。是以了義大乘。無不指歸淨土。前賢後聖。自他皆願往生。嗚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故率大海眾。各念阿彌陀佛。回向同緣。願生彼國。操船順水。既加橹桌。則十萬程途。不勞自至也。

  元祐四年冬。宗赜夜夢一男子。烏巾白衣。可三十許。風貌清美。舉措賢雅。揖謂宗赜曰。欲入公彌陀會。告書一名。宗赜乃取蓮華勝會錄。秉筆問曰。公何名。曰普慧。宗赜書已。白衣者又雲。家兄亦告上名。宗赜問曰。令兄何名。曰普賢。言訖遂隱。宗赜覺而詢諸耆宿。皆雲。華嚴離世間品。有二大菩薩名。宗赜以為佛子行佛事。助佛揚化。必有賢聖幽贊。然則預此會者。豈小緣哉。

  龍舒王居士勸人曰。大阿彌陀經雲。十方有無量菩薩。往生阿彌陀佛國。彼菩薩尚欲往生。我何人哉。略舉數條以為證。青草堂後身曾魯公。喆老後身多憂苦。古老後身耽富貴。法華尼後身作官妓。皆是不信西方。展轉輪回受苦。或曰。參禅固難見性。學仙何如。答不修淨土而欲學仙。是捨目前之美玉。而求不可必得之碔砆。豈不惑哉。按楞嚴有十種仙。皆壽千萬歲。數盡復入輪回。世人學仙者。萬不得一。縱使得之。又不免輪回。為著於形神而不能捨去也。且形神者。乃真性中所現之妄想。故寒山詩雲。饒汝得仙人。恰似守屍鬼。非若佛家之生死自如而無所拘也。近自數百年來。得仙者唯鐘離呂公。豈不聞洞賓飛劍斬黃龍。卻被黃龍降伏。及見黃龍禅師。方悟真性了道。遂說一偈雲。棄卻瓢囊擊碎琴。如今不戀永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又不聞後魏昙鸾法師。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鸾欣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後遇僧菩提留支問雲。佛道有長生乎。能卻老為不死乎。支雲。長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觀經與之雲。汝可誦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盈虛消息。禍福成敗。無得而至。其為壽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數有限。壽量之數無窮。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鸾深信之。遂焚仙經。而專修觀經。雖寒暑之變。疾病之來。亦不懈怠。魏王憐其志尚。號為神鸾。一日告弟子雲。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聲念阿彌陀佛。鸾西向閉目。叩頭而亡。是時僧俗同聞管弦絲竹之聲從西而來。由此觀之。淨土法門。最為捷徑。況神仙者。有所得。則秘而不傳。以謂洩天機而有罪。佛法門。唯恐傳之不廣。直欲度盡眾生而後已。是其慈悲廣大。非神仙之可比明矣。

  丞相鄭清之勸人曰。今之學佛者。不過禅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禅。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未免墮頑空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裡一如者。未免自纏縛之苦。論其所入。則禅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若不由禅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

  龍舒曰。華嚴經雲。人生有二。天人隨人。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天人常見人。人不見天人。此二天人。豈非善惡二部童子之徒欤。人之舉意發言動步。常念此二天人。見人而能無愧。如此修淨土。則必上品上生。或曰。一人尚有二天人。何天人之多也。曰。一月普現一切水。豈必月之多哉。

  龍舒曰。有修橋人。有毀橋人。此天堂地獄之小因也。有坐轎人。有荷轎人。此天堂地獄之小果也。觸類長之。以修淨土上品往生復何疑哉。

  又曰。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謂夜備燈燭床蓐。何謂寒備。衾裘炭薪。何謂去備福慧淨土。

  又曰。予遍覽藏經。卻無陰府寄庫之說。奉勸世人。以寄庫所費之資。請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則必得往生。若不為淨土功德。而為陰府寄庫。則是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矣。譬如有人。不為君子之行。以交結賢人。君子乃寄錢於司理院。獄子處待其下獄。則用錢免罪。豈不謬哉。昔張善和一生殺牛。臨終自見地獄相現。遇僧教令念阿彌陀佛。念未十聲。見佛接引。往生淨土。又有一婦人。常念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乘此四句之功。亦得往生淨土。況誦全部而不生乎。昙翼法師前身為雉。聽得僧人。通法華經。便得轉生。為僧成道。況人誦經念佛而不見佛乎。又有一鹦鹉二鸜鹆。念阿彌陀佛。尚得往生淨土。況人念佛而不生乎。

  又曰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干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漓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漓狼狽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覓安下處。不妨自己干事。先備雨具。不妨自己遠行。先修淨土。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雖罪惡人亦可修。譬如鐵石雖重賴舟船可渡。針雖輕不賴舟船不可渡。人有重罪。仗佛力可生淨土。罪惡雖輕。不仗佛力。亦不得生。又如虮虱萬死萬生不能一裡。若附人身。千裡可至。仗佛力而生淨土者。亦復如是。強健之時。若不預辨。閉眼之後。將柰之何。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無肯隱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太蔽乎。諸仁者此時不修甚可惜也。

  又曰。人生時。種種事務。無不掛懷。一旦大限到來。盡皆拋去。雖我此身猶是棄物。況身外乎。□言思之。恍如一夢。古人有言。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業者謂善業。惡業此皆將得去者。豈可不以淨土為業乎。有了明長老。為眾普說。指此身而言曰。此為死物。其內鱍鱍地者為活物。莫於死物上作活計。宜於活物上作活計。予深愛此語。凡貪種種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

  知歸子問善導和尚曰。蒙開誨念佛之法。但恐死至之時。心識散亂。仍慮他人惑動正念忘失。淨因師曰。善哉問也。凡一切人命終。須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若得捨此超生淨土。受無量快樂。乃是稱意之事。如脫弊衣。得換珍服。其於弊衣。肯生戀著。但遇病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看病往來。問侯之人。凡來我前。不得說眼前閒雜之話。亦不須軟言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花無益。若病重將終。親屬亦不得垂淚哭泣。嗟歎懊惱。惑亂心神。但當同聲念佛。助其往生。待氣盡了多時。然後哀泣未晚。若知死是歸去。能不哀泣。尤為達理也。況往生淨土。捨若得樂。慎不宜哭泣。使死者心亂也。予又多見世人。平常念佛。禮贊發願。求生西方。及至病來。卻又怕死。都不說著往生之事。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十念鳴鐘。恰如賊去關門。濟何事也。死生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雲。念佛人。臨終三疑三關。不可不慎。一者。疑我生來作業極重。修行日淺。恐不得生。三者。疑我欠人債負。或有心願未了。及貪嗔癡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雖念彌陀。臨命終時。恐佛不來接引。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之得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谛信佛經明旨。勿生疑心。

  三關者。凡夫雖有信心念佛。緣宿業障重。合墮地獄。臨終不免病苦。若因病苦。益知悔悟身心。決生淨土也。只緣無智之人。不了此事。卻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謗彌陀。因此一念惡心。徑入地獄。此是一關也。

  二者雖則持戒念佛。緣平日口談淨土。而意思尚戀娑婆。以致臨終遭病。怕死貪生。信受童兒。呼神喚鬼。燒錢化紙。殺戮生命。緣此心邪。無佛攝護。流浪墮落三塗。是二關也。三者。臨終之際。系綴資財。愛戀眷屬。心放不下。顧於家庭。墮鬼趣中。或為悭犬。或作蛇身。守護家庭。宛如在日。是為三關也。

  先德雲。天堂地獄兩邊排。任居修向那邊來。誠哉是言也。或曰。如師之說。實有六道三塗。輪回受苦乎。答。若無六道輪回。三塗八難。老僧亦不肯持齋戒。斷酒肉。苦參禅。勤念佛矣。因是有輪回苦楚。才肯念佛修行。願捨娑婆。願生淨土。我以直告仁者。要見世上之人。誰不愛色欲。不好酒肉。不貪名利。不願富貴。吾知此是輪回苦本是以不謀不求也。法華經雲。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

  西方偈贊

  西方慈父動悲哀  接引迷流歸去來  早向蓮台親托質  莫投凡世入胞胎
  西方淨土有蓮胎  普勸眾生歸去來  一念筆開親見佛  永無八難與三災
  西方不擇富和貧  不揀賢愚貴賤人  不問女男並老幼  不分僧俗及冤親
  西方法眷最相親  盡是修行念佛人  我等欲歸安養國  即今便種往生因
  西方極樂眾稱尊  普勸諸人入此門  有口不須閒講論  單提佛號度朝昏
  西方有佛號彌陀  普度眾生出愛河  六八願開通九品  人人可到莫蹉跎
  西方易往少人知  徑路修行不用疑  六字真經純熟了  金蓮台上禮阿彌
  西方慈父號阿彌  接引人生九品池  捷徑法門容易到  可憐多是自狐疑
  西方直指易修持  本性彌陀孰得知  六道三塗生死轉  思量怎不痛傷悲
  西方急急早修持  生死無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彈指過  為人能有幾多時
  西方公案早行持  寂寂惺惺著意疑  疑到情忘心絕處  元來自己是阿彌

  卓吾歸元直指論曰。此宗本一元師之書也。本欲人專修淨土。故作是書。所以詳引曲證發明示人者。至矣。盡矣。其間真實簡便。尤諸師諸說之所未顯。謂念佛初不問是何人。則凡以平生惡業太多自诿。而不肯念佛者。謬矣。謂念佛初。不管是何時。則凡以年老。及臨命終自推托。而不肯念佛者。謬矣。謂念佛初不拘是何方法。則凡立為一定規程。使千人同一律。千古同一樣。使人有所妨礙。而不能周遍大地者。謬矣。唯是真心發願。願見彼佛阿彌陀。願生極樂國。永脫此五濁惡世不淨苦惱之身。為急耳。並無如許錯謬指示。以眩惑退怯於人也。可知三謬皆師過咎。非干學者之事。獨一願門。最為吃緊。泛觀人世。又誰不願往生極樂。捨此苦海。而不肯發願也耶。又誰不願一念即至。不費心力。而委曰。吾不暇發願也耶。故知發願最緊。一發本願。又最易事。我知盡大地眾生。無有不發大願者矣。本師之有功德何如哉。

  西方五請

  西方說 卓吾子曰。西方金方也。金至剛。能推壞萬物。而物不能壞之。佛性堅剛不壞。亦如是故。以為喻也。故以金剛名經。又以西方名佛也。夫法身堅固。無相無住。是故不壞。故又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謂之虛妄者。以其可壞也。所以可得而壞者。以其有相也。夫唯無相則無住。無住則無壞。由此觀之。無壞真身。即各在於當人。西方極樂。總不離於日用。而乃教人刻意。參禅求佛。何哉。不特是也。教人坐禅。教人修定。教人煉魔。教人燃身。教人斷臂。教人修三堅法。教人捨身命財。教人修六度萬行。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如是修行。曠世累劫。庶得成就。豈非修有相之佛。而欲以證無生之理乎。積有漏之因。而欲以希常住無漏之果乎。縱經塵劫。決不能就。而佛反教人為之。何哉。蓋眾生愚迷。既以佛為決不可成之物。又枉誣釋迦老子。以為是曾經無量億劫。承事善知識。刻苦修習而至。非我等眾生所可希冀也。夫既以己為眾生。即是有眾生相矣。又以佛為不可冀。即是有壽者相矣。壽者相即人相。眾生相即我相。四相宛然。何時能信無相佛事耶。佛憫此故。故廣開方便法門。任其隨意修者。縱不成佛。亦得善果。如果有大弘願聖固力者。累劫辛勤。日暮途遠。自然回頭反顧。覺迷知非耳。此時若頓爾放下。便是真放下。頓爾安穩。便是真安穩。雖是塵劫徒勞。然不如是。則信根不深。得之亦不堅固也。是以不得不聽其如此也。但如此修行。是必待億萬劫。方始成得一個佛。爾在佛子。則為世間未常有之佛子。在釋迦。亦為望得眼穿。累劫不能成得一個半個佛矣。況人生一世。光陰有幾。二十以前。癡不知世故也。五十以後。衰懶散世故也。中間二十余年。只了得婚娶仕宦等業障天。安有半個人肯發心。說到此者乎。是佛種不免斷滅矣。故佛特開此一門。專教人念佛。謂西方有阿彌陀佛。願力廣大。但能持我名號。歸依西方者。無不接引之。隨其念力之淺深。以生九品之上。下下品化生者。雖不得見佛。亦得近佛。如今兩京十三省官員是也。雖不見至尊。然皆奉符節而行政令。人人皆以系至尊。差遣之人。畏仰之矣。誰敢犯之乎。若上品化生者。即今之卿相大臣是也。此其挹至尊之威光。奉至尊之嚴命。雖有大魔王。大修羅王。亦且退避三捨。況閻羅王。敢啟齒其間哉。所以然者。以佛願廣大本真實而不虛故。臨命終時。佛乘願力。自來接引。如母求子一般。更有何難乎。以己信力。隨念往生。如子憶母一般。更有何險乎。兩情合並。同歸百方。又何疑耶。且一聲阿彌陀。原不費才毫友氣。又不妨半點家事。手持足屦。干辨常務。直信心一念耳。誰不能為。誰不能念。故今四海九州之人。四夷八蠻之國。一聲阿彌陀。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者。以此故也。其中若有真聰明大志氣者。因念佛而即見自己西方佛。又豈非盛德事耶。以此見念佛之功德溥矣。故能大師有雲。此去西方。裡數有十萬八千。如人身中十惡八邪。若無邪惡。當時自至。說遠。謂其下根。說近。謂其上智。蓋以上智之人。開口念佛。便是西方極樂。既無一點塵勞可以障蔽。即是除去十萬八千。非別有所謂邪念惡念為吾障蔽也。然則教人念佛者。不過欲人見佛耳。見佛者。既自簡易直截。往生者。又自坦平無阻。故永明壽禅師有萬修萬人去之喻雲。既生西方。可以見佛。亦可以見自己佛。其視當下見佛者。只爭遲速間耳。遲速雖不同。及其既見佛。又何不同之有也。然則即今但能信佛念佛者。又安知不是億劫承事善知識。苦行薰修。以至此耶。

  念佛真義 所謂念佛者。非口念之念。乃心念之念也。心之所念者。想之所注也。志之所趨也。愛之所鐘也。情之所系也。思之所極。而謀之所。必得也。觀於人世可見矣。世有以好色為心者。則念念唯色。色之外。百不上心矣。有以營生為心者。則念念生財。財之外。百不上心矣。以求貴為心者。則念念思貴。貴之外。百不上心矣。以至子子孫孫。永人為心者。則念念在於贻厥。贻厥之外。百不足以上其心矣。此等終日。亦何嘗口念於是。然期而至。望而企。日夜不休。鮮不副其念者。則以心念之者確也。雖或雜以他事。然終不足以易其正念。則念佛者可知矣。蓋人之念頭。所系最急。如水之必赴海。如火之必炎上。如利刃之必傷。如毒藥之必死。無空過者。念佛之念。亦如是也。則雖不念一聲佛。固終日念佛也。若或將信將疑。未知的有西方與否。則雖念佛以為工課。千聲以為法則。亦徒勞耳。全不信佛是眾生之母。無有母不憶子之理。只愁子不念母耳。果一心念母。則母即在於子前。只是肉眼看不見耳。何待他日而後見。又何待他日而後往耶。又豈若好貴好貨等。須積累而後至。或聽天所命。而猶有不至者耶。近聞有異夢者三人。其三人者雖至愚。亦大驚怖。蓋其夢既異。既醒又有大征。故懼耳。余聞而作念佛偈以贊之。冀其或肯。轉念向佛。惜哉無福難度也。全不思此夢非常。全不思佛。正欲以此夢儆覺眾生。而卒以夙念堅固。湯火競馳。竟作夢會。可悲也夫。

  答。西方問佛者非他。二心是矣。此心人人具有。物物各具。其發而不測。則謂此心之神。其應而不有。則謂與物俱化。神則無方可拘。故出生入死。推行而不滯於一隅。化則無跡可留。故或生或死。變化而卒。歸乎幻妄。人唯不知。是心之神化。而執神化者。遂謂之吾心。是以沉溺於生死之中。改換於輪回之頃。萬劫千生。任其變幻。或時福德多故。即生天堂。或時以天堂享福太過故。復下地獄。唯聖人知此輪回生死之場。非有識者所宜安居。故十有五歲。便欲志道。以此道即神化自出之地。生死之根本也。本自無生。豈有死乎。本自無死。寧有生哉。故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言可以死。而不復輪回於六趣也。佛氏重之。故終年累歲。唯日與諸弟子等。共談此理。乃賢智者恃其聰明。不信自己本來無生。本來空空。本來清淨。本來至足。反欲加以聰明。廣以知見。而不知其卒。入於生死輪回之中。於是焉不得已。復指示眾生。以念佛之路。謂西方有阿彌陀佛。發願欲接引念佛眾生。同歸極樂淨土。既生淨土。亦可暫免輪回生死之苦。他時後日。密迩佛光。親證無生。必矣。故有大彌陀小彌陀等經。今日夕工課所誦者。小彌陀經耳。皆說蓮華化生。不比胞胎凡質。所聞皆佛語。所見皆佛事。極樂無可比者。此豈诳人語哉。佛言。我若诳人。當代眾生。受塵沙劫。拔舌地獄苦。此豈細事。而佛敢以诳人哉。蓋佛每入定時。盡受十方天堂地獄與夫龍宮海藏各處說法之請。是以盡行遍會塵沙諸佛。況阿彌陀佛而不與會耶。故佛特具言之。此系佛之至言。唯目瞇凡夫。不可與言。吁。安有大聖人出世事。而可與凡夫言哉。

  與關僧如正書 昨會企庵殿下具道。我如正師。自幼不群。今閉關三年。是真實為性命者矣。所恨敝寓隔遠。不獲時從扣關問訊也。大抵學佛者。門戶雖多。唯有二種。二種者何。一念佛。二參禅也。參禅欲見自己佛。見自己佛。即自成佛。但根器淺者。多信不及。信不及。故見不徹。所謂當面蹉過者是也。念佛欲見彼阿彌陀佛。見彼佛則長往佛國。日聞佛音。日見佛事。終久亦見自己佛。成自己佛。比之參禅成佛者。雖遲速不同。其為欲成自己佛一也。其為得免輪回生死之苦。不受一切天堂地獄善惡諸趣所攝亦一也。蓋阿彌陀佛。有願接引一切念佛眾生。同生淨土。故其言曰。眾生有盡。我願無窮。若有一眾生不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夫眾生決無盡期。則佛願亦決無了期。明矣。佛願如此。而謂佛不肯接引我者。未之有也。但眾生世間習重。恩愛情濃。自不信佛。自不肯往。自不聽他接引耳。雖佛有願。其柰眾生何。今如正既一心信佛。一心念佛。何患不生極樂乎。既生極樂。皈依父母。有何天堂地獄等趣。敢妄勾攝我也。幸善念之。

  念佛八偈

  南無阿彌陀佛  是我六字真經  念得提心在口  去時把臂同行
  南無阿彌陀佛  是我西方公據  念時信口純熟  行時信步將去
  南無阿彌陀佛  透過地網天羅  見身猶是眾生  來身便是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  不用花言巧說  我若真實念佛  佛便為我說法
  南無阿彌陀佛  聲聲叫得慈悲  大悲救苦眾生  大悲故願無違
  南無阿彌陀佛  願我今生證果  但念彌陀一聲  自出蓮華一朵
  南無阿彌陀佛  我是他家兒孫  莫愁呼他不應  只愁我不上門
  南無阿彌陀佛  他是我家宗祖  但能真心念之  永脫輪回苦趣

  淨土決(終)

 

上一篇:妙境法師:如何栽培善根
下一篇:妙境法師:如何修三三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