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元音老人:大手印淺釋 第一講 大手印三要釋義 七、直指自心實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七、直指自心實際

    此三要(見定行)為斷惑妄之命根、為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

    見定行三要素為斷惑妄之命根。我們凡夫有見惑、思惑、塵沙惑等迷惑。見惑就是沒有正知正見而迷惑於外相。現在很多學佛的人,知見很迷惑,不識佛性是怎麼一回事,腳跟站不穩,比如已經發心學佛法的人,他聽說一個修氣功的外道人有神通本事大,他就想:唉,我還是練氣功去吧!佛法他不修了,學外道去了。我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例子,某某山有個小和尚,在山上設的佛學院當執事,他聽說某氣功師有神通,他就不修佛法,改學氣功,以求獲得特異功能,跟外道走了,這就是為神通所迷惑。所謂迷惑者,乃我們學佛心不痛切,見定行不正之所致也。知見乃修法學道的第一要緊之事,知見不正,修行起來必然迷惑而走彎路。

    知見迷惑是修行之大敵,所以學佛先要知見正,破見惑,然後再破思惑。思惑是什麼?就是對境生心,起種種粘著的思想。我們之所以有種種迷惑,乃知見不正引起的。知見正,見惑斷了,思惑才能斷,才能立穩腳跟,不跟外道走。任你外道神通再怎麼大,但你不得漏盡通,不識佛性,決定不能了生死。我們是心地法門,識得什麼叫佛性,能了生死。象呂純陽祖師見黃龍祖師,當時呂純陽已經陽神成就了,但黃龍說:“你這守屍鬼。”呂純陽說:“哈哈,我囊中有不死之藥。”這囊中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外藥,就是口袋裡面有煉好的金丹藥,是外丹;一種是臭皮囊,即身體,身體中煉成功金丹,金丹煉成功就是不死之藥物,不要守這軀殼。黃龍祖師說:嗨!“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縱饒你能夠活八萬個大劫,到最後還是要落空。因為你不認識佛性是什麼,有神通又有何用處?你著相,以為這陽神是真的,其實這陽神也是假的,亦是夢幻泡影,只是我們真心的妙用所顯示一個幻身罷了。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顯現的身體,都是阿彌陀佛的意生身。所謂意生身不僅是身體,一切境界事物都是意生身。所以,山河大地也是我們的意生身,只是我們不認識,就把它隔斷了,只認這身體是我,山河大地不是我。山河大地是地水火風組成,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組成。而我們的佛性能大能小,“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放之則彌於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只是無明把它縮小了,局限在你身腔裡,而不識山河大地也是我們的意生身。

    但是這意生身也是假的,阿彌陀佛也要退位的,極樂世界要改變的。阿彌陀佛退位之時,觀世音菩薩來即位,觀世音菩薩的世界不叫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世界,比現在阿彌陀佛的世界還要美好、還要莊嚴。為什麼呢?因為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他是古佛再來,再成佛。這是變戲法給你看看,你不要當真的,一當真都錯。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你說這娑婆世界是假,那麼,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假;你說極樂世界是真,娑婆世界也是真。其實是非真非假,亦真亦假,即真即假。分真分假,是你的分別心、虛妄心,其實是沒有分別的。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心就不住相了,你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住相,總是在那裡分別:西方世界美好,是真的;娑婆世界丑惡,是假的。其實這都是沒有正見,而被境所迷惑的過錯啊!

    我們凡夫都是被境所迷惑,所以,釋迦佛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時說: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他們為什麼不自知?因為被妄想、顛倒、執著所遮蓋了,不知道了、迷惑了。所以我們要成道,就要斷迷惑的根子。要切斷迷惑的命根子,首先要知見正,這第一重要。知見正之後用功夫修正定,時時鍛煉,身如須彌山不動,心寂靜如沉水不鼓,深入禅定,打開智慧,證見本性。識得本性後,要勤於觀照,綿密保任,外不被境牽,內不隨念轉,不著相不住境,歷境練心,消盡習氣,真心就放大光明,朗照十方,所有的妄心、妄想、妄念,皆化為佛性的妙用。一切處、一切時都是我們佛性的顯現,都是我們佛性的作用,一切時、一切處所有作為都是為大眾,不是為自己,這就是般若妙行。

    所以,說見定行三要素是大手印的三個秘訣,也是一切法門修持之法要,是斷惑妄之命根、直指自心實際之法門。恆河大手印的行法是圓頓中的直指法,它是直接指示我們當下見到無修、無整、無散亂的妙明本體(妙明真心),而成就大道的根本實際的法門。我們修心中心法還要結印一心持咒,參禅還要起大疑情,念佛也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才能成道。照此講來,我們要成道俱要經過一番修證,不及大手印高妙了。須知大手印的根本說法雖是什麼都不要修,指示你認識自己的妙明真心就是了。因為佛性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你修什麼?佛性沒有散亂,你整理個什麼?所以是無修、無整、無散亂。因此,做功夫都是走冤枉路啊!但是,不做功夫,能認識這離念的靈知即是當人的本性而成道嗎?須知大手印是白教最後了手法,起初也要經過一番艱苦的修練,才可以進入大手印的功境。所以我們若要打開本來,證見本性,成就大道,還須一心念佛,大起疑情,綿密持咒做功夫,不能稍懈!  我們雖然在講密宗大手印,但是我們不分宗派,禅、淨、密合在一塊講。其實大手印和禅宗是一鼻孔出氣,是直指心性,叫人當下成佛,不要大家走冤枉路的圓頓法門。但是講了幾次之後,大家對“色”和“空”還不十分理解。上次有人問我,這“空”是不是離開色之外的空?比如現在有房子,有這麼多男女老少相聚一堂,是不是離開房子、離開男女老少,沒有相了,才是“空”呢?不是的,他不理解色空之義啊!因此,我們有必要把色和空的義理弄懂,理解大手印宗旨,修行起來才比較順利,否則不免要走冤枉路。

    那麼究竟什麼是色、什麼是空呢?

    我曾舉過秦跋陀禅師問生公法師的公案,今天不妨拈來再講一講。生公法師當時名震全國,享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盛譽。秦跋陀來看生公,問他:“大師,你年紀這麼大了還講經,講的什麼經啊?”生公說:“我講《般若經》”。我們知道《大般若經》六百卷,是專門講色與空的,它的縮本是《金剛經》,《金剛經》的縮本是《心經》。《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講色空之義。

    秦跋陀禅師問:“哦!那麼請問什麼叫色呢?”(色是什麼東西?)生公答:“眾微聚集叫色”。眾微就是《金剛經》裡佛問須菩提時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這個大世界都是微塵聚集而成的。現在我們看到的房子等也是微塵聚集的。為什麼呢?磚瓦、木料、鋼筋、水泥都是微塵。磚瓦不就是泥土嗎?用泥做成坯子,放到窯裡去燒制成。木頭呢?是大樹。大樹是什麼地方來的呢?大樹是樹種子從泥土裡面吸取養份,日光照曬,慢慢長大,聚起來的。都是合起來的,眾微相聚的。並不是“某某樣的東西”本身就有的,本來都沒有自體,都是“眾微聚集”的。

    秦跋陀禅師又問:“那麼,什麼叫空呢?”生公答:“眾微無自性叫空。”即微塵本身是沒有的,是別的東西合成的。現在科學家說,一切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合成的(比如水就是由氧、氫兩種元素合成的),化學元素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和電子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合成的。基本粒子也不“基本”,它是由更微細的東西合成的,一直分析到“波粒二象性”——既象波,又象粒子;既不是波,又不是粒子。其實佛經裡早就說過“鄰虛塵”——鄰近虛空的微塵。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這樣理解:沒有合成東西之前,什麼都沒有就是空,即“眾微聚集是色,眾微未聚是空”。其實佛教裡講的“空”並不是這個意思。生公不說“眾微聚集是色,眾微未聚是空”,他說得很好:“眾微無自性是空”。眾微也沒有本體——無自性。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不是“空無所有”的空。“空無所有”的空就是“斷滅空”啊。生公所說的“空”是自性空,就是我們的本性。一切色相都是我們的本性顯現的。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一切色相的根本。

    為什麼叫“佛性”,不叫“法性”,這裡邊有什麼區別呢?

    法性是諸法的根本。所有的事事物物,包括我們的思想,都叫法。在佛經裡,法所包括的范圍很廣、很廣。所有的東西、事事物物乃至我們的思想都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產生的,都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顯現的妙用。我們的靈明真性是諸法的根本,所以叫“法性”。

    佛性是成佛的根本。我們把妄想除光、無明斷盡,恢復本來面目,我們這個靈明真性的妙用就具足了。三身四智都具足了,那就是成佛了,不是另外有一個佛可成。我們的靈明真性是成佛的根本,所以叫“佛性”。佛性、法性都是指“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靈明真性。所以這個靈明真性是諸佛之本、萬法之源。

    “色”就是“空”,一切色都是我們的靈明真心所顯現的,一切色相就是我們的靈明真心,靈明真心就是一切色相。而不是離開一切色相來找空,那是空無所有的空,那就不對了。所以,生公說“眾微聚集是色,眾微無自性是空”而不說“眾微未聚是空”。

    這時,秦跋陀進一步問他:“眾微未聚時如何呢?”因為生公說眾微聚集是色,這是色嗎?他沒說到根本去。其實這色就是我們的自性,因為沒有自性是無能顯色的。生公說“眾微聚集是色”。那麼眾微未聚呢?還未聚集的時候是什麼東西呢?生公罔措——生公到這裡就答不出來了。可見,生公對色空之義未能究竟。其實這句話要答他也便當得很,問眾微未聚時如何?答他午夜日正紅!午夜就是夜裡的三更天。三更天的夜裡太陽正通紅地照著——午夜日正紅。還有另一種答法,比如《楞嚴經》裡就有現成的:“性色真空”。性色就是我們真心之色,是妙有真空,這個真空就不是頑空。“性色”,性有色嗎?恐怕說錯了吧?我們知道顯教說:我們這“妙有真心”——佛性,是絲毫的相都沒有的——無相。但是,密教講有微細之相,有精微之色。就象我們說“四空天”(無色界)一點色相都沒有也不對,精微之色還是有的。所以,密教和顯教講的稍微有點差別。但這色不是粗的,而是精細、微細、極微細之色。“性色真空”,為什麼真空呢?它盡虛空遍法界,到處都是。所以,虛空就是它,它就是虛空,不是兩回事。

    生公沒有真正理解色空義,但他說“眾微聚集叫色,眾微無自性叫空”,比我們所理解的“離開色相而空”更進一步了。他不說空無所有,他說眾微沒有自性,就象房子沒有自體,本身並沒有,是鋼筋、水泥、磚瓦和合成功的;沙發椅,本身也沒有,是由彈簧、木板、皮革等,配合成功的。任何事物本身都沒有本體,所以,無自性叫空,不是無相叫空。有人說空就不應該有相,有相就不是空。那是會錯意了,我們說的空,是“妙有真空”。就是說,一切色相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若沒有這個性(就是若沒有我們這個靈明真心),就不會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男女老少了;今天之所以有,就是這個靈明真心所顯現的。

    為什麼要講這個道理啊?目的是讓大家明白這個色相本來就是我們的真心。不要離開相去找真心,離相找真心,是找不到的。之所以說佛性妙用無邊,是因為它所顯的相是千差萬別、妙用無邊的。認識了這個真理之後,就不取相不著相,任它一切相現前而無礙,就易於見到真心,圓證佛果了。若不知道心在何處,修行就沒有著落處。比如你念佛,不知道佛號的落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求心外的佛,就是求離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淨土的佛,而不曉得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你的心。佛不在別處,就在你心頭,不必到別處去求。所以,秦跋陀問生公色空義,生公的答法不對。

    秦跋陀禅師又進一步問生公:“除此《般若經》之外,您還講什麼經呢?”生公答:“還講《涅槃經》。”秦問:“請問涅槃之義是什麼呢?”公答:“涅者不生,槃者不滅。”秦問:“不生不滅是涅槃嗎?”公答:“是的!”秦曰:“這是佛的果上涅槃。什麼地方是因上的涅槃呢?”公答不出來,公問道:“涅槃還有二義嗎?”涅槃都是一樣的嘛,還有二義嗎?秦跋陀見生公不領會意思,就拿起如意問生公道:“你見麼?”公答:“見。”秦問:“你見什麼?”公答:“我見禅師手上拿著如意”。秦跋陀把如意“啪”地丟到地上,問:“你還見嗎?”公答:“見。”秦問:“見什麼?”公答:“見禅師手中如意墮地。”秦跋陀哈哈一笑:“觀公見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意即你的見解不出常流,如普通人一樣著在相上,跟著我手中的東西轉。(此時元音上師拿起一本書,問:這是什麼東西?眾答:書、佛經。師笑道:噢!著在上面了,哈哈!)嗯,把這東西掼在地下,還跟著境界轉。你不知道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為什麼名氣還這麼大啊?這真冤哉枉也!掉頭就走。

    生公的弟子很多,他們迷惑了:哎呀,這是什麼緣故啊?難道我師父講錯了?於是追上去問秦跋陀:“法師,法師,你怎麼解釋這色和空啊?”秦跋陀答曰:“你師父講的也不能說是錯的,只是他不會因中的色空義,只會果上的色空義。”弟子問:“如何是因中色空?”秦跋陀禅師說:“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無眾微,眾微空中無一微。”一微空,一個微塵根本是空,沒有自體,就是無自性。一個微塵空,其它的微塵當然也是空的了。依次類推,眾微都空。眾微空故一微空——眾微都是空的,就是一切微塵都空,那麼一個微塵也是空的了。一微空故無眾微——連一個微塵都是空的,還有什麼眾微呢?眾微空故無一微——既然眾微都空,還能找得到一個微塵嗎?他所講的“眾微空,一微空;一微空,眾微空”是說一切事物統統不可得。

    一切色相都是我們真心的妙用,所以要明白這個色空之義,我們能真正明白了,就在境界上見性,不須離開境界見性。如指樹問:這是什麼?說是樹,著在上面了;說不是樹,又違背、離境了。這到底是什麼呀?換句話講:“難瞞和尚”,一句話二面不著而顯示這不能瞞的靈知就脫卸掉了。禅宗用的是脫卸法,不被彼色境捆住。他問你,就是看你是著有還是著空。你兩面都不著,一句話就脫卸了。但又不能說“我不是空,也不是有”,那還是說道理,還是不行。須說一句字面上不著空有,而暗含空有的妙語,方合道妙。要證到這種境界,須時時刻刻觀照,明白一切相都是自性所顯現,不著相,也不離相。這即是宗下所謂的“不即不離”,明乎此,方能妙用圓融。世間法也不離事理,所謂事因理成——依空理做成功事;理因事顯——事成功了,才把理顯出來。無理不能成事,無事不能顯理,故謂理事圓融。

    理是什麼東西呢?舉一個例子:科學家設計一個東西,要把它造出來,就要先列出公式,算好數據,這公式、數據就是理。依照公式、數據去施工,就把這個東西做成了。比如我們造房子,造幾層,要什麼式樣,先畫出圖紙,再算出需要多少鋼筋、多少水泥、多少材料等。然後,工人照這個圖紙去施工,房子就造成功了。造得好,就證明這個圖紙是對的,就是這個理正確;造得不好,就是這個圖紙錯了,理不正確。所以,事因理成,理因事顯。

    理事不可分,事就是理,理就是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時時在境界上鍛煉自己,磨練我們的真心。所以要明白色空之義,千萬不要把空解釋為空無所有的空。這空是妙有真空,就是我們的妙心、真心。真心在什麼地方?就在事相上,不離事相,但是著在事相上也不對,著在事相上就是執著事,那也錯了。我們禅宗有兩句話,“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大珠和尚講:青青翠竹若是法身,那麼人吃筍子就是吃法身了!竹子是筍子長成的,我們把筍子拿來炒著吃,豈不是把法身吃掉了麼?所以說著在法身、著在事相上都不對。離開事相呢?離開事相落空了也錯。所以,要不即不離,要透過事相見性,事事不住著。所以《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著在上面,妙用真心時時現前。生者,就是顯現,即你的妙有真心就現前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無住,要磨練這個無住真心。

 

上一篇:如瑞法師:修行要了達緣起性空
下一篇:如瑞法師:修行需要自己去思維領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