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話禅 默照禅
黃忏華
看話禅、默照禅是宋代臨濟宗和曹洞宗兩種不同的禅觀法門。看話禅是臨濟宗大慧宗杲所倡導的專就一則古人的話頭,歷久真實參究以至於悟道的觀行方法。默照禅是曹洞宗的宏智正覺所倡導的攝心靜坐、潛神內觀、內息攀緣、以至於悟道的觀行方法。
禅宗於唐武後及中宗時,在黃梅弘忍以下,由慧能、神秀開創南北二宗,即所謂南頓、北漸二派。南宗禅從唐武宗到後周百余年間,有義玄、靈佑、良價、文偃、文唐等禅師輩出,更開創臨濟、偽仰、曹洞、雲門、法眼五宗,世稱之為禅宗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家最為興盛,傳承不絕。曹洞良價、臨濟義玄都生在唐末,因兩家的宗風各有不同,於是形成禅學上兩大派別:曹洞主知見穩實,臨濟尚機鋒崚烈;曹洞貴宛轉,臨濟尚直截。流衍到了北宋末南宋初,更由曹洞和臨濟相對立的禅,一變而為臨濟宗下的大慧宗杲和曹洞宗下的宏智正覺相對立的看話禅和默照禅。
看話禅倡導者宗杲(1089~1163),出於慧能以下第十六世,會參曹洞宗的耆宿,盡得洞下宗旨,後來不滿於曹洞宗的修學方法,便轉入臨濟宗圜悟克勤的門下,從而宏揚臨濟的禅法。他常常舉“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一則話頭到“無”字令學者參究,他說:“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就是專舉一則古人的話頭令學者歷久參究的,世稱之看話禅。看話頭時,“須是行也提撕,坐也提撕,喜怒哀樂時,應用酬酢時,總是提撕時節。提撕來、提撕去,沒滋味,心頭恰如一團熱鐵相似,那時便是好處不得放捨,忽然‘心華發明,照十方剎’,便能‘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輪’”(《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十八)。象這樣的說法,在他的《語錄》裡前後見了十多次,這便是說明看話禅的特征。依宗門的典籍所記載,禅家初期的諸祖,師資傳授,賓主唱酬,即已隱含參究之意。如《景德傳燈錄》(卷三)等所載初祖達摩和梁武帝的問答以及“二祖安心”、“三祖忏罪”等等,都可以看作參究的端緒。然而一直到六祖慧能,還不離文字語言。到了慧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於是掃除言句,大辟機用之門,例如有人問他:“如何是西來意?”他拿棒便打,如此等類。再傳到義玄開臨濟宗,更大扇“全機大用,棒喝齊施,……掃除情見,迥脫廉纖”(《五家宗旨纂要》)的宗風,形成幾多的公案。從此臨濟下便以參究祖師公案為事,到了宗杲的時代,參究公案的宗法已經達到了飽和度,要求更簡單直截,稍前黃龍慧南就已經教人看話下語,百計搜尋,直到無用心處(《續傳燈錄》卷十五“黃龍祖心傳”)。到了宗杲更極力主張專門參看一則話頭。宗杲的看話禅,可以溯源到趙州從谂的狗子無佛性話,《五燈會元》(卷四)記載這一則公案說:“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和從谂同一個時代的黃檗希遠便把這個狗子無佛性的問答作為一種公案提示學者,他說:“若是個丈夫漢,看個公案,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但去二六時中看個‘無’字,晝參夜參,行住坐臥,著衣吃飯處,屙屎放尿處,心心相顧,猛著精彩,守個‘無’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頓發,悟佛祖之機,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黃檗斷際禅師宛陵錄》)於此,可以知道看話禅和黃檗禅是脈絡貫通的。後來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禅僧慧開所說“無門關”的“趙州狗子”一則,也是繼承這個體系。他說:“參禅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者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禅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厮結、同一眼見、同一耳聞,豈不慶快?莫有要透關底麼?將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撕,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蓦然打發,驚天動地……。”總之所謂看話禅是用一則全無義味的語句,使人不就意識思維穿鑿,但淨淨地參究一回,因此大發疑情,力求透脫,如咬鐵丸相似,定要嚼碎,嚼不碎拼命嚼。如此回光就已,返境觀心,忽然把一切妄想雜念照破,地一聲,洞見父母未生前面目(徹見本來的心性)。這一看話法門自從宗杲開辟以來,臨濟宗人無不奉為圭臬。從宋代以後,經元、明、清三代以至於現今,禅風未絕。
默照禅倡導者正覺(1091~1157),出於慧能以下第十四世,著有《默照銘》及《坐禅箴》等,扇揚默照的禅風。所謂默照禅,用正覺自己的話來解說,就是端坐清心潛神,默游內觀,徹見諸法的本源,無纖毫芥蒂作障礙,廓然忘像,皎然瑩明。如他在《默照銘》裡面說:“默默忘言,昭昭現前,鑒時廓爾,體處靈然。”又在《坐禅箴》裡面說:“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這都顯示了默照禅的特征。宗杲是極力排斥默照禅的,他在答陳季任書中說:“近年以來,有一種邪師說默照禅,教人一二時中是事莫管,休去歇去,不得做聲,恐落今時,往往士大夫為聰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厭惡鬧處,乍被邪師輩指令靜坐卻見省力,便以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為極則。”(《語錄》卷二十六)又在答劉彥修書中說:“有般杜撰長老,……教一切人如渠相似,黑漆漆地緊閉卻眼,喚作默而常照。”(《語錄》卷二十七)盡管宗杲這樣批判默照禅,正覺所主張的“廓爾而靈,本光自照;寂然而應,大用現前”(《宏智禅師廣錄》卷一)默照禅法卻也非常盛行。關於默照禅的淵源,應是始於菩提達摩以“壁觀”為安心的法門,《續高僧傳》中並且說明壁觀的相貌說:“捨偽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傳礎E錄》也說他“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所以後世有壁觀禅之稱。其後玉泉神秀也令大眾住心觀靜,長坐不臥。又當時禅德都說:“欲得會道,必須坐禅習定。”但慧能卻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到他的弟子南岳懷讓更說:“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禅豈得成佛耶?”《燈錄》對於系出慧能的洞下諸師,也只記載了許多機緣,所以正覺的默照禅,大概是上承達摩的壁觀禅把它和一般禅家所樂道的“回光返照”相結合而發展成功的。
下,由慧能、神秀開創南北二宗,即所謂南頓、北漸二派。南宗禅從唐武宗到後周百余年間,有義玄、靈佑、良價、文偃、文唐等禅師輩出,更開創臨濟、偽仰、曹洞、雲門、法眼五宗,世稱之為禅宗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家最為興盛,傳承不絕。曹洞良價、臨濟義玄都生在唐末,因兩家的宗風各有不同,於是形成禅學上兩大派別:曹洞主知見穩實,臨濟尚機鋒崚烈;曹洞貴宛轉,臨濟尚直截。流衍到了北宋末南宋初,更由曹洞和臨濟相對立的禅,一變而為臨濟宗下的大慧宗杲和曹洞宗下的宏智正覺相對立的看話禅和默照禅。
看話禅倡導者宗杲(1089~1163),出於慧能以下第十六世,會參曹洞宗的耆宿,盡得洞下宗旨,後來不滿於曹洞宗的修學方法,便轉入臨濟宗圜悟克勤的門下,從而宏揚臨濟的禅法。他常常舉“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一則話頭到“無”字令學者參究,他說:“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就是專舉一則古人的話頭令學者歷久參究的,世稱之看話禅。看話頭時,“須是行也提撕,坐也提撕,喜怒哀樂時,應用酬酢時,總是提撕時節。提撕來、提撕去,沒滋味,心頭恰如一團熱鐵相似,那時便是好處不得放捨,忽然‘心華發明,照十方剎’,便能‘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輪’”(《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十八)。象這樣的說法,在他的《語錄》裡前後見了十多次,這便是說明看話禅的特征。依宗門的典籍所記載,禅家初期的諸祖,師資傳授,賓主唱酬,即已隱含參究之意。如《景德傳燈錄》(卷三)等所載初祖達摩和梁武帝的問答以及“二祖安心”、“三祖忏罪”等等,都可以看作參究的端緒。然而一直到六祖慧能,還不離文字語言。到了慧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於是掃除言句,大辟機用之門,例如有人問他:“如何是西來意?”他拿棒便打,如此等類。再傳到義玄開臨濟宗,更大扇“全機大用,棒喝齊施,……掃除情見,迥脫廉纖”(《五家宗旨纂要》)的宗風,形成幾多的公案。從此臨濟下便以參究祖師公案為事,到了宗杲的時代,參究公案的宗法已經達到了飽和度,要求更簡單直截,稍前黃龍慧南就已經教人看話下語,百計搜尋,直到無用心處(《續傳燈錄》卷十五“黃龍祖心傳”)。到了宗杲更極力主張專門參看一則話頭。宗杲的看話禅,可以溯源到趙州從谂的狗子無佛性話,《五燈會元》(卷四)記載這一則公案說:“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和從谂同一個時代的黃檗希遠便把這個狗子無佛性的問答作為一種公案提示學者,他說:“若是個丈夫漢,看個公案,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但去二六時中看個‘無’字,晝參夜參,行住坐臥,著衣吃飯處,屙屎放尿處,心心相顧,猛著精彩,守個‘無’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頓發,悟佛祖之機,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黃檗斷際禅師宛陵錄》)於此,可以知道看話禅和黃檗禅是脈絡貫通的。後來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禅僧慧開所說“無門關”的“趙州狗子”一則,也是繼承這個體系。他說:“參禅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者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禅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厮結、同一眼見、同一耳聞,豈不慶快?莫有要透關底麼?將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撕,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蓦然打發,驚天動地……。”總之所謂看話禅是用一則全無義味的語句,使人不就意識思維穿鑿,但淨淨地參究一回,因此大發疑情,力求透脫,如咬鐵丸相似,定要嚼碎,嚼不碎拼命嚼。如此回光就已,返境觀心,忽然把一切妄想雜念照破,地一聲,洞見父母未生前面目(徹見本來的心性)。這一看話法門自從宗杲開辟以來,臨濟宗人無不奉為圭臬。從宋代以後,經元、明、清三代以至於現今,禅風未絕。
默照禅倡導者正覺(1091~1157),出於慧能以下第十四世,著有《默照銘》及《坐禅箴》等,扇揚默照的禅風。所謂默照禅,用正覺自己的話來解說,就是端坐清心潛神,默游內觀,徹見諸法的本源,無纖毫芥蒂作障礙,廓然忘像,皎然瑩明。如他在《默照銘》裡面說:“默默忘言,昭昭現前,鑒時廓爾,體處靈然。”又在《坐禅箴》裡面說:“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這都顯示了默照禅的特征。宗杲是極力排斥默照禅的,他在答陳季任書中說:“近年以來,有一種邪師說默照禅,教人一二時中是事莫管,休去歇去,不得做聲,恐落今時,往往士大夫為聰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厭惡鬧處,乍被邪師輩指令靜坐卻見省力,便以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為極則。”(《語錄》卷二十六)又在答劉彥修書中說:“有般杜撰長老,……教一切人如渠相似,黑漆漆地緊閉卻眼,喚作默而常照。”(《語錄》卷二十七)盡管宗杲這樣批判默照禅,正覺所主張的“廓爾而靈,本光自照;寂然而應,大用現前”(《宏智禅師廣錄》卷一)默照禅法卻也非常盛行。關於默照禅的淵源,應是始於菩提達摩以“壁觀”為安心的法門,《續高僧傳》中並且說明壁觀的相貌說:“捨偽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傳礎E錄》也說他“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所以後世有壁觀禅之稱。其後玉泉神秀也令大眾住心觀靜,長坐不臥。又當時禅德都說:“欲得會道,必須坐禅習定。”但慧能卻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到他的弟子南岳懷讓更說:“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禅豈得成佛耶?”《燈錄》對於系出慧能的洞下諸師,也只記載了許多機緣,所以正覺的默照禅,大概是上承達摩的壁觀禅把它和一般禅家所樂道的“回光返照”相結合而發展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