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瑞法師:在家菩薩戒 十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家菩薩戒 十一

  何為善男子、善女人?能依善知識。聽聞正法,由正思維而後身行善行,口說善言行,意思善法之人。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戒以後,不善養父母師長。就是犯戒。父母師長對我們有恩,我們應該報答。最起碼的要從財物上供濟,然後再從修行上來供養。那麼說到父母師長,小居士現在發心出家,一定要選擇好師父。現在我們還沒有剃頭,在沒有剃頭前,要盡可能地去觀察,尋找師父。現在在中國,剃度師和和尚大多是分開的。在印度剃度師就是和尚,從出家受戒都是由和尚來成就。和尚的意思是力生。也是親教師,弟子的法身慧命要憑和尚成就。
  那麼,怎樣觀察師父有德沒德呢?經裡講師父應具十德或八德。現在我們講為師的八德。
  第一、要安住境界。安住境界是說。這位師父能不能守護別解脫戒。就是指他或她出家當了比丘,比丘尼後,能不能遵守比丘戒或比丘尼戒,在行持上有沒有虧損,在說話方而有否違背佛的教。如果無缺即具備了這個德。
  第二、要具足多聞。這位師父不僅戒行清淨。還要對佛所說的法,多有所聽聞,通達佛的三藏十二部。
  第三、要能有所證。對所學的法,能去證。修了能證。
  第四、要性多哀憫。從其本質上,能起哀憐悲憫眾生的心。具體表現在他好樂於給大家解釋佛法的義理。高興給予別人利樂。高興給大家安穩,使大家身安心安,能好好修學。這些都是從哀憫的心中發出來的。
  第五、要心無厭倦。能不辭勞苦地教導弟子。對弟子的善行能夠贊歎鼓勵,不厭倦地給大眾宣說正法。
  第六、要善能堪忍。就是能忍耐。別人罵。不去報復。別人恨,不反過來恨人。對種種逼迫苦事,都能想到是自己的過失。推直於他,隱屈於己,對別人終不發忿怒之心。總之,遇到輕凌欺辱的事,都能忍耐。並且在修道當中,能忍寒忍熱,忍饑忍渴。
  第七、要無有怖畏,沒有什麼害怕的,在大眾中講說正法時,心無膽怯,聲音也不哆嗦。辯論時,不畏縮,不緊張,在眾中處斷無畏。
  第八、要語句圓滿。講法時,能成就美妙的梵音,說出來的語言非常明了。所講的法,能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容易理解,眾生非常歡喜。也就是說道師父要善辨善說。
  具足上述八種德的師父是最理想的。若實在找不到時,該怎麼辦?最起碼要具備“安住境界”和慈悲心這兩德。因為單有持戒一德,沒有慈悲心,不肯教導你怎麼辦呢?所以,簡單地說,要找悲智俱全的師父。只有有智慧,有慈悲心,才能夠教導、攝受你。
  一旦找到師父,應如法親近、如法依止、如法恭敬、如法承侍。《華嚴經》裡講得非常好:善財童子求善知識時,文殊菩薩對他講,若要求一切智智,應當求真正的善知識。對善知識不要生疲厭懈怠;見了善知識也不要生厭足;對善知識的敦誨應隨順,不應違逆;依善知識要善巧方便;但應恭敬,勿見過失。這是文殊菩薩教導善財童子的話。那麼,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最好的方法就要在《華嚴經》裡找。
 

 

上一篇:楊維中教授: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目錄
下一篇:楊維中教授: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十地品》導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