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永嘉大師說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永嘉大師說境界

我們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經或者開了悟了祖師的話來評判。因為佛法就像一個大圓月,佛陀理解的這個圓月就寫在佛經上面了,而開了悟祖師的理解這個圓月就寫在祖語裡面。當然更多的是一般法師所告訴我們的,他理解的佛法圓月。

為什麼要變得這麼麻煩呢?因為時代不同,人們的生活空間、生活習慣、生活條件、生活……等等改變很大。佛陀時期,佛陀用當時最貼切的語言來說,當時的人們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們當時出生在佛陀的身邊,所謂值佛出世,那是我們命好,很容易就得到最容易理解的佛法,但是這樣的人有幾個呢?真的是太是太少。

因為,這是在兩千多年前,印度發生的事情了,語言、環境、條件、事件……甚至氣溫都已經完全不同,這些不同,都會造成說法的人采取的說法方式變化。因為佛陀說法,所謂十二部經,不要說當時的語言環境了,就光是比喻我們就因為沒有經驗而很難理解。所以,我們現在看起佛經來,會有重重的困難。

同樣,距離我們有一千多年的祖師們的言辭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他們的言說是在中國本土上進行的,一切典故和說法以比喻等與我們比較接近,相對來說我們好理解一些。所以,他們的指月就比較能讓我們容易接受。但是,因為畢竟不是佛陀本人所說,他們對圓月的闡釋就有待考證。

好在祖師們也不孤獨,有幾十代的後代對他們進行評價,而且參與評價的很多人也是開了悟的人。所以,我們可以有很多的選擇,尋找與自己有緣份的祖師,看他們的語錄,按照他們的教誨去做。當然,現代也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也在不停地為我們闡釋著佛陀的經典。產生很多新的見解與認識,供我們參考選擇。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古德傳燈,歷代授受”。不管如何我們自己心中應該有一盞明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應該怎麼做?那麼自己經過七年來的體驗,自己心中也確立了一盞明燈。那就是永嘉大師給我們留下的這面“空”鏡,對照這面“空”鏡,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下面這段就是永嘉大師對於聲聞緣覺境界的描述:“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贊譽,何憂何喜?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塗,何苦何樂?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因為,聲聞緣覺是真正證到“空”性的人,他們是能夠做到這樣的人,對比我們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接著,永嘉大師又把菩薩的境界描述出來了:“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依報與空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菩薩證到了“空”性,但是不迷惑於“空”境。所謂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為度眾生不入涅槃。

最後,永嘉大師還把佛的境界描述出來了:“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香台寶閣,嚴土化生。”佛是菩薩圓滿修行的一個標志,所謂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上一篇:楊維中教授:近代佛學巨擘范古農的生平及其佛學思想論略
下一篇:楊維中教授:“與時俱進”與“契理契機”:中國佛教教團制度的現代化之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