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道堅法師: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據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據是什麼

中國佛教的福利事業的思想依據大致有四,一是慈悲理念,《大智度論》卷二十七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慈悲即是使所有的生命得到快樂,讓受困苦折磨的生靈得到救度。二是布施精神,布施為六度之首,是由凡入聖,到達涅槃彼岸的必經之路。對於布施者(無論是法施還是財施)而言,要求做到“三輪體空”,即不求功德,不期回報的布施。三是福田思想,種福田為了圓成福德(佛陀的福德是圓滿的),其分為二,即敬田和悲田。敬田是對三寶父母師長的供養,悲田是對病者、貧窮、孤老,以及動物的布施收養。四是報恩思想,即我的生存,所有與我有關的有情無情均予我有恩,析之為四恩,即三寶恩、父母恩、國土恩、眾生恩。總之佛教認為福利社會是報四恩,是成就佛道的法門,是實踐佛陀教法的基礎。

關於福利事業的開展,在《佛說諸德福田經》中說有七:“一者興立佛圖,僧房堂閣;二者園果浴池,樹木清涼;三者常施醫藥,療救眾病;四者作牢堅船,濟度人民;五者安設橋梁,過渡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令得飲;七者造作圊廁,施便利處。”賢首法藏大師在《梵網戒本疏》中開示佛教福利事業為八福田,即“一造曠路美井,二水路架橋,三平治險路,四孝事父母,五供養沙門,六供養病人,七救濟危厄,八設無遮大會。”這些都是佛教福利思想的依據。

 

上一篇:鄭石巖教授:覺·教導的智慧 第五章 師生互動的空間
下一篇:鄭石巖教授:覺·教導的智慧 第六章 生活教育的體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