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奧典,妙冠群經
《法華》尊經,純圓獨妙。七卷玄文,凡二十八品,前十四品為開權顯實之文,後十四卷為開跡顯本之文。全經處處穿插授記作佛之事。顯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之殊勝。綜括諸佛降靈原意,大暢如來出世本懷。茲試就開權顯實、開跡顯本、以及授記作佛之內容,略述管見,以飨初學台教者。
一、開權顯實
權者,方便權宜之意。釋尊鑒機,為三乘之機說彼等堪能接受的方便、權宜教道,稱之為權。
實者,開門見山,直顯法體,如釋尊所證而說,稱之為實。所謂“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是也。
原釋尊一代所說,既有權教,亦有實教。為三乘之機,說權漸教,一乘之機,說圓實教。但據化跡,一般先說權漸教,由淺入深,諄諄善誘。迨眾生根機成熟,堪受大化,方開權顯實,為說圓實教。何以如此設化?《法華經方便品》說:“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若,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於是釋尊隨順諸佛隱實法而不說,說三乘之權教。據記載:佛初成道,去鹿野苑,為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說四谛法。是為釋尊轉*輪之始。經雲:“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
佛三轉四谛*輪,廣談阿含小教,歷時十二年之久。(此約別五時說,下同。)約化法,是藏教。約化儀,是漸之初。教典有:增一阿含五十一卷,中阿含六十卷,雜阿含五十卷,長阿含二十二卷。
繼說十二年阿含小教之後,眾生根機,有所進步,釋尊由專說藏教改為四教並談。既說藏教,又說通教、別教和圓教。雖然四教並談,意在策進二乘之機,回小向大,故說經重點在於彈偏斥小,歎大褒圓。彈偏斥小,如《淨名經》中敘維摩丈室,空無一物,維摩神力,從東方過三十六恆沙國之遙的須彌相國,從須彌燈王如來借得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淨,諸大菩薩皆變身就坐,捨利弗不能升、維摩語捨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後,方得就座。又:維摩文殊酬答,論說妙法。室中一天女散華,菩薩華不著身,捨利弗華著其身,神力去華而不得等。歎大褒圓,如《淨名經》維摩丈室,能容三萬二千師子之座而不迫隘。維摩神力遣化菩薩,從上方過四十二恆沙佛土之遙的眾香佛國,問訊香積如來,請回一缽香飯,遍饷八萬大眾而綽綽有馀,食者毛孔皆香,等等。此時教法名方等教。何謂方等?四教並談,曰方。三根普被,曰等。佛說方等,凡八載。約化法,是對半明滿。對三藏半字生滅門,說通、別、圓不生不滅門。約化儀是漸中。教典有《淨名》、《思益》、《勝鬘》等。
經過方等會上八年陶冶,二乘之機漸趨成熟,始知有大乘,然而舊習難忘,對回小向大,意存猶豫。正如《法華經信解品》所說:猶止宿草庵,下劣之心,亦未能捨。釋尊為進一步教化此輩,向大乘靠攏,就開始般若法門之說教。梵語般若,華言智慧。為別於世智辨聰,故仍稱般若,五不翻中屬尊重不翻也。此番教化時間更長,凡二十二年,基調乃是即有明空之說教,闡明森羅萬象,當體即空,以般若真空之理水,淘汰二乘之舊執。是為般若教。約化法,是帶通、別二權理,正說圓教實理。約化儀,是漸之末。教典有《大般若經》、《金剛般若》、《道行般若》、《光贊般若》等。
經二十二年般若理水之淘汰,二乘堪受大化之機,完全成熟,釋尊就開權顯實,說此《妙法蓮華經》。法華開三藏通別之權,唯顯圓教之實。本經《方便品》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又雲:“唯此一事實,馀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過去為何說三乘,無非是為實施權。《信解品》:“於一乘道,隨宜說三。”所以從前說有二乘涅槃,也是為說一乘法作個弄引而已:本經《化城喻品》:“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以前所說,皆是權法,現在方是暢佛本懷的實說。本經:“今我喜無畏,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法華》乃因果同時,即粗論妙的絕待妙。開權顯實之後,方知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一色一香,不離中道。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權實原來不二!本經前十四品經文,完全是環繞開權顯實這一主題而說。
二、開跡顯本
跡,是近跡。就今生眼前能見知之得佛事跡而言。本,為遠本,就久遠劫前第一次成道而說。若約釋尊近跡。即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悉達多,十九出家,三十歲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道之釋迦牟尼佛。若約遠本,則可追溯到塵點劫前,於大通智勝佛時為十六菩薩沙彌之一,說法華經教化無量眾生,功行圓滿最初成佛之時。《法華經》從地湧出品:他方國土八恆河沙數菩薩,發願在此娑婆世界廣說此經,釋尊告諸菩薩,不敢煩勞,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菩薩及其無量眷屬,能於此土,在我滅後,護持演說此經,說此語已,三千大千世界地皆震裂,有無量無邊巨身大神通之菩薩同時湧出。其數之多,位居補處之尊,見多識廣之彌勒,乃不識一人。法會大眾亦皆起疑,此諸眾多菩薩,從何所來?彌勒為自決所疑,並為法會大眾解惑,而白佛言:此眾多菩薩,從何處來?是誰所化?佛告彌勒:如是眾多菩薩,於此界下方而住,乃是我於此土成佛時所化。彌勒轉疑:佛成道以來,僅四十馀年,雲何於此短時內,乃能教化成就如此眾多菩薩,且此諸多菩薩,皆是巨身大神通之久修大士,亦決非短時期所能修成。為解此疑,彌勒乃舉一喻:如一年方廿五歲之父親,卻能生出年滿百歲之兒子,而此髮白面皺老者,竟亦承認色美髮黑少年為生身之父。“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求釋尊再為破疑。釋尊方開跡顯本。先說一喻:假如有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撒一塵,如是將所有微塵撒盡,則所經之地域之廣遠,可知數否?彌勒答: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佛告彌勒,及諸大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抹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馀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釋尊成道時劫之久遠既然如此,則成道之後,塵點劫來所化之眾生自然亦復無量無比。“父少而子老”又何足疑哉!從《如來壽量品》開跡顯本中,我等深感釋尊久遠劫來,番番度生不息之深慈大悲,天地不足喻其高厚,滄海不足方其深廣。縱粉身碎骨經於百劫,亦不能報其恩於萬一。若不成佛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也。
然此尚是就事而論,若約實際而言,釋尊法身,本來常住不滅。眾生有機可度,則非生示生,從體起用,即從法垂化,示現成佛。若化度事訖,機薪盡,應火熄,則攝用歸體,非滅示滅,唱言入滅。何以佛不長住於世,化度眾生?若佛長住於世不唱滅度,則善根淺薄的垢重眾生,便生輕忽之心放逸之想,認為有佛可恃,反而不肯精進於道業,豈非住世無益。《如來壽量品》譬喻說:有一良醫,多有子息,有事遠至他國,諸子無知,誤飲毒藥,或失本心,或不失者,良醫歸來,識病合藥,令諸兒服,諸兒失本心故,不肯服食。良醫為設方便,自己暫去他國,遣使告兒,汝父已死。諸子聞父背喪,自惟孤露無依,常懷悲感,心遂醒悟,乃取藥服之,毒病皆愈。佛亦如是,非滅示滅,不過令顛倒眾生,覺悟而已。本經《如來壽量品》:“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常在此教化,為度眾生故,方便示涅槃,而實不滅度。”隋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善男子,是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身心豁然,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即是明證。
三、授記作佛
何謂授記作佛?即佛預記弟子未來成佛之事。經歷多少時劫才成佛,佛號及國土名稱,佛壽若干年,正、像法各多少時劫等。
《法華經》多處提及授記作佛之事。《方便品》如來法說一周之後,捨利弗首先領解,蒙佛授記:汝於未來世,過無量劫,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國名離垢,劫名大寶莊嚴,佛壽十二小劫。正、像法,各住三十二小劫。此為上根得記。捨利弗自解已圓,悲他未悟,代為中下根之機,求更為開示,世尊大慈,乃說《譬喻品》。以火宅喻三界。三車一車,譬三乘與一乘。摩诃迦葉等四大弟子領解,如來分別與之授記:摩诃迦葉未來成佛,佛號光明如來,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佛壽十二小劫,正、像法各住二十小劫。須菩提未來成佛,佛號名相如來。摩诃迦旃延,佛號閻浮那提金光如來。大目犍連,佛號多摩羅跋旃檀香如來。是為喻說一周,中根得授記。佛見在會下根之機,猶未領會,乃開宿世因緣之談,說《化城喻品》: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講《法華經》已,入室禅定,十六王子覆講法華結緣之往事。十六王子,今皆十方成佛,我亦其中之一,我曾為汝等覆講結緣。乃說化城一喻,化城虛設,不過為止息疲勞之眾,寶所在近,應繼續前進。“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憍陳如等五百弟子領解,亦蒙佛授記:五百弟子,未來成佛,盡同一號,名此曰普明。是為緣說一周,下根無學得記。此後,在《授學無學人記品》中,佛又與阿難、羅睺羅及學無學二千人授記:佛授阿難記曰:未來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國名常立勝幡,劫名妙音遍滿,佛壽無量億劫等。佛授羅睺羅記曰:佛號蹈七寶華如來,國土莊嚴及與壽命,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而後成佛。佛授學無學二千人記曰:是學無學二千人,未來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佛壽一劫,國土莊嚴,正法像法,悉皆同等。是為下根有學得記。
《提婆達多品》:釋尊自述,無量劫前,常作國王,求大乘法,無有懈倦,時有阿私仙,來為我說妙法華經,我因修習此經,獲致成佛。時仙人者,提婆達多是。佛為提婆達多授記雲: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天王如來,世界名天道。佛壽二十中劫。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亦二十中劫。又: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精進修行妙法華經,即身得記成佛。
其他大乘經,有四種情況不予授記:一、但記菩薩,不記聲聞。菩薩得記,乃順理成章,無可非議。聲聞是焦芽敗種,成佛無望,豈能授記。但《法華》開聲聞授記作佛之先例。二、他經但記善,不記惡。善人或可授記,惡人則不與授記,道理不言自明。但《法華》則不然,惡人、邪見人,亦許授記。惡人如提婆達多,一貫與佛作對,出佛身血,犯五逆罪,釋尊亦與授記。何以故?提婆達多因地曾為多劫中常作國王的釋尊前身,宣說《妙法華經》,釋尊因聞經而成佛,故可得記。邪見人如妙莊嚴王,乃是一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的邪見國王,後得其夫人淨德及二子淨藏、淨眼之幫助,棄邪歸正,聽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講《法華經》,心開意解,出家修道在而得授記。三、他經但記男,不記女。何以故?女身垢穢,又有五障在身①,怎能授記?但娑竭羅龍王女,年僅八歲,因精進修行《妙法華經》而成佛。捨利弗不得不心服口服,默然信受。四、他經但記人天,不記畜生。因畜生屬三惡道,能不受宰割,已屬萬幸,豈有得記之分。但龍女明是畜女。(雌性動物)以修行《法華》之故,即身成佛,真是石破天驚,非夷所思。
本經雲:“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又:佛說:“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又雲:“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句一偈,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綜上所述可見法華奧典,妙冠群經,其威力是何等巨大!開權顯實,開跡顯本,授記作佛, 構成法華經王三大中心議題。
注①女人五障:一、不得作梵天王,二、帝釋,三、魔王,四、轉輪聖王,五、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