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單培根居士:意根探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意根探索

單培根

十八界中六識之外又有意,是意識之根,與五色根共為六根。此憊根是什麼?部派佛教只講六識,以六根為所依,從此生六識。探求此生意識之根,於是有以無問滅識為慧根。此是以前念識為後念識依,所依輿所生識不同時。然五根輿五識,是同時之俱有依,這樣,慧根不輿五根為同法了。且前念識與現前識同是意識,不是二界,輿十八界之界義不合。故應於六識之外,別覓心法,作為意識所從生之意根。

阿賴耶識是根本識,意識依之而生起,可以阿辍耶識作為慧根。然阿賴耶識是一切識之根本識,五識也是依阿辍耶識而生,此是識之共依。而五根則是五識之不共依,故意識之生,也應有不共依,意識之不共依是慧根,意根不應是阿賴耶識。

我們有無意識時,如熟睡無夢時,如昏迷時,此皆不但無五識知覺,也無意識思想。然而仍是有生命的,不是死了。這時,不應當說憊根也沒有了。應當有意根存在,後來意識方可依之而復醒。猶如有五根不壞,五識方可斷而復續。

人在熟睡昏迷無意識時,是否對外界刺激絕對沒有反應呢?不然,也還有些反應。觀其對刺激的剩余反應,可知他還有自我感。這自我感不屬於憊識,所以在意識停止時沒有一並失去。等到他醒來了,恢復意識了,他自知與昏迷前的我是一個,中間沒有斷過。於此也可見昏迷時是有我見存在的,這自我感沒有斷過。此不斷的自我感知,不即是憊根嗎?

自我感知是否郎是意根,若是慧根的話,應當意識離不了他,離了他即不能生起,猶如五識之不能離五根而存在。我們可反省內審,觀自己意識之生起,總是有我在主動。即使不自覺我在主動,也總帶著一個我。思想是離不了我的,沒有我思想是無法起來的。我是一切思想之基礎,一切思想都在此基礎上生起。其余思想都可懷疑,都可排除,唯此我的思想,不能否定。這個我的思想,從來沒有間斷過,沒有我,郎沒有一切思想了。可知自我感知的識是意根了。

意識是剎那不停,轉變無常的,曾無有一個思想前後相續,能經久時。只有這我的思想,始終是一,常恆不變。意識是攀緣心,妄想心,動亂不止,逐境轉易。唯此自知之我,是一是常,不隨緣而改變。亂想紛紛的意識,依此常一不變的我想而生起。這自知之我,是慧識所依之根。若無此常一之自我覺,紛纭雜亂的,甚至矛盾的意識思想,怎能統一為一個人呢?

這樣所說的慧根,不即是根本識阿賴耶識嗎?不是。怎知不是呢?因為是大不相同的。阿賴耶識是有變異的。阿賴耶識所緣是根身器界。在;掰生命的異熟識中,這根身器界,總的看來,也是相似相續,經歷著生住異滅的遷變。若就其中個別所緣境而莒,那變化太大了’若至一期生命告終死亡,轉生為另一生命,他所緣的根身器界。要整個全部來一個突變。而意根呢?唯自知我。此自知之我,是常是一。自生至死,少時如此,壯時如此,老來也如此,乃至臨終也如此,曾不覺我之有異。想前世有我,應也是如此,想後世有我,應也是如此,不能有稍異。倘使有異的話,即非自我之我了。意根和阿賴耶識,是大不相同的。

五識對境,每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求明了分別,必有意識與之俱起。清楚明白的見聞,都是有意識參預的。五根是色法,無知覺。有以為五根有知性,這其實是意識俱起的慧根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有認為只是一意識,在眼為見,在耳為聞,在鼻為嗅,在舌為嘗,在身為觸,這樣更明顯可見根的知性是憊根了。在眼為見性,在耳為聞性,在鼻為嗅性,在舌為嘗性,在身為觸性。少年時的見,到老年時的見,雖所見的山河有變異,而此見性無變異。有雷聲而耳聞,雷聲過去了,而此聞性仍在。這樣常恆存在的見性聞性,和慧根沒有實質的不同。見是我見,聞是我聞,境色雖遷,自我常在。而且這慧根之我,無往不是,其大無外,又無始無終,是常是一。較之生死輪回之根本阿賴耶識,得一生命,即局限於一種根身器界,死後轉生,另是一種根身器界。而憊根之我,始終是一是常,曾不因生死死生根身器界之變異而有變異,只覺是我在輪回而已。

生死輪回是痛苦的,人們自然要求解脫此生死輪回。我在生死輪回中,受環境所束縛,不能自由自在而感到痛苦。靜自思惟,我們被環境所束縛,是由於心為境迷,逐境生心。我們只要管住此心,不受境縛,不為外境所惑,不是即能脫苦而享受內心安樂嗎?於是有攝心入定的靜坐修禅法門。修習禅定時,收攝五根,不緣外境,五識不起。憊識原來是隨著五識逐境而轉,亂想不息。入定時收攝散亂的意識心,專用於一內所緣境,郎所謂心一境性。散亂的心,力量分散,今收攝集中在一處,力量也強大,故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力集中運用,智慧也強,故說定能生慧。定中之心,止觀雙運,止觀雙運至四禅而至其極。定中又可修得種種神通,隨意所欲,變化受用。在禅定中,無憂無苦,滿懷喜樂,輕安益燴,喜樂俱捨,故稱現法樂住。修成種種不同的禅定,他們各自以為是涅槃解脫。更深入的,要求無想無念,厭離想念,使心想微細更微細,以至於無心,是為無想定。意識停止不起了,慧根沒有因此消滅,還是原封不動地存在,所以別無他想,唯是一我。而且無牽無累,綿綿不絕,他認為這是涅槃解脫了。得無想定後,死後可上生無想天,無想天在色界第四禅的最上層,境界是甚高的,這裹是唯一大我常我,別無其他。許多修道的人,不解意識有害亦有利,務求消滅意識,證得不思議的境界。結果,意識剿滅了,意根是常恆不斷的,依然存在,於是唯是一我。

摘自《內明》第241期

 

上一篇:淨空法師:大方廣圓覺經 第六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大方廣圓覺經 第七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