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應該以佛為榜樣
2010.11.20
上師:大家提了很多建議,都非常好。說明你們用心在住、用心在感受,所以才發現問題。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情沒感受,來一個地方也沒感受,那不是白經歷了。人活一世別委屈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喜歡就不要難為自己,就別做。住也住自己喜歡住的地方,不喜歡也別難為自己。尤其學佛的人,更應該對自己真實,千萬不要欺騙自己。天下寺廟很多、名師也很多,每一個眾生都有選擇的權利。
出家人是學佛,在家人就學出家人,因為在家人看不到佛,離佛還有兩步,所以先看出家人。古人說出家人是人天師表——既是人間的表率,也是天人的表率,所以出家人非常重要。的確很多居士比出家人素質高,比出家人發心,做事也到位。在家佛是維摩诘,出家佛是悉達多,不要認為在家就不能成佛。實際上維摩诘的境界比佛的十大弟子都要高,佛的十大弟子都被維摩诘呵斥過。
我們這不像團隊,更像個群體。無論團體還是群體都是由個體組合的。每個人如同鏈條的一個連接,缺一不可。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如果你一人做得不到位,功力不夠,那麼鏈條就在你這裡斷掉了。民間常說,“輪到你結果就掉鏈子了”。 一個人影響整個群體,整個團隊,使整個鏈條不能正常工作,你想想多大的罪惡。 你做事情不能讓眾生受益,不能讓眾生歡喜,我們哪裡來的福報?哪裡來的功德呢?
我們這個群體裡有相當一部分人確實象菩薩一樣在一個角落,一個崗位上默默奉獻,做得非常到位。每個人的崗位和工作都代表其人的能力、形象和品質。維護自己的工作就是維護自己的形象,完善自己的工作就是完善自己的品質。對工作不精益求精就是對自己的人格、品質不求精、不求美。
有人才有事情,有事情才有問題,有問題自然還由人來解決,所以說萬物以人為本,成佛還是以人為本。大眾會是給我們認識自己認識這個團體的機會。我們以為自己做得很完美了,大眾會便是針對你和你所在的部門提問題、提建議,使你明白部門的工作尚未完善。一月一次的大眾會希望大家都要參加,尤其是你們幾個要出家的年輕人和已經出家的小沙彌。還有一次是領導層的執事會,你們聽不到、也不允許你們參加。寺廟的未來、佛教的未來都要靠我們在坐的,尤其是這些小沙彌,還有發心出家的年輕人。
每個崗位的負責人稱為第一責任人。你的崗位出問題,你首先要拿出處理意見、解決方案,如果解決方案超出了你的能力和權限,你可以向領導反映。凡是屬於你能力、權限范圍內的就地解決就好,勿需等一兩個月甚至開會才反映。即使做錯了,勇於承擔就是了!真正有膽識、有氣魄的人只有在逆境中方能顯出英雄本色。
只能承受好的,不能承受壞的還談什麼學佛?學佛為了成佛,成佛又干什麼?成佛要度眾生!哪裡度眾生?地獄裡度眾生。你連承擔一個結果的勇氣都沒有,哪裡還敢度眾生呢?好事、壞事皆是一種感受,你只樂意好的感受。拒絕接受壞的感受,那咋行呢?所以我們做執事的就是要承擔壞的結果,好事就讓大家去承擔好了。身為執事必須具備這樣的心態;好事沒你的、壞事都是你的!你這個執事就能當好。
我們天天在重復做一件事情,憑你們的能力和智商,每一件事都能做好,但事實上有一部分人並非如此。當下該你做的都做不好,還想普度眾生、還想成佛,未免太虛無缥缈了吧!沒有智慧的人才會去抓那些虛無缥缈的東西。真實的當下都抓不住的人肯定學不了佛。因為學佛是讓活人受益,天下萬事都是建立在為活人服務的基礎上,至於為了死人只是順手捎帶,不是主要的。活著時你都沒受益,死了才去受益,未免太荒謬,也不合邏輯。
剛才聽你們講,引發了我的很多感想。尤其是出家人,既然出家了,就不應考慮個人得失。你要多考慮這個團體、這個寺廟。寺廟不興旺、不高貴,你呆在這裡怎麼會興旺、會高貴呢?你只有把寺廟打造得高貴你才能高貴。 寺廟是出家人的根,根爛了你還能存活嗎?你不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形象,你要想辦法提高寺廟的形象。剛才你們幾個提到萬行的形象,萬行的形象跟寺廟一比、跟佛教一比又算什麼!寺廟沒有了、佛教沒有了,你萬行存在有什麼意義呢。只有佛教興旺我們出家人才有意義。
尤其是你們幾個想出家的小伙子,我提過好多次,既然想出家總要有幾個本錢,什麼本錢?佛教裡的早晚課、禮儀、寺廟裡的規矩你們要拿得下來、要遵守並且習慣,從內心裡習慣。為什麼我們到一個單位渾身不習慣,也許是管理方法不得當或者建立的制度不符合人性化。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你身上的刺太多、惡習太多,所以你到一個單位才不適應。如果真能隨時進入無我狀態,那麼到任何地方你都能適應。當一個人內心充滿了貪嗔癡,充滿了惡習,你說他內心還能有什麼!惡習越多,智慧越少,福報越少。去除貪嗔癡,戒定慧必然現前,無戒定慧必是貪嗔癡。你內在不是佛的品質就是魔的品質,不是魔的品質就是佛的品質。房子裡放滿了垃圾,好的東西就進不來了,都是好東西,垃圾自然無處放。
學佛就要以佛的標准要求自己,要發佛心。一個團體裡面不求上進的人有、無所事事的人也有、勇猛精進、以佛為榜樣的還有。我們這個群體裡面真正發心修行、渴望修行的確實很多。要剃度出家當和尚也要有一技之長。無一技之長,俗人不認可,會瞧不起你。你不能讓眾生受益,他就不認可你,眾生非常現實。同樣,你來到東華寺,沒有一技之長,安排給你的工作拿不下來,萬行也瞧不起你。萬行固然有佛的品質,也有人的品質,人的品質就具有自私狹隘的、很現實的一面。
實際上我們只要把心態轉變過來,按僧人的標准要求自己,按佛的標准要求自己,你就會很輕松。如果心念轉變不過來,你會活得很累。既然我們想學佛,那就要有佛的承受力,你沒有佛的承受力,不能發佛心,怎麼能夠學佛,更不要說成佛了!為什麼我一再主張學佛先做人,萬事萬物的根本都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就象剛才提到把菜送人違背因果,什麼是因果?因果如同法律,必需建立在人性道德的基礎上,佛教的戒律是建立在人性道德基礎上的。你所做的一切符合人性,符合道德,那怎麼會落因果呢?人家給你廟裡東西,你廟裡怎麼不能給人家東西?俗人還講:“有來無往非禮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供、下施,又是怎麼學的?他是眾生,你寺廟的東西怎麼不能施捨給他呢。況且還不是你施捨給他,只是禮尚往來而已。佛教裡面講:只要發心正,一切手段都是正確的。你發心正,一切法都是正法.你發心邪,一切正法都成邪法。菩薩殺人,他發心是正的,結果就是正的。一切看你發心:你是否為這個團體、為三寶、為寺廟。你所做不是為自己,那你還怕什麼呢?你所做是給愚昧無知的人看,還是給智慧聰明的人看,若是愚昧無知的,你怎麼做,他也不會理解。若是智慧聰明人,你怎麼做,他都能理解。你不需要廣而告之,多方解釋,獲取理解。古人說唱歌是給知音聽的。
我們這個群體裡多數是年輕人,看人倒是很年輕,散發出來的思想我看沒幾個人是年輕的。說他少年老成吧,瞧他做事又並非如此。年輕人本來應該有活力、有想法,我看有想法的沒幾個人。出家本來是為眾生服務的,學佛也是為眾生服務,結果我們學佛出家了反而讓眾生為我們服務,真是顛倒!為何古人說出家是非常高貴的人在做高貴的事。為什麼高貴,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是讓眾生受益的,所做的一切是眾生需要,不是我們需要,所以古人才說是高貴的人在做高貴的事。請扪心自問;你現在是否在做高貴的事。怎麼證明你是在做高貴的事呢?——你能給眾生帶來利益,就是在做高貴的事。你所做的一切是為眾生考慮,非你所需,非為自己。
平時很忙,無暇和你們聊天,只能利用大眾會的機會聽聽你們的想法,觀點和意見,與大家交流一下。有些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有想法不好意思說,怕說錯,怕說出來執事們不采納。考慮得太多、太在意結果,就出不了手、邁不開步了。我常說:你、我又算老幾?我們都是小和尚,在社會上屬於默默無聞的人。來到這個地方,盡一點力,也算沒白來。也是對這個地方的一點回報。古人講:“愛護常住的東西如同愛護自己的眼珠”,但是現在都顛倒了,我們都維護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形象,不維護常住三寶,真是顛倒!如果寺廟沒有,我們何處立錐。剛才提到我們哪一個能趕上吉象辛苦!我是最了解他的,也是打罵最多的。打坐時我常想,真是冤枉、顛倒。越是不干事的人越不會被打罵。干得越多、打罵得越多。他真的已經和宇宙融為一體、把寺廟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
作為一個主管,大家都對你有意見,肯定是你有問題。如果僅一兩個人對你有意見,還有可能是你和他的私交沒搞好,與他有沖突。古人說智者無敵,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是沒有敵人的。我們做事之所以卡在那裡難以運轉,說明缺乏智慧。如果你有智慧,身邊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你們別以為慈悲、有愛心就會有朋友,就會受人愛戴。沒有智慧你如何判斷自己的所作所為對錯與否。你的慈悲、博愛若沒有智慧做基礎、不能對症下藥、把握輕重緩急,所做皆非,又如何令眾生歡喜,又如何博得贊歎。學佛的人都喜歡慈悲這頂帽子,如果你欲求慈悲這頂帽子,我勸你還是先要智慧這頂帽子。智慧體現在哪裡;一是為人,二是處事。你的理想、抱負、人生價值唯有建立在讓眾生受益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如果你的理想、抱負實施出來,不能令眾生受益,不能讓集體受益,再說大點不能讓國家、民族受益,沒有人認可你,還談什麼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呢。
凡是被認可、受到器重的人,他的言行小而言之對這個集體有利益,大而言之對國家、民族有利益。國家單位考核干部首先看其思想品德,套句佛家話——發心是否正確,是否能利益國家和民族。選拔標准:第一是否忠於黨,第二審察其能力及思想境界。有的人能力很強,但領導對他不放心,這是最大的悲哀,說明沒有真正的能力。還有一種人能力並不強,但領導反而重用他、因為用他放心,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如果德行差、品質劣、境界低,能力越強對這個團體破壞越大。人的能力可以培養、鍛煉,人的品質要想改變真是難上加難。
記得上次打坐和你們聊到人之差別及人與神的區別就在於思想境界的高低。文憑通過努力可以拿到同等級的,能力通過培養也能達到相同的水平,境界通過修為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要想讓境界達到很高的水平就比較難了。常說某人自私、心量小、修為不夠,這都屬於思想境界問題,不是知識、能力問題。首座和尚境界就非常高,包括吉象和內明:你怎麼罵他,他也不嗔恨你,你對他好一點、差一點,他始終報以平常心。首座頓翰無論你怎樣對他,都一樣!他為何能保持如此平常,平衡的心態?就是思想境界到了。也許他的能力不高、知識不夠,但人生的最高境界他達到了。還有些人知識多,文憑高,有能力,你要多說他兩句,他就生氣了,繼而搞破壞、搞報復,甚至甩膀子不干,他把個人得失,利益,形象,榮譽看得太重,完全為自己的面子活著,為自己的六根活著。
沒有超越六根的人,一逢好看、悅耳的就高興,相反就苦惱。一個境界高的人無論是賞心的、還是悅目的都無所謂,甘與苦也無所謂,他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常說這人有智慧、有能力、知識淵博,就是境界太差。一個境界太差的人是根本不能用的。知識,能力,境界這三個當然是境界最重要。
你如果沒有境界,起碼要具備做事的能力,我一直要求大家:全能冠軍你拿不了,至少能拿個單項冠軍,就沒白來人生一場。你必須有一技之長,有一項過人之處。全能冠軍太少太少了。否則你沒有資本,沒有活著自信的資本,學佛的資本就更不用說了!必須要有個單項第一。
自覺的人就顯得很高貴。有的人之所以顯得很低賤,就在於他處處被動、從來不會主動。他處處被制度、教條約束。他不懂得通過提高自身的修為、修養來超越這些教條規矩,他無法從規矩中走出來、解脫出來。
一個惡習清除的人清規戒律對他還有用嗎?之所以感覺到清規戒律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是因為你身上惡習太多,刺太多。既然我們學佛就必須以佛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發生一件事情處理的方法很多,過去我跟你們講過:最差的方法是自己沒有受益,別人也沒有受益;好點的是自己受益,別人受損;最好的方法是自利利他,雙方都受益。實際上任何一件事情發生都可以用這三種辦法處理。你有智慧就用最好的方法,沒有智慧只有就用最差的方法處理,所謂的兩敗俱傷。身邊的人犯錯誤,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握好身口意。給別人犯錯誤的機會,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身口意把握好,不給別人犯錯誤的機會,兩個人都在進步。所以你不要說你身邊的人沒做好,犯錯誤,那是我們沒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
佛教的興衰,東華寺的興衰真的在你們這些小沙彌和這些即將出家的小伙子身上。佛教沒前途,寺廟沒前途,就意味著你沒前途。佛教有前途,寺廟有前途,你我就都有前途,就有辦法。凡是好的寺廟最注重敬業精神,責任心,任何一個團體的興旺都是因為有這種人的存在。無敬業精神,缺乏責任心的人跑到哪個寺廟都不會要,他也呆不住。修行好壞體現在你的為人處世上,境界高低也在為人處事中勘驗。你們居士可以向孔居士學習,出家人向誰學習我還真找不到。廚房這個小團體確實做得不錯,凡事皆是都有目共睹。
我時常產生一個念頭,想和准備出家的和已經出家的小伙子們坐下來聊聊天,可是時間老不湊巧,要麼沒時間,要麼等約好你們我又有事。 一會兒時間都有,太短又沒法和你們聊天。雖然與你們說話的機會很少,但只要在東華寺常住,我都會注意到,名字不一定叫得出來,可是誰來多久、干什麼工作我都清楚。年輕人應該把自己的格局打好,佛教裡講菩薩、羅漢境界,羅漢如同花盆裡的花,菩薩則是跳出盆景,進入了大田。沒有框框,所以才能古木蒼天,成為菩薩。一個私心重的人如同自我設了一堵牆,根伸不出去。之所以得不到加持、沒有感應,源於我執、習氣、私心太重。
對於出家人永遠不存在到位這一說,也沒有做得夠不夠這一說,一切都是應該的。因為你是佛子、是學佛的人,就要以佛的標准做人。況且我們現在的所做所為與我們的追求和理想還相差甚遠。如果你是俗人就令當別論了。俗人的標准:一切為我,自私自利。我們身為佛子和俗人恰恰相反,同事之間的摩擦和誤解正是考驗你,勘驗你的定力和境界的時候。同事、身邊人的考驗你過不了關,無形眾生的考驗你更過不了關。發心有多大,成就有多高。發心與不發心都是過一輩子,發不發心也都是在游戲人生,不發心你的人生就沒有價值,發了心再游戲人生就有意義、有價值。信徒既使當面不指責我們出家人,背後也會指責。千萬別以為人家指責三寶有罪過,因為你不是三寶,你只是披著三寶外衣的俗人,三寶的標准、僧寶的標准你做到了嗎? 真正的僧寶他崇拜還來不及,怎麼會指責呢。因為你的言行體現不出僧寶的莊嚴和貴氣,所以人家才會指責你。他指責你不僅沒過,而且功德無量!他是在維護三寶的形象、維護三寶的尊嚴,他怎麼會有罪過呢? 你只是個地道的凡夫僧,僧人的基本標准你都達不到,還不努力。他殺了你都沒罪過。
有時看你們犯錯、沒有嚴格要求你們。忍讓、包容也助長了大家的惡習。實際上忍讓、包容是破壞三寶。心量放小一點,對你們狠一點,歹毒一點那就是在維護三寶,才有功德。對你表現出慈悲,就是破壞三寶。身為一個學佛的人,無論你是出家人,還是居士,你沒有忘我地去學、去做,就是最大的罪過。既然你已經出家、已經是居士,一定要以忘我的精神去做,可是我們做不到。跟你身邊的壞人比,你還覺得自己做得不錯,沾沾自喜。他本身就是壞人,不學佛,你是學佛的怎麼能跟身邊的壞人比?你為什麼不跟祖師跟佛比。萬行從來不跟你們比,萬行只跟祖師、跟佛比,說了你們別不高興,萬行就是這樣做的、這樣想的。跟你們比萬行還有什麼出息呢,萬行跟祖師、跟佛比他才會進步,才會有謙卑心。所以希望你們跟佛、跟祖師比。以佛以祖師為榜樣,你們才會進步。為什麼天天早晚殿提醒我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學佛怎麼可能沒宗旨呢,你一輩子往上走是求佛道,往下走你是利益眾生。佛子應該做的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那會說一個學佛的還會空虛、迷茫、迷失方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你一生中都應該努力的。
有時想想我自己當初碰到的師父都是老頭子,不能交流共事,只能當佛來頂禮膜拜。而你們現在的方丈師父年輕,你可以和他交流,可以給他打,可以給他罵,這是你們的幸運。如果你碰到的師傅是一個八十歲的老頭子你們不覺得悲哀嗎。他坐在這裡不能跟你們交流了,他坐在這只能讓你們當佛頂禮膜拜,也許有些人就喜歡這樣,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務虛,不務實的人,只能看到虛的,看不到實的。無論你做師父、還是做領導,你身邊的人不能和你交流,這是最大的悲哀。哪怕你身邊的同事、屬下跟你這個領導吵架,這就是你進步的資糧,大家把你當佛頂禮膜拜這是你最大的悲哀和失敗。有什麼意義呢?和你吵、和你打,說明他想和你交流,想和你共事,想和你溝通。不過有很多人希望別人頂禮膜拜,那是因為愚昧無知。古人說;寧和聰明的人打架,不與愚昧無知的人說話。因為愚昧無知,聽不懂話。你是智者,你打倒我都是值得的。好不多說了耽誤大家時間,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