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只有發心的人才能成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只有發心的人才能成佛

2010.8.27

一念清淨,無明去,智慧現;妄念一多,就干擾清淨心,你就變成一個無明的人。如果這段時間你的心比較清靜,妄念少,智慧就會頻頻出現。實際上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跳不出三本《降伏其心》。但是在座的有幾個把《降伏其心》讀過三遍?讀書本身就是在修行,可是很多學佛的人寧可整天閉著眼睛,盤著腿,胡思亂想,渾渾噩噩,也不願意看書學習,實際上是用這種所謂的“修行”來行掩飾自己的惰性。閉著眼,盤著腿,昏昏沉沉的,身心都在散亂之中,這是一種惰性的表現。打坐應該養成一個習慣,形成一個固定的時間,到了打坐時間就放下一切去打坐,到了休息時間就休息。每天不拿出一定時間來學習,知識積累得不夠,是開不了智慧的,只有量變才會達到質變。我們之所以開不了智慧,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知識。當你的知識信息累積到一定程度,由量變達到了質變,你就開智慧了。

我們的頭腦生來就必須活動,必須做事。你不讓它記憶佛經,思考佛經,不讓它做事,不給它信息,它就會胡思亂想,妄念紛飛,怎麼可能開智慧呢?你白天看了哪一部經,晚上打坐就參裡面的某一句話,比如:什麼叫一無所住?什麼叫妙明真心?什麼叫本自具足、本自圓滿? 你的頭腦有事做,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就大家目前的水平,盡管放心大膽地去用功,一定不會走火入魔,不會進入枯木禅,不會走錯路。你根本都沒有出門,沒有上路,怎麼會走錯路,出偏差呢?要達到三禅以上,才會進入枯木禅。枯木禅是一心不亂,身心都忘掉了,在忘掉身心的同時,覺照也丟失了,只處在止上,忘掉了觀。止為定,觀為慧。只止不觀,就處在一種死定當中,身心像一潭死水一樣,進入了枯木禅。過去禅宗有一句話叫“枯木依寒巖”——本來是有血有肉有情之軀,坐在這裡卻如同枯木一般,喜怒哀樂、七情六欲都沒有了。一個修行人不僅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而且他的情緒、情感、覺受比世俗人要敏銳、強烈、精確數萬倍。一個修行人的六根是同時在起用的,你只要起個心,動個念,說句話,或流露出一個眼神,他就知道你的意思,你處在什麼境界,是什麼狀況,該用什麼方法對治,根本不需要你多說。只有六根處在散亂當中的凡夫,才接收不到對方的信息,感受不到對方的起心動念,你反復地跟他講一個道理,他都不理解。

菩薩的悲心、佛祖的智慧,是因為他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達到了頂峰,由量變到了質變而產生的。如果佛菩薩沒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怎麼能感受到眾生的痛苦和渴望,又怎麼能解除眾生的疑惑呢?如果修行人像木頭石頭一樣,沒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跟死人有什麼區別呢?眾生來到我們面前述說他們的痛苦、願望,我們又怎麼能感同身受,了解他們的疾苦,怎麼能生起悲心,拔除他們的痛苦呢?我們之所以沒有悲心,就是因為我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不夠強烈,不夠精確到位,不夠圓滿。我們所謂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都是處在散亂當中,當無明眾生帶著痛苦來到我們面前,我們都無動於衷,沒有感覺。因為你不是一個圓滿完美的人,所以感受不到別人的喜怒哀樂。如果你是一個圓滿完美的人,別人的喜怒哀樂你怎麼會感受不到呢?所以千萬不要說你是一個修行人,沒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如果你這麼說,就兩個答案:一你是個傻子、白癡,是根木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我的身體被刀砍,被斧頭劈了,你為什麼感受不到我的痛苦呢?我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你為什麼感受不到呢?我貧窮饑餓,我的父母沒人養,你為什麼感受不到我的痛苦、焦慮、彷徨和無助呢?我金榜題名考上了大學,為什麼你感受不到我的喜悅,不能和我一起分享呢?我終於找到了明師,戰勝了自我的貪婪,修成了正果,我的喜悅為什麼你感受不到呢?你感受不到,怎麼能對症下藥,為眾生拔除痛苦呢?佛菩薩的悲心是因為看到、感受到眾生的痛苦才生起的;佛菩薩的智慧是因為看到了眾生的無明才打開的。

想成佛,必須有佛的心量和承受力。你的承受力有多大,成就也有多大;你能包容多少,就能和佛菩薩感應多少,就能獲得多少佛菩薩的加持力。你們可以問問自己有沒有佛的心量,有沒有佛的承受力。如果沒有,你這輩子注定不可能成佛。

很多人所想所說和所做的相差太遠了,想出家,又不能奉獻自己的人生。沒有犧牲和奉獻精神,怎麼能出家呢?為什麼古人那麼尊重出家人?因為出家人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三寶,沒有個人的私心。現在很多人說自己要“發心出家”,什麼叫發心?

DH:為了團體,勇於去做,去承擔,就叫做發心。

師:講得好!不是自己需要,是別人需要,團體需要,國家民族需要,你去做了,敢於犧牲奉獻,做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這才叫做發心。如果做的是自己需要、自己喜歡的事,又怎麼能叫發心呢?

過去的出家人都是在社會上功成名就,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想要的一切的都擁有了,但是,看到佛法衰敗,真理得不到傳播,眾生疾苦,沒有人能幫助他們拔除,因為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才毅然放棄家庭、妻兒老小和擁有的一切出家;而且他們在世間時,往往四明已經達到了頂峰,所以一出家就成祖師,這才叫做發心出家。試問:如果你在世間什麼都擁有,樣樣如意,事事順心,你會出家嗎?既然出了家,你能不能拔除眾生的痛苦?能不能續佛慧命?如果不能,怎麼能叫發心出家呢?

但是很快,就在二十一世紀,將會有一大批素質高,在社會上功成名就,信仰佛法的成功人士會發心出家。因為他們看到社會上有幾十萬僧尼,卻沒有幾個能把佛法繼承下來,延續下去,把真理原原本本地講述給眾生,沒有幾個人能拔除眾生的痛苦。看到自己的信仰被破壞、被扭曲,將被毀滅,不忍心看到佛法被邪知邪見的人繼續糟蹋下去,所以發願出家。這才叫做發心,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出家,這樣的出家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出家?是為了誰而發心?我們學佛能做什麼?出家能做什麼?如果是為了自己而出家,能叫發心嗎?為眾生,為三寶,為國家民族發心,為所在的團體發心,這才是發心的真正意義。

既然出家了,當初你發心的那一念,那個理想抱負,那顆菩提心,到現在是否減弱了?是否退失了?是否仍在增長?只要你能保持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聞到佛法時的那一念,那個心態,你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出家人。但是,這樣的你不會成為祖師,更不會成為佛菩薩。祖師、佛菩薩的道心是與日俱增的,這才是祖師和佛菩薩的風范。你們可以問問自己:今天的道心和十年前的道心是否有區別?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既然出了家,你就應該想著你跟別人不一樣,不跟那些不求上進的人比,要跟祖師比,跟佛菩薩比。心中只有佛菩薩,只有祖師,今生了生死才有指望。你應該天天念著“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我必須努力,必須勇猛精進,我跟凡夫不一樣。”如果你有這樣的信念,十年二十年下來,你就是祖師,你絕對會成就!萬行二十三年來就是這樣想,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當初的那一念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沒有退失,道心年年都在增長。一個念頭保持二十年,你怎麼可能不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呢?怎麼可能不成就呢?為了你的信仰,為了你的理想,吃再多苦也不為苦,受再多氣也不為受氣,因為你是要成佛做祖的。不付出代價,跟別人一樣得過且過,怎麼可能成佛做祖呢?古人之所以能成佛做祖,是因為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受了別人受不了的氣,所以成就了。一點氣、一點累都受不了,臨陣脫逃,倒下了,跟普通凡夫有什麼區別?你沒有超人的志向,超人的智慧、心量、膽識、耐力、承受力等等,你就跟別人一樣,不可能成為超人。之所以你有一點點與眾不同,比別人高了一點點,就是因為你的內在有比別人高一點點的品質。你的心量比別人大一點點,你就上了一個層次;你的耐力比別人強一點點,你也比別人高一個層次;你比別人勤勞一點點,你又比別人高了一個層次;你的奉獻精神比別人強一點點,你比別人更高了一個層次……你方方面面都比別人高一點點,這些方方面面的東西加起來統稱為素質,你的素質就比別人好,你成就的可能性就比別人高。

出家人什麼都要學。向別人學習請教是一種美德。現在太多人連人的基本素質都不具備,進入佛門想學佛,想成佛。連人都不想學,想學佛;連人都做不好,想做佛,可能嗎?如果人該具備的,我們具備了,人該做該完成的,我們都做都完成了,再去學佛,怎麼可能不會成就呢?之所以我們學佛修道這麼多年還入不了道,就是因為基本素質不具備。連基本功都沒有,怎麼入道呢?

一個學佛的人遇事總為自己解釋,可見內在的承受力多麼小。你與其用心解釋,不如用心去找原因,把事情重新做好,用事實來說話。

干什麼都要一心,這個一心指的是十分的心。你有十分的心,就用十分的心勞動,十分的心打坐,十分的心吃飯,十分的心玩……做任何事情都用十分的心去做,無論你做什麼都會成功。如果你做任何事都只用六分的心、一半的心去做,你做什麼都做不好。

東華寺這麼好的環境,再不進步,真的是冤枉啊!父母給了你這麼健康的身體,這麼好看的臉蛋,這麼健康的身體,又生在太平盛世,聞到了佛法,遇到了明師,住進了寺廟,六根健全,你應該感覺很慶幸,很知足,很感恩,應該利用這個身體、這個時代、這個太平盛世,好好地用功修行才對,而不是享受這個環境,享受這個身體。

學佛,就應該存佛心,說佛話,做佛事,以佛的標准要求自己,千萬不要跟身邊的普通人比,要跟祖師比,跟佛比。你想在東華寺出家,不是因為你有信仰,我就收你。信仰能說明什麼?信仰是虛無缥缈的東西,誰的信仰經得起考驗?誰不是人雲亦雲,跟風從雲呢?誰是一個硬漢子,不為環境所轉?我不會看你的信仰,而是看你的素質,看你的發心,看你的所作所為。

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什麼叫發心,為什麼你要出家,你出了家能做什麼。如果你出家是看好這個環境,看好這個飯碗,什麼都不會,不能為三寶做事,只是混飯吃,你就是一個貪婪者、占有者,不是一個創造者、施與者。過去兩個信徒死了以後去投胎,閻羅王問第一個說:“你想做一個施與者,還是一個受者?”這個懶漢說:“我想做一個受者。”閻羅王說:“好,很好。”另外一個說:“那我就做一個施與者吧。”閻羅王也說:”好,很好。”閻羅王接著說:“受者就是乞丐,靠接受別人的施捨活著;或者是一個身體殘弱、六根不全的人,靠別人養著,給他端吃端喝;或者是豬牛羊等,靠人飼養。”那個懶漢一聽,後悔極了。閻羅王接著又說:“你想做施者,我就讓你功成名就,給你榮華富貴,讓你成為富豪,當大官,做大智者、大勇者,讓你有足夠的智慧教化別人;有足夠的財富施捨給別人;有足夠的權利利益別人;有足夠的體力幫助別人;有足夠的能力干一番事業,養活成千上萬的人;有足夠的能力做祖師,讓大家來到你身邊,聞你的法,修行悟道。這就是施者和受者的區別。你願意做施者,還是受者?

你來求法,你就是受者,我就是施者。你為什麼不做一個施者,要做一個受者呢?

 

 

上一篇:陳星橋居士:願望·科技·佛教
下一篇:陳星橋居士:以責任感和自信心開拓人生——讀《法華經》一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