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望·科技·佛教
一、人的願望
無論是誰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願望,它給予人生的力量是很大的。不過在諸願之中,有的能實現,有的不能實現,通常來說不如人意的居多。現實的人生是錯綜復雜的,我想人如果思想豁達,就能幸福,否則就會感到不幸和悲哀。在這方面,古代的格言和寓言故事很多,例如中國的”塞翁失馬“寓言就很有名。
人類樸素的願望在佛經中多有表現。最有名的是《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它包括了人世間種種美好的願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十九願(臨終接引)和四十四願(具足德本)。不過其他諸願直接反映了平民百姓純樸的願望,也頗耐人尋味。例如:
願人類泯除種屬差別、膚色差別,成就如來金身(第三悉皆金色願);泯除妍丑之別而成就端莊之儀(第四無有好丑願);能見十方諸佛國土(第六天眼通願);能聞十方諸佛說法(第七天耳通願);能知他人心之所思(第八他心通願);無論何處皆能隨念而往,如行於空(第九神足通願);壽命皆能無限延續(第十三壽命無量願、十五眷屬長壽願);
身強體壯(第廿六那羅延身願);辯才無礙(第廿九得辯才智願);具足智慧(第三十智辯無窮願);國土清淨,無諸公害與邪惡(第三十一國土清淨願);服式之裁縫、洗濯、干燥、漂白一切隨心(第三十六衣服隨念願),等等。
有趣的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上述諸願有的已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實現。例如:依電視機獲”天眼通“;依收音機獲”天耳通“;依噴氣式飛機獲”神足通“,依自動縫紉機和洗衣機實現”衣服隨念“等。但是,即使這些願望都實現了,誰也不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成為極樂世界了。要知道,在所有的願望中,涉及人的本質的願望是不易實現的,即使醫學或生命科學十分發達,人類也逃脫不了生老病死苦。
二、尖端技術的概況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所謂的尖端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然而令人擔心的是,它在實現人類相當一部分願望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災難和戰爭等陰暗面。在論及這些之前,先介紹一下最近的尖端技術中,宇宙科學、生命科學、新材料和微電子學等領域的概況。
目前從東京成田機場到美國紐約的直航班機大約需要12~14小時,計劃將這個時間縮短為兩個半小時,為此將開發時速約三萬公裡(音速的25倍)的飛機。東京到紐約約有一萬公裡,如用時速三萬公裡的飛機,只需20~30分鐘就行了。不過因為乘坐的是人,飛機升、降時都必須漸漸的加速和減速,因而兩個半小時還是需要的。據說這個計劃已在實施,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計算機性能問題,它要求計算機在極短的時間內計算、處理高速飛機的所有技術問題。象這樣超高速性能的計算機一旦被開發出來,其影響就不單單限於航空工業,將涉及人類的整個生活。
在宇宙科學領域,盡管有運載火箭發射失敗等現象,但火箭發動機及空間技術確實取得了很大進步,不久宇宙基地的建設也將開始。我想,到21世紀時,除陸、海、空以外,作為第四號舞台的宇宙將進入人類活動的領域。
在尖端技術諸領域中,最近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超導技術。超導現象是約在70年前發現的,當溫度冷卻到-270℃左右時,輸電線路電阻變成為零,這樣,大電流可用細導線輸送,又沒有電的損失,就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年發現了各種材料,即使在比-270℃更高的溫度下也能出現超導現象。我想,如果有一天忽然發現了在常溫下也能顯示超導現象的物質,那就意味著發電機將幾乎不需用輸電線,那麼新的產業革命就將到來。這種不可想像的事情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現。
生命科學是與人類自身有特殊關系的學科,原稱生物學,有悠久的歷史。不過以前只是以分類學和形態學為中心。到了近代,生物學廣泛地引入了物理學和化學的方法。在二十五年前,認識了掌管生物遺傳的遺傳主體,它是被稱為核酸的分子,並且知道其構造不止兩層。現在對這種分子已能逐漸地予以控制、操作,這種技術稱為遺傳工程學。
細胞是由分子集合而成的。人工使細胞分裂或使細胞合成,這種技術就是細胞工程學。由於合成細胞不會帶來副作用,因而已被用來制作免疫用的藥品等。生物是集合了許多細胞而構成的,制作出新的生物品種的科學叫做發生工程學。有報告說,現在已能制造出世上從未有過的新的老鼠種類。今後真是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產生。
三、人的問題與佛教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尖端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旦失控,也會產生事與願違的災禍。這使人們平添了許多憂慮,甚至迷失了方向。
即使在科技工作者中,也感到種種的困惑。例如,在尖端技術第一線工作的人多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洋洋得意,但也有少數人從此離開第一線,因看不見光明的前景而消沉起來。要在科學技術的某一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有所發明創造,重要的是必須作出百倍的努力,而一些在尖端技術一線的工作者常常為擔心別人超過自己的恐懼感所困擾,甚至因為過於勞累,得了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症,最後被迫去自殺。對於今後的科技工作者來說,要求具有更加敏銳的直覺和不斷更新的獨創精神,這就必須有產生、支持這種精神品質的人生觀。而這種人生觀依靠科學來給予恐怕是不可能的。相反地,一些科學家面對近代生命科學的急驟發展,產生了”人究竟如何認識、把握自身的生命“的疑問,並向宗教家、哲學家提出了這一問題。
由於這種情況,人們開始重新評價東方思想,特別是大乘佛教思想。因為佛教否定存在宇宙創造神的說法,強調最可尊貴的是人類自身,教導人們去追求無限光明的永恆,它能給予主體性意識極強的現代人以生存、奮斗的勇氣。
然而人又是一種脆弱的生命,整天要為各種各樣的現實苦難所煩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也取得驚人的進步。從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來看,已經步入了長壽國之列。可是即使這樣,也難免一死,應知人類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自古以來,日本人依靠對佛教的信仰多少能緩和這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一般來說,從參拜的佛像上看,日本人最感親切的佛是阿彌陀佛;在菩薩中是觀音菩薩;在密教的明王部是不動明王;在天部是大黑天王。其實無論哪一尊佛菩薩都能消災賜福。因為能解脫人們的現實苦惱,所以佛對日本人來說特別有緣。
不動明王久遠以來即為眾生消災除難,尤負盛名。然而不知為何,人們對他總帶著幾分畏懼之情。不動信仰從古代印度發源以來,就與民眾的心息息相通,承蒙弘法大師的弘揚,不動信仰傳來我國之後,在不長的時間裡即成為融合於國民生活的一種信仰。不動明王能慈悲攝受所有的人,不管你的參拜是三心二意,還是帶著別的什麼動機,都能平等地對待。只要我們虔誠的信仰,就能與不動明王的悲願相應。
譯者附記 本文原載日本佛教雜志《智光》,作者武籐義一,系日本琦玉工業大學校長。
(原載《法音》199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