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照法師:覺悟入門—人生的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覺悟入門—人生的意義

  在人生的追求中,我們往往會像猴子,看到好的東西,我們先抓到一個再說,抓到玉米覺得玉米挺好的;再看到西瓜,就把玉米扔掉去抓西瓜了;再看到野兔,又把西瓜扔掉去追野兔了,野兔跑到樹林裡去了,結果猴子只能哭著鼻子空手回家。我們很像這只猴子,從小到大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個結果又一個結果。每追到一個結果就有一種成就感,例如覺得今年比去年存款多了;如果沒有就覺得很傷心、很失敗、沒有做好。最後,死亡到來的時候,你外在的一切價值標准全部捨你而去,最後只能是兩手空空。我們最不願意的就是兩手空空。

在精神的世界中,大部分人依存感情而生活。物質滿足了,在情緒、情感上就希望自己能夠感覺快樂和幸福。但是,所有的情感在死亡時就都劃上了句號,如果你家裡人不了解佛法,在你身體沒有冷透就搬來搬去,就會讓你痛苦不堪。你說也說不得,怨也沒有用,而他們還在那裡殺豬宰羊大吃大喝。因為來了很多人,從人情上,要給他們吃得好、喝得好,這時候,家人的感情就起了負面的作用。所以,一個沒有覺悟的人,他所捨棄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他想得到的,到最後又不得不捨去。這樣的人生,得到的快樂也是非常短暫的,快樂中又包含了痛苦,所以叫做有苦之樂,這就是我們平常的人生。

那麼,人生意義價值又在哪裡?我們這個身體從出生到二十歲前是成長的過程,是越長越好,但三四十歲後,按照自然規律,暫時借來用一下的這個身體,又慢慢被收回去了。從身體本身來說,這一生的存在到最終結局時並沒有意義,只是有過程,但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大家看一下是否有意義?

回想小時候,天真無邪、沒有煩惱痛苦,隨著歲數的增長,掌握資源的能力強大了、知識豐富了,煩惱也隨之多起來了。我們本來沒有痛苦煩惱、很天真無邪,但是卻越來越邪、越活越痛苦,這樣的生命就是對不起自己。日本有一位企業家,寫了好幾本書,其中一本叫《活法》,裡面講到一句話:你來到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如果變好了,說明你的人生就有意義;如果變壞了,就沒有意義,或是負面的意義,你還不如不要來到這個世界。

所以佛陀設立的這個教化法門,並不是讓每一個人當下全部成佛,而是告訴我們在人生路上接觸佛法後,是否比以前好了?假如往好的方向邁進一步,你學佛就是有意義;你內心的煩惱能夠少一點,你活著就有意義;你的快樂能夠多一點,你活著就有意義。

這一生的努力會融入在無盡的生命長河中,這一生只是這條生命長河的其中一段,每一段生命都是從生到死的一段過程,不知道前生,也不知道來生,這一段一段分開的過程叫做分段生死。

現實的這一生,我們處在不停的變化中,每分每秒都有新陳代謝、每個念頭都有生滅來去,念頭生起時又是一個生,念頭去時又是一個死。念頭的生生滅滅和身體的新陳代謝,這叫變異生死。

在分段生死中,我們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往何而去,就像在一條河流中,在上游放下的任何東西都會隨著往下流,現在的這一段河中,內容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從上游流下來的;另一個方面是剛放下去的。上面流下來的就是命,這一生剛放下去的就是運。

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難以相信,原因是我們這條生命之河被嚴重污染了,所以你看不見河裡到底有多少東西,而只能看到眼前的這一段風光。

有些人把浮出河面的看清楚了,沉在河底的看不清楚;有些人在上游放下去的東西,現在浮出水面了,但上游放下去時現在看不到,就說:“某人這麼壞也沒有惡報,某人這麼好也沒善報,因果到底有沒有啊!”感覺難以置信;也有一些人這生做的事,不久報應就現前了,然後就說: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只是你投下去的地方不同、浮出水面的時間不同而已。這就是三世因果跟一世因果的區別。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地方、扔下去的是垃圾還是珠寶,無一例外,只要你放下去了,它就在你的河裡了。

所以菩薩的生命之河是清淨的,只要放下去,他就能看得很清楚,這叫一念因果。當善的念頭生起來了,你的世界就往善的地方展現了,你的思想、阿賴耶識中就多了一個善的念頭;一個惡的念頭生起來了,你的世界就多了一個惡的念頭;你打人了,你的世界中就多了一個打人的印象;你贊歎人,就多了一個贊歎人的印象。所以當你生起善念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快樂的、安詳的。無論是在你遭受別人欺負時候,別人給了你多少打擊,只要善的念頭一生起來,當下就是安詳的、快樂的;如果是一個惡的念頭,仇恨、不滿、無奈、焦慮,這些不良的念頭只要一生起來,你就會感覺到生命中的不舒服。這一念本身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佛法告訴我們三世因果的原理。

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是一方面是要在你的生命之河中投下善良的、快樂的珠寶、不要把黑暗的、無知的、痛苦的垃圾扔到你的生命之河中,這是修行上需要努力的;另一方面是要通過戒定慧來清理心中的障礙、垃圾,這就要以覺者的智慧來調節身口意這三業,否則就還是伴隨著自己的貪欲和嗔恨。

我們大家都知道自己有個個體在這裡,而且這個個體生命一定是有最全面的真相。而我們認識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點點,而這一點點真相也是真相,你打人、罵人、開心、痛苦,都是你生命的真相,但只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一個片段、一個碎片而已。佛菩薩他能夠認識到生命的全面。所以我們要加大力度認識自己的生命,從內心去觀察。如果被貪、嗔、癡、煩惱掩蓋住了,那麼雖然你現在追求到了一點快樂,卻為未來種下了一大堆痛苦的因。就像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把自然資源破壞得特別厲害,今後就會為之付出更多的、痛苦的代價。

我們要有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念,就是沒有副作用的發展觀,那麼你的生活、行為就會沒有副作用,你要得到的快樂就不會帶來副作用。如果你的快樂有副作用、將來要為之付出更多痛苦,那這個快樂就是有問題,這就是殺雞取卵、得不償失。所以作為一個佛的弟子,向佛學習就是要從迷失的生命轉換為一種覺悟的生命。

《覺悟人生》選摘

 

上一篇:潘桂明教授:天台先驅者的止觀實踐
下一篇:潘桂明教授:宗密的禅教會通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