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佛說大乘金剛經論》是不是三藏十二部裡邊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居士提問: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呢,我有一個朋友接到一部經叫《佛說大乘金剛經論》。這部論呢是不是三藏十二部裡邊的?第二呢,就是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和尚方便開示。其中在六十六頁是這樣開示的:初發心的同參要向古人學習,一心觀照自己行住坐臥。

仁清法師解答:先解答第二個問題,再解答第一個問題。就是二六時中要觀照自心,不被外境所轉。不被誤轉就是不被外境所轉。若不如此,何以(此處不全)?人就是這個含義哈。先講二六時中是什麼。二六時中在古代印度,它分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三段;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又是三段,加起來是六段。也就是說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分六段。這叫二六時中,這個二六時中呢實際上是我們說的一晝夜。這個一晝夜實際上就說剎那剎那。這一天,每天每天,你需要怎麼樣。這個能懂嗎?觀照自心,就是觀照自己的身口意。他雖然列舉了這個心,但是呢一切都是從那個妄念所生。一切惡都是從妄念所生。如果我們把心觀照住了,那麼口和身也就觀照住了。在這裡它也就是說是程度,講的程度稍微有點高,我們一般來說這個身口意三業嘛,他直接在這裡列舉了一個心,這個心實際就是意業。你把這個意觀照住了把那個起心動念觀照住了,那麼那個口業和身業,同樣也能觀照住了。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說,非常細微的東西。為什麼呢?不被誤轉。就是不被外境所轉。誤啊是外誤,心誤。心是心地,誤是外境。

不被外境所轉,那麼你就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那你就是一種禅定。禅定是一種功夫,不僅僅是一個宗派。禅定是修行的功夫。我們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產生禅定的作用。比方說念佛的人經過長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轉了,就等於說你通過念佛有了一定的禅定的功夫。如果通過念佛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心性明朗了,開悟了,那就是說你通過念佛進入了一定禅定的功夫。可以這樣說,比方我們在念佛的時候,那麼我這個心就觀照當下這一聲佛號,抓住當下這一聲佛號,就是觀照自心。然後呢,不起貪嗔癡慢疑,不起妄念,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外境來了,別人喊你了,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被動搖,你這就是定力。在平常修學過程當中,別人贊歎你,你也沒覺得了不起,這就叫禅定。別人誹謗侮辱你,你也沒覺得是個事,這就叫定力,如果說別人贊揚了你幾句話,你馬上感覺有多了不起了,哦,原來我修行這麼好啊,沒發現呢。然後借了他這個因緣,然後就自我膨脹,生起傲慢心,那就不是不被外境所轉,那就是被外境所轉,或者是違緣來了。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別人說你看你有什麼了不起,你修的不如我師父修的好,你修的簡直就不如我修得好,你馬上煩惱了:我學了這麼多年佛了,還不如你修的好,怎麼樣怎麼樣,生煩惱了。煩惱就是心被外境所轉,而引發的一種現象,一種後果。心不被外境所轉,是修行人應該掌握的方法。長期這樣熏修那麼外邊的這種景像,善的、惡的,不管是順緣,不管是惡緣,你都不起心動念了,那麼這就是一種功夫。如果這個我們做不到,和常人沒有什麼兩樣,常人就是被外境所轉。我們正在念著佛呢,外邊馬路上一個喇叭一喊:金戒指便宜了~~~你馬上,哎呀,便宜了!打聽打聽怎麼樣,買一條!是吧?金項鏈降價了!馬上想再討價還價,自己買一條,或者怎麼樣,心被外境所轉了。如果說心被外境所轉,何異於常人?和那個凡夫,和那個沒學佛的人有什麼兩樣?就這個含義。實際上學佛的人和不學佛的人從哪裡看得出來?就是從修學功夫上。修學功夫上怎麼看得出來?就是平常我們自己對照過去的我們自己,和我們自己對照周圍的其他人,你在變化,你對照自己過去,你有變化,有升華有提高,這就是進步。這就是修行佛法沒有白修。最起碼是一個正確的理念和正確的修行方法,在你這裡體現了。如果你僅只跟你周圍人做一個比較,你的定力,你的功夫,你的菩提心,你的慈悲心,你的忍辱心,都比周圍的人都好,那麼可以說就是個修行人,佛法在你那起作用了,就是這個含義。

說起來這個虛雲老和尚,說的深吧也不深。你說深吧,相比我們大家來講還是有點難度,我們可以對照自己一下,有些修學十幾年了,有些修學幾年了,有的感覺到非常精進,但是呢,你除了實象上精進以外,這個功夫提高沒提高,毛病習氣改正沒改正,這個就很難說了。確實是這樣。有很多人反觀自己的時候,就沒感覺到什麼變化。更有的一些人,學佛學三五年,他培養了自己的恭高我慢的一種態度。功德沒有提升,恭高我慢的心態提升了。我感覺到比自己高了呢,他感覺到比以前長高了。感覺,是不是那個意思?實際上這個虛雲老和尚這段話不但是一種修學的方法也是修行的要求,還是一種修學的功夫。次第,是這樣的。如果是我們做不到,不改變自己的話,就是和常人沒有什麼兩樣了。所以我們修行不能光從實象上下功夫,還要從心性上下功夫,從本質上下功夫,切實改變自己的毛病習氣,提高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修學的功夫。這是給你解答的第二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講的《大乘金剛經論》是不是佛教經典。應該說這部經典在三藏十二部經典中能找到它。但是大藏經當中,有一個部叫存疑部,你看到過嗎?存疑部,大藏經最後一部是八十五部,它叫存疑部。裡邊又列舉了好幾部經典,為什麼叫它個存疑部?就是從大藏經當中我們能找到它。但是呢,歷代的高僧大德根據讀誦這個經典啊,看了他跟佛經的意思不完全一樣,包括他們的名詞、名相,它們的意思跟佛教的含義,跟傳統的歷史上的佛經、經典有差別,所以就把它列為存疑部。不敢說它是假的,只是說懷疑它跟傳統的經法不完全一致。所以大藏經當中有存疑部,裡邊有好多經典,其中有一部經典,《天地八陽神咒經》,看到過嗎?有那個單行本發行,還有一部經是《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放在存疑部裡邊。還有好多,完全可以去讀誦。

 

上一篇:陳永革博士:圓融而超脫的佛教財富觀
下一篇:陳永革博士:巨贊法師“新佛教運動”思想述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