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方倫居士:《淨法概述》第二章 極樂國輪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法概述》

第二章  極樂國輪廓(極樂國亦名安樂,亦名安養) 

 方倫居士  著

第一節  依正莊嚴

據《無量壽經》所載:阿彌陀佛當初為比丘時,名為法藏,法藏比丘為了“成熟有情,嚴淨佛土”這一目標起見,曾請世自在王佛為其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內種種情狀,並且顯現給他看,俾作為藍本,供創造時參考之用。法藏比丘於聽完看完這許多佛國之後,乃開始以精神創造國土,經思維攝取五劫之久,然後乃成為極樂世界。按十方世界之建立,悉為眾生共業所成,唯識所現,無非仗因托緣,依他而起,雖似外境,仍歸一心。今佛以清淨八識攝成淨土,若眾生一心念佛,以正念投入佛淨識中,便如一瓯水傾入大海,與海相融,匯為巨浸,所以生其國者,惟覺依正莊嚴,重重無盡了。

至於什麼叫做思維攝取五劫之久呢?現在且把寶樹作為舉例:法藏比丘凝神正意,在杳無一物的虛空中,看作一株寶樹,樹本是金的,莖是銀的,枝是琉璃的,條是水晶的,葉是珊瑚的,花是瑪瑙的,果是砗磲的,照這樣作想,名為思維,思維完之後,若把這一念永遠不放松,則這一株樹便永遠存在。若再加作意,要它發聲便發聲,要它開花便開花,要它結果便結果,照這樣的加持,名為攝取。

十界之中,除佛以佛眼觀之,能知其為虛幻不實外,其余九界眾生觀之,則惟覺其為寶樹,視之有色,聽之有聲,嗅之有香,嘗之有味,觸之有質,思之有物,如此這一株寶樹便成功了。這不過隨便拈出一物作為例子,舉凡極樂國中,上起天空,下至地底之一切物品,千態萬狀,其淵源悉與此相類。法藏比丘為了思攝淨土,作為度生道場起見,竟殚神竭慮,至於五劫之久,這就是今日的極樂世界,亦即是吾人異日的歸宿處。只就這一點看來,就可見阿彌陀佛是怎樣的慈悲喜捨了。

佛學中以身體為正報,環境上之一切事物為依報,極樂國的依正莊嚴,略見於淨土三經,但是三經中所說的,也不過像大海中之一滴,其實若廣說者,窮劫不盡。凡事千聞不如一見,行者若一心念佛,將來往生後,身歷其境,自然會一目了然,否則就如今人讀秦、漢、隋、唐歷史,想像當時之若人若物,終成為隔靴搔癢了。現且根據經中所載,把極樂國莊嚴情狀,概說於下:

一、正報莊嚴亦即眾生世間清淨

身相端嚴

彼國人民,身皆真金色,具三十二相,形貌相同,無有好丑,容色微妙,皆受自然之身,無極之體。(西方三聖,身相莊嚴,因文繁未述,但看《觀無量壽經》自知。)

壽命無限

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除其本願,修短自在。

具六神通

皆得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諸通,若成阿羅漢,則兼得漏盡通。

常住正定

常住正定之聚。

不墮惡道

生其國者,更不墮三惡道。

蓮花化生

彼國人民皆於七寶池中蓮花化生,並無男女愛欲胎生諸事。

樂如漏盡

心身安樂,如漏盡比丘。

無不善名

彼國從無不善之名,況有其實。

道心不退

生其國者,皆是阿鞞跋致,於無上道,悉不退轉,勇猛精進,直至成佛。

智慧辯才

受讀經法,諷誦持說,具有智慧辯才。

得無生忍

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

威力自在

聲聞菩薩,神通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

身光赫煜

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聲聞無數

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佛告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猶如一滴之水,所不知者,如大海水。

補處甚多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二、依報莊嚴亦即器世間清淨

國土平坦

全國平坦,淨無纖塵,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

七寶為地

其佛國土,琉璃為地,雜以七寶,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八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恢廓廣蕩,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

氣候溫和

氣候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無春夏秋冬。

羅網懸空

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微風吹之,演發無量法音,眾生聞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六時雨花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微風吹之,遍滿佛土,柔軟芬芳,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以次化沒,大地清淨,如是六反。

寶蓮充滿

眾寶蓮花,周滿世界,一一寶花,百千億葉,其花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煥爛,明曜日月。

化佛說法

一一寶蓮花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佛道場樹

阿彌陀佛道場樹,為眾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而為莊嚴,周匝條間,垂寶璎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寶樹發音

七寶諸樹,周滿世界,或純一寶,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花花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徐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其音之美,超過第六天上,萬種樂音千億倍,演出無量妙法音聲,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嗅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諸根清徹,無諸惱患。

萬物嚴麗

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無三惡道

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

宮殿莊嚴

講堂、精捨、宮殿、樓觀、捨宅,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所居捨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國土清淨

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

浴池香潔

有諸浴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碼瑙沙;碼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

池水隨意

彼國人民,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至頸,灌身,還復,皆得如意,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微瀾灌注,發諸妙聲,或聞佛聲、法聲、僧聲、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

香氣普熏

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花樹等,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

飯食精潔

彼國人民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花香、莊嚴之具,勝第六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法服隨念

國人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無須裁縫搗染浣濯。

化鳥演法

阿彌陀佛常化作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如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凫、雁、鴛鴦等,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法,聞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第二節  四十八願

    上邊已經說過:阿彌陀佛為比丘時,名為法藏,法藏比丘攝取清淨佛土之後,再到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度生大願,願文頗繁,未能全錄,若欲觀全文者,但讀《無量壽經》自知。茲謹將其中之重要者,乃與吾人有密切關系者,抄錄於後,俾資觀感和策勉。同時也可以明白佛之恩德是若何之廣大,安可不淬勵精進,圖報未來。

願別

願文摘要

無量壽經中原文

國中無三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國人壽終不墮三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國人身皆金色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國人形色皆同無有好丑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國人皆有宿命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國人皆有天眼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國人皆有天耳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國人皆有他心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國人皆有神足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15

國人壽命無量長短自在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8

十方眾生十念必生其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19

十方眾生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20

十方眾生回向功德必得往生其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21

國人皆有三十二相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27

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其數無量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極微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31

國土清淨照諸世界願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2

雜寶宮殿香氣普薰願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花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34

十方眾生聞名得忍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35

聞名歡喜女轉男身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相者,不取正覺。

38

國人衣服隨念不須裁染洗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39

國人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以上二十一願,都是重要的,都是與吾人有密切關系的,至於其他接引大菩薩之願,眼前尚非吾人所需求,故未錄入,若欲知其詳,可看《無量壽經》,自能見其全貌。遍觀每願之末尾,皆有若做不到,不取正覺之文,不取正覺,就是不成佛,但是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歷十劫,可知他在四十八願中,每一願皆已完全實現,若不實現,他是不願成佛的。世間善人都能做到言必有信,豈有萬行具足,福慧圓滿之佛,會自食其言,說了不兌現的?若果如此,他還有什麼顏面見十方諸佛菩薩?見十方一切眾生?還有什麼資格稱為天人師、佛、世尊,受人五體投地的禮拜供養贊歎?這樣看起來,吾人對於他的四十八願的完全實現,用不著再來疑慮了。

    但是上述諸願中,固然都是他應負的責任,惟有第十八、十九、二十這三願,是行者與佛雙方同負的。第十八願,行人若稱他的名號至十念以上,他這才負責,否則他就不負責。第十九願,行人若曾發願欲生其國,他這才負責,否則他就不負責。第二十願,行人若把做功德所應得的福報,回向願求生其國,他這才負責,否則他就不負責。所以才說這三願的責任,是行者與佛雙方同負的。我們若是能夠做到:一、已念佛號;二、已發往生極樂國之願;三、已將功德回向求生其國,則我們方面應做的事,可說是都已做到了,這樣余下來的,另一方面的責任,就應由阿彌陀佛單獨負責,就完全是他的事了。他若是當我們臨命終時不來迎接,以致不能往生極樂國,而依舊落在六道輪回之內,則他便無資格成佛,就不配稱為接引導師,並且連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淨土三經,都變成大騙局大妄語了。當然以他兩位佛陀的道德和地位,絕不致如此,所以縱使我們蠢如鹿豕,不具清淨法眼,而兩土果人所發的願,說的話,也總可以信得過,何況對於佛法稍有認識的人,都會明白念佛這一法門,是含有甚深的作用,甚深的道理在內,絕不是像蒙童念書,光在嘴裡胡哼,便算了事,絕沒有這樣的簡單。

 

    第三節  三輩往生情形

    念佛眾生,其智慧和功行都不齊,無論博通三藏之大德,乃至不辨香臭之愚人,只要一心不疑的念去,盡都能夠往生,無一遺漏。此中若單憑自力,絕無這樣的效果,徒以仰仗佛力故,所以皆得往生。但是生是生了,品位便有高低之別,大本僅分三輩,《觀經》則詳說九品,惟是大本與《觀經》所說,又略有出入,舉要言之,上輩三品,當於出家離欲,誦讀大乘,解第一義,廣修功德,發菩提心中求之。中輩三品,當於奉持齋戒,回向功德,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專念佛號,發菩提心中求之。下輩三品,當於造罪毀戒,作已後悔,十念勇猛,發菩提心中求之。茲根據《觀無量壽經》中所載九品往生情狀,列成表式於下,俾便觀覽。

三輩九品往生情狀表

品級

生前舉動

臨終情景

生彼國後狀況

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經典,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

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並化佛聖眾,執金剛台,至行者前,佛放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贊歎功德,勸進其心,行者歡喜,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生彼國已,見佛及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陀羅尼門。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無量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故我來迎。’行者坐紫金台,合掌贊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

紫金台如大寶花,經宿則開,行者身紫金色,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經於七日,不退菩提,應時飛行十方,禮事諸佛,修諸三昧,經一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

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諸菩薩及五百化佛來迎,贊言:‘法子!汝今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行者坐金蓮花,坐已花合,隨世尊後,往生七寶池中。

一日一夜花開,七日中見佛相好,不甚明了,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演法,游歷十方,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歎出家。行者心大歡喜,坐蓮花台,長跪禮佛,未舉頭頃,即得往生。

蓮花尋開,聞眾音贊歎四谛,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一日夜持八戒齋,或一日夜持沙彌戒,或一日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前,贊言‘善男子!汝隨順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七日,蓮花乃開,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成阿羅漢。

孝養父母,行世仁慈。

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已命終,如屈伸臂頃,即生極樂國。

經七日已,遇觀音、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經名故,除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稱佛名,以稱名故,除億劫生死罪。爾時,化佛及化觀音、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行者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花,隨佛後化,生寶池中。

經七七日,蓮花乃開,當花開時,觀音、勢至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如此罪人,應墮地獄。

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聞已,除億劫生死重罪,地獄猛火化為清風,吹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

經六劫花開,觀音、勢至以梵音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即發無上道心。

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應至心稱無量壽佛,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以稱名故,除億劫生死之罪,命終見金蓮花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生極樂世界。

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方開,觀音、勢至為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發菩提心。

    綜觀以上三輩九品往生情狀,可知前五品都是修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者,至於品位的高低,則完全根據功德的深淺。後四品中,中下但孝順仁慈,並未修出世法,而下上、下中、下下三品,則不特未修善法,且多造惡業。若論生時此種行徑,縱使孝順仁慈,也只能算是世間善人,並不配生於佛國。何況後三品尚是逆惡之流,理合墮三惡道中,安有往生佛國之福德?若不是佛願力廣大,何能於急迫稱名之後,便得脫罪往生,高預聖列?像這一類人,當地獄相見,性命在呼吸間時,我敢說除淨土宗門有辦法外,其余各宗全是束手無策的。單就這一點看來,便可以見得淨土宗的奇特希有處。《佛教初學課本》中說:“《觀經》語,最驚人,許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攝,佛願力,誠難測。”全是實話,絲毫沒有誇張。

    其次,單就九品臨終情景各欄中,就可以看得出除阿彌陀佛之功德願力不可思議外,單憑善知識加持之力,已占其四品,此末後四品人,生前不特對於佛法毫未留意,並且對於極樂國更是陌生得很,徒以臨終時,得了善知識勸贊稱名的結果,竟然也會坐起蓮台,生於佛國,這真是他們所夢想不及的。於此可見善知識助轉*輪之功,至堪珍佩,幾乎與佛力可以並駕齊驅。同時也可以看得出世人臨終一念,是何等重要,假使平時的修行與否,都一概抹煞不論,單就臨命終時來說,就可以下斷語:“凡臨終念佛而寂者,不論何人,皆得生西。”此助念會所以為非常需要,而必須予以成立。

    讀者諸君看了後四品眾生,生前不曾念佛,甚至還在作惡,只要臨終時經過善知識的指點教導,十念稱名,便得往生的事實之後,千萬不要誤會,以為既然只要臨終前有人指引,趕得及十念的,都可以往生,那麼平時盡可不必念佛,或者盡管作惡,只要臨死記得十念,便可往生。若作此想,大是錯誤。須知平時念佛,臨終因習慣故,亦會念佛,蒙佛接引往生,這是正常的現象。平時不念佛,臨終蒙善知識教導,因起正念,這是特別的現象。正常的現象,是靠得住的;特別的現象,是靠不住的,是萬不得一的。

    世人死時情景,千態萬狀,互不相同,假如不能病終正寢,而是死在牢獄中、疆場上、路旁、野外、醫院病床上時怎麼辦?住處附近找不到善知識時怎麼辦?縱使死在家中,家人手忙腳亂,不信或不肯或不知請善知識到臨時怎麼辦?命終得太快,來不及請善知識時怎麼辦?知識已到,但病人神志昏迷,不能聽法時怎麼辦?病重痛苦時,神經錯亂,態度倔強,不聽好言,不肯念佛時怎麼辦?這在在都是問題。

    彌陀第十九願言:“十方眾生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使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願文中只言臨壽終時,未提如何死法,所以行者經過發願後,若遇被炸死、打死、溺死、毒死、焚死、壓死、腦充血、虎列拉、鼠疫、觸電等,不論能不能念佛,來得及或來不及念佛,都算是臨壽終時,佛都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接引往生。倘若平時不念佛,不發往生願,到此時要想待善知識教令念佛,或於臨終風刀解體,極度苦痛時,記得念佛,當然都不可能。

    總而言之,靠善知識不如靠自己,靠臨終不如靠平時。所以行者平時稱念佛號,這是應佛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平時發願往生,這是應佛第十九願: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願。平時將所作功德,回向求生極樂國,這是應佛第二十願:回向功德,必遂往生願。如此則臨命終時,自然會得到保障,得到佛的加被,如買預約券,如納人壽保險,如下定錢,如聘長年顧問,這樣不更穩如泰山嗎?若不行這種慎重穩固的步驟,要想效法人家僥幸成功的冒險舉動,如見人跌在山澗中不死,反而得了窖金,自己便也向山澗中亂跳,冀有幸遇,不至粉身碎骨不止也。

 

 

上一篇:仁清法師:為什麼要皈依
下一篇:仁清法師:金剛經的簡單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