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於凌波居士:方倫居士簡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方倫居士簡介

於凌波

  現在執筆來寫方倫居士的傳記,不僅一般社會人士感到陌生,即使是佛教人士,知道方倫居士的人也不多了。然而,在一九六、七十年代,方倫居士是佛門中的弘法健將。他的著作風行台灣,特別是一套高、中、初級《佛學教本》,那個時代開始學佛的人,多數都讀過這套教材。

  《佛學教本》的作者方倫居士,字心五,福建省林森縣(今閩侯縣)人,清光緒丁酉歲(1897年)十月一日生,他的父親經營商業,家資富有,他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幼年生活十分優裕。不過入民國後軍閥割據,連年戰爭,使他父親的商業受到影響,因而家道中落。

  心五幼年天資聰穎,他父親為他請了塾師在家中授讀,他讀書過目不忘,深受老師的贊賞。啟蒙受學之後,於《四書》、《五經》莫不遍讀,琴棋書畫亦莫不精通,他的詩詞也頗具風格,且長於制聯,二三十年前,台灣南部有些寺院的對聯,即出之於方心五居士的手筆。民國元年(1912年),心五年十六歲,考入福州馬尾海軍學校,在海軍學校讀了八年多,二十四歲之年畢業。他在《我的學佛因緣》一文中自述稱:“回憶自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福州海軍學校後,直到九年才畢業,整整讀了八年零幾個月,然後派到軍艦上充見習生,那時年才24歲。”

  在軍艦上服務,擔任巡弋長江任務。如是過了十余年之久,軍階也循秩升級,歷少、中、上尉,晉級少校。1937年,八年抗戰開始,心五是年41歲,在楚同軍艦上任輪機長,擔任長江下游防務,轉戰江蘇、安徽、湖北數省。八年戰爭初期,中日戰力懸殊,日方以優勢的空軍力量,天天沿江搜索我國戰艦,猛烈轟炸。海軍當時有大小軍艦五六十艘,戰事初起一年之內,損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只剩下三五艘尚能行動。不過說也湊巧,心五服務的楚同軍艦,卻是毫發無損,人艦平安。楚同艦前清末年下水,已有三十年以上的艦齡,居然能溯江而上,平安航行到重慶。

  1939年,心五由楚同軍艦調到是時停泊在四川萬縣的楚謙軍艦服務。楚謙軍艦舵葉受傷,不能行動,當時是用幾條鋼索,將軍艦縛在岸上。而艦上的官兵也被調用一空,只留下少數幾個人看守空艦,而方心五就是留守人員中軍階最高的負責人。那時他的眷屬在福建,他孑然一身,住在艦上,艦長室和大官廳都歸他使用,長日無事,這倒成了他讀經學佛的增上緣——關於他學佛的經過,留在後面再述。

  1940年,心五調到重慶的海軍部服務,晉級中校,擔任科長職務。自此案牍勞形,埋首於公文堆中,專心讀經的機會就不多了。抗戰末期,海軍部改組為海軍總司令部,由陳紹寬上將任總司令。1945年抗戰勝利,1946年政府復員,心五隨海軍總部到了南京,末幾總司令陳紹寬去職,由陳誠(辭修)上將兼任總司令,後來又由桂永清代理。而方心五在總部任職如故。1949年,心五攜眷隨海軍來台,僑寓左營海軍眷村。是年心五年已53歲,未久以限齡退役,脫離了他服務近40年的海軍,由此開始了他為時30年的佛教弘法事業。

  心五學佛,為時甚早。他自海軍學校畢業後,在軍艦上服務,時間比較充裕,乃讀諸子之書,以充實自已。他最喜愛《莊子》,認為是天下第一奇書,其中《內篇》的《逍遙游》、《德充符》;《外篇》的《秋水》、《馬蹄》諸篇,他背得滾瓜爛熟。後來無意中自同學處看到一本谛閒法師的《圓覺經講義》,他借回閱讀。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看佛經,一開始讀卷首序品說: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心五閱讀之下,大為驚異,他認為不特這種句法,亘古無人寫過,並且如此境界,除佛之外,恐怕也亘古無人證過。再讀到後面,各大菩薩發問,釋迦世尊作答,其說悉皆微妙沖寂,超乎塵表,至此始知周孔老莊之外,尚有釋迦佛陀之說居於其上。讀完《圓覺經》,他自已思索:釋尊說法四十九年,決不是只有此一部經,其他許多經中,究竟說了些什麼呢?自此他就像窮漢發掘寶藏似的,到處尋找佛經閱讀。

  過了不久,他的一位親戚,在南京介紹他進入下關的同善社,學守竅坐功,當時他也不知道這種坐法對不對。後來在同善社看到一本《金剛經》,讀誦之下,身上毛孔皆張,喜極而泣。他閱讀佛經漸多,漸漸覺得同善社的坐法,守竅運氣,是外道禅,由此退出同善社,以後就不再去參加了。1924年,心五年28歲,是年他父親病逝,他回鄉奔喪,在七期內為他父親做佛事時,他接觸到淨土經典。他在《我的學佛因緣》一文中,記述這一段經過:

  嗣在28歲時,遭遇父喪,在七期內,請了幾位福州鼓山湧泉寺和尚,到家中念經,我於是見到了《阿彌陀經》,略略的翻一翻,看見開頭說極樂國莊嚴、寶樹、蓮花、羅網、樓閣,心中以為這是佛說給下級無知的人聽的,其作用不過引誘他們行善信佛罷了。這樣又空過了若干年。有一次人家念佛,我於是也試念幾聲看,想不到才念了五六聲,使我心中大為驚奇,認為佛號利害得很,它能把我心中一切念,排遣得干干淨淨,這簡直當下就把雜亂的心,變換成一個定靜的心,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已勝過多年的修學。從此我對於念佛一法,不得不另眼相看,再也不敢說它是引誘下級人們的方法了。我得附帶報告各位:我目下所主修的經法,便是這《阿彌陀經》和持名念佛法,每日如是。

  除持名念佛修淨土外,心五也以坐禅為常課。據心五居土三女方公珊女士來信,述及抗戰初期的往事,她說她父親有一天在甲板上坐禅、日機來襲,他無處可躲避,仍在甲板趺坐,一心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未幾日機投彈轟炸,結果鄰艦受創,而他所在的軍艦和人員都安全無恙。

  在艦上服務,較他最受法益的一段時間:是民國二十八、九那兩年(1939、1940年)。那時他在四川萬縣,在楚謙軍艦上擔任留守任務,有很長一段時間,讓他專心閱讀了大量經典。他在《我的學佛因緣》一文中,記載這一段經過:

  有一天忽然想起:附近山上有彌勒院,何不往那裡借經看?於是我便往禮佛,與僧家商量借經,先借卷數最多的經看。理由是:這種經,除了大佛寺之外,市面是絕對購請不到的。經過寺僧答應後,乃回艦率同勤務兵,用四川竹背籃往山下背,先背的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經是木版大字,每本悉用兩片木板,作上下皮,全本可以拉長,一部《大般若經》,勞勤務兵背了好幾次才背完,將大官廳長桌排滿了。

  由此除大小便睡眠外,全部時間都用在看經上。不只看,而且備好筆墨紙硯,將精彩的抄在本子上。吃飯時,飯碗端在手裡,眼光還注射在經上。有時夾菜卻夾到桌面上,菜送到口中,不知道是什麼味道。說來奇怪,有一天我正在寂然無聲的大廳內踱著,皺起眉頭,思維經義。忽然間,似乎有人在指引我,把心念直緣自性,於是乎在彈指之間,對於向上一著(原文注:是禅宗專詞,意指見性),似有所悟,此後看經,便容易理會,覺得比以前省力得多。有時也把禅門語錄及各種公案做個印證,都覺得很相似,但不知是也不是。

  像這樣廢寢忘食,專心一意的讀經,在差不多近一年的時間內,他讀完了《大般若經》六百卷,《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華嚴經》八十卷,《大涅槃經》四十卷,《雜阿含經》五十卷,以及其他若干小部經典,合計起來有九百多卷。這使心五在佛法經義方面,學力大進。可惜後來奉調職命令,由楚謙艦調到海軍部服務,以後勞形案牍,就沒有專心讀經的機會了。

  方心五居士於1949年來到台灣,未幾自海軍退役,由此專心致力於佛教弘法事業。最初他在《菩提樹》月刊撰寫弘法的文章,那時佛教刊物不多,而以《菩提樹》月刊發行遍及國內外,影響力較大。而當時為《樹》刊撰稿的佛門法將,除了雪廬老人李炳南的《佛學問答》是每期必刊外,即以方心五、蔡念生、唐湘清諸居士發表的文字最多。心五在早期發表的文字,如《淨法概述》、《朱紫辨異錄》、《易行門中的易行法》、《淨海三巨流》等文章,對於當時念佛法門的推展頗有影響。

  1958年農歷春節,菩提樹月刊發行人朱斐居士,南下高雄,到左營拜訪心五,和他討論《樹》刊欲開辦“佛學函授部”,想請心五主持。時心五已年逾花甲,為法忘身,慨允擔任函授部教務主任,並允編撰《佛學函授部教本》。是年七月,函授部招生,報名者數百人,其踴躍出乎意外,方心五老居士不辭辛勞,編寫講義,批改作業,三年如一日。他編寫的這套講義,自1958年7月開始在《樹》刊連載,由初級而中級,由中級而高級,連載到1961年始刊載完畢。而函授部的學員,也由初級而中級、而高級。三年期滿,1961年12月舉行結業典禮,讀滿三年獲得結業證書六十余人。畢業典禮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舉行,心五由左營到台中主持,中部佛教居士蔡念生、許祖成、劉汝浩、許炎墩、於凌波等都參加了這次盛會。

  心五所編輯的函授講義,由《菩提樹》雜志社出版,命名為初級、中級、高級《佛學教本》。這一套教本,每冊三十六課,每課分為課文、注釋、習題三部分,每三課有一篇綜合指導,並指定課外教材。習題要按期繳作業,由心五批改後,寄發學員。每級結業,要繳一篇論文,優良者在菩提樹月刊發表。這一套教本,自四十多年後今日來看,仍是一套最完整的佛學教材。三年結業,心五在《佛學函授班結業論文集序》中稱:

  ……時問真快,眨眨眼就是三年,天下無不散之緣,亦無不滅之法,大限一到,饒你天大的事,也都要結束,何況區區函授班?......這個函授班,最大年齡的學員八十四歲,其次杖國杖鄉者,亦不在少數,而最小者卻只有十八歲......。三年的學業,雖是結束,請各同學,不要把學佛這一事,也跟著結束,不但不當結束,並且還要從今日開始,向前挺進。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三年中,很明顯的是為了求解,繼求解之後,應該是起行。起行就是修出世法,倘若不行,縱使所解如須彌山,亦無用處……

  在那一段時間內,方心五居士除了主持佛學函授班外,也到各寺院社團講經弘法。他先後曾在高雄蓮社、台南湛然精捨、屏東東山寺、高雄壽山寺等處弘法,甚至於遠到台北,在圓山念佛會開設講座,並曾在高雄廣播電台空中弘法。後來星雲法師開創佛光山,創設東方佛教學院,延請心五到學院任教。

1971年以後,心五年歲日長,已近八旬,出外弘法活動漸少,在家中禮佛誦經,禅淨雙修。八十余歲以後,體力日衰,行動不便,很少出門,但鄰近蓮友,以他家中為集會地點,定期念佛共修,並為蓮友解說經中疑難。1988年,心五92歲,八月二十八日,無疾而終。

方心五老居士在台灣弘法三十余年,遺留的著作有《大乘起信論講記》、《唯識三十頌講記》、《禅話與淨話》、《淨法概述》、《今願室文存》,以及初級、中級、高級《佛學教本》等。

 

 

上一篇:如瑞法師:略說五戒 十一
下一篇:如瑞法師:略說五戒 十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