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學開導 (18-3)(總第120)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5
戒若無定,雖修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境若現行,仍不免要犯戒
提要:
·比丘犯根本戒,不能與之共住,僧團要依戒,道場要清淨
·無所用心,事不關己,佛教就一步步衰落下去了
·沒有聖種,哪來聖眾,杜多行功德是沙門應有的莊嚴
·戒若無定,雖修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境若現行,仍不免要犯戒
·應遵守的不重視,就沒有決定要做到的決心
·有戒沒有定,壓不住煩惱仍會犯戒,沒有佛法的智慧就是愚
比丘犯根本戒,不能與之共住,
僧團要依戒,道場要清淨
“戒淨聖種杜多行”,僧寶的戒律非常清淨,難免因疏忽而犯戒,可以忏悔還淨。不過,犯了根本戒就嚴重了,要忏悔清淨也不容易。殺盜YIN妄是根本戒,犯了根本罪又叫斷頭罪,好比頭斷掉,有這麼嚴重!
戒律規定,不能和犯了根本戒的人共住,東南亞國家的寺院就不讓犯根本戒的掛單。不像我們漢地,什麼人都可以掛單,從不調查調查他有沒有犯根本戒。從前在湖北時,公安局來跟我們打招呼:對來掛單的要小心,因為有人犯了罪想躲在廟裡。希望戒律清淨的比丘、長老,能出來把各個僧團、道場整頓清淨。
無所用心,事不關己,佛教就一步步衰落下去了
我們國家對佛教很關心,前一個時期葉小文局長講,要重新舉起以戒為師的旗幟,要提倡講經說法。而我們教內卻是無所用心,事不關己,能不管就不管,所以佛教一步一步衰落下去了。
沒有聖種,哪來聖眾,
杜多行功德是沙門應有的莊嚴
“聖種”,斷盡煩惱,證阿羅漢果就是聖眾。現在很多人既不學戒定慧,又不在斷煩惱,根本沒有證果、了生死的理想和要求,能稱為聖種嗎?
“杜多行”,《戒定慧三學》裡有一篇《沙門十七莊嚴法》,沙門就是出家人,出家人要用這十七種法來莊嚴自己。其中一個:要成就杜多功德。杜多行就是頭陀行,在家居士不修也沒有過錯,修了有功德,出家比丘必須成就頭陀行功德,才能稱得上沙門的莊嚴。
十二頭陀行能修一兩條也好,比如日中一食。希望出了家,能發心過午不食,沒穿百衲衣的,衣服也打打補丁。至少也該減少一點享受,少吃一點圓桌面、多吃吃羅漢菜。其實素魚、素排骨,花樣雖多,味道都差不多的,因為材料都是一樣的。
戒淨、聖種、杜多行,這是比丘僧的功德。如果戒也不淨,也沒聖眾的種性,頭陀行一條也不修,你即使出家,也是個沒什麼功德的出家人。 能海上師說:戒若無定,雖修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境若現行,仍不免犯戒。慧若無定,雖通三藏,而究竟之義不達。定中無慧無戒,亦同世間定。故宜合修也,一分家則不成功。
戒若無定,雖修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境若現行,仍不免要犯戒
第三句,“成就三德三慧體”,三德首先是戒定慧三德,戒德、定德都講過了,今天講慧德。能海上師說,“戒若無定,雖修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境若現行,仍不免犯戒”,因為沒有定力。定通俗解說就是決定,對持戒要有決定心,首先要對戒非常重視:我受了戒,我決定要做到,這股力量也叫定力。
應遵守的不重視,就沒有決定要做到的決心
為什麼對戒,為什麼規章制度你們守不好?因為對規章制度沒重視嘛!你心裡知道要遵守,可你不重視,隨隨便便,好像知道了就完了,沒有我決定做到的決心!
即使你修了幾年禅定,你的定力只在打坐上,沒用到規章制度上去,跟泥菩薩也差不多,所以還是煩惱打勝仗。
有戒沒有定,壓不住煩惱仍會犯戒,沒有佛法的智慧就是愚
如果有戒沒有定,即使威儀好,人人對你崇敬、歡喜,名氣大,可從不修禅定,你也壓不住煩惱,貪瞋癡五欲的境現前,仍不免會犯戒,因為你沒有定的力量,還會給自己講好聽的理由來,“方便,不執著”。
即使修禅定,威儀又好,可他不學法沒智慧,佛法不講,專講儒教、道教,沒有智慧就是愚。
定學開導 (18-4)(總第121)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5
慧若無定,雖通三藏,而究竟之義不達
提要:
·慧若無定,雖通三藏,而究竟之義不達
·定中無慧無戒,亦同世間定
·名氣雖大,沒修行,把佛法當學問,能起什麼作用
·戒定慧通世出世法
·修好戒定慧,就不會有心理障礙放不下、個性脾氣改不了、愚癡顛倒見不正
慧若無定,雖通三藏,而究竟之義不達
“慧若無定,雖通三藏,而究竟之義不達”,如果你不修定,即使你精通三藏,不過是理論上翻翻跟斗,佛法的真實道理你不會通達的。要通達如來真實義,就要在禅定中熄滅妄想,好比渾水澄清了,你才能夠看清自己的面目。
定中無慧無戒,亦同世間定
“定中無慧無戒,亦同世間定”,有人一來就提要求,能否讓他專修禅定,不聽佛法,也不遵守紀律,我就告訴他,佛門沒有這種定!“亦同世間定”,你即使真正得定了,也是世間定,不是佛教的出世間定,仍然斷不了煩惱、了脫不了生死。
“故宜合修也”,所以戒定慧必須合起來修,一個都不能少。能海上師這一段話,說明白了戒定慧的密切聯系。
名氣雖大,沒修行,把佛法當學問,能起什麼作用
有人在佛門名聲很大,可是他不修行,沒有戒、沒有定,把佛法當學問,能起什麼作用?還抽煙、喝酒,眼睛咕噜噜轉,手腳亂動,身不安,(眾笑)像什麼樣子啊?
戒定慧通世出世法
世間上干事業,也都是在戒定慧裡成功的,所以戒定慧通世間法、出世間法。比如現在心理病人特別多,有的已經屬於精神病范圍了,為什麼會得心理病?我分析下來,無非三種原因。
修好戒定慧,就不會有心理障礙放不下、
個性脾氣改不了、愚癡顛倒見不正
第一,他做錯了事,就會有有心理障礙,這跟戒有關系,心裡放不下,後悔、內疚、難受,成了一個障礙;或者有貪心,貪不著;或者他對某人有意見,一股氣老是悶在心裡;或者達不到願望,俗話叫“癞蛤蟆想吃天鵝肉”,淤積在心裡,最後發展到精神病,這這些都跟戒有關系。
還有一種,個性比較脆弱,說起來是父母遺傳,其實父母遺傳是增上緣,真正的原因是他本人前世的等流果,好比他本人從前世遺傳到今世。今世脾氣急,前世也是急,這跟父母遺傳關系不大,同一個爸爸媽媽生了五個孩子,個性也各不相同。
個性很難改,長年累月的重復,固定下來就成了習氣。常有人說,“我就是這個脾氣。”意思就是你別想動一動我。這個定力很強,可是他定錯了地方。現在夫妻離婚說起來是個性不合,那麼改一改呢,“改不了!”將來也會定到地獄裡,菩薩去度他也度不了,所以這跟定錯了地方有關。
第三,愚癡顛倒,知見不正。精神病人說的話,全是愚癡顛倒,這是跟慧有關系。
所以修好戒定慧,將來不會得心理障礙,性格能改變,不會愚癡顛倒,什麼憂郁症、精神分裂症、強迫觀念症還有老年癡呆症,這個症那個症,全不會得。假如我將來講佛教心理療法,我就講戒定慧!修好戒定慧什麼都沒有了。今天講到這裡。(眾鼓掌)
定學開導(19-1)(總第122)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6
保持原始佛教的純粹性,
又能發菩提心,佛法更能發揚光大
提要:
·培福而不修行,功德不圓滿,無法達到成佛的平等
·純粹不雜才能和合,否則就做不到皈依僧
·保持原始佛教的純粹性,又能發菩提心,佛法更能發揚光大
·修行成了用口不用心,搞些宗教儀式能叫佛教嗎?
·戒定慧不能合修,猶如一鼎三足只有一足,能擺得平嗎?
·修禅定的人能使自身舒暢輕松,也能使他人得加持力
培福而不修行,功德不圓滿,無法達到成佛的平等
昨天講到“成就三德三慧體”,是贊歎僧寶的功德。僧寶是如來悲智的等流身,是以功德為體,功德修圓滿了就成就如來了。如今佛門裡普遍不懂佛法,講到功德總認為是拿出鈔票來作供養。供養是培福,培福多、福氣大,將來做個大老板,想靠這個成佛是不可能的。成佛是平等平等,不可能窮人成窮佛,富人成富人佛。
純粹不雜才能和合,否則就做不到皈依僧
功德要純粹,必須根據佛法修功德。三德首先是戒定慧的功德,佛弟子都修戒定慧,走在同一條道路上,所以叫梵行侶、同學、同志。如果夾雜了別的東西就合不起來了,歸依僧要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你搞你的,他搞他的,怎麼統理啊?也就做不到歸依僧了。世俗是世俗,佛門是佛門,豈能混雜?
保持原始佛教的純粹性,
又能發菩提心,佛法更能發揚光大
佛教傳到中國,長期來沒有出現過純粹的佛教,導致今天佛法衰落。東南亞國家佛教有個優點,他們保持了原始佛教的純粹性;也有不足之處,他們不重視發菩提心,如果肯發菩提心,那會更加發揚光大。
修行成了用口不用心,
搞些宗教儀式能叫佛教嗎?
今天的佛教到底在哪裡?一般常識,佛教在廟裡,廟裡的佛教就在香爐裡、功德箱裡,來的人就是燒燒香、丟點錢。應該說佛教在佛弟子身上,佛弟子才真正代表了佛教,可是今天佛弟子身上的佛教在哪裡?也只在嘴唇皮上,寺院忙唱唸,禅宗斗機鋒,成了在口不在心,也有不停地撥念珠,心中有法嗎?看不到真正佛教的精神面貌。會講法的人,也沒有真正照佛的教導去修,搞些宗教儀式,能叫佛教嗎?
戒定慧不能合修,猶如一鼎三足只有一足,
能擺得平嗎?
比如說這張桌子是長方形、四只腳,它的體是木頭。如果這張桌子,一只腳是木頭,一只腳是鐵棍子,一只腳是亂七八糟的東西拼起來的,還有一只腳是啤酒瓶搭起來的,這到底算什麼桌子?戒定慧好比鼎的三只腳,你只持好戒不修定不修慧,或者整天打坐,不持戒也不求慧,或者只會講,不修定也不持戒,一鼎三腳成了一只腳,你能擺得平嗎?
修禅定的人能使自身舒暢輕松,
也能使他人得加持力
1983年我在公園裡修禅定,一坐就是五個小時,什麼病都沒有,皮膚像嬰兒一樣。而且出了許多怪事,上公交車,過去老同學就搶著要坐在我身邊,說坐到老師身邊,全身舒暢輕松。非但我自己通,還能通到他身上。
還有一個老同學,據他講,他走在我左邊,他靠我左邊的腿走路特別輕松,如果他走在我右邊,他靠我右邊這條腿走路特別輕松,這就叫加持力。
定學開導(19-2)(總第123)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6
戒若無定,仍不免犯戒,慧若無定,
究竟之義不達,了生死要親自證到法上的境界
提要:
·開悟要有禅定功德,毛細血管通了,臉色灰暗就能消褪
·人是生命體,不能簡單地加加減減,修行人對治煩惱也要善巧應用,所以
佛說法無定法
·佛法中混雜了外道及世俗觀點成了邪慧
·頂禮是頂禮功德,無戒定慧功德者應知慚愧
·戒若無定,仍不免犯戒,慧若無定,究竟之義不達,了生死要親自證到
法上的境界
·證空才能見性成佛,行善不等於就能成佛
·世間定不能了生死,出世間定須戒定慧具足
開悟要有禅定功德,毛細血管通了,
臉色灰暗就能消褪
過去上海有人傳說某人開悟了,我覺得奇怪,他臉上黑灰色,毛細血管都沒有打通,能開悟嗎?開悟都要有禅定功夫的,禅定有功夫,臉上會黑嗎?從前香功有個頭頭,請我到他們那裡開禅定班,兩個印象我很難忘,一進課堂,人聲嘈雜,就像進了茶館,第二個印象他們臉都是黑的。修了四五次禅定,他們高興地問我,他們的臉怎麼變白了?我說:“你從前的晦氣退掉了。”
人是生命體,不能簡單地加加減減,
修行人對治煩惱也要善巧應用,所以佛說法無定法
所以說如果你能精通三藏,沒有定,了不脫生死的。可如果你沒有戒沒有慧,即使修定,那是邪定,至少也是世間定,出不了三界。如果你不是從禅定中開發根本智,悟到如來真實義,你所謂的慧不過是佛教文化,裡面缺乏修行的經驗。人是個生命體,老醫生告訴我,不能把人當成物體,哪個地方缺了就加一點,多了就割掉。中醫是把人作為生命體看的,生命體時刻變化,修行人的覺悟和煩惱時刻也在變,所以佛說法無定法。
佛法中混雜了外道及世俗觀點成了邪慧
如果你會說法,可你加上一點雜的東西,比如儒教、道教、外國教的觀點,以及世俗知見、世俗習氣,你這個慧變了邪慧。
頂禮是頂禮功德,無戒定慧功德者應知慚愧
僧的功德就是戒定慧的功德,我們頂禮是頂禮他修出來的功德。如果沒有戒定慧的功德,居士朝你頂禮,你也該慚愧啊!
戒若無定,仍不免犯戒,慧若無定,
究竟之義不達,了生死要親自證到法上的境界
所以能海上師說:“戒若無定,雖修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境若現前,仍不免犯戒”,因為你沒有定力,一遇境就搖搖擺擺。 “慧若無定,雖通三藏,而究竟之義不達”,還是不能了解如來的究竟之意。理論通達,那是理悟,理悟能講法,還能觸類旁通,可是理悟不了生死,了生死靠的是證悟,必須要親自證到法上的境界。
比方說,你知道牆壁體性空,是磚頭泥土砌起來的,磚頭泥土是粉末組成的,粉末中間充滿了空隙。道理全懂,你往牆壁走過去,仍然過不去,因為心裡執著一個有。如能親證空性,就能穿牆而過。
證空才能見性成佛,行善不等於就能成佛
開悟要證悟,沒有證悟怎能見性成佛?從前有個人,特別會講空,當他講空時,旁人拿根棒棒朝他頭上一敲,“哎喲哇”,仍然是理悟。證悟的人刀砍頭,好像水面上劃一下。
過去有些企業家來這兒學禅定,他們的談話真是大雜燴,聽來聽去,就是做好事,認為這就是佛性,好像做了好事就能成佛了,哪可以把佛法的境界說得這麼庸俗低級啊!
世間定不能了生死,出世間定須戒定慧具足
所以能海上師說,“定中無慧無戒”,你修定卻沒修慧沒修戒,你這個定“亦同世間定”,了不脫生死,“故宜合修也”,戒定慧應該合起來修,有戒有定有慧你才能成功,一分家就不圓滿。中國佛門分了宗派就分了家,有人戒律研究得細,可是不修禅定。你想學禅定,就去學禅宗,或者說“到傅老師那裡去學吧。”
定學開導 (19-3)(總第124)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6
愚人愚事充滿了佛門,
導致今日正法很快地衰落
提要:
·足有神力,才能速行,路不走錯,得用佛法的智慧去選擇
·愚人愚事充滿了佛門,導致今日正法很快地衰落
·把講正法的人說成魔,那些謗佛謗法謗僧的人就沒錯了?
·學佛靠慧根,沒聽說有愚根,成就靠慧不靠愚
·選擇得失,名之曰慧,錯誤的選擇會帶來痛苦與負擔
慧~四如意足中之慧如意足,五根五力中之慧根慧力,不是由定生慧之慧,是一種選擇
足有神力,才能速行,
路不走錯,得用佛法的智慧去選擇
今天再把慧解說一下,能海上師說,“四如意足中之慧如意足,五根五力中之慧根慧力,不是由定生慧之慧,是一種選擇”,戒定慧廣開,就是三十七道品,再開得廣,佛說法四十九年全是戒定慧。四如意足、五根五力是三十七道品裡的內容,有了如意足,走路就很容易,不會跛腳,不會拖鞋底。走路兩只腳最要緊,走對、走錯、走快、走慢,走路繞圈子全是你兩只腳,如果腳上有病,一只腳長一只腳短,你想筆直走也難,把你眼睛蒙起來,你想往前走,人們會發現你只是在打圈子。
四如意足中有個慧如意足,要有智慧,路才不會走錯,沒有智慧的人,路經常走錯。上海人說起話來:“跟你講清楚了,你也聽明白了,怎麼還走錯呢?真是‘拎勿清’!”“拎勿清”就是這個人搞不清楚的。慧的反方向就是愚,你去學愚,離開慧越來越遠了。
愚人愚事充滿了佛門,導致今日正法很快地衰落
我們漢地的佛教,不知道哪個朝代開始,竟然有人提倡學愚,從此愚人愚事充滿佛門,什麼都搞錯,導致今天正法快速地衰落。當初趙樸老看到這情況很著急,他大力疾呼:“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仍然是培養人才。”佛門是培養佛法的人才,不是培養愚的人才。
我二十二歲進佛門,進的是上海佛教青年會,我非常喜歡聽法。有一次星期講座,有個年輕人講“向愚夫愚婦學習”,我想不通:我是來學智慧的,怎麼要我去向愚夫愚婦學習,那我何必到這裡來聽你講,那時不太懂法,我對這話反感也不大,現在可反感得厲害了,因為學了佛法懂得多了。
把講正法的人說成魔,
那些謗佛謗法謗僧的人就沒錯了?
我在上海辦了十年的“禅定與心理導引”班,來學的人很多,我全是根據釋迦佛的話講的,全是正法,沒有一句愚話。有一天下課,我走出教室門口,發現地上有張紙,墨跡還沒干,撿起來一看,上面寫了幾句話,“末法時期群魔亂舞”,魔字旁邊一個破折號“──傅味琴”,我照佛的話講,卻被他說成魔。照他這麼說,佛也變魔了,正法也變魔法了,把說正法的人說成魔,那些謗佛謗法謗僧的人就沒錯了!
學佛靠慧根,沒聽說有愚根,成就靠慧不靠愚
常有人問,“師父,你看看我的孩子將來會學佛法嗎?”師父總是說“要看他有沒有慧根”,從沒有說“要看看他有沒有愚根”。碰到提倡學愚的出家人,他也說“要看這孩子有沒有慧根”,那豈不是自打耳光嗎?你們要知道學愚以後會變成怎麼樣,可以去看看《百喻經》,講的全是愚人。
還有部《賢愚經》,佛是贊歎賢,批評愚。佛可沒有說:大家要學愚,不學賢。
選擇得失,名之曰慧,
錯誤的選擇會帶來痛苦與負擔
三十七道品裡的慧如意足以及慧根慧力,這個慧不是由定生慧之慧,而是一種選擇。選擇要憑智慧去選擇,選擇錯誤就因為你沒有智慧啊,所以能海上師講,“選擇得失,名之曰慧”。
人世間辦事也都要經過選擇,農民下種要選擇良種,買馬要選擇良馬,不通過選擇,笨驢子也成了好驢子。古時有個陶工辛苦一年,做了很多陶器,准備運到市場上去賣。找了一匹驢子,駝上兩大簍筐陶器。偏偏這頭驢子懷孕了,小驢子在肚子裡動,母驢難受,它靠著牆去擦身子,結果陶器都碰壞了。主人氣極,就用鞭子打,把小驢子都打出來了。
錯誤的選擇帶給人們多少痛苦,多少負擔?選擇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考慮來考慮去,搖搖擺擺,晚上也睡不著,因為你沒有智慧啊。
從前上海禅定班裡有個人,平時睡不著,吃安眠藥都沒有用,因為炒股票,整天在想,到底買哪個賣哪個,賺了賠了,這種人晚上還睡得著嗎?修禅定一放下,就睡得著了,所以連說:“好啊,好啊!”
定學開導(19-4)(總第125)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6
戒:不走邪路;定:定在慧上;
慧:走覺悟的路
提要:
·世間上的選擇並不能指出正確的人生道路
·戒:不走邪路;定:定在慧上;慧:走覺悟的路
·自受惑使,逼人太苦,寧可出離,為求解脫
·想得好並非真好,想得壞亦非真壞,世事難掌握,學佛才無錯
·為人說吉凶,說的人憑機靈,信的人是愚人
世間上的選擇並不能指出正確的人生道路
你們從年輕到老,快樂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尤其是青春時期,更加苦啊,因為要選擇對象。從前有部電影,姑娘有兩個男朋友,她覺得兩個都好──想把她抓去做老婆,能對她不好嗎?她天天在想,到底選擇哪一個?想到後來傻乎乎的,連剝玉米時還在想,就把兩根玉米代表兩個男人,拋上去,抓住哪個算哪個。世俗上所謂的少年、青年、中年還不是這麼過來的?但世間上的種種選擇並不能指出正確的人生道路。
戒:不走邪路;定:定在慧上;慧:走覺悟的路
今天講要用智慧來選擇,主要是指選擇人生的道路,也是要依戒定慧。戒,不要走邪路,人生應該走覺悟的路、成功的路、幸福的路;定,選擇好了,就決定下來;慧,走覺悟的路。你一輩子走覺悟的路你會苦嗎?你們在社會上賺錢,起早摸黑,要擔心賠本,錢多了,還要擔心風波;我走覺悟的路,沒有賺錢的思想,我是無產階級思想。想賺錢的人很多破產,你們做父母的,這麼操心孩子干什麼,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自受惑使,逼人太苦,寧可出離,為求解脫
人世間的選擇大多是痛苦的,因為他們在顧慮中搖搖擺擺。就說考大學吧,有些學生怕考不上,得了抑郁症,有些被父母逼得發了瘋,有些人不敢回家,寧願去流浪,有的干脆跳河自殺。想考名牌大學的,聽這個人說這個大學好,聽那個人說那個大學好,搞得他頭暈,旁人的閒話很起作用的!
所以要選擇只有幸福沒有痛苦的道路,那就要靠覺悟和智慧,不要再在世俗上迷茫、搖擺了。你在世俗裡所想的一切全是靠不住的,你從好的方面去想,什麼都好,從壞的方面去想,什麼都壞。
想得好並非真好,想得壞亦非真壞,
世事難掌握,學佛才無錯
你心情舒暢時認為什麼都好,比如從一到十,抽到一,你會想,這個人一表人材,將來做一品大官;二,成雙,夫妻白頭偕老;三呢?一山比一山高,前途無量;四,斯斯文文,嫁給他肯定對我無比照顧;五,五子登科;六,六六大順;七,七巧板什麼都拼得成;八,就是發;九,九九重陽步步高;十,十全十美。
假如旁人跟你說,“你要小心哦。”你一緊張,就往壞的方面去想,那麼什麼都壞。一,不成雙;二,可不能嫁給店小二;三呢,破阿三;四呢,會死人;五呢,捂在被窩裡的懶漢;六呢,落花流水;七呢,七巧板擺不平;八呢,強扭的瓜不甜;九呢,救命啊!十呢,賊娃子啊,全不好。凡夫眾生不要自作聰明,東想西想,還是走佛的道路吧,佛的智慧不會讓我們走錯路的。
為人說吉凶,說的人憑機靈,信的人是愚人
這就像測字的所謂“觸機”,有人在一堆卷起來的紙裡取出一個,攤開一看,是個月字。測字先生朝他看看,拿起筆來,在月旁邊再加一個月,邊寫邊說:“先生,你半個朋友不見了。”他說,“對啊”。
其實這種把戲我也會的,你只要看看他的臉色,假如他臉上非常痛苦、憂愁,一般都是家庭問題、戀愛問題來測字,所以說“半個朋友不見了”,基本上八九不離十。
假如這個人有點愁,還不是很痛苦,可能他事情還不明朗,那麼可以在月字的左邊加上個日字,就成了“明”:“可惜時候沒到,古人說,月到中秋格外明,你安心下來,到了中秋節,你就明了。”
假如這個人高高興興的,“先生,你拿的字是月,皓月當空,月光普照,如果你還沒有成家,你會碰到月下老人。”對方聽了肯定高興。說句笑話,算命測字我一流。
有個看相算命的,都說他很准,一天朋友來看他。恰好進來一個求他算命的,還沒有開口,他一句話就把這個人說得心服口服,“可惜啊,你唱戲這碗飯吃錯了。”等到這個人走了,朋友問他:“你怎麼知道他是唱戲的?怪不得人家說你是小半仙,是不是看面相?”“看面相也沒有這麼准,你是我好朋友,我把秘訣告訴你吧。這個人進門時,門簾一掀,有這麼一個動作,我就知道他是唱戲的。”
定學開導(19-5)(總第126)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6
修行的路早晚要走,
這是我人生決定的路
提要:
·發了菩提心不能不度眾生,你想成就總得緊靠師
·修行的路早晚要走,這是我人生決定的路
·我們手拉手走在沒有沙子的琉璃地上,你也來幫幫忙吧
·說我閒話不生氣,最可怕是起煩惱,那是沒智慧的表現
發了菩提心不能不度眾生,你想成就總得緊靠師
用佛陀給你的智慧去選擇你人生該走的路吧,佛會使你痛苦嗎?比方說你們到我老師這兒來學佛法,雖然我沒修好,但是我也懂自苦他安樂,要苦我苦,不讓你苦。你沒飯吃,老師的飯分一半給你,愁什麼?
說“將來我能成就嗎?”你緊緊地依靠老師學法,老師成就也有你半個成就,天天接受佛法的薰陶,你會不成就嗎?說“我就怕跟同學合不來,”再合不來,同學們也不會叫你滾。即使說這個話,你說:“我偏不滾。”如果你自己要走,那是沒有辦法的。凡是到我這兒來學法的,不管男的女的,比我兒女還寶貝。昨天天涼了,我馬上叫你們要穿長袖子衣服。處處保護你們,讓你們歡喜高興,要不然你們走光了,我咋向佛交待啊?
有的同學說:“能海上師的像,好像臉會變的,有時像挺高興,有時像很嚴肅。”你再修下去,能海上師像會跟你說話的。有的廟裡的羅漢像嘴巴會動的,是有這種事。假如我有一天到能海上師像前,能海上師說:“你咋搞的,變成光桿司令了。”(眾笑)所以你們在我身邊,我比你爸爸媽媽還愛護你。
修行的路早晚要走,這是我人生決定的路
你們都是信佛的,希望大家走佛指點我們的道路,不要東想西想了。有個老同學,我看她老是在窗前擦眼淚,我就勸她:“你既然感情難捨就慢慢再說吧!”她回答我:“老師,修行的路我早晚要走的,這是我人生決定的路。”事實表明她後來修行的生活只有快樂,沒有痛苦。
還有個同學,從前住在繁華的大城市裡,工資高,人漂亮,十年前洗一次頭,要花七百元。因為她有覺悟,選定了人生的道路,到我這兒來學法修行了。男朋友經常打電話來,她在電話裡說:“你何必一定要找我呢,那個銀行小姐不是很好嗎?”這是我舉幾個實際例子。搖搖擺擺,你是決定不了人生路的。
我們手拉手走在沒有沙子的琉璃地上,
你也來幫幫忙吧
我們佛弟子人生的路,是手拉手走在沒有沙子的琉璃地上,也就是菩提大道。你回去當老板、成家,去廚房炒菜,也不值得啊!假如怕這兒弘法工作太忙,你來他來大家都來,人多了,分工就分掉了呀!假如你們都不來,留下幾個老同學,累得筋疲力盡,你也該發發菩提心,來幫幫忙吧。
說我閒話不生氣,最可怕是起煩惱,
那是沒智慧的表現
即使同學之間有點摩擦,那有什麼關系?牙齒和舌頭還會碰一碰的,你回家結婚還不是經常吵架,兄弟姐妹也要經常鬧意見的。況且只要老師跟你合得來,還顧慮什麼呢?你有了智慧,即使人家罵你,你朝好的方面想嘛,經書上說:“罵訾唯有聲,分別由我識”。
我也被人家說過閒話,我非但高興還代他宣傳。有人說:“傅老師沒什麼的,他講的都是能海上師的東西。”我聽了可高興了,我就在講法時講:“他講這話是在給我作證明,我講的全是能海上師講的,證明我沒講錯。”這不是好事嗎?隨便你們怎麼罵我,我不會生氣。我只是恨鐵不成鋼,就擔心培養不出人才來,我最生氣的是你們起煩惱,不聽我的話,那是沒智慧的表現。
今天講到這裡。
定學開導(20-1)(總第127)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7
人天乘會給你帶來快樂和迷茫,
佛弟子應該成就像佛陀那樣圓滿的智慧和悲心
提要:
·僧寶有成就戒定慧、斷智悲及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僧寶是“如來悲智等流身”,是將來成就如來的悲心和智慧的體
·人天乘是個過程,如果停留在人天乘,怎能過橋到彼岸
·人天乘的悲心和智慧,只能解決生活上的痛苦,可解決不了煩惱上的痛苦
·過份重視人天乘,就等於扼殺了出離乘、菩薩乘和成佛的偉大理想
·人天乘會給你帶來快樂和迷茫,佛弟子應該成就像佛陀那樣圓滿的智慧
和悲心
僧寶有成就戒定慧、斷智悲及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我們這幾節課都在贊歎僧寶的功德,僧寶的功德首先是戒定慧的功德,由戒定慧而成就斷智悲的功德,由斷智悲而成就法報化三身功德,所以說“成就三德三慧體”。
僧寶是“如來悲智等流身”,
是將來成就如來的悲心和智慧的體
我們要成佛,就要有成佛的身體。贊歎僧寶功德的第一句,“如來悲智等流身”,佛弟子必須要接受佛陀的教育,從接受教育中讓如來的智慧和悲心流入到自己的心田,成就和佛一樣的悲心和智慧,這個悲心與智慧就是成佛的身子。成佛都是一模一樣,平等平等,因為都是從佛的悲智中成就的。
人天乘是個過程,如果停留在人天乘,
怎能過橋到彼岸
人天乘也有悲智,那是人天乘的悲智,可不是佛陀的悲智,如果我們保持在人天乘,既夠不上出離乘的悲智,也夠不上菩薩乘的悲智,既不能出離生死,也行不起菩薩道,也不能圓滿成佛。釋迦佛說人天乘是一個過渡,是個橋梁,如果你走上一座橋,在第一步就停下來了,你怎麼能過橋到彼岸?現在很多人,接觸佛門以後,對佛教非常有好感,可他只停留在人天乘,包括很多進入佛門多年的老居士也是如此,這是大方向錯誤。
人天乘的悲心和智慧,只能解決生活上的痛苦,
可解決不了煩惱上的痛苦
人天乘的悲心和智慧只能解決人天乘的痛苦,也就是解決在人間生活上的痛苦,可是解決不了煩惱的痛苦。生活上的痛苦可以熬得過去,煩惱的痛苦沒有一個人熬得過去。那些患精神病、憂郁症乃至自殺的,究竟是因為生活上的痛苦還是精神上的痛苦?停留在人天乘的人,即使他在佛法裡得到了一點智慧和好處,可是他不想再提高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過份重視人天乘,就等於扼殺了出離乘、
菩薩乘和成佛的偉大理想
人生的命運誰也不能給你打保票,就算你現在命運好、有福氣,名利雙收,你真的能一帆風順,平平穩穩活到老嗎?過於留戀人天乘、強調人天乘,把所有的精力都撲在人天乘,遇到人天乘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就沒辦法了。過於注重發展人天乘,說起來這是現實,現實當然要照顧到,如果只是盯著眼前的現實來生活,人還會有什麼理想呢?所以說過分重視人天乘,就等於扼殺了出離乘、菩薩乘,乃至成佛的偉大理想。好比說幼兒園是很好的, 能給你教育,你老停留在幼兒園像話嗎?為什麼不向更高一層追求,去上小學中學大學呢?是不是被名利迷掉了?因為幼兒園裡有牛奶餅干吃,小學裡沒得吃。
人天乘會給你帶來快樂和迷茫,
佛弟子應該成就像佛陀那樣圓滿的智慧和悲心
人天乘修好了會給你帶來快樂,也會給你帶來迷茫,哪個人不受快樂的迷惑啊?不要想得太好!應該承認我們還沒有證阿羅漢果,都還是凡夫眾生,所以我們今天即使做個好人,這個悲心這個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個佛弟子,應該成就的是佛陀那樣圓滿的智慧和悲心。
定學開導(20-2)(總第128)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7
為求自身解脫、幫助眾生解脫,
我們要掀起正法的巨浪
提要:
·我們不願為名利而青雲直上,人天乘就是以名利為快樂幸福的
·為求自身解脫、幫助眾生解脫,我們要掀起正法的巨浪
·戒清淨、能斷煩惱了生死才是聖種
·能修頭陀行,是僧寶的功德
·頭陀行是佛贊歎的苦行,戒淨是戒,聖種是定,頭陀行能斷欲,是慧
·沒有慧德,戒也保不住,沒有智慧,必然會產生邪知邪見
我們不願為名利而青雲直上,
人天乘就是以名利為快樂幸福的
如果你真的有為全人類謀幸福這樣一顆善心,最最重要的是弘揚佛陀的正法,因為佛陀正法裡沒有漏洞,只有佛陀的智慧悲心才是圓滿。面對正法衰落的現狀,作為一個有覺悟的佛弟子,你該怎麼辦?你們這幾天,天天在唱充滿理想、非常雄壯的歌,歌詞裡說,“我們不願為名利而青雲直上”,人天乘就是以名和利為快樂和幸福的。
為求自身解脫、幫助眾生解脫,
我們要掀起正法的巨浪
我們這裡是清淨的道場,我們弘揚的是清淨的正法,我們不追求名和利,我們追求的是自身解脫,幫助一切眾生解脫,為了正法久住,我們寧願拼搏在消滅煩惱的疆場,要掀起正法久住的巨浪。這麼多年都在人世間追求名和利的人,今天進了佛門,聽到正法,衷心希望能醒一醒。佛教佛教,要根據佛的教導來弘揚。
戒清淨、能斷煩惱了生死才是聖種
“戒淨聖種杜多行”,戒淨,戒律清淨。聖種,聖人種性。什麼叫聖人?能夠出離生死輪回,斷盡煩惱到彼岸的就是聖人。我們雖然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可是我們今天有這樣的覺悟,也可以稱為聖種。我是二十二歲進的佛門,那時出家人的思想,總是說“出家是為了斷煩惱了生死。”今天這句話好像很難聽到了,不想斷煩惱這是聖人的種性嗎?
以前我們接到一個電話,她想來我們這兒學習,先打聽一下,“你們有沒有教唱唸,我是專門來學唱唸的。”我們說我們沒有唱唸,“哦,那我就不來了。”唱唸能斷煩惱能了生死嗎?今天有很多出家人,且不說假和尚,假和尚是佛門的敗類,這就不談了。有許多出家人出了家,為什麼要出家都搞不清楚。
能修頭陀行,是僧寶的功德
要具足僧寶的功德,還要修頭陀行,頭陀行就是苦行。不知道從什麼朝代開始刮起一股風,說釋迦佛反對苦行,所以頭陀行大家都不提了。
還出了一件好笑的事情,在能海上師的年代,有人還提頭陀行,可是頭陀行是什麼,他不知道。一次,能海上師講經時,來了一個出家人,出家人應該剃除須發,不能留頭發,也不能留胡須,至於《水浒傳》裡的魯智深有胡須,這個咱們就不談了,因為他手拿大刀,經常殺人的。可是這個來聽經的出家人頭上拖了一點頭發。講完經,能海上師問他:“你出家了,頭上為什麼要拖一點頭發?”他說:“我在修頭陀行,所以要拖一點頭發。”完全搞錯了!佛弟子不學法,這樣的無知,真使人哭笑不得。
頭陀行是佛贊歎的苦行,戒淨是戒,
聖種是定,頭陀行能斷欲,是慧
釋迦佛反對的是外道的苦行,釋迦佛贊歎的是十二頭陀行的苦行,這是佛教的苦行,能做得起來就是僧寶的功德。
戒淨是戒,聖種是定,修十二頭陀行,就能斷除自己的欲望,這是慧。為什麼說聖種是定?聖人是了脫生死到彼岸,你不修禅定,你能斷盡煩惱,了脫生死嗎?
沒有慧德,戒也保不住,
沒有智慧,必然會產生邪知邪見
“成就三德三慧體”,三德,戒德定德我們已經講過了,昨天講了慧德。慧德很重要,沒有佛法的智慧,你哪來修行的覺悟?沒有智慧沒有覺悟,你戒也保不住。你沒有智慧沒有正知正見,必然會產生邪知邪見,這種邪知邪見我們聽得多了,比如“時代不同了,用不著持戒了”,“持戒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不方便”,真叫歪理十八條。
定學開導(20-3)(總第129)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17
修行人如果勤修貪嗔癡,熄滅戒定慧,
這就把佛法顛倒了,正法就要滅了
提要:
·沒有智慧,修定修不好,沒有佛陀的智慧,哪來佛陀的覺悟
·新同學能發心常住,遠遠勝過來小住的老同學
·修行人如果勤修貪嗔癡,熄滅戒定慧,這就把佛法顛倒了,正法就要滅了
·繼承釋迦佛的教育事業,培養接班人只能靠常住,沒有常住,屋柱回家了,
這樓豈不要倒了
·小住同學搶當侍者,卻不肯為師整理衣包
沒有智慧,修定修不好,
沒有佛陀的智慧,哪來佛陀的覺悟
如果沒有智慧,修定也修不好,因為你搞不清楚這是正定,還是邪定?你的起心動念,是邪念還是正念?空中出現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啊?你如果說好,認為這是我修修禅定,菩薩顯現,那為什麼禅宗有句話,“魔來斬魔,佛來斬佛”?你沒有智慧,你怎麼知道出現的觀世音菩薩是真的觀世音菩薩還是魔的化現?是給你加持還是給你擾亂啊?什麼也不懂,只知道打坐打坐,真是盲修瞎煉。覺悟都是從智慧來的,你沒有佛陀的智慧,哪來佛陀的覺悟?
不知道從什麼朝代開始,中國漢地的佛門刮起了一股怪風:叫大家學愚,學愚學了這麼多年,佛門的風氣好起來了還是壞下去了?
新同學能發心常住,遠遠勝過來小住的老同學
今天早晨我跟幾位發心常住的新同學見見面。你們老同學總是看不起新同學,我老師就看得起新同學,這幾位新同學比你們年輕得多,而且他們發心來學法,准備常住做主人。你們小住的差不多都是老同學,你們是怎麼樣的?老師先到,你們後到;老師沒走,你們先跑掉了。你們最關心是家裡的事情,我的公司、我的工廠、我的老板最重要,佛教的事業管我什麼事。
修行人如果勤修貪嗔癡,熄滅戒定慧,
這就把佛法顛倒了,正法就要滅了
還好有發心的人,如果沒人發心,叫我咋跟能海上師交待?能海上師兩只眼睛朝我看,“你怎麼成了光桿司令了?”你們這麼喜歡家,你在家裡到底修的是什麼?自己好好檢查檢查。如果要正法久住,必須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如果你們真的在這麼修,佛教馬上好起來了。現在正法為什麼不能久住?因為顛倒了,都在勤修貪嗔癡,熄滅戒定慧,這樣佛教就滅了。不僅是在家居士,現在很多佛門,名山道場、大廟小廟,有些人是在勤修戒定慧,還是在勤修貪嗔癡啊?
繼承釋迦佛的教育事業,培養接班人只能靠常住,
沒有常住,屋柱回家了,這樓豈不要倒了
今天我找你們幾個年輕的新同學聚一聚,我很高興,你們也高興。其他人可能要妒嫉了,“老師怎麼不找我?”,我現在不是跟你們在講話?全都找齊了。說“早上為什麼不找我?”我們這一次暑期禅修,這麼多人唯有他們幾個最殊勝最崇高,因為他們發心當主人,主人是什麼意思?是接釋迦佛的班,繼承釋迦佛的教育事業,主人就是高樓大廈的棟梁,他們能頂得住,因為他們發心常住,釋迦佛的事業都交給常住的。假如是交給小住,小住接了三天班,第四天,“我回家”,屋柱回家了,這樓豈不倒掉?
當然我是指那些懶惰,停留在人天乘,不管釋迦佛事業,能挑重擔不肯挑,給他培養,他不要的人。實在不能常住的,他有苦衷也就罷了。
小住同學搶當侍者,卻不肯為師整理衣包
今天早晨一點多的時候,我夢見清定上師,其實我過去也常夢到能海上師、清定上師。這次夢裡,我總感到有個人在我身邊很近,一看是清定上師。我真是驚喜啊,馬上跟清定上師頂禮,還在上師身邊幫他整理整理衣服,扣子幫他扣扣好,又把上師衣包整理一下。旁邊人沒說話,好像公認我就是上師的侍者,這使我印象難忘。從前多少人搶著做上師的侍者,上師一出來,旁邊都是人,所謂老居士,能輪到我嗎?清定上師的侍者在後面,我跟他說,“你是侍者,怎麼不上去啊?”他朝我笑笑:“你看,他們都是侍者。”
[轉載自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