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學修三皈依(1~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修三皈依1-1 (1)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4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要提高覺悟,不受世俗感染,
懶惰成性會降低素質

提要:
  ·佛門要依戒為師,修行要遵守僧團規矩
  ·要提高覺悟,不受世俗感染,懶惰成性會降低素質
  ·年青人朝氣蓬勃,但容易犯錯誤;老年人習氣重,容易放縱自己;中年人發
   了財,更危險
  ·年青人覺悟快,改正缺點快,佛教將來還是靠年青一代
  ·智慧從苦難中來,但苦難的人對佛法不生歡喜心,也不會出智慧

佛門要依戒為師,修行要遵守僧團規矩

大家都很忙,抽半個小時跟大家說幾句話。我在這兒過初四,然後要趕到漢川過初八,住五六天就要到岳陽,岳陽住五六天再回到太湖,然後再去小九華。大家在佛門裡要遵守戒律,以戒為師,佛弟子修行要遵守僧團規矩,在佛學苑裡就叫規章制度。

要提高覺悟,不受世俗感染,懶惰成性會降低素質

人不可能不生病,生病有兩個原因:外界的細菌感染,加上自己懶惰、隨便、不愛清潔衛生,沒有保護好自己。你們修行退步也是兩個原因,一是外面世俗氣的侵犯,世俗是個骯髒的泥坑,探親回來的人差不多都變了樣,所以要提高大家覺悟,不要受世俗的感染;二是本人懶惰成性,素質降低,有了這些情況都應該馬上看病吃藥啊。

年青人朝氣蓬勃,但容易犯錯誤;
老年人習氣重,容易放縱自己;中年人發了財,更危險

這一次我在開化給大家看了五六天的病,吃了五六天的藥,結果開化文殊院大變樣,特別是青年組個個朝氣蓬勃。青年人容易犯錯誤,對青年人的錯誤我們不要計較,要允許他人犯錯誤。你們有個毛病,就是不允許人家犯錯誤。

有兩種人最容易犯錯誤,一是年青人,由於感情的奔放,對世俗不管是工作、事業、名利、乃至於男女感情,抱了很大的幻想,不知道天高地厚,無知得很。還有老年人很容易犯錯誤,說起來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可是他腦子老化了,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引起過去的習氣泛濫,而且老年多少有一點老年癡呆。對這兩種人,我們要原諒。中年人犯錯誤,完全是放縱自己,結果甘願墮落的、發精神病的、最受痛苦的差不多都是中年人。中年人發財了,更危險,現在上吊的,很多是有錢人。

年青人覺悟快,改正缺點快,佛教將來還是靠年青一代

青年人還有個特點,他們改正非常快。所以要抓住他的特點,而不要去抓住他們的缺點,特別是青年學生覺悟高,五四運動就是從青年人開始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要發揚他們的優點。

你們都有種看法,傅老師對好的同學好像不大關心,對表現不好的同學好像特別關心。看看事實,你們以為這個人不好,我一關心,都變好了,覺悟得非常快。而且青年人很有能力,我們不好好地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就把年青人的優點淹沒掉了。說到底,佛教將來還是靠年青人。

智慧從苦難中來,但苦難的人對佛法不生歡喜心,也不會出智慧

過幾天就是四月初四,是大智文殊菩薩生日,智慧是從苦難來,但是苦難的人對學法不生歡喜心也不會出智慧,所以智慧既從苦難來,也從歡喜來,希望大家一定要歡歡喜喜。四月初四我還是給大家講法,今年就跟你們講“不來不去不住如虛空”。

學修三皈依1-2 (2)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4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培養人才是為了成就,要求高,成就就快

提要:
  ·精神抖擻,面露微笑,威儀好,就能度眾生
  ·三皈依觀很殊勝,你們要學,也要有個准備
  ·來小住的老同學,有的頭發都白了,年青時不修行,老來抱佛腳
  ·我年青到老,除了工作整天在寺院裡,你們抱了兒子還抱孫子
  ·有學大般若智慧的基礎,就可以參加三皈依觀的學習
  ·人與法不契合,容易起煩惱的就學不上去
  ·氣量小,忍不住背後說人閒話,對大眾也是個干擾
  ·培養人才是為了成就,要求高,成就就快

精神抖擻,面露微笑,威儀好,就能度眾生

初五大家要去參加紀念趙樸初的活動,這兩天糾察要培訓一下大家的威儀,個個要朝氣蓬勃,精神抖擻,特別要面露微笑,要非常歡喜的樣子。排隊要整齊,不能有小動作,不能搖搖晃晃,走路不能跳躍。威儀好,人家就會對你產生信心,就能度眾生。經書裡有個故事:一個驕傲的王,捨利弗、目犍連都調伏不了他,馬勝比丘不以說法,也不以神通,他就是威儀好,就使得這個很驕悍的王轉變過來,信仰佛教了。

三皈依觀很殊勝,你們要學,也要有個准備

前段時間我講了一次三皈依觀的殊勝,非常簡略。你們跟我學法有的已十年多了,我還沒有給你們講過三皈依觀。我今年八十一歲了,總不能拖到九十歲講,要講要聽都要做好准備。

來小住的老同學,有的頭發都白了,年青時不修行,老來抱佛腳

本來是常住同學學,因為小住同學不頂事,小住同學自己修行,也不頂事。我昨天一下車,就看到前天來的幾個上海同學,頭發都白了,給我的感觸很多。我是二十二歲就修行了,雖然沒出家,人家說我跟出家也差不多。我頭發白了,你們在家頭發也白了,為什麼你們年輕時不修行,一定要到年老了,老來抱佛腳呢?最後還是你們自己吃虧呀。

我年輕時雖然成了家,可整天在忙修行。你們年輕人在我這兒學了十年回家,最好不要娶老婆,你要想娶我這樣的老婆,現在是娶不到了。我家裡事都不干,為名為利的事情我更不干。

我年青到老,除了工作整天在寺院裡,你們抱了兒子還抱孫子

你們小住同學,很難為道場做貢獻,因為真正要派你用場了,你來打招呼:“我明天要回家了。”沒有貢獻就沒有福報,你怎麼成就啊?而常住就不回家,所以常住是主人。

即使小住同學在家裡修,如果你家裡修得好,你頭發白了,應該跟我修得差不多,可你沒修好啊,所以我常說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我雖然是在家,可是我整天都在寺院裡,在家那點時間我也整天的修行,而你們盡是忙世俗。

許多人老了寧願在家抱孫子。你現在抱孫子,將來孫子長大了也來抱你,抱著你哭: “奶奶,你怎麼死了?”年輕時不修行,到老還不修行,真是愚癡眾生啊!那麼一張張條子來請老師加持。我要是像你們這樣,我請誰加持啊?

有學大般若智慧的基礎,就可以參加三皈依觀的學習

我各個城市的學生很多,為了照顧到這些沒來常住的老學生,這一次學習三皈依觀,學了文殊法的就可以參加,這樣比較有基礎。文殊法是一部圓滿的法,是大般若智慧。能海上師說:一本文殊法就能使你從凡夫修到成佛。學過文殊略法的,也可以學。三皈依的觀修法,別擔心略法基礎不夠,因為我講法比較慢,等到我講到時候了,沒基礎的也有基礎了。

人與法不契合,容易起煩惱的就學不上去

還有個條件,要聽得起批評,同學們提意見你不能怄氣,因為法高了,人也要高,人不高,人跟法不契合。所以氣量小,容易怄氣、容易計較、容易煩惱的同學,不要參加,你參加了,你會覺得日子很難過。我們講究自願的,你水平不夠,學不上去,浪費時間啊。

比如說,我是初中兩年級文化,年輕時也想憑自學考大學,拿到准考證可高興啦!結果我什麼都答不出來。叫我畫一條運河,從哪裡開始到哪裡,我也畫不出來,交白卷不好意思,我就用筆“嗚─—”,隨手一畫。這麼樣去考大學,還不如不考。

氣量小,忍不住背後說人閒話,對大眾也是個干擾

所以,如果你氣量小,忍不住,把親人看成冤家,背後說人閒話,素質低,好比初中兩年級去考大學,你是浪費時間,對參加學習的同學也是個干擾。

凡是要參加的,你們自己做好准備,這次是高標准要求。

培養人才是為了成就,要求高,成就就快

還有一點,我們一學就要好幾個月,我也不可能在一個道場停留這麼久,為了滿足你們想隨行同學的要求,你們有條件的可以隨行。比如我到漢川,你也跟我到漢川。這次學三皈依,希望你至少一個月內不要中斷,今天聽明天不聽,你這是干了件毫無意義的事情。我培養人才,是為了要成就,不要像居士林那樣來來去去。有的老同學,說:我二十年前就跟傅老師學法。其實他只學了兩年,間隔了十八年,學的法也忘光了。

這一次我們學三皈依觀,目的是要成就,要求是很高的。大家在我身邊學,不要怕難,也不怕要求高,希望大家目標一致,快快成就。今天就到這裡。

學修三皈依2-1 (3)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6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我們弘揚的是正法,干的是菩薩事業

提要:
  ·我們弘揚的是正法,干的是菩薩事業
  ·培養才更要培養人,拿佛法去搞名利,這就毀滅了佛教
  ·佛門培養人才,為什麼發展慢,因為如今佛弟子大都留戀世俗,以追求富貴
   來光耀門庭
  ·和諧要相互尊重,行菩薩道要掃除世俗污流

我們弘揚的是正法,干的是菩薩事業

昨天很多同學來小住,參加文殊菩薩、釋迦佛的聖誕,今天還有同學要來。接待工作雖然很辛苦,大家都歡歡喜喜,因為我們弘揚的是正法,干的是菩薩事業。我們不為老板打工,也沒有出國去求榮華富貴,我們都在為釋迦佛當義工。我們常住同學辭別了親人,離開了家庭,放棄了世俗上的追求,我們追求的就是斷煩惱、證阿羅漢果、行菩薩道成佛。我們把一切都獻給釋迦佛,這是菩提心的功德,也是我們將來成佛的資糧,希望大家認識到自己的崇高。

來了這麼多小住同學,大家都很歡喜,也要每天都歡喜。對群眾發歡喜心,就是尊重群眾;把小住同學的學習、生活照顧好,就是愛護群眾。我們今年的任務就是要“尊重群眾、愛護群眾”,不要空口講話,要干實事。

培養才更要培養人,
拿佛法去搞名利,這就毀滅了佛教

我們的佛學苑的特點,培養了才更要培養人。如果有了才,人不像修行人,他會拿佛法去搞名搞利,這就毀了佛教。有這麼多小住同學來,正是我們鍛煉自己的好機會,沒有眾生就沒辦法修大乘佛法,沒有眾生你也成不了佛,所以我們工作一定要認真負責,不能敷衍了事,自由散漫。

我們有個老同學,媽媽要開刀,我就同意她請假探親,可是為了及時完成財務報表,她沒有回家,僅僅希望老師同學給她媽誦經回向加持。結果出現了奇跡,開刀非常順利,連醫生都感到奇怪,這件事很感人。如果你給老板打工,我鼓勵你來參加我們弘揚正法度眾生的事業,我這個老師也給釋迦佛打工的,希望大家對佛教事業要負起責任來。

佛門培養人才,為什麼發展慢,
因為如今佛弟子大都留戀世俗,以追求富貴來光耀門庭

三十年前,我從上海弘法教禅定,後來南方有些大城市也有我辦的禅定班。再後來,我一下把所有的禅定班全都放下了。開始樹立法幢,起初是福鼎佛教協會把我留下來,辦了一個佛教文化教育部,只有五、六個人。

當年我禅定班的學生可多啦,如今我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培養人才好好修行,十年來為什麼發展這麼慢?因為中國佛門裡的人一向是受儒教思想影響的,一代傳一代,即使沒有學過儒教的人,也會有儒教的傳統思想,這就影響了我們弘揚正法事業的發展。

儒教思想有三個特點:以家為重,過去還認為出家人是寄生蟲,遠離父母、家庭去修行,是大逆不道;第二個特點,追求功名;第三個特點,追求財富,認為榮華富貴才能光耀門庭,這還談什麼修行?

有很多人頭發白了,才老來抱佛腳,大殿裡的泥塑木雕,它不開口的,那麼只好來抱我老師腿,我死了,你抱誰?你們一輩子以家為重、忙鈔票,忙地位,如果不改變現狀,將來佛教就會滅在佛弟子追求名利、享受榮華富貴的傳統思想上。

和諧要相互尊重,行菩薩道要掃除世俗污流

我們主張和諧,儒教、道教、佛教要互相尊重,只有尊重才能和諧,尊重就是平等。可是如果影響了我們修行、弘法、成就,影響了我們行菩薩道、成佛,我們在佛門裡就要排除這種影響。一個行菩薩道的人,不教導眾生不受世俗名利的污流影響,還算什麼行菩薩道?

學修三皈依2-2 (4)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6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戒定慧不圓滿,你的成就也不圓滿

提要:
  ·學儒教的佛弟子,對儒教的感情卻遠勝於對佛教的感情
  ·有些人修行不按步驟,沒有基礎,出了毛病又來問我
  ·不學教理光學禅定,戒定慧都不具足,等於佛門裡的外道
  ·外道和愚人,聽了法卻很容易搞錯
  ·戒定慧不圓滿,你的成就也不圓滿
  ·佛四十九年教法中的次第禅是有步驟的
  ·寶塔上下的磚都一樣,但還是按次第修上去的

學儒教的佛弟子,
對儒教的感情卻遠勝於對佛教的感情

佛說過:家是牢獄,家是旅館。我這些不來學法的學生就是被儒教思想關在家的籠子裡,他們不願意為學法為佛教事業而遠離家,他們留戀家,他們放不下對榮華富貴的追求。我觀察下來,如今既學佛法,又學儒教的佛弟子,對儒教的感情卻遠勝於對佛教的感情。

有些人修行不按步驟,沒有基礎,
出了毛病又來問我

我在佛門裡弘法培養人才的做法跟有些人不同,有些人喜歡把高的法拿出來,大家都往那裡跑;我呢?有人說,“我知道傅老師的法很多,就是不肯拿出來。”

第二個不同,我頭上沒有大帽子,就是一個沒有頭銜的光頭。光頭如果能成為光榮的頭,那就不必戴什麼帽子了。

還有個不同,來我這兒,決不會叫你頭一天學大學課程,第二天學高中,第三天學初中。所以人家就不願意在我這兒學,因為他來一看,“講的是戒定慧”,意思是“幼兒園”。要學高,也不拿鏡子照照自己是什麼基礎?煩惱斷了多少?那麼貪大貪高,修出毛病了跑來問我,我這病咋辦?

不學教理光學禅定,戒定慧都不具足,
等於佛門裡的外道

我今年八十一歲,你們著急,我也著急。我們學禅定要跟聽法配合,戒定慧都要具足。不學教理,光學禅定,等於佛門裡的外道。外道專門到佛門來拿東西,例如表面上來聽法,卻把兩只手一伸,他們叫采氣,實是偷氣,來偷我的氣,他想長命叫我短命!

外道和愚人,聽了法卻很容易搞錯

佛教有個規矩,有兩種人在場不能講法,要講也只能講一般的,一種是外道,一種是非常愚蠢的人。從前能海上師在四川講法時提到叫大家不要打牌,有個愚蠢的人聽了,到外面去說“師父說的打牌不要緊。”

有說,“佛法光明正大,沒有什麼不可以公開講的。”這就錯了。比丘戒和密教是不能公開講的。他這樣說豈不成了釋迦佛不夠光明正大,竟然規定有的法不能公開,那不是謗了佛、謗了法?佛弟子遵守釋迦佛的教導也成了錯的,那不是謗了僧?為什麼我講法話這麼多?是這些人話多啊,否則我也用不著多說這些話來糾正。

戒定慧不圓滿,你的成就也不圓滿

戒定慧,關鍵還在定上,戒定慧不圓滿,你的成就也不圓滿。你戒持得好,不修禅定,是戒成就;定修得好,沒有戒沒有慧,是定成就;佛法聽得多,法義精通,是慧成就,可都不是戒定慧的成就。香爐一鼎三腳,只有一只腳你擺得平嗎?戒是為定打基礎,將來真正能證到如來真實義的慧,是從禅定中開發出來的。

佛四十九年教法中的次第禅是有步驟的

小住同學遠道而來差不多都想學禅定,禅宗的參禅,叫一心禅,我們教的是次第禅,又稱如來禅,是佛說法四十九年教法中的禅定。次第就是步驟,要聽從安排,按步驟學修,我如果有法不教,難道把這些寶帶到棺材裡去啊?

寶塔上下的磚都一樣,但還是按次第修上去的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佛經裡的話,好比寶塔雖然底層的磚跟高層的磚一模一樣,但寶塔是有層次的,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跟學法須有次第沒有矛盾,佛法是辯證的,也是圓融的。

學修三皈依2-3 (5)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6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三皈依的成就必須依戒定慧,
要在理論基礎上進入修法

提要:
  ·利用佛教賺錢,等不到來世就受報
  ·三皈依的成就必須依戒定慧,要在理論基礎上進入修法
  ·這次學修三皈依,層次高,要求高,要做到歡喜不怄氣
  ·修行要有“茅篷”精神,十九級台風吹不倒,根根茅草不肯去

利用佛教賺錢,等不到來世就受報

寶塔裡保存的是釋迦佛的捨利子,所以寶塔代表佛的身體,我們見了佛塔要頂禮、供養、右繞三匝。竟然有人造了塔,作為墓穴賣錢,發了大財。沒多久這個人車禍了好幾次,就死掉了。有錢是救不了命的,別糊塗了!這些凡夫的骨灰、強盜、囚犯的骨灰只要肯出錢也放在裡面,難道叫佛弟子也去拜他們的塔嗎?利用佛教賺錢,這個罪過是等不到來世就要受報的。

 三皈依的成就必須依戒定慧,
要在理論基礎上進入修法

這次我帶領大家學好三皈依戒,修好三皈依定,圓滿三皈依慧,都是極其殊勝的。如果三皈依觀只給常住同學學,在家老同學會很失望。如果按水平訂標准也很難,誰知道你學了禅定在家裡修不修啊?所以這一次小住、常住、新同學、老同學都可以學。

學三皈依觀,必須要重視理論,有了理論基礎上才能進入修法,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正確的實踐。我們法流是為學而修,為修而學,學修並重,不搞投機取巧,也沒有快速成佛法。你學了也不要看不起沒學的,要平等看待一切。

附帶插一句,你們今天來到這兒學法總算趕上末班車了,對人生不要太迷茫,不要太不自愛。

這次學修三皈依,層次高,要求高,
要做到歡喜不怄氣

我們這次學修三皈依,是高標准要求的,因為層次高。高不等於少,而是越高越圓滿。所謂高不是法高,而是要求高。

這次小住同學和常住同學一起學習,除了要遵守的規章制度,還有兩個特殊的要求,在學習期內不請假。如果家裡發生緊急情況當然可以回去。

小住同學因有家庭負擔,學不長,那也只能怪你當初走錯了一步路,誰叫你受了迷惑,男女相愛的。

另一個要求,糾察提醒你,老師批評你、同學給你提意見,要歡喜接受不怄氣。有人說,“法是很好,我氣受不了。”那你也別修行了。要接受法,還得要接受批評。如果批評不正確可以說明,不要起煩惱起情緒。我們要成就,不是從煩惱門、苦惱門進入成就,要從歡喜門成就。要掃除你們過去受的影響:多少年以來,佛門裡流行苦惱,有些修行人口口聲聲“我是苦惱人”,這是原則性錯誤。修行的路子都錯了,所以末法眾生不能成就。

修行能開智慧成就就快,智慧不開,修行又苦又慢,叫苦遲通行。開了智慧,修行既快速又快樂,叫樂速通行。要開智慧,就要求文殊菩薩加被,學文殊菩薩的法,明天四月初四文殊菩薩生日,大家一起求文殊菩薩加被,也可發心修文殊法,當然是很殊勝的。

修行要有“茅篷”精神,
十九級台風吹不倒,根根茅草不肯去

你們要求隨行的同學吃住都由所去的道場安排。我七、八月到浙江泰順崇教寺教禅定,那邊是避暑勝地,空氣又好,是個養身的好地方。蘇州華醫生去過,他說:“這是神仙住的地方”,連洗澡都是礦泉水。

崇教寺的同學們在山頂上給我蓋了一個茅篷,我天天上去修禅定,2006年一場十九級台風,把屋頂都削掉,我們池邊的走廊全削光,有這麼厲害!可是這個茅篷一點也沒動,連一根茅草都沒有掉下來。這個茅篷還是可以抬著走的,而且前面都是空地,真是奇跡。

所以我寫了幾句話:“小小茅篷禅中安,定中自有金剛基,十九級台風吹不倒,根根茅草不肯去”。要問我怎麼培養人才,就是按照這兩句話,任何歪風邪氣、魔道、外道,壓不倒我們,我們是不倒翁。“根根茅草不肯去”,來求法的,趕不走,罵不走。希望你們學三皈依觀的能有茅篷精神。

修好三皈依觀,四念處、四正勤、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輕輕一抓就起來

提要:
  ·三皈依觀攝一切佛法,修好三皈依觀,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
   、八正道,輕輕一抓就起來
  ·三皈依觀攝一切禅法

能海上師說:三皈依觀攝一切佛法

(一)攝三十七道品。觀不淨、苦、無常、空,攝四念處;忏悔求加持,攝四正勤;生起意樂,精進修行,能生止觀,攝四神足;於上師三寶及戒皈依,即是修信等五根五力;七覺支是定之支分;八正道是修得成就之應用。故三十七道品,無不攝入此中。

三皈依觀攝一切佛法,修好三皈依觀,
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輕輕一抓就起來

我再稍微講一講三皈依觀的殊勝,能海上師說:三皈依觀攝一切佛法,第一,“攝三十七道品”,四谛法最重要是道谛,道就是路,沒有路你怎麼到彼岸呢?道品就是修路的工具。三十七道品的理論、修法,不光是學,還要在道谛裡修成就,這就是了生死的大事。三皈依觀全包括了,所以是圓滿的。

三十七道品第一個是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三皈依觀裡有“觀不淨、苦、無常、空,攝四念處”。

三皈依觀裡還有“忏悔求加持,攝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長,這就是三十七道品裡的四正勤,在三皈依觀裡可以天天修起來。

修三皈依觀可以生起意樂,使你精進修行,能生止觀,這就攝四神足,也叫四如意足,就是欲、念、進、慧。要得定,首先要修好四神足。神就是快,神足就是你修行路上跑得快。

三皈依觀裡,“於上師三寶及戒皈依,即是修信等五根五力”,信根信力,進根進力,念根念力、定根定力,慧根慧力。

七覺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是定之支分,三皈依觀全是在修定。故具足定之支分。

最後是八正道,正見、正語、正思維、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是修得成就之應用”,你前面修有一定的成就了,應用起來,就是八正道。所以說,“故三十七道品,無不攝入此中”。

三十七道品,一個一個都要修起來。但也有方便,佛法開起來很廣,初地菩薩一個法能開出一百個法,要收,一百法就收在一個法裡。我們的法流是圓滿的,既有聲聞乘四谛法的修法,也有大乘成佛的修法,能修三皈依觀就全在裡邊了,像碼頭工人有支歌,把各種貨物放在鋼絲網裡,吊車一動,“輕輕一抓就起來”。

三皈依觀攝一切禅法

第二,“攝一切禅法”。無論你學什麼禅全在三皈依觀裡,包括禅宗的一心禅,也包括我們修的次第禅。

我看你們越聽越高興,那麼留一點明天講,好讓你們繼續高興,今天就到這兒。

學修三皈依3-1 (6)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7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正法興起來,大家都高興,
空了樓房,正法衰落 大家都有罪過

提要:
  ·正法興起來,大家都高興,空了樓房,正法衰落,大家都有罪過
  ·多看功德,僧團和合,佛法就容易興起來
  ·文殊菩薩妙吉祥,最喜歡眾生能修行
  ·三皈依修法極其殊勝,所以學修三皈依的要求也很高
  ·學修三皈依,大家都可學,亦可隨行在我身邊學

正法興起來,大家都高興,
空了樓房,正法衰落,大家都有罪過

我們這個樓剛蓋好的時候,有同學看到沒這麼多人來住,恨不得把這樓拆掉,(眾笑)我就說,將來小住同學來了,是很需要的。

可能我的話給護法聽到了,護法一護持,大家都發心來了。你們來很有功德,第一,居士湊錢把樓蓋起來,就派上了用場,第二,學法的人多了,人氣旺了,使同學們都很歡喜,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這個功德就大;還有一個功德更大,人多了正法就興起來了,何況你們來自各地,回去給周圍的人講講,影響就更大了。今天這裡擠得滿滿的,滿就是功德,叫圓滿功德。

 多看功德,僧團和合,佛法就容易興起來

要發歡喜心就要看功德,同學之間看功德最稀奇,看煩惱不稀奇,因為來佛學苑的都不是阿羅漢,大家都有煩惱,你自己也煩惱。多看功德,僧團就和合,佛法也容易興起來了。

昨天又來了好多同學,教務部門要安排好。我看是不是再蓋一個樓,講堂蓋得更大些,因為外地同學還有好多沒來。

文殊菩薩妙吉祥,最喜歡眾生能修行

你們學修禅定也有十年多了,我也八十一歲了,有情決定死,死來無定期,死至不可拒,死後何所去?可能有的同學心裡會想,“老師,文殊菩薩聖誕要說吉祥話。”我這就是吉祥話嘛,凡是修行的話都是吉祥話。不念無常會不吉祥的,天天念無常,天天加緊修行,文殊菩薩特別喜歡,天天給你加持,那就吉祥了。文殊菩薩最喜歡的是修行,最不喜歡躺在床上睡懶覺的人。

三皈依修法極其殊勝,
所以學修三皈依的要求也很高

老同學在我身邊天天聽法修禅定十年多了,也比較有基礎了,可以開始學三皈依觀了。三皈依修法極其圓滿極其殊勝,能使你將來成就法報化三身,所以學修三皈依的要求很高。

三皈依觀本來都是口傳的,後來眾生根機不好,記不住了,就用文字寫下來。你學到了,就你自己修,不可教給他人,教要有傳承。

學修三皈依,大家都可學,亦可隨行在我身邊學

這次學修三皈依,既照顧到現在還沒有來常住的老同學,也照顧到新同學,新同學會比老同學多。如果按水平訂標准也很難,誰知道你以前學了禅定在家裡修不修?有些新同學善根很好,素質很好,再要他等個十年,可能胡須也長了,所以這一次小住同學、新同學都能參加。

因為三皈依觀要學一段時間,我不可能老在一個地方,譬如初七我就要到漢川大般若佛學苑,主持釋迦佛聖誕法會,漢川的同學都在忙碌地准備。常有小住的同學提出要求:我走到哪裡,他們想跟到哪裡,要跟隨我到漢川。要滿他們的心願,要照顧好他們。例如上次我去珠海深圳講法,有些同學就隨行跟我來到這裡。

學修三皈依3-2 (7)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7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修行要精神抖擻,
和合要面帶微笑,成就要學大般若

提要:
  ·小住隨時可回家,講得細,基礎差的也能跟上,常住基礎好,成就快
  ·修行要精神抖擻,和合要面帶微笑,成就要學大般若
  ·佛弟子要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學修三皈依中的戒定慧,就能成就法報化三身
  ·三皈依觀攝三十七道品,沒有道谛的斷煩惱,就沒有滅谛的成就

小住隨時可回家,講得細,
基礎差的也能跟上,常住基礎好,成就快

這次三皈依的學修,學多久你自己定。居士有了家,麻煩多。講個小故事,我在外地講法時提到,佛說家是牢獄、家是旅館。有居士聽了就起煩惱了,他不認可佛說的話,他就不來了,還不許他老婆來聽法。釋迦佛的話會錯嗎?他不許老婆來,不是證明家庭是牢獄嗎?既然已經成了家,苦不堪言,對你們的實際情況也要理解,你們家有急事就可以打個招呼隨時回去,不用請假。

有的同學有點顧慮,放得這麼寬,新同學可能沒什麼基礎吧?這不必擔心,因為我們這次是從頭開始,先學理論後學修法,我是一步步教的,教得又詳細,到那個時候,基礎也差不多了。

你們老同學跟我學了十年也不吃虧的,你看阿難尊者一直在佛的旁邊忙,很多大弟子都證了阿羅漢果,他還沒有證。所以佛涅槃後,五百阿羅漢結集經典,就不讓阿難參加。阿難說:“我在佛身邊聞法最多,為什麼不讓我參加。”大迦葉說:“你沒有證阿羅漢果。”阿難尊者非常慚愧,就到樹下去禅定,很快就證阿羅漢果。所以基礎好,證果快得很,不吃虧的。據說,阿難尊者一出來,很多人覺得佛沒有涅槃,還在嘛,因為阿難尊者一直在佛身邊,面相行動也就跟佛的樣子一模一樣。

 修行要精神抖擻,和合要面帶微笑,
成就要學大般若

這次學三皈依,要求太高了也不現實,我們都是凡夫眾生,不可能沒有煩惱,但是有個要求:不能在老師同學面前起煩惱。即使你心裡起煩惱,你不能影響人,臉上還是要微笑。假如做不到臉上微笑,趕快抽兩三分鐘到寮房裡自我調整,調整好了,再高高興興出來,這個要求要做到。

時間不等人,你的煩惱影響了別人,也就拖了大家的後腿。所以氣量小、容易起煩惱、容易怄氣的,暫時不要參加,等你改好了,再參加。每個同學全是親人,我們要過六和生活,不能不和。我們法流不說空話,你學了,這一輩子就要成就,生命時光極其珍貴,千萬不要浪費。我們法流歷代祖師沒有一個不是大成就,能海上師,他就是生死自在,他是大般若的成就。

佛弟子要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
供養一切眾生

我們這兒吃飯不要錢,住宿不要錢,什麼都不要錢。佛弟子要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還要供養一切眾生,所以我們不賣門票、不賣香,居士燒香就自己去大殿裡拿。如果你住滿一個月,每天食宿收你五元錢,生活用品我們全部供應。你們來這兒學習,不會餓你一天肚子,只希望你們個個成就。(掌聲)

學修三皈依中的戒定慧,就能成就法報化三身

這次學修三皈依,要在戒定慧中成就,在三皈依的禅定修法裡就能成就法報化三身。學修三皈依能同時修文殊法,成就就更有把握。能海上師講過:一本文殊法就能使你從凡夫修成佛。因為文殊法是大般若的法,大般若是圓滿成佛的法,所以《大般若經》又稱《佛母經》。如果搞片面,就好比拐子一條腿走路,所以學法修行一定要學圓滿的法,那才會有圓滿的成就。

三皈依觀攝三十七道品,沒有道谛的斷煩惱,就沒有滅谛的成就

今天再略微介紹一下三皈依觀的殊勝,昨天講到能海上師說:“三皈依觀能攝一切佛法,一,攝三十七道品”,修好三十七道品就能證阿羅漢果。苦集滅道四谛法,關鍵還在三十七道品,沒有道谛的斷煩惱修行,就沒有滅谛的成就。

學修三皈依3-3 (8)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7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雖得聞思,但不修觀作用不大,
生根就產生力,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

提要:
  ·三皈依觀攝一切禅法,包括次第非次第及聲聞、菩薩乘的種種禅法
  ·雖得聞思,但不修觀作用不大,生根就產生力,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
  ·一切觀境皆由尋伺生起喜樂,修行不離欲就不可能成就初禅行
  ·由修皈依三寶及戒,並觀四谛理得內證淨,即入二禅,二禅名“定生喜樂
   定”
  ·引生妙樂,即入三禅,三禅名“離喜妙樂定”

三皈依觀攝一切禅法,
包括次第非次第及聲聞、菩薩乘的種種禅法

今天講第二:“攝一切禅法”,所有的禅包括次第禅、一心禅,全在三皈依觀裡面。中國禅宗是從達摩祖師開始,是一心禅,又叫祖師禅。我們學的是次第禅,又稱如來禅,是釋迦佛四十九年教法裡戒定慧的定學,所以包括了聲聞乘、菩薩乘、佛乘的種種禅定,全皆完善。

 雖得聞思,但不修觀作用不大,
生根就產生力,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

聲聞乘三十七道品以四念處為總綱,菩薩乘裡也有各種修禅定的方法,比如禅定中修四無量心,要觀一切眾生皆父母。“雖得聞思,但不修觀作用不大”,因為光是聽法,聽聽就過去了,修了禅定你就定在菩薩法裡,那就生根了,就進入了五根五力。假如走上菩提大道,就是佛乘。佛的法報化三身的修法也在三皈依觀裡,所以說“攝一切禅法”。

一切觀境皆由尋伺生起喜樂,
修行不離欲就不可能成就初禅行

能海上師說:“一切觀境皆所以修尋伺”,尋是粗相,伺是細相,尋在前面,伺在後面,我們如今修的禅定,全在修尋伺,等講初禅二禅的時候再詳細跟你們講尋伺。

“由尋伺生起喜樂”,通過尋伺,心越磨越細,心細了,四大也細了,毛細血管、中脈左脈右脈容易通暢,一舒暢,就產生喜樂,就進入初禅。初禅叫離生喜樂定,離是離欲樂。

我們佛弟子不能學儒教的追求功名、財富、女人、追求榮華富貴、光耀門庭,這都是在追求欲樂。過去受儒教思想影響的人,都以一妻二妾為榮,能斷煩惱嗎?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還愛喝酒,酒色財氣全具備,反而助長了貪瞋癡的發展,就會影響我們修行,也就斷不了煩惱,修行不離欲就不可能成就。

離開財色名食睡的貪欲,從清淨的生活中產生喜樂了,由這個喜樂而入定,叫離生喜樂定。

“成就初禅行”,初禅有五個支分,覺、觀、喜、樂、一心,這些我從前有講過,你們可以去看菩提心網站裡有。

由修皈依三寶及戒,並觀四谛理得內證淨,
即入二禅,二禅名“定生喜樂定”

能海上師說:“由修皈依三寶及戒,並觀四谛理得內證淨,即入二禅”。三皈依觀裡,有修皈依三寶及戒,還有觀四谛的道理,得了內證淨,就進入二禅了。二禅又叫定生喜樂定,有四個支分,叫內淨信、喜、樂、一心。初禅已經入定了,所以二禅是從定中產生的喜樂來成就二禅行。

引生妙樂,即入三禅,三禅名“離喜妙樂定”

三禅呢?能海上師說:“引生妙樂,即入三禅”,你們將來修三皈依觀,妙樂無窮,時間都會忘光的。八三年我辭了醫院裡的工作,天天在上海龍華公園修禅定,每天早上十點鐘坐下去,修完禅定一看表,下午三點鐘。修的就是三皈依觀,還是簡單的修,我就奇怪,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而且不覺得累,不覺得時間長,真能體會到達摩祖師面壁九年,妙樂無窮啊,到這個程度你還會要老婆嗎?(眾笑)

三禅是離開了二禅的喜,再進入妙樂,叫離喜妙樂,那是更細了,有五相:離喜、捨行、念正智、身受樂、如諸聖人解。到了三禅,你差不多已經靠近聖人的邊緣了,一切都能如意,所有的結都解得開來。



學修三皈依3-4 (9)

傅味琴講於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7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禅定是降魔,外道一知半解
去修禅,容易入魔

提要:
  ·修空觀等,捨念清淨,即入四禅
  ·四禅要成就不苦不樂捨,要捨掉禅定中的苦與樂
  ·禅定是降魔,外道一知半解去修禅,容易入魔
  ·修禅定要無所求,難得平靜自然,是無明習氣故
  ·應在此怖苦與愛樂上著眼,則不動。大動常動就是生死輪回
  ·三皈依觀裡有修內外空、大空,即修空無邊處。修諸觀境,即修識無邊處。
   心境俱空,即無所有處

修空觀等,捨念清淨,即入四禅

從三禅進入四禅,能海上師說:“修空觀等,捨念清淨,即入四禅”,這些都在三皈依觀裡邊,你修好就進入四禅。四禅的總相有三:斷苦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先把憂跟喜滅掉,還要捨掉不苦不樂,這些修法三皈依觀裡都有,所以能進入四禅定。

 四禅要成就不苦不樂捨,要捨掉禅定中的苦與樂

所謂“不苦不樂捨,苦者微微恐怖”,有微微的恐怖都要去掉,如果你盲修瞎練出了恐怖境界,你一起恐怖心,入恐怖魔;你出現了好的境界,歡喜得意,入歡喜魔。所以你們不要盲修瞎練,要照釋迦佛的教導去修。

禅定是降魔,外道一知半解去修禅,容易入魔

有人說修禅定容易入魔,禅定是降魔的,怎麼說成入魔呢?你一知半解,去修禅定,是你自己搞錯了嘛。

從前上海有個外道的地方,有個趙先生經常給人用“仙水”治病。他點三支香,在一杯水上比比劃劃,念念有詞,再吹口氣,把香灰吹在杯裡,說喝了能治病。從不要錢,也不吃你飯,什麼都不要。

後來聽說趙先生閉關了,過一個時期說趙先生能看到南天門了,再過一個時期問:趙先生怎麼樣了?說“趙先生變了一堆白骨。”(眾笑)外道都是這麼亂搞的。

修禅定要無所求,難得平靜自然,是無明習氣故

“樂者小小希望”,也要去掉,我常講修禅定要無所求。“難得平靜自然,無明習氣故”,為什麼做不到平靜?我們的根子就是無明習氣。儒教《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初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沒人說清楚過。佛教十二因緣就講清楚了,人是從無明開始的。孟子有句話“天作孽猶可活,人作孽不可活”,天是指誰,也說不出來,佛教就講清楚了,天是指天人,而且講得非常具體細致。

應在此怖苦與愛樂上著眼,則不動。
大動常動就是生死輪回

“應在此怖苦與愛樂上著眼,則不動”,如果你能在這一點上著眼,修成沒有愛沒有苦,就不動了,不動就是定。

“還應在大動常動上磨練經過”,咱們凡夫眾生,都在大動常動裡,大動常動就是生死輪回。有人不相信有生死輪回,你們現在不是來了嗎?過幾天又回去,下次再來,再去,這不是輪回嗎?動得這麼厲害,怎麼脫離輪回?在這兒常住就不動了嘛。

如果你證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命終就生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因為修禅定的福報大,人間沒辦法享受,所以要到色界天去享受。

三皈依觀裡有修內外空、大空,即修空無邊處。
修諸觀境,即修識無邊處。心境俱空,即無所有處

三皈依觀裡有“修內外空、大空,即修空無邊處”,首先修內空,內空空六處;再修外空,外空空六塵;再進入內外空,空十八界。

還要修大空,不修大空怎麼成就法身呢?大空,就是修空無邊處,那是無色界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就是無色界的四空天,四空天的壽命極長,長到你究竟哪一年死,不知道。(眾笑)“修諸觀境,即修識無邊處。心境俱空,即無所有處”,這些修法全在三皈依觀裡。

 

上一篇: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下一篇: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