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釋義——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四品,釋迦佛開始為眾生剖析煩惱的心。釋迦佛為了讓我們有智慧,讓我們開悟,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啊!

釋迦佛苦苦的給眾生講了四十九年,到最後涅槃的時候,他還說沒有講一個字,也沒有說過一個法啊!講沒講呀?講了,講了四十九年的法。講沒講字呀?三藏十二部那些字都是他說的,是由阿難等大阿羅漢們記錄下來的。法就是宇宙的道理,這些道理都是開啟自己的工具,並不是真理的本身。

釋迦佛不讓執著這些經文,不要執著他的話,是要大家在經文當中體悟宇宙的真理以及宇宙的原貌。當不執著他講的法,又明白他的經文的時候,就是覺悟者。能不能成佛,最終能不能做佛位,這是要靠每個人的精進和禅定的。

第四品的題目是“妙行無住”。從前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談這個“妙“談了三旬(一旬是十五天)都沒有談完。“妙”字的古體字是左邊是一個“玄”,右邊是個“少”。這個“玄”字的涵義幽深淵博,是用語言不好說的,所以叫“妙”。能明白“妙”字的人,基本上對宇宙法、佛法、道法已經懂了百分之七八十。因為“玄”字就是在講宇宙的真理、自然的規律。“妙”,也是我們那個心,我們的心為妙,妙有真空,所以說講的是心。

心行無住,釋迦佛開始一點點的告訴我們,如何修菩薩?菩薩有出家的菩薩,有在家的菩薩。在家的菩薩非常多,比如皈依之後受了菩薩戒的人,哪怕沒有受菩薩戒,但是在行菩薩道的都叫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前面佛講了得度要除四相,接下來佛再一次的對須菩提開示,是展開具體說了。菩薩應如何修法?也就是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怎麼修?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態?物來則應,物去不留。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心中也不留存。隨時隨地無所住,就是離開一切相。布施就是統統放下。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還是無畏布施,都要達到三輪體空。

布施分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財布施。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或者供養僧人。

法布施。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

無畏布施。竭盡所能去解除別人的恐怖和畏懼。

三種布施中以法布施為最殊勝。平常人們的布施一般都是財布施。

財布施是培養自己的福德、福報。真正想要自己有福報,就要用清淨的心去布施。很多人把錢布施出去了,第二念就開始想不應該給這個人啊!——這就不清淨了。因為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我說這個要飯花子可能比我還有錢啊,因為他穿的西服革履的,還在路上要錢。給的時候是很清靜的,給完之後就不清淨了,這樣的布施會打折扣的,自己的福報會打折扣。給了就給了就不要想了。

財物布施要平等。比如說到寺廟裡,想要供養那些受過大戒的師父們,供養的錢財要一律平等,給這個一百,那個也要一百;給這個十塊,那個也要十塊。不能說我跟這個師父熟悉,跟那個師父不熟悉,給熟悉的師父就多,給不熟悉的師父就少,這樣的話福報也會有折扣。如果一個受戒的師父和一個沙彌,這個時候可以分開,受過戒的師父可以多一些,沒受過戒的沙彌可以少一點。

所以布施的時候一定要平等,平等的布施所得的福報就是平等的,因為他們都是修行的師父,種的福田要一樣。再打個比喻,這兩塊田地都是你的,一塊田裡稻谷種得滿滿的,另一塊稻谷種得非常少,到秋天收成的時候是不是一個多一個少啊!這兩塊田都是你的,種福田也要一樣多。

釋迦佛托缽乞食的時候,是挨家挨戶不分窮富貴賤的要。他給眾生種的福田是平等的,機會都是一樣的。眾生對這些修行的師父們也要一樣,這樣自己的福田種的是圓滿的。這樣布施平等,就會沒有分別心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沒有了。沒有的時候,自己的相貌會慢慢的轉變成非常端莊秀麗。在沒有四相,直接用清淨心去布施的時候,得到的真是用語言無法形容的。

世尊告訴我們,一個真正修法的人行布施的時候,那顆心不應該有所牽掛。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都要空掉。有所牽掛就要有四相出來。有四個相的時候,三輪不空,很難入道。

無所住而行於布施,三輪體空,四相皆無,心是很清淨的,是平等的,布施得的福報是無量的。如果心有四相,三輪不空,心是有所求的,是有為的,布施的福報就非常局限了。所以說佛非常慈悲,告訴我們應該無所住行於布施。

翻來覆去就是告訴我們,用清淨的心去布施,心中沒有四相,布施才能叫真正的心無所住。有所住是因為有四相,心就不清淨了。

佛家有句話:忠厚的人容易開悟,越是狡猾越自以為聰明的人越是很難開悟。因為憨厚人的心非常清淨。如果自認為自己讀過博士、博士後、讀過三藏十二部,是一種賣弄炫耀的心、不清淨的心,反而不好開悟。

在學佛法之前,我只對《易經》、《道德經》非常清楚。用《易經》算命算了幾年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大悲咒而歡喜,大悲咒聽了半年後看的第一本經就是《金剛經》。當看到第十五品:“不驚、不怖、不畏”的時候,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因為《金剛經》正好對應《易經》裡的很多卦、很多道理。我是通過《易經》的底子,然後看《金剛經》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釋迦佛的話,懂得了老子的話,懂得了宇宙的真理,把佛道兩家的道理貫通起來了。

我在給人家算命的時候,也是告訴來算命的人和別人合作投資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非常輕,把對方的利益看得非常重。正好和《易經》的心法以及《金剛經》對應起來了,把我看輕,這樣去合作、去做買賣、去當官、去管理公司的時候才會順利。所以說我是通過這種比較,一下子豁然開朗,心開意解了。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一說到色,很多人就想到女人,這是錯誤的理解,狹隘的理解。真正的色是指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色來構成的,赤橙黃綠青藍紫,所有的物質組成的東西都有色彩。

前面講布施著相,根本就沒有功德。不著相,無相布施,功德是無量的。這裡指出了六塵不住的問題了。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在布施的時候,對六塵的相都要空了。要是著色布施也是有所執著,著聲香味觸法布施也是有所執著。有所執著,這個功德就是有限度的。要無所執著的布施,三輪體空,心無掛礙,離開六塵的相,離開四相,這個功德是無限度的,沒有限量的。

這句話和《心經》裡“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是一個道理。真正用清淨心去布施就不會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上了。因為有六塵就會分辨是非、好壞、長短、美丑。心中不住六根六塵六識的時候,這樣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會得到無窮的福德。

不住相布施是無為法,也就是說心無所住的去布施,是用那種清淨心去布施,是無所求的。有所住布施是有為法,是有求心去布施。比如說給這個大師父一百塊錢,我可以得非常非常多的福德,這種心態就是功利性的有求心啊!

無住相布施,就是說不要有布施的心、施捨的心,要用一顆清淨的心、真誠的心去幫助別人。比如說看到一個要飯的,大冬天跪在地上,凍得要死。你用那種憐憫的心、同情的心、博愛的心給他十塊錢,你說我也幫不了你太多的忙,你用這十塊錢買碗熱面吃吧!這種心是一種很真誠的心,但是也著了相了。只有用最善良、最真誠的心真正去布施,得到的利益非常大。心無掛礙的去布施,心才最自在。如果是有所回報的心去布施,就會不自在啊!

無相布施,福德是無量的。有相布施,福德就有限量了。比如說我布施這個大和尚多一點,他能為我念經祛災,我將來會得到非常多的福報,而小和尚沒有本領,我就給少一點。有這種分別心的時候,得的福德就很少了。

無為布施、無相布施的時候,得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無量無邊的。因為心中沒有四相沒有是非的時候,它等於虛空啊!無相等於虛空。整個宇宙無邊無際,《易經》裡:大到無外、小到無底。釋迦佛也講了,無相就是心了無痕跡,也就沒有邊際了。有邊就有限度,哪怕十億光年,也叫有邊,有邊就有盡頭,有盡頭就有大和小、遠和近。

無相就是無為,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才是最好的心態。大家用智慧去看《道德經》、《易經》,結合在一起來研究佛經,會受用無窮。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緊接著就告訴須菩提,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應該無相無為的去布施。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如果心無所求,不住四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的去布施,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德。只有把六根六塵六識全都關閉的時候,我們的真心才會現前,無位真人才會出來。

須菩提啊!你用那顆真正的清淨心、涅槃心、佛心、沒有四相的心、沒有是非的心、六根都清淨了的心去布施,得到的福德不可思量,是不可言表的。因為這個福德是跟宇宙一樣大的,是無窮無盡的。

如果心有所住,住在四相、是非、長短、美丑、善惡上,布施的東西就叫有量布施,有心布施了。有心布施就叫有量布施,有量布施就是有限度的。

【須菩提。於意雲何。】緊接著就問,須菩提啊,知道為什麼我前面講的用清淨的心用無相的心去布施,會得到那麼大的福德嗎?須菩提還是不太明白。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接著釋迦佛又問,東方虛空可以用後天思維來衡量否?須菩提說,不能呀,世尊。佛又問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不可以用我們的後天思維來衡量呢?須菩提說,不能啊,世尊,用我們的後天思維去衡量,那是不可能的。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這回你懂了吧,菩薩用清淨心去布施,福德就像虛空一樣,那是不可思量的,不可說的,不可說的。有心住在相上去布施,那是有壽命、有生死的,是短暫的。須菩提這個時候懂了。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須菩提,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唯一用無住相的清淨心去布施,去教給別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菩薩。大家修行看經文,首先要覺悟,覺悟才能看見我們本來的自性真如。如果迷失了也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自性真如也就顯現不出來了。如果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離開四相,遠離四相,關閉六根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自己的本來(真如本性),也就是看到我們的法身。我們的智慧在法身上,不在色身上,智慧般若也可以說成是佛性、清淨心、無相心、菩提心、大光明心。

 

上一篇:楊惠南教授:山色豈非清淨身
下一篇:楊惠南教授:成唯識論中時間與種熏觀念的研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