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
釋法界法師
第一天
大家晚上好!我們從今天開始講《道德經》,《道德經》在我們中國已經流傳了兩千六百年了,從古至今很多人在翻譯、在解讀它,絕大多數都是從文字上來考證它。今天我試著用修行人的眼光來解讀它,看《道德經》是否是跟佛講的一樣,是不是說的都是一碼事。
這本《道德經》是老子寫的,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號髯,髯是因為他生下來有胡子,所以叫髯。他在周朝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專門征集保管書籍,進而飽覽了周王室及諸侯國的典籍,所以說他的學問在當時是最高的。他高於孔子,孔子曾經這樣評價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說明老子高深莫測,已經超出了我們人類的智慧,他的眼光非常深邃,心非常細膩,從這五千多個字來看老子的心和老子的思想,他對宇宙、人生以及我們的生活環境了解的已經非常透徹,洞徹天地人間的睿智讓我們現在看起來目瞪口呆,他在兩千六百年前就把現在的事情說的很清楚。我有時候在講佛經的時候往往就把老子帶了出來,現在的人沒有誰能比得上老子的智慧的,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沒有超越老子的。
說釋迦佛超過他了,我敢說釋迦佛是在老子後邊,但確實也超過了老子,因為他傳法四十九年,把該說的不該說的,該講的不該講的,統統給你說完講完,最後臨走的時候他還說沒說過法,說我說法你就是在謗佛。老子寫完經走人,釋迦是講完經走人,但都是一個心態,不要執著我的東西,要在我的基礎上去發展,要闊步往前走,這是他倆共同的地方。
不管我們學哪一門派,你要知道那個門派說的是什麼?我們了解一部經典以及一個作者內心裡面的思想,就應該探索他為什麼要這麼寫,不斷的去推敲研究,驗證他講的是否是宇宙的真理。要不然,我們就對作者或傳法的人不了解。
很多人學佛只是學了一個表面,張口邪教閉口邪教,不懂禮貌還蠻不講理,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了。不懂禮貌的人說明十善業道、人道沒有做好。他強迫你還強加給你一些罪名,這種人就甭說修行了,連“人”這一撇一捺都沒有修好,那修行就更走不好了。如果大家從這個網到那個群裡聽,有一個人不懂禮貌的來問你,不懂還裝懂,指責你強加於你的時候,你那時只有一個笑……這個人太可憐了。他為了護住所謂的正法不惜造口業,現在遍地是這樣的人。
我們不要做一個高高在上、指手畫腳的修行人,要做一個踏踏實實耕耘的修行人。耕耘就是探索和研究這個地,能不能生長出我們需要的稻谷,然後再老老實實的去耕種,而不是沒有頭腦的去偏聽偏信,人雲亦雲。只有一個不偏聽偏信健全的心靈或者是原始的靈動,才能親自探索與驗證這塊土地適合什麼作物,理智的耕耘。否則偏聽偏信就會成為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盲從的人。但是如果能邪到底也能得到真知,因為他有一個堅忍不拔的韌勁。我們需要這種韌勁,但是我們不需要盲從的行為。
我研究古蘭經、印度原始教派等等已經很長時間了,然後得出結論:老子在人道上雖然沒有去傳法,但我最佩服。如果他傳法的話,可能中國人不需要佛教進來,這也是因緣,也是宇宙的因緣規律,老子只能傳下五千多個字,只有釋迦佛才有講法傳法的權力,我們中國才有了佛教。現在中國的佛教和印度原始的佛教,可以肯定的說百分之八十不一樣了,因為中國的佛教已經融合了佛、道、儒以及百家爭鳴的思想,所以中國現在的佛教完全是中國化的佛教,這個大家都有同感。
佛教確實是從印度傳來的,但已經融合中國人的智慧。既然融合中國的智慧,我們就從中國本土的根上去找,三千年前的東西咱們不懂,就是周朝姜子牙以前史記的東西不多了,也很難找。只能說從周朝中期出來一個傑出偉大的人才就是老子,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導師,也是世界人的導師,因為世界人也在研究《道德經》,裡面無所不包呀!天文、地理、修行、吃、喝、拉、撒、睡都包括。佛經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運用的語言方式不一樣,但結果都是一樣的。釋迦的《佛經》和老子的《道德經》,闡述的東西的的確確是一樣的,就看你用哪個心態去研究去看它。如果你站得高,你看的東西就很遠,理解的東西就會全面;如果你站得平面低,你理解的東西就會低或少,也就是說眼光不是那麼開闊。
大家都知道《孫子兵法》,就是《易經》《道德經》結合的產物,所以大家不要低估自己的東西,不要完全盲目從外。外面的東西再好也是從中國漂流出去的。西方人說中國的漂流品過來了,中國的老子來了,老子在西方人的上空。西方人說我們把上帝帶到你們中國,上帝就在你們中國頭頂。那我們也可以說老子也在你們頭上閃閃發光啊。因為從古至今西方就在研究老子,研究《易經》,的確超過了中國人研究。他們把中國的東西發揚光大了,可是我們還沒有反思過來,就一味的往外求,就和我們修行一樣老往外求的時候,就把自己原本的東西忘掉了。
《道德經》是一本天書,和佛經一樣都是天書,是天人說的書。有些人說釋迦佛不是天人是佛,“佛”是我們強加給他的一個詞匯一個名字,老子和釋迦是三界外的天人,不是三界內的天人。我們要研究他,只有你研究他們了,才能對《佛經》、《道德經》圓融不二。《道德經》裡面有符咒。那很多人說,那怎麼有符咒呀?當然有符咒了,研究它裡面就有符咒,不研究它裡面就有臭狗屎。很多禅師就說,看我的手像個什麼?像不像驢的蹄子。如果沒開悟的人就會說是佛手,那可能就挨禅師一大棒子,因為你沒開悟說人家是佛手就屬於謗佛,你開悟了就可以說他是佛手。
我們修行學佛或者學道,一定要真正的明了自己的東西,不要向外求,這是雙重語言,文化不要向外求,西方的文化除非埃及,我還是認可埃及古老的東西,確實沒研究透它,它的著作也不多,我現在只對埃及的東西還差那麼一點點。
不管是文化,還是修行都要從內找,找到內之後,再和外面的東西去相融。很多人是先拿外面的東西來融,怎麼融和心也融不到一起,最後就開始消極,說佛教講的是空,道家講的也是空,最後空的就說還不如死了算了,跳樓的自殺的非常多,這叫斷滅見、邪空見。他們沒有完全從內心裡走,完全是從外面去求,求到最後是苦不堪言。
大家修佛法看《道德經》一定要從內求,老子的東西都是從他心內展示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還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老子的東西。大家如果不服氣可以去放眼世界,你看其它國家是如何來研究的。我們智慧不夠的時候多看書,多看幾種版本的書,那些作者寫出來的結論可以去對照,把最好的精華吸取過來,然後開動自己的智慧大門——如來藏,這時候你就會得出最正確的也是你最滿意的一個答案。
《道德經》五千多個字,《金剛經》也是五千多個字,它倆說的很多東西在大相上都是一樣的,是無我,要忘掉自我,達到人無我,然後還要忘掉法中無我。自古以來很多人解這兩部經是同時翻譯,我比較喜歡自己琢磨,錯了也好對了也好,琢磨完講的時候看他通不通。什麼叫通不通?告訴你們一個訣竅,你在研究出來一個法之後要去講要去說,你在說的過程當中,如果它是通達無礙的是圓滿的,你講的時候會非常順利沒有障礙。什麼叫沒有障礙?就是智慧上沒有障礙,好像黃河水從天上來一樣源源不斷,這就是佛的加持力,這說明這個東西你是研究對了。
如果你研究有錯,你講的時候會有障礙,感覺頭腦發蒙不清醒,而且語言運用力不好,並不是說你的學歷不夠,到那時候你的語言會有障礙,這就是說佛不讓你說或者說老子不讓你講。你講了會障礙到別人,不僅自己障礙也障礙別人,這就是一個講法人對不對路的問題。
如果你講的對路,你說話的能力能量只有你自己能知道,你會越講越舒服,詞匯越講越多,而且那時候智慧不斷的湧現出來,這就說明你理解的這個東西是對的,哪怕稍微錯一點,你在講的時候馬上有一種靈感覺得那句話是錯誤的,應該是這麼來說,到時候佛會教給大家,這個方法我在這裡講給你們。這也是我以前實踐過來的,不斷的去實踐,實踐完思考完之後,在講的過程當中自己錯誤的東西就給糾正過來了,所以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很多人口若懸河,但你聽起來還是在表面上走,表面的功夫確實到位我也服氣,但他的內在是否真的過關了,這讓咱們有慧眼的一看,確實是佛在加持這個人或老子、一切天人都在加持他。
能明白《道德經》的人,基本上他在修法上或者在修佛法上障礙就不多了。你看那些有障礙的,說一句很難聽的話,就是他對《道德經》以及中國的古文化真的不了解,很多人真是這樣的。他如果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上古民間文化真的研究了,他的智慧絕對是打開的。
你在給別人講的時候或者聽別人說的時候,你的智慧就在打開,覺得他講的這個理論或佛說的這個道理或老子說的這個道理和古時候那種東西確實是吻合的,你在講或聽的時候你的智慧就在變,不需要別人說這個東西是真的,真經假經不需要別人告訴的,自己的本性就會告訴自己。
很多人看《佛經》說這部經是假的,那部經是假的,如果讓我來看三藏十二部全是假的。有人說你在謗法。我不是在謗法!釋迦佛都說了,他沒說過一個字,也沒說過一部經,難道我是在謗法了?不是的!你執著這部經是真的,那部經是假的,那你才是在謗法!因為有分別心。這部經魔說的也好,佛說的也好,你的心非常正非常直而且很有智慧,假經自然也變成金子;心歪,真經給你也是假經呀,起不到妙用啊。
“妙”從自性當中來,觀音的那個瓶子裝的就是我們自性當中的甘露,楊柳一灑,甘露遍三千大千世界,火宅變成清涼界。
大家修行不要學迷,如果學迷了這個東西真的不好評價,也不敢評價了,因為評價多了大家就會有爭論,評價少了又不理解。就像昨天晚上有個叫佚名的問一個問題:出家好不好,痛苦不痛苦?我說就像喝涼水一樣冷暖自知。他沒有反映過來還在問。然後我就問他有多大啦。他說這跟歲數大小有關系?如果你沒有超過20歲的話,我給你好好講。可他連回答的勇氣都沒有,說明心理是有障礙的,而且是自卑的。你如實回答,別人好指導你下步怎麼走。如果是30多歲,那話都聽不出來,我可能就要罵你了。你既然向法師請教問題,人家要問你關鍵性的問題肯定是有用意的,沒有用意絕對不會問你。聽不懂冷暖自知這個話那肯定是個小孩子。這個人連自己的歲數都不敢報……所以一看這個人就是糊塗,後來自個認了說一會明白一會糊塗。
很多時候我們的智慧會卡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就像那個小孩子不敢如實回答自己的年齡一樣,就會起到障礙,因為不禮貌了。所以說大家將來學佛,在修行上如果不懂,你請教人家的時候,人家怎麼問你要如實回答,人家好根據你的情況來回答問題,如果連這個都要隱瞞,這點心理障礙都突破不了,那還修什麼,現在像這樣學佛的人非常多。
我們今天來學第一章,老子的《道德經》分《道經》《德經》兩部分,《道經》當中包含著一部出世功法。很多人聽了之後可能覺得很好笑的,我怎麼沒有看出來呀?你說這話的時候我就可以回答你,你沒有用心看嘛,你用心看就是一部出世的功法。
第一章 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大家一定要清楚 “眾妙之門”是什麼門?這個眾妙之門就是佛說的八萬四千種法門。很多人說我不相信,不相信沒關系慢慢聽,聽完之後就知道信與不信,聽完再說話。很多人沒聽完人家說什麼,馬上就接話說是邪說。我又不是李洪志,我邪說什麼啦,我的鞋穿得比較正的!
“眾”就是多,上面是一個“人”,下面是兩個“人”,三個“人”往上就為多。
“妙”指的是我們的心,是清靜的微妙的不可思議的心門。我們人間沒有清靜之門。
“眾妙之門”是指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大門,叫神變,識神的神。七識以內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加七識末那識叫“眾”,為多。這個眾與多最後都要歸到“妙”裡頭。“妙”不是現在外面的寺廟,這個“妙”翻譯成清靜心,不可思議的心叫“妙”。要談這個“妙”字,得談一個半月,你去品這個味道就跟我們吃飯一樣,那個廚師先不要看他長相如何,別看他衣服髒,炒出來的味道就好吃。我們要吃他炒出來的菜,要品嘗他那個菜的味道,不要看他其貌不揚。
這個“妙”的古體字,是它的左半字是個玄之又玄的“玄”字,右半字是一個“少”字。現在“妙”是“女”字邊加個“少”,少女為妙,妙齡少女,古時候是16歲,好像現在的妙齡少女是20歲,社會在發展人也在發展,以前16歲就可以當媽,現在可能得22歲才能當媽。
“眾妙之門”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外相上的東西都要歸於清靜心,歸於第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為眾,眼根為一個法門,耳根也為一個法門等,所以叫眾法門,萬法都要歸於最後一個“妙”字上,歸於不可思議的清靜心,所以說我們從佛經從修行上來講這部經就好玩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從字面上講這個“道”是大道。“可道”是可以說出來的,用語言可以表達的。“非常道”就不是永恆的大道。連起來講按字面翻譯就是,道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是可以描述的,但那就不是永恆的大道,就不是它最原始的大道了。“名”如果給它起個名相,是可以命名的,但那就不是永恆的名字了。
一落於語言就死掉了,所以禅宗不落文字,不要落在文字上活著,要你跳出文字,文字可以運用,佛家叫妙用,會運用這個字。如果不會運用,就會死在文字裡。
現在我們不從字面上去翻譯,我們從本體、本心、本性上來翻譯,這個【道】是我們中脈,中脈是可以修的,叫可道,可以修出來的道。非常道,它的確是人類醫學發現不了的道,醫學證明不了它。為什麼?你看中國的醫院或者西方的醫院,誰解剖說這條經絡是中脈,沒有吧!所以這個道是中脈,《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裡的“經”字就是“徑”,即道路,就是指中脈。
【可道】我們可以修煉它,它是一個非常的大道,的的確確我們描述不了它,因為它是無形無相的。“道”從本性上來翻譯,就是中道、中脈。可道,可以修的。密宗、瑜伽都是修中道,中國的禅宗也是修中脈。
【非常道】它是一個非常難修的道,的確很難修,誰相信它是很好修的哪,不好修,所以叫非常道,非常難修的大道。今天我們要從佛法上,從自性本心上來講修行的法門。
【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名字,我們只能說中脈、中道,暫時從名相上給它按一個假名字,可以稱呼它,但是這不是它的真名,中脈也不是它的真名字。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這句話上,我們就能明白真正的東西,你用凡間的名相給它按加假名字,都屬於有為法。所以說無名才是真正的宇宙規律。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常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我們的中脈包含天和地,天在天輪,在我們的百會穴上也叫天門,地在海底輪,所以我們人身是個小宇宙,對應外相上的大宇宙。從你生下來的時候就具備了天地乾坤。乾坤二卦已經在我們身體裡完美的具備,天地就在自身自心當中,還需要在外面求個什麼啊。
天地未形成之前是混沌的,像我們在母胎之中混沌,一落地天地分清,天清地濁,人分八脈:乾坎墾震巽離坤兌(qián kǎn kěn zhèn xùn lí kūn duì)。天地無名,但是我們要給它起個名字強加於它,這是我們人類落地之後分別心產生出來的變化。先天的東西誰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沒有名字,但它的的確確存在於宇宙之間。
“無名”是零、是一。“無名”完全是在宇宙母胎先天混沌之中,所以叫常養萬物,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有名”是二,是萬物之母。“有名”是指陰陽,二生三,三生萬物。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出。
從我們自身來講,“無名”完全是在母胎之中,是在沒出母胎之前沒形成世界觀以前,出母胎世界觀就會形成,因為沾染後天的東西,“有名”就沾染了,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後得智,不斷的修。所以我們看經也好,修行也好,必須從自性當中去了解。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從字面上說,我們經常在毫無目的的、無拘束的、沒有局限的狀態下來觀察道,觀察那個無形無相的道。這種解釋從字面上是對的,但從修行上就錯了,層次就要分出來了。
從修行來講,就是在你禅定之中來返觀自己的大道,來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沾染了六道中的習氣。返觀自照自己的心那種微妙的變化,是不是真的入了禅定,是不是真的達到了無為無欲了。所以說老子的《道德經》是修行的,不僅僅是哲學。
【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邊際、端倪)】從字面上說,我們要經常從有為的、有目的的、有局限的角度來觀察那個道的邊際。
如果從字面上看我們會看迷茫的,確實從道義上會似懂非懂,那個道你見過嗎?沒有見過。咱們別說宇宙,就說咱們生存的這個大氣層,你能用眼睛看到嗎?看不到吧。但它又的的確確存在,無形無相,這個是我們要明白的東西。存在的東西只是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又脫離不了,這就是道。
從修行來講,我們要經常在禅定當中來觀察我們有為的身體,是否是和外觀的世界相融了。這個相融不是你隨便的去跟他吃喝嫖賭去,相融是出世間法和世間法要融合為一體。佛法不離世間覺,我們要從有為的人道行上來體驗無為的事情,用我們那顆清靜無為的心與宇宙融合,與人道融合。所以說宇宙與人生從《道德經》裡就體現出來了。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兩者就是“有名”和“無名”。“道”是無形無相。“有名”就是有名有相,我們給它按插一個名相,比如說電視上經常報道我們的地球外面有一個圈,我們生活在地皮往上、地球外面的圈以內這段的空間,這個圈就是有名有相的。無名無相指整個宇宙。這兩者雖然是異名,但同是玄妙的。如果我們不用圖案來表示地球大氣層的話,兩眼就看不出來,但是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示,就叫有名有相,這個是有為法。
無名無相的是我們內心與宇宙,抓不到頭也抓不到尾,這個時候就叫“同謂之玄,玄之又玄,”這又回到我們本體上,表示自己微妙的心要與宇宙、與現實來融合,另外一方面我們的心要達到清靜無為。
雖然它兩個的妙用不一樣,但的確都是一個東西,體相用三位一體,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確實這個“心”我們不好分別,不好去區分,它太玄妙了,你稍不注意稍一用力氣,這個心就像泥鳅一樣哧溜從你手上跑出去了,很難抓,所以叫玄之又玄。
我們的中脈的確是玄的不能再玄,如果修煉的好,一個草棍能從中脈扎下去,密宗有個婆瓦法,這個東西玄。我們人體之中最玄的就是中脈,最玄的就是這顆心,心和中脈是一體,所以我們要皈依心,皈依中脈。能量儲存於眾妙之門,儲存於我們第八識,儲存於我們的海底輪,不好理解,不好說的清楚,用我們凡間的語言,用我們主觀臆斷的東西都是很難理解的。
從字面上翻譯,“道”是非常大的,是無形的。如果我們從修行上講就不能那麼翻譯,你要按照自己的經絡,按照自己的實修來看來觀,這個時候你才懂什麼是“道”,“道”就是我們的脈,“眾妙”是我們身體七萬兩千條脈都要皈依中脈,這個時候我們的能量才會巨大,我們才能虹光一化回歸於佛國。
《道德經》第一篇講的就是我們人體,開篇就直接告訴你“眾妙之門”是什麼,修中脈去吧!很多人說,你這解釋是歪理邪說。歪不歪理你要如實修了,你就知道是不是我說的這個樣,不修不要說話,修行親證了才有權力。呂洞賓是過來人,可以把他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是不是這樣呀。真理永遠是掌握在一兩個少數人手裡,大家要自己去實踐眾妙之門,看它是不是玄之又玄,等你頭頂三花聚頂的時候,你看它是不是玄。
《道德經》前七八篇就是講修行,如何脫離世間。在你脫離不了的時候,他又講了回歸於人道修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你都修不出來那只好德篇,你來完完全全走人道,安分守己做好人。把人做好了最起碼還能落為一個人,所以大家學佛修行一定要知道這個出處,並不是要把中國的東西全都耙死掉。小乘佛法和中國的孔孟之說、還有老子的中往下是平等的,老子的中往上或者說最高的東西也就是釋迦佛說的般若法門。
在《道德經》第一篇裡頭還有一個故事,在五代十國的時候有個丞相叫馮道,他養了很多的門客,其中就有一個門客在馮道過生日慶祝的時候,他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講一下《道德經》。可第一篇他就碰上麻煩了,因為那個宰相叫馮道,在古時候講忌諱,尊者的名字不能隨便說。他一看“道可道”,“道”字正好是主人的名字,是不能講的,這太麻煩了。要按老子的經文給他們講哪,這主人萬一不高興再給我點罪名不值得,不好辦,他就在哪裡想呀想。為避免忌諱,這個名字怎麼給他改呀,突然之間他把心神用到最極至的時候,從這裡我又給你們說到修法上了,大家要聽呀,誰能把法接住了,誰就是有智慧,我在隨便講故事當中很多東西都是說的我們心體。他把心能量集中在一點發揮到極至的時候,他與宇宙接通關系了。他說這個話不好講,我用什麼話來代替這個“道可道”,他的心力心神心念集中在一點達到了極至的時候,得到了宇宙的加持力或者說得到了佛的加持力或者老子的加持力,打開了智慧大門,順嘴就說出來“不可說,不可說,非常不可說”,激發了人的本能,所以說我們人的本性有時在激發情況下就會出來。
人的運氣、人的命靠自己去打撈,凡夫不修行就被天老爺注定,怎麼算都是窮命。修行人,天老爺注定不了,修的好福慧具備了,窮人要飯的命也能變成富翁。大家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可以打開淨空老法師的記錄,他年輕時候人家說是要飯的命,活不過40多歲吧,他通過孜孜不倦的修行,現在成為法師當中的極少數很有錢的人,雖然錢不是他的,但他是極少數很富有的了。
我們大家一定要從本心本性上來考慮《道德經》,如果大家只從字面去了解它,這部《道德經》你是吸取不了營養的,還會落兩邊見。
很多人學佛之後,說中國的《道德經》低的很,沒有佛的高,頂多是小乘佛法的阿羅漢果位。我聽完這話就覺得可笑,只是在那兒想,你對中國的道家和中國的文化知道多少明白多少,你對老子、姜子牙、對黃帝、對伏羲(xī)能了解多少,這都是不孝子孫,炎黃子孫沒有把炎黃的東西了解清楚。並不是說不讓你研究佛法,佛法是真理可以研究,我是說你把自個中國人的東西棄之不要,完全都是西方的東西,這就是不孝子孫!炎黃的不孝子孫!我們也是伏羲(xī)玄女的後代,伏羲代表龍,玄女代表鳳,我們也是龍鳳的後代,所以大家不要忘本,要知道中國的傳統。要明白自古以來中國的人類如何發展進化的,文明是如何產生出來的。在古時候無巫不成村,每一個村裡的村長都是個巫,看巫的能力能量能控制多大的范圍,小巫就為村長,大巫就為縣長,再比縣長大的巫就為省長,所以叫百裡為王。很多人把中國的東西真的是完全廢棄掉,完全西方化,你就不看看西方化的東西是不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我敢說很多人沒有研究過這個過程,反正拿來一看西方的就好。
人們崇尚西醫,西醫是好得快,但吃完藥肝好了,他可能胃就麻煩了,要不就是腎麻煩了。中醫慢,但中醫去根,在中國歷史上的的確確有不少神醫,比如華佗、扁鵲(biǎn què),在那時候就有手術開刀破顱,那是幾千年前的事情。我們要把這個知識整合起來看世界,要法眼看世界,法眼就是你要知道它的來龍去脈。
大家修行一定要明了,明白這個道是宇宙的規律,這個規律反映到我們自身是不是我們人的規律呀,是不是我們本能的規律呀,所以說一切經典都是為了我們的心服務的,尤其《道德經》、《佛經》是人說的兩部最偉大的書,還有一部不是人說的書:《易經》是萬經之首,是神說的,神走了以後,我們就叫神話,神沒走的時候我們就叫天人說的,天人傳給伏羲,伏羲結繩記事開始了文字相,所以易經是無字天書,後來從周文王才有了文字說明。我們大家一定要知道這一切的事實過程,要不然我們就會迷茫盲從,不知道什麼好。自己要研究要親證。我說自己用《易經》的種種方便善巧,去度化接引世人皈依佛法僧,歸依自性佛法僧,有一部《金剛經》、一部《心經》、一部《道德經》、一部《易經》就已經圓滿了。
大家一定要明了,這個“道”從外相指的是名相上的東西,可又沒看到沒觀察到,但的的確確體驗到了體悟到了有一種自然規律。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就是道就是規律。《道德經》就是講述了如實的規律、人間的規律、宇宙的規律,佛法講的也是這個,《佛法》和《道德經》是同出而異名,都是從阿賴耶識門出來的,從我們如來藏裡出來的。
如果我們從心的角度來看《道德經》就能看出味道了,它的確是功法是心法。有人說這裡面講的相似圓滿但不太圓滿,那是因為你的心沒有圓滿,如果你的心圓滿了,那這部《道德經》這部《佛經》就圓滿了。就因為我們人落地之後有分別心,有主觀和客觀,所以就不圓滿了。《佛經》讓我們返本歸元,《道德經》也告訴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也是返本歸元的話啊。
很多人讀了幾十年,沒明白老子說的是什麼,反正就知道老子這部《道德經》很好,實在是高!高到什麼地步不曉得,看起來舒服,一打坐靈魂就出來了,但他就不知道怎麼出的,因為他沒找到門呀。我們修佛法也好,修道法也好,首先要抓門的把手,找到門把手之後才能開門。那個鑰匙你就不用掏了,佛已經把門給你打開了,你只是抓住把手擰一下推開門就可以了。
我們大家一定要從自身自性去領悟道,要不然就是個字面游戲,禅宗不讓依靠文字就在這裡。首先要從自性當中返歸於大自然,然後再吸取大自然和自己融為一體,這叫瑜伽,瑜伽的中國詞叫相應,你只有相應的時候才明白老子太偉大了,許多國家也在研究《道德經》。所以說我們要真正的明白自己的國家、明白佛、明白道、明白釋迦、明白老子、明白自己。明白了自己,你也就懂了釋迦佛,懂了釋迦佛就能和老子相合,這叫三位一體,叫返本歸元。
《道德經》從宇宙講是虛空的,我們內心也是虛空的,清淨無為的,所以《道德經》已經告訴了,只有你內心真正達到和宇宙相融相合瑜伽的時候,你就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之,《心經》裡講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就是內外澄清、元澄一片、不分你我,這時候才叫清淨涅磐。人身在的時候叫有余涅磐,人身燒化了叫無余涅磐。不管是有余,還是無余,你都要處在禅定清淨之中,這就符合道義、符合法義、符合經義、符合本義了。
我們大家要從《道德經》裡“無”和“有”來開發自己的智慧。很多人說“無”和“有”都是兩邊的東西呀,這說明你的心沒有圓滿啊。如果心圓滿了,這個“無”和“有”就是一體的,有從無中來,無從有中生。太極圖大家都見過,黑表無或者白表無,是不是同時而生同位之玄呀,是不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呀。難道你還說它是一,還說它是二,非一非二。我們用修佛的心來看《道德經》就能看出滋味,就知道老子不簡單。所以說大家一定要從自性當中來看《道德經》,要把《道德經》最精要的東西從經裡看出來,然後回到佛經上和釋迦佛的話去對照,看他們說的是不是一個。如果是!你會哈哈大笑兩手拍大腿,哈哈哈!果真如此,如是之法真實不虛!的確就是這樣的。他們的語言雖然運用不一樣,說的東西的確是一個。自古以來真理不是在多數人的手裡,只在少數人手裡。
第一篇講了大道當中的有和無,是一也非一,是二也非二,所以叫非一非二,叫不二法門。同理太極圖又是一又是二,又叫非一非二,不二法門,同在一個門裡頭,所以叫眾妙之門。
如果大家在《道德經》裡頭研究出來一點點東西,我相信你們的智慧絕對會大開,但同時不要把佛經丟下。道和佛是不二法門,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同時去走。有人說那不專一,不是不專一,是你的心專不專的問題,並不是一和二的問題。如果你鑽研了《道德經》,在修佛的道路上會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你會事半功倍加速你的智慧,會加速你的修行。
大家在修行道上一定要自個打開智慧大門,不要老開別人的門。別人的門開不好的話,人家會拿棒子追你的,那就麻煩了。我們大家從自性當中來開啟自己的大門,就像我們拿鑰匙開自己的家門一樣,心裡坦蕩無驚無怖。你拿鑰匙開別人的家門心裡就會不舒服,作賊心虛呀,有驚有怖了。修行也是這樣,老去開別人的門永遠為盜賊。
那天大家聊天說盜法,盜別人的法,法都是自性當中圓滿的,需要盜嗎?我說不需要盜,盜的都是有為的東西。如果你自性當下承擔了自己的確是過去佛,現在是糊塗佛,但未來一定是智慧佛,就圓滿俱足了。剩下的就是埋頭苦干,去念唵嘛呢叭咪吽或者去打禅七或者念經文,清淨了不再去執著了。但承認自己是佛的人永遠修不成佛,老跑一品蓮坐著沒坐幾秒中就掉下來了,心裡面的東西太多了。
你承認自性佛的時候,你就和宇宙相融相合,你心中那掛礙的烏七八糟污染的東西,就會從第七識裡不斷的扔出來,廢物的東西扔掉,廢物的東西扔掉。在你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之前,第七識裡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天地都是我的、什麼佛法道法都是我的。第七識產生的東西就是小我,等你明白這個過程之後,第七識扔出來的東西都是污染的東西,當下就會轉化為清淨的本來,都會返本歸元歸於第八識。所以說我們大家修行要高瞻遠矚,看破放下,在現實生活中就能自在。只看眼皮底下三寸之地那是鼠目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