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成觀法師:禅之甘露 第一章 禅坐精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一章 禅坐精要

禅為修習靜坐所得之成果。靜坐的正確目的,一般人常不甚了了;對靜坐的看法也見仁見智。有的人認為這樣是坐禅,有的人則認為那樣才是坐禅。究竟如何才是坐禅呢?在此我會盡量簡單扼要地把它介紹一下。以後,等到我們講解佛經的時候,你們就會更加明了禅的精義了。

習禅有兩個正目的或最高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要得定。所謂定,是放松、寂靜、以及攝念專一、三者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境界。

習禅的第二個目的,是要我們在靜坐中,先修得令心極其平靜、絲毫不亂,然後以此心去清清楚楚地1觀察」心內及心外的一切現象。由於修習禅定的關系,你的心鏡 (心靈之鏡)此時已達相當明淨——以其不再為煩惱污垢之所遮蔽故——依此定中所產生之明覺力,你自然便能對內外一切現象,作清晰明白的觀察。而以這種定心來從事觀察,則可更進一步產生超凡入聖的智慧,這種智慧,梵文稱之為般若。

般若之智能令我們超越什麼呢?簡言之最重要的是,由總相而舌,它能令我們超越三界。 (關於三界,詳細情形,以後我們會討論。)其次,由別相而舌,它能令我們超越貪欲、執著、瞋怒等不善法,使我們不再於輪回中流轉不息,更進而可因此得到解脫——這裡所謂的解脫,並非由於他人(或神)的憐愍施捨而得,而是憑自己的意志力、智慧力、以及網致力於修行以達究竟」的願心而得的。所以,習禅的最終成果,即是能令我們既有禅定,又有般若智慧——也就是定慧兼且。

定是解脫力量的本體,而慧是此力量的運用。佛法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以智慧劍斬煩惱賊,這就是般若智慧的運用。而此定、慧二者不可偏廢。若有禅定而無智慧,則如外道五通仙人,以無慧故,還落於生死輪回中,終究不得解脫。若有智慧而無禅定,此慧則但有其名而不能致用,如是即非具有慧。 (因為若無本體,用從何來?譬如無燈,何來燈光之用?)若有禅定,再加上智慧,則既有體、又有用:體用具全,定慧等持,即成就所謂的三昧(三摩地) 。而此三昧則是將來能令我們得以覺悟 (開悟)的最佳工具。

覺悟有許多種,我們修行的正確目的,則是要達到最高的那一桓,即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 ,亦即是大徹大悟。我們要把目標放在最高處,但卻要從最低處開始著手做起,我們應該像唐吉诃德一樣,把目標訂得巍巍乎其高,若不可及 (亦即,將我們的頭頂高聳入雲霄) ,而卻將我們的腳穩穩地踏實地面。

這就是坐禅最基本的理念。在坐禅的時候,常有人會碰到什麼鬼或是魔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碰到這些怪現象才好。什麼是魔呢?由於業障的關系,我們有時在靜坐中會看見些什麼、聽到什麼、或感覺到什麼不尋常的東西。那些坐中所覺知到的色相、人聲、和其它音聲,全都是幻象,全不可靠,我們不必予以看重或理會。切莫以為那些幻象是你工夫有所成就的表征。雖然有些坐中產生的現象的確不錯,可是你一旦起了貪著之心,它就反而會成為你的眫腳石。靜坐時,經常會有那些意想不到的事發生,所以你勢必要有所警惕。對這些意想不到的事,要像對待青樓艷婦一般:此婦或許嬌艷動人,然而卻不是可靠的佳人。應如是觀之,而盡量不去對它多費心,更不可對它心生貪著。

於禅坐中出現的一切現象,不論是心理的、或者是身體的,都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那要看你如何待它而定。接下來我要向大家講迤一些坐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觀念和技巧:在坐禅的時候,若有任何現象產生,切不可驚慌失措,亦不可因此而退縮。有的人坐禅會有身體搖晃、或滿身大汗、或全身發冷的現象,有的人則會看到勝境、或目睹惡象。這些現象應一並視為須臾即逝的夢幻。別被它嚇到了,更不可貪戀它,千萬不要像被引錯了方向的迷人那樣,由於貪戀種種現前幻象,而陷入煩惱深淵之中;明言之,那些走錯方向的人,最先是由於觀念錯誤而陷入迷惑之網,繼而出現幻聽、幻覺等現象,進而可能心理失常,甚至到了精神錯亂的地步。其後果竟有如是者,可不慎乎!

上面所說的,就是靜坐的正知見以及修行的基本要則。我們坐禅要想有個好的開始,就須先具備這些正知正見,更何況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習禅之路要走呢!

再具體而言,我們必須如是自問:我坐禅,是為了什麼目的?我們坐禅,首先是為了想把自己的心定下來,同時更進一步,期望能因此而消除心中的貪著、瞋恨、及愚癡等種種煩惱。瞋恨——所謂生氣、憤怒、怨憝等——是我們心中的垢染,又稱為惡業。(注:槳:H;H,英文拼為Karma,是造作或活動之意)——這東西一直累積在我們心中,已經有千萬億劫之久了。因為它們既無形、又無相,所以若非具有佛菩薩之智眼,凡夫是沒人能見到自心中這些垢染的,更別說想要消除它們了。我們雖然看不到,不過還是確確實實可以感覺得到它們的存在;非但可以感覺到其存在,而且還時時刻刻為其左右,深為所苦。

因此,我們習禅的人首要之事,便是要依照正確的規矩去坐禅。任何游戲都有它本身的游戲規則可循,而坐禅這游戲是一切游戲中最為嚴肅的一種(因為它能令人解脫生死苦惱、證成聖道) ,它的游戲規則自然也就最微細,且最嚴格。但是如果我們能堅守這些規則,技術純熟之後,便可獲得卓越的成果。其成果之一 ,即是能使我們獲得一種稀有的本事:能令我們心中所有的塵染、污垢全都沉靜下來——正如令混沌的池水保持穩定不動,因而使水中雜質得以沉澱、澄清一般。我們的心就好比一個池塘,而這池塘裡盡是些污泥或垢濁之物,我們若想滌除網心水」中的污垢,首先必須令這一潭心水靜止下來,盡量不要再去攪動它。而欲令心水靜止,則非坐禅不能為功;而坐禅則又非使用方便(技巧)不可。坐禅最重要的方便法門之一便是(奢摩他) ,奢摩他的意思即是止、止是止息煩惱、或降伏煩惱之義。不過,這方法筒非究竟,它頂多只是令心中的污垢沉澱下去而已——猶不能將其網清除」。因此,表面上看來,我們的心是平靜了,可是骨子裡,污垢還是在那兒。不過奢摩他(止)的工夫仍然是必須具備的,因為一切禅定工夫都是從奢摩他墊基而來。

繼奢摩他之後,坐禅的下一個工夫便是要修毗婆捨那,亦即是修觀,以便究竟清除心中所藏納的污垢。為了要作觀,我們必須先修習般若智慧,然後再以智慧來觀照諸法。如果沒有智慧,便無法成就觀事。因此,坐禅的次第是:首先,先令心定下來,以息止煩惱污垢,令暫不起(所謂不起現行);然後,再用智慧去觀察照破煩惱。如是久行精純之後,終有一天,我們定能將心中之垢染塵埃鏟除盡淨,令其永不復生,而得究竟清淨,此時即是證得清淨法身。

初步坐禅有兩個要訣:第一個要訣是放松 (或放下) ,第二個要訣是專(或攝心) 。於攝心專一之後,你便可進而修習各種善巧方便;接著又因這些善巧方便而獲得般若智慧——超凡入聖芝智。然而般若慧與游移不定的散亂心是互不兼容的(又稱不相應) ,因此欲得般若智,即須先學會止息亂心,繼而學會如何集中注意力,才能達到系念專一的地步。一旦你能攝心專一之後,便自然能使用它,就如同使用一把1智能之劍」一般,去斬斷一切煩惱纏結;這便是坐禅最主要的目的。

如此看來,所謂靜坐,並非只是靜靜地坐在那兒身體不動就行,或只是遠離人群,暫得須臾的平靜,或享受片刻的安寧。那僅僅是初學者最皮毛的第一步,更非終極的目標。關於禅坐,該學的還非常多,以後我們上課時會漸漸學到。

以上所說的是佛法中有關靜坐的一般觀念及原則。若論特定的技巧,初學者起始的第一步,最好是修數息法—先練習觀察自己的氣息,然後作數息的工夫:從一數到十。然而,不必深呼吸,自然呼吸便可,因為我們的本意並不是要練氣功、或練什麼網禅功」之類的體能運動,而是要修1心地上的功夫」。數息的方法是:吸氣時,數1一」,然後呼氣,呼氣時不用數;再吸氣時,數二-。不要將呼氣與吸氣兩者皆數——通常是數入不數出。倘若你數迷糊了,也不要猜測或努力回憶你剛才數到那兒了,然後又接著數——這時應當從頭開始—也就是再從一數起。

數息法表面上看似簡單,其實並非易事,你試一試就知道了;所以萬不可對它掉以輕心。你若是心不夠靜、不夠明,便會覺得自己似乎永遠也數不到十——數不到一個十下,或數不到兩個十下等等。

關於坐姿,靜坐的時候,要放松你身上所有的肌肉及筋、骨。上身要自然挺直,腰背要正直,不向前、後、左、右傾斜,臀部要坐在坐墊(蒲團)的前緣三分之一部分,而不是坐滿整個坐墊。如果你會雙跏坐(雙盤) ,你就雙跏,這樣最好;如果不會雙跏坐,你就單盤也無妨。要是你連單跏坐也不會,暫時先散盤好了,等以後腿練柔軟了再單盤坐。

先放松你的身,身體放松後,接著再盡力去放松你的心。舌尖要向上頂住上齒龈,甚或向上、向後頂住口蓋後面的軟颚——這一點對氣的通暢來說非常重要。只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口,而且呼吸不能出聲:不可呼得嘶嘶作響,或有急促喘息之相,應盡量令你的氣息綿綿密密又深長,但不要憋氣。息越細、心就會越細,但你無法強制令它微細——它必須是自自然然地,由於心靜:心細,而自然逐漸變為微細、綿長,那是經常用功、以及工夫純熟的自然顯現。

等到你绖由數息而能深入地攝心專一之後,接著便可從數息進而修隨息。隨息的方法是:先攝心專一 ,然後專心觀氣息,並隨著氣息走——從鼻孔、經喉頭、到肺部,乃至觀想它散布於四體百骸。這時你要細心地去觀察及觀想、並感覺這氣息遍布全身各處、整個皮膚、乃至所有的毛孔,無不充滿了這氣息。接著,出息時觀了全身這些地方的氣息,都依反方向回到肺、氣管、鼻孔、然後排出體外。接著,下一個功夫是觀息塗暖—息入鼻孔時,要能覺其冷:息出之時,要能覺其暖。

其次的功夫是1觀息長短」:仔細觀察、並覺知息長知息長、息短知息短,何時息長、何時息短,都必須了了知。其變化皆須一 一觀察、了知。有時你甚至還能感覺到舌尖的氣息是甜的呢!(但你千萬別去期望它。如果它真的變甜了,這也不錯;如果它甜不起來,也不礙事——坐禅到底是為了心的轉變,而不是身的變化。)

待會兒,當你聽到我敲三下木魚時,表示開始靜坐。約三十分鐘後,聽到一聲引磬時,表示靜坐時間結束。

在靜坐時間結束的時候,先雙手輕輕互搓;雙手暖了,再用手覆蓋眼睛一會兒、再摩擦臉頰、耳朶、耳後、手臂、身軀及雙腿,以讓全身毛孔及身體各部分恢復正常的血氣運行。在松腿之後,也用手稍微摩擦一下雙腿,然後才站起身來,不要猝然起身。

靜坐之後,我們要練習一下行香或跑香。大家跟著木魚的節拍走。木魚越敲越快時,我們也隨之越走越快,快到最後漸漸變成了跑香。大家在走的時候:心裡要不停地念佛號或觀察自心。

過去我會聽人說,許多西方人士十分喜好靜坐,可是他們之中很多人不知道:在修習禅坐之前,還須先閱讀佛典或聽講經,以攝取有關習禅的知識。這著實令我非常驚訝,因為從經典中獲取修行的知識是絕對必要的,否則我們便不可能有正確、可靠、真實不虛的法門及技巧來引導我們。猶有進者,我們從經中所獲得的,不只是靜坐的方法而已,還有更多從經中所獲得的智慧,更能照亮我們的生命及心靈深處。

坐禅的法門非常多。在這個班上,我想先把坐禅法門作個全盤性的介紹,而不打算要求你們先把一種方法練純熟了之後,再介紹你們下一種。佛在其最垂要的經典之一大般涅槃經中講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譬喻故事,也就是瞎子摸象的故事:有一次,幾個生盲之人聚在一起,想了解及確定一下大象到底長得什麼樣子。

其中一個盲人摸到了象鼻子,他於是很高興地大聲宣說:原來大象長得像一根長長的管子!另一個盲人摸到了象尾巴,他於是豁然大悟地說:大象長得像一條繩子!每個盲人對於大象的形狀,皆各有所見。他們依其經驗而呈現各自所見——以其經驗而論,他們每個人都對,但也都不對,因為他們只說出了整體中的一部分而已。由是觀之,僅僅介紹整個事情中的一部分,是會有危險與弊病的。但如果全部合盤托出,你聽完之後,很可能會覺得你好像什麼都會了,卻可能一點也不去照著實修。如此光說不練,即使好像事事俱知,究竟於你絲毫無補,當然更不可能享受到實修的樂趣與成果了。

我想,比較折衷的辦法是:我們先通盤地研習整個禅坐法門,以得其整體的概念,然後再揀選其中的一些法門來深入實修。最後,再從所修的法門中,選出一或二種最適合自己根性的來專修。這樣,我們就可能會有一些成果!這是我的看法,而且我會盡量依此而行。這也是過去許多禅師所采用過的作法。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七日

講於紐約,莊嚴寺


 

 

上一篇:胡曉光教授:巨贊法師佛學思想簡述
下一篇:胡曉光教授:略論中國禅觀之本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