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正知正見
大家從五湖四海、各個階層來到道場,雖然說都是學佛的,但信仰深度不同,層次不同。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目的,來到師父面前。有的是向師父學習的、有的是來求師父印證的、有的是來較量的,也有的是想靠這棵大樹賺錢發財的。不論是何種心態的信眾,來到師父面前,都很正常。這也是大家的權利。但作為師父面對大家,就只有一個心態:來此就是修道、修福、修慧。有人來了很久了,心態一點也沒有轉化過來。仍然帶著原來的習氣毛病。這不怪大家,只怪萬行德行不夠。感化不了他。
我不是一棵大樹。如果有人想靠一棵大樹成名發財,到佛門中去找,那真是大錯而特錯。一個不信佛的人,想在佛門裡發財、出名絕不可能,而且比在社會上還要困難。也許在座的沒有看清這一點。老虎走遍天下也是要吃肉的,老黃牛走到哪裡也是被人抓來耕田的。有本事的人,在社會上有本事,在佛門中照樣有本事。沒本事的人,來到佛門是同樣沒本事。同時你也施展不開。因為到佛門裡來,都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的程度不同。如果有一、兩個人到佛門裡來混飯吃,或者想發財,大家想想,在眾目睽睽之下,怎麼可以成功?除非你天天裝,“裝”就活得很累,既然是“裝”,就總有一天會露馬腳,即便你能裝,你不學佛法,不為眾生,你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真學佛法,為眾生做事情,從中獲得一點點報酬,也未嘗不可。
作為一個學佛的人,只看自己,只管自己。每個人都把自己管好,這個團體自然會好。每個人就都用不著別人管。朋友之間,每個人來到這兒,都是來向師父學習的,乃至要互相學習,學習人家的長處、優點,不要抓住人家一點缺點就不放。人無完人,即使是聖人在教化眾生時的手法也是千奇百怪,你不理解聖人度眾生的各種手法,就會產生疑惑。甚至會退失菩提心,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只要是優點大於缺點,都可交可用。對方造業,是由於自己沒有管好身、口、意,給對方造成了一個造業的機會。比如說你有錢,自己沒有管好,一個貪財的人看到你有錢,起了貪心,你給他造成了一個偷盜的機會。為什麼寺廟裡的規矩特別多?比如到廟裡去,老居士會告訴年輕人,要服裝整齊。一些男男女女,坦胸露背,沒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會誘惑別人,給對方造業障提供機會。高貴的人都是自己管自己。我經常講,學佛就是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沒有什麼好修的。
既然是團體就會很復雜。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沒辦法統一,實際上人的思想永遠也不會統一,因為無始劫來所種的因不一樣,現在所處的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羅漢有四個層次,菩薩分十個層次,佛還要分三個層次?我們眾生豈能沒有層次可分?眾口難調,眾心也難一致。如果你是一位真的修行人,你只會看到別人的長處,不會注意到別人的短處。“來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六祖壇經》中說:“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比如張三在這裡講是非,李四聽得津津有味,就給了張三一個造業的機會。如李四站起來就走,張三跟誰去說是非?如果有正氣,或者有膽量,直接告訴他,不要講別人是非。因為來到道場,只能有一個心態,就是學佛修道,怎麼能有其它的心態?
一個道場,即使再雜亂,來到這兒的眾生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是帶著信仰來的。如果只有某一個人,他社會習氣很重,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時正是修正自己的好機會。如果他很貪,你馬上可以發現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貪心?因為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照到別人的缺點、毛病,閉起眼睛來也問問自己,是否也有對方的習氣毛病?但現在的眾生不會學佛,只看到對方,不看自己的習氣毛病。古人說“是非止於智者”。比如張三把是非傳給李四,李四是個智者,絕不會把是非再傳給王五。是非越傳越大。如果有人說是非給你聽,你不放在心上,也不去傳,是非定然消失。你就是智者。
一個人做事的根本是對自己、對周圍的一切負責任。如不願意負責、不敢負責,就不要做事情,連想都不要想。凡是在社會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人。為什麼社會上有些不學佛的人,瞧不起我們學佛的?就因為有許多學佛的層次很低,有的是無業游民,有極少數是成就者,家庭、事業都很順利,為精神需要,而來學佛。有很多人在社會上混不下去,在紅塵中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才轉到佛門裡來,想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也有的人進入佛門裡,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但看到周圍的人很有道心,最後也會被感化,而真的學佛了。鄧小平說過一句話:“打開窗戶,進來新鮮空氣,也難免飛進一兩只蒼蠅”。既然要打開窗戶,就難免進來一、兩只蒼蠅、蚊子,否則就別打開,也別呼吸新鮮空氣。靠陰謀詭計、耍手段,想成就大事,絕對不可能成功。世上沒有一個傻瓜。無德不立,無能不成,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游戲規則。
做大事,必須要有超人的理想、能力和體力,如果你的理想、能力與常人一模一樣,怎麼能做出超人的事業來?如果你的志向立在聖人的基礎上,一定會成為聖人。如和俗人一樣,怎麼可以成為聖人?沒有超人的志向、品質、奉獻精神,眾生怎麼能高看你一眼呢?在你的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看上去都和俗人一樣,大家怎麼會尊重你呢?如果你不是一個學佛的人,有這種思想、玩這些手段,另當別論。如果你是一個學佛的人,披著學佛的外衣,又懷著俗人的心態,人家會從心裡一棒子把你徹底打死。只不過嘴裡不說而已。世上沒有一個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較大,他不願意表達,你就誤以為人家是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較小,很敏感,就像一個小杯裝滿了水,進去一點沙子,水就溢出來了,人說這種人很聰明。有的人心量大得像大海,大海有什麼不能容納?鄭板橋的名言:“難得糊塗”,大家都知道。但好多人都不知道後半句,“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我們現在還沒有聰明,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聰明透頂,又轉入糊塗,那才叫“難得糊塗”。現在還沒上升到“聰明”的階段,說什麼“難得糊塗”,實際上都不配說這句話。
老頭、老太太,有急於求成的心態,很正常,還可以理解。如果是一個年輕人,有這種心態,那是個真正的傻瓜。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有時你付出十倍,不一定能得到一倍。年輕人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座的,小的也都30多歲了,老的有60多歲了,人都應該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好好做一些對人類、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大家從五湖四海來到這裡,確實有緣,應該共同攜手,為後人做點事情,也不枉來這人間一場。人有什麼可以留給後人?第一是思想,第二是建築。實際上建築也是一種思想,工藝、文化概括起來都可以說是思想。嚴格講只有思想可以留給後人。一個人如不發聖人之大心,不立偉人之思想,終究是一個凡夫俗子。聖人有聖人的品質和願力;偉人有偉人的思想和抱負。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還看不清的時候,就不要隨便開口講,俗語說:“你不開口,沒人說你是啞巴。”實際上學佛的人比不學佛的人心量更小,執著更大。大部分學佛的人在社會上一事無成,和家庭的關系處不好,到了道場和道友的關系也處不好。正因為你在社會上一事無成,(沒有志向、毅力和緣分),到了佛門裡同樣還是一事無成。現在有這些習氣、毛病,說明前世沒有突破。如果今世還突破不了,還要延續到來世,這就是業力。就是報應。
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你想要學道,八萬四千個毛孔裡,只允許有一個念頭,就是修道。想要色,就一心一意地去貪色;想要財,就一心一意地去貪財,一定都能得到!實際上許多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麼,所以沒辦法給自己定位。如果你不給自己定位,肯定會空過這一生!之所以你感到人生很空虛,那就是因為你沒辦法給自己定位,沒搞清自己想要什麼。就像一個貪財的人,整天在考慮,這件事能賺錢,那件事能賺錢,實際上他的心沒定下來,他永遠也賺不到錢。又如一個渴望愛的人,覺得這個人在向我求愛,那個人也愛我,實際上哪個人也不愛他!因為他太貧窮了,太渴望愛了,幻想症、狂想症就是這麼來的。
一個人太俗氣,私心太重,人家會瞧不起你。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考慮,他的人生注定是失敗的。一個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滿足自己的私欲,首先要有奉獻精神,要為眾生服務,才有可能滿足自己的私欲。如果認不清自己,同樣也無法給自己定位。事實上人很難認清自己,每個人不認識自己,還自以為了解自己。聖人、偉人、明白人都承認:人最不容易了解自己。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就問身邊的人,只有身邊的人,才了解你。人是最容易自我陶醉的,上帝造人的訣竅和高明之處,就是每個人都很執著自己。人天天照鏡子,總是照不夠,都覺得自己長得很好看。
俗人之所以是俗人,就是因為你不敢打開自己的內心,不敢以真面目面對自己周圍的一切。即便你不敞開,周圍的人也知道你內心在想什麼。一個俗人除了殺、盜、YIN,功名、利祿,還會有什麼呢?你不說周圍的人也知道,說出來,高智商的人也不會笑你,因為很正常,人人都會有,只看你會不會把握尺度。儒家有精辟的論述:“發乎情,止乎理。動心忍性,喜怒哀樂未發,發而節,中節。”《聖經》中講:“人長大了就有兩性關系。”如超越不了,就去找個配偶,如超越了,就獨身。儒家也講“食色性也”,飲食、性欲,誰都難免。因為這些,是人之常情,合乎人情。如果你不明這些道理,一味掩蓋,只能欺騙下智之人,欺騙不了大智慧的人。人就是這麼怪,當眼前放著一塊肉時,你想一個人占有。不給別人,身邊的人一定會爭奪。如果你不吃,讓給身邊的人,他恰恰不會要。學佛做人,是從奉獻中學,從奉獻中做起。如果一味地索取,你將一無所有!變得貧窮、空虛、眼光狹隘、渺小,變成弱智。如果你從奉獻中去做,將變成大海、虛空、宇宙……,萬事萬物都在虛空、在宇宙中,你什麼都能得到。這就是境界問題、膽識的問題。你是從索取中得,還是從奉獻中得?
一個人對自己越不嚴格要求,惰性越容易增加。對自己越苛刻,他內在的力量、智慧,越會源源不斷地出來。做人、學佛是要對己嚴、對人松,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這樣,整個團體就是佛的境界!只有大的抱負、大的野心,而沒有大的心量、眼光、智慧,怎麼會達到目的呢?就像兩只腳的關系,你邁出左腳,就意味著你要邁出右腳,不可能只邁左腳,而不邁右腳。光有野心、抱負,而沒有奉獻、沒有體力、心力、超人的智慧,終究不能達成。
什麼叫正知、正見?存有一顆學佛的心,沒有其它的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齊,這就為正見。之所以我們被境所轉,就是因為沒有正知正見,沒有向佛看齊,如果向佛看齊,外面的境界怎麼能轉動你呢?古人言:“會說的,不如會聽的。”如果你們說萬行很會講法,實際上是你們很會聽法,會聽的人能舉一反三、觸一悟十。古人又說:會吹牛皮的人,不如會聽牛皮的人。如果你們不聽,我也不會講,也講不起來。如果你們不聽,我也說不出來,道不出來。佛門中根本戒殺、盜、YIN、妄、酒。若自做,教人做,見做隨喜,同樣有罪。你們如果不聽我吹牛皮,我一個人吹得起來嗎?講者有功,聽者更有功。
下等智人,會以語言,給一個人下定論;中等智人,會以行為給一個人下定論;上等智人會以心態、動機來下定論。語言、行為都是外在的,只有他的心態和動機才是內在的。可是有幾個人能看到對方的內在呢?只能通過外在的語言、行為給一個人下定論。有幾個人能有超人的智慧呢?像你們來到這個道場,有的是看不到問題、提不出問題;有的是看出了問題,不願意提,怕得罪人,想明哲保身;甚至怕師父生氣。師父不像你們想象的那麼器量小,心眼兒小。當然,也不像你們想象的心慈手軟。因為聖人超越善惡,既惡又善,又非善非惡。書上講觀音菩薩三十二化身,其實何止三十二化身?你們認為觀音菩薩最慈悲、慈眉善目。那為什麼又化成一條黑龍,把一個惡鬼吞食掉了呢?一個人如果具有100斤的力量,他做善事是100斤的力量,作惡事也會有100斤的力量。力量決定了他做事的大小。
如果我們自己真正一身正氣,牛鬼蛇神、歪門邪道,來到身邊,自然轉化。如果未能轉化,只怪自己德行、力量不夠。應對自己起慚愧心,只怪自己力量不夠。如果自己是一座煉鋼爐,再堅硬的鐵都會熔化。如化不掉,不能怪鐵太硬,只怪自己溫度不夠。
許多學佛的人口口聲聲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我可以告訴現代學佛的人,來世要保住人身都很難很難。因為大家既未修福,也未修慧,更沒有修定。你自己以為是在修福、修慧、修定,這只是自己認為,實際上都是在造新殃。把自己原有的一點資本都吃完了。我曾經作過一個比喻,如果超三界需要7級的能量,你來世做人,必須要具備5級的能量。因為臨終時投胎、入胎、住胎,還要消耗1~1.5級能量。所以現在必須要具備5級的能量。否則,來世只能是做牛、做馬。如果今世是牛、馬,來世要做人,同樣要修到4.5~5級的力量。現在做牛、做馬就是他前世臨終時未修到5級的力量。比如做一根柱子的木材需要50公分直徑,做檩條需要20公分直徑。當一根木料不足50公分時,就不能用來做柱子,只能用來做檩條。如果連20公分直徑也不夠,只能再往下退,用來做椽子,不夠做椽子的木料只能減退做鍬把、斧把。佛、菩薩、羅漢、偉人、凡夫、牛、馬、小鳥、蟲子,不好好修,都是這樣一級一級地減退。如好好修,再一級一級往上升。我經常看到一些學佛的人,要體力沒有體力,要心力沒有心力,要魄力沒有魄力,臨終往生沒有力量啊。風一刮就迷失了方向。
一個人的量決定一切,確實一點沒錯。來世做人臨終必須達到一心不亂。目前在座的“三力”(心力、體力、魄力)都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