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一 如何參話頭,關於夜睹明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何參話頭,關於夜睹明星

佛教裡經常提到各種用功的方法,其中有個“參話頭”,何為“話頭”?你們在內心是否有答案?如果說你們要參話頭,可是不知何為“話頭”,又怎麼參呢?你說“了了覺知”,不是已經有了念頭?你說“不能了了覺知”,不是如同石頭?通常的答案是:“前念未生為話頭,前念已生為話尾”。實際上是錯誤的。既然念頭未生起為話頭,那麼當念頭未生起時,你在哪裡?如果現在大家未生起念頭,我問你,你的念頭是怎麼處理的?既然已產生了念頭,那又落在話尾上了。

你們是否可以想象,念頭沒產生時是一種什麼狀況?比如說你們每天在出坡的時候,既沒有人與你講話,你的頭腦又沒胡思亂想,手在不停地勞動,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你干了很多活,可一點也不知道疲勞。這時的你,是一種什麼狀態?像這種情況,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常出現。處在這種狀況時,當有人喊你一聲,跟你聊天時,你發現自己已經干了很多活,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這時你的疲勞也隨著出現了。

通常大家說:干活干得起勁的時候,不覺得疲勞,活干完了疲勞出現了。你們平時是否在這方面用過功?觀察過?用功不僅僅是在禅堂裡打坐的時候。每天、每時、每刻,都可以用功。如果你掌握了一種方法,任何時候都能用功。如果你在一個地方會用功,在什麼地方都會用功,不只是在禅堂裡。就像一個人會講中國話,跑到美國、英國、日本還會講。

你們出坡時,比如鋤地,你的心思是否放在鋤頭尖上?如果沒有放在鋤頭尖上,就會出偏差。有草看不見草,本來要挖這兒,卻挖到那兒去了。念念起,念念能看、能覺,叫“看話頭”;起每個念都能看到,才能達到“參話頭”。其基礎是必須能集中在話頭上。

要想集中在話頭上,先要會看得見話頭,只有看得見話頭,才能漸漸集中在話頭上,只有能集中在話頭上,才能逐漸達到參話頭,最後達到悟話頭,無話頭,看話頭為定,參話頭為觀(也即慧)。

如果你說自己在參話頭,但又根本不能集中在這個話頭上,怎麼能“參”?不能“看”就不能“參”,又如何能“悟”?例如你要明白一道數學題,你還沒有找到這道題,怎麼能解答?就算是找到了,但不能集中在這道題上,又怎麼能解答得出來?你的散亂心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是不可能把數學題完整地解答出來的。“看話頭”是為了修“定”,“參話頭”是為了修“慧”。

“參話頭”與“參公案”,從本質上講沒有區別。實際上大家現在連“看話頭”都不能達到,又怎麼能達到“參話頭”呢?嚴格地講,現在連話頭都沒有找到,又如何去“看話頭”呢?佛教裡有個大家都普遍知道的話頭:“父母未生以前,我是什麼樣子?”,比如說你要參這個話頭,首先要身心高度集中在這句話上,才能參明白。如不能高度集中,又如何能參得明白?話頭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用一個“參”字,不用一個“探”字?大家是否想到過?

平時你們的眼睛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如果在用功,頭腦為什麼會亂轉?眼睛怎麼會亂看?真的用起功來,身體發僵、目光發呆,頭腦發木,這是用功的第一個階段的表現。可是我看你們來到這個道場的時候,一個個眼睛溜溜的轉,說明你們連第一個階段還沒有出現。你們看沒看過風鑽機在打鑽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況?一旦選定了一個點,就一直鑽進去,不換位置。“參”就是這個境界,“參”必須要參進去。一旦進入,就是兩眼呆滯。絕對不會是兩眼溜溜亂轉。看到你們的眼神,就知道你們的內心有多麼散亂。

當參進去又出來以後,會是一種什麼境界呢?“日頭突破烏雲外”。到此時,自然達到“風平浪靜月投江”。你們可以想象,大江大海無風三尺浪,可這時大江大海風平浪靜,月投進去了。在此之前,已經經歷了“河住江翻水倒流”;再之前已經歷了“知話頭”、“看話頭”、“參話頭”、“悟話頭”的過程。實際上這個“話頭”,上根器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間完成!中根器者可在兩念之間完成。如果現在你們能抓住話頭,我就要恭喜你們了。可目前,你們連何為話頭都不知道,又怎麼去參話頭呢?就算抓住了,又未必能走進去,只要能走進去,就一定會走出來。平時偶爾抓住了,未必能參進去。

“河住江翻水倒流,風平浪靜月投江”,前半句指生理上的境界。後半句指的是心靈上的境界,如果以後找不到話頭,找不到公案,可以在這句話上去參。這句話足以讓你們開悟成佛。它已包含了“見地”、“修證”,但沒有“行願”。如何行願?悲滿天下,心存眾生。

如果連自己的起心動念還看不到的話,怎麼可以叫做一個修道的人呢?大家都想了脫生死、往生西方,你是否有把握呢?是否出現過苗頭呢?你說:“既無把握,更無苗頭”。那麼臨終怎麼能去?會到哪裡去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像你們今天晚上睡著以後,做夢會到哪裡去,是否知道?你知道明天不會死,明年也不會死。我如果告訴你,明天會死,你今天晚上可能會很焦慮。如果做夢的時候,夢中不能把握,臨終和臨終後都沒辦法把握自己。睡眠是小昏迷,你都不能把握自己,那麼臨命終時的大昏迷你又怎麼能把握自己呢?什麼時候能把握得了呢?必須要達到“風平浪靜月投江”,才能做得了主。就算處在這個境界,大主也做不了。只能說做得了一部分主。如此說來,在座的有幾個人達到了“風平浪靜月投江”?既然沒人有這種境界,那麼我們學佛又都學到哪裡去了呢?

現在你們有誰看見了星星?星星在哪裡?當初釋迦佛“夜睹明星”,是看見了哪裡的星星?在哪裡睹見了星星?如果是看見了天上的星星,他天天在樹林裡打坐,天天都可以看到。我們也天天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怎麼沒有開悟?如果他真的“夜睹明星”,就可以大徹大悟,為什麼又要入定七天呢?都知道他入定七天後才具備了五眼六通,也有說是49天的。不論是多少天,說明他的確入過大定。如果沒有入大定,是不可能具有五眼六通,以及證得三身具足。這就說明看見“明星”,距離圓滿的“道”還很遠。但是一旦睹見了“明星”,就如接通了電線,千尺外,萬尺外的電燈,剎那間就亮了。也許在座的人,有偶爾見過“明星”,那僅僅是剎那間,絕對不是如影隨形地跟著你。如果明星天天跟隨著你,這時你自然天天在定中。至於密宗講的左、中、右三脈早已都通了。道家講的大、小周天也已全部通達。對方的起心動念,見與不見沒有區別。他動,如同你動。他未動,你先知。
今天就講這麼多。下邊留一點時間,給你們提問題。我知道今天講的,對你們在座的沒有多大用處,因為做記錄,所以才講。我是為了留給後人。千萬人中有一個人受用,就不錯了。後人以後會看。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聽“熱鬧”。

問:為什麼佛有三身?

師:是三個身,又是一個身。比如從四個方面看一幅畫,四個方面看到了四幅圖像,實際上是一幅畫。“法身”,不生不滅;“化身”,隨處可見;“報身”,償還業報。一個階段了卻了,報身就沒有了。佛講過,六祖也講過“三身是一身”,“三身”是針對眾生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化身”全憑功德修,“法身”是由理入,“報身”也是以功德成。就像許多參禅、悟道者,多數是證得了法身。因為“報身”是功德成。即便是達到了報、法身,更沒達到“千百億化身”。為什麼羅漢沒有化身或者極少?因為未行菩薩道,就沒辦法與佛、菩薩相比,有“千百億化身”。我的書中有句笑話:不想當教主就沒有必要修化身,證個法身就算解脫啦。“獨覺佛”,已證法身、報身。雖然知道還有“化身”,但是不願再修下去,已足夠受用了。

問:怎麼用功為參話頭?

師:萬念匯為一念,一念不放,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即是參話頭。若能如是,即能入話頭。現在你們用功,千萬不要落入“無事於心,無心於事”,那樣會落入頑空,百劫不能相見。實際上這句話,你們目前都觀察不到,那麼是處在哪種狀態中呢?像無頭的蒼蠅,四面亂撞。沒事胡思亂想,狠狠地勞動一天,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但心裡還會有“游絲”,就像蒼蠅的翅膀,雖然無力亂飛了,還不時地動一動。因此古人提倡(尤其是年輕人)先要把體力降下來,疲勞後,雜念特別少。修禅也要動、靜結合。當體力旺盛時,可通過勞動把體力降下來;當體力衰弱時,通過勞動把體力增上去。但要掌握適度,像前幾天栽樹,三天栽了三萬棵,那樣的勞動對體力是一種透支。那是為了搶時間,因為樹苗在路上已經走了三天,快要死掉了。如果長期那樣勞動是不行的。

問:將話頭放在心上,是否住在了心上?

師:放一萬個心。如果真能執著一件事在心上,一天一念,一念一天,萬行要恭喜你們了。

* 何為定?一天一念即為定。降低一點,前幾天一天栽一萬棵樹,根本沒有時間打妄想。如果心靈能保持這種狀態,三年就有大成就。

* 身是心的載體。“載體”沒有修好,還談不上修“內在”。未入道者,身心分開;入道後身心一體。

* 身端正(調姿)—呼氣(調呼吸),氣通後—(調心)心才能靜下來。

* 張開口呼氣,是粗犷的呼;用鼻吸氣,是細微的。因此調呼吸是:細微的吸,粗犷的呼。

 

上一篇:韓清淨居士:十義量 成佛義第九
下一篇:韓清淨居士:十義量 立宗義第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