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一 有沒有男女雙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沒有男女雙修

知德者少,知道者更少。道為體,德為用。如果一個人是真有道者,他必然是有德者;一個人是真有德者,也自然能夠入道。

今天有一個人問我,修行裡面是否有“男女雙修”一說,也有的人原本不信男女雙修,甚至反對男女雙修,而最後自己也走入了這條路。究竟在修行中有沒有男女雙修這一說?一個人如果真的超越了就不需要借助於男女雙修;如果沒有超越,就不能男女雙修,用了就會墮落。一個人達到我空、法空,就自成陰陽,就不需要借助於外面的陰陽來修。

宇宙有陰陽,個體是縮小了的宇宙,裡面自然也會有陰陽。當一個人在沒有突破生理這個階段的時候,體內生理上的欲望確實沒有辦法排遣。如果你能夠把身心空掉,自然也就能夠降伏身心、降伏生生世世的欲望。因為眾生多數是從欲界下來的,所以欲望對於眾生來說是根深蒂固,很難降伏。

眾所周知,漢傳佛教從來沒有、也從來不需要這個方法。過去開悟的高僧大德,哪有一個是這樣修成的?唐朝開悟者不記其數,都不是用的這種方法。佛經上也從來沒有記載,漢傳佛教也從來沒有。既然沒有這種方法,為什麼還有人執迷這種方法?“既想做神仙,又要貪戀紅塵的快樂”,一個修行人如果降伏不了自己的身心,根本稱不上修行人,他也不可能入道。所謂修行,無非就是降伏自己的身心。當然,密宗裡有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說佛祖傳過密法(即雙修法)。如果佛祖需要這些,他又為什麼捨棄妻子,遠離那麼多美女,跑到山林裡去獨自清修呢?然而眾生總會為自己找借口,甚至找到佛祖有這方面的“經典記載”。大家都知道佛經是佛涅槃以後,弟子們集結整理出來的。既然是有這麼個出入,後來又有許多人去記錄整理,並非都出自阿難一人之口。

如果一個人還沒有超越身心,怎麼能叫入道呢?充其量是在修道,根本沒有入道,更沒有得道。修行首先要達到我空,繼而達到法空,再達到空也空。既然是“法”都空了,難道還需要雙修(這種方法)嗎?別說沒有雙修一法,即便是有,也一定是佛陀為了方便度眾生。讓他們不要忘記“道”,讓他們暫時享受這些紅塵裡的快樂。一旦修行上路,不可能會再貪戀這些生理上的樂趣。大家都知道佛早已超越了一切,為什麼還要回過頭來,走這個人生的過程,學一些俗人的所作所為呢?

當一個人身心沒有入道的時候,一定是停留在紅塵的欲望裡面。有的人很會詭辯,說是隨緣,既然是隨緣,為什麼不隨佛說的戒律的緣?為什麼要隨佛所反對的緣呢?佛在《楞嚴經》中說的非常清楚:“若不斷YIN,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修行不斷YIN欲,如同煮沙成飯的道理一樣,成道絕無可能。好多出家人、在家人非常推崇的活佛,有些活佛一個老婆不夠,要兩個,甚至三、四個,老婆越多,越被崇拜,認為功夫高;清心寡欲的,反被認為是功夫不到家。

實際上古人真正講道,不是“男女雙修,”而叫做“陰陽雙修”。人與天的陰陽、天與地的陰陽、地與人的陰陽。這叫正確說法。後來的人把它歪曲了,誤解了。將“陰陽雙修”歪曲成“男女雙修”,把整個性質都顛倒了。人本身就具備陰陽,任脈下降、督脈上行,前流向後、後流向前,自身陰陽平衡後,自然能夠平靜、能夠入道。

一個修行人所追求的應該是“道”,而不是一個“場”!若真有道,無處不是場;場多得不計其數,沒人住;而有道的人是少之又少,簡直很難碰到。古時候道與場不能分開,現在處處是場,無一處有道。光有場而沒有道,只能是一座空廟。身心是道場、天地為舞台、眾生是福田,當一個人真的內在獲得了道,隨處可安身心。正是因為內在沒有“道”,才會對外界的“場”執著地追求。

如果說一個修行人,他在當下、眼前不能入道,想要找一個很好的場地(無非是沒人的地方)去獨自清修,實際上這種心態的修行人,找一個沒有人的道場獨修,反而更有利於他打妄想。當一個人事情很多,一件接著一件地做事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打妄想。全身心投入到事情裡面,本身就在道中!哪裡還需要追求一個境界才能修道呢?一個修行人只愁自己沒有道,根本不愁自己沒有場。

都知道南北朝的寺廟最多,實際上現在才是最多的,比南北朝時多了許多倍。雖說政府不允許建新廟,只允許恢復舊廟,但是實際有好多是新建的廟。政府寬大為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政府官員也都有善根,有好生之德。他們也希望這些修行人能淨化社會,提升自己。尤其是近10年來,寺廟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地建起來了。

要想自己的功力上升,必須要大眾熏修,不能一個人獨修。現在的修行人,幾乎每一個人都願意落在“空”上,而不願意落在“有”上。人一多就要躲起來,要麼就不高興或者煩了。

這怎麼稱得上是修行人呢?如果你對眼前的人、事、物、理無心的話,這些東西怎麼能轉得動自己呢?往往是“物不迷人,人自迷物”。

作為一個出家人,一定要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必須要養成一個謙恭的心態。因為修行修到最後是為了起用。解脫,還不是一個修行人的真正目的,它只是一個級別,一個階段。

佛陀當初開悟,解脫後,為什麼還要出來度眾生?實際上是為了驗證自己修行的真理,讓它在紅塵中起大用,來增長他自己的福慧。

* 別說是沒有這種(男女雙修)方法,即使有,也僅僅是一個階段,絕對不是一個修行開悟的法門。

維摩诘講:雖有妻室,但俱梵行。意思是說雖然是一個俗家人,但用出家人的標准要求自己。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空谷的回音 禅宗宗范段落講解--如何成道的問題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一、淨明十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