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宋智明居士:禅觀入門 四、禅的漸修方便與頓悟 緬懷古德禅道重光--紀念永嘉大師圓寂1284周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緬懷古德禅道重光--紀念永嘉大師圓寂1284周年 

當我們共聚一堂以極其尊敬的心情來紀念這片瓯越土地上共同的祖先、禅宗大德永嘉玄覺大師時,我們此時此刻的內心智光也必將在古德走過的禅悟之道上引發出深切的追思與無尚的正願,來實踐於人性的回歸。盡管大道無形,真智無知,但那禅世界的靈妙之光這卻永存於生命的最底層而閃現出本源的活力,真實的生命創造力也就在本來面目的原態中呈現為法爾的實相。

一千二百多年流逝於歷史的長河中,然而禅道的真谛以及由之而折射出的人性妙德之光依舊潤澤於我們這些尋找道之路的心念間,使得那畢竟渺茫而難以企盼的妙道有了理路與行法,於是依古德之路去做一番努力的探索就成了我們這一代的責任,覺他必也自覺,只有經過徹底洗滌而脫盡塵累的無為妙心,才能於平常處圓顯為奇特的無邊妙用!

永嘉大師所處的時代正是佛教文化發展到鼎盛的時期,此時通過舊、新二譯,印度的佛典已基本上被東土論師所吸收與發揮,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佛教大乘八大宗派,各弘一方,可謂高僧輩出,法行天下。因為溫州毗鄰天台,所以受天台宗影響特別顯著,大師於孩提時即出家為僧,“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觀”,曾師從天台七祖全真大師並與八祖左溪玄朗結為同門好友,因而研學佛法、圓解教觀為第一時期,此後結茅於山巒專修止觀,因閱《維摩诘經》而開悟為第二時期;以天台止觀悟證的成就印證於廣東曹溪六祖大師的座下,而得佛祖正脈傳承第三時期;回溫後大弘禅道,“江浙輻湊”,影響深遠,為第四時期。

天台宗的教觀性修在於以了達佛祖言教圓解妙谛而導歸於一心三觀的圓智的覺照,從而破三惑證三智成三德,於是圓滿實相中道的妙明真性,可謂如來禅最完備的信解修證系統。而六祖大師所傳全由心性本源所自出,不假名言,不立次第,直指當人本心,當下了脫塵勞而契悟自性。因此既無固定的理論,也無行持的系統,乃是禅師靈妙的智慧直下敲打行人的心地,使之證入妙明心體的,這是祖師禅的風格。

永嘉大師的禅道正是溶天台止觀禅與六祖祖師風格於一爐而創立了既有方便觀修,又具直下悟證的禅法。《永嘉禅宗集》集中體現了大師的止觀禅的理論與行法,而《證道歌》則為直接超入的祖師禅。這種合璧的禅法更能適合早有天台教觀基礎的吳越行人,這正是永嘉禅在當時弘揚傳播的原因,在佛教史上值得一書的也正是這種特殊風格的禅法的微妙處。所以當譯傳到印度時,即受到“東土大乘論”的贊歎。

現代人在錯綜復雜的社會裡又如何去修習體悟永嘉禅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紀念永嘉大師的真正目的,紀念古德是要發揚他的精神以利益當代的眾生。而現代人之所以需要禅的修養,乃是因為在現代社會裡,越來越執著的功利思想與各種壓抑、困惑使得人們身心憔悴,所以在極端的內在的反抗中不得不尋找回歸之路,期望於人性本源的醒悟以超越系縛與不平衡。

基於這些原因我把永嘉禅的大意介紹如下,為使大家個初步的認識與入門的方法。

一、前行基礎--皈依於十方先覺者與自心靈妙的覺知,進而皈依於正法而領解真理得入正行,並以清淨意樂導自身的一切行為入於和合不二的聖賢之行。立基於皈依的起點再生發內在宏誓大願,為無上的禅道的真實悟證及普遍地覺醒迷情而立身處世,不斷地修正見地,超越塵俗,改變業行,善解三乘,圓融事理明徹偏圓之旨,由是依信解的資糧,而得入身心修養、淨除雜染,心歸一處,妙解勝義的加行。

二、正觀行法--永嘉禅心行的契入即依前行為基而歸於一念之心的正觀,分為奢摩他、毗婆捨那、優畢叉的三個層次。

(1)奢摩他:初入時以無欲無求之心,觀照於當下一念,不執取任何境界與思想,而於法爾之念上、無心而觀、離觀用心,鄧大師所謂“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的體真空妄妙法,使人在動態的無住的觀照中,不知不覺地趨入心的靈妙之體而頓脫根塵,妙悟法性。

它可以分為三個過程:①息念忘塵:以明了的覺知自然地休息忘念,不故起與接續妄念也不住在自心的串習念上,內不隨念轉,外不隨境遷,久久便離內外的執取。②非對非知:因緣時節到來,頓脫相對的心境,頓了妄知的心念,當下體入空靈無知的狀態。③無寄天然:此時如不起分別之念,即永離生理與頭腦及妄境的系執,全然無寄天然自顯,靈妙之體了悟無惑,即所謂“寂寂歷歷的靈知”直下證入。

(2)毗缽奢那:即以此靈妙之體而起智慧無著的朗照,面對一切差別境界一一透徹其相用,對無情有情的緣起因果亦一一了達洞明,於是有無雙照,中道無為,進而應一切機緣而無非道場,顯一切色像無非般若。妙觀至此,應用無虧矣!

(3)優畢叉:智照到極處,明暗動靜等一切相對皆入平等性海,雖圓顯一切萬法,卻不離湛寂妙性,雖常寂不動,而不隨緣妙顯,所謂“寂照不二、同體不二、與奪不二。”一切性相均無差同宗而一體平等,此時十方圓明妙道大成,所謂不可思議之微妙化境也。

三、印證的道行--如果行人因修禅法而有所體悟,則應與道的真境相印證,否則即有偏邪之虞。如在路途上印證這即在觀心十門中一一點示,若已徹證無生,圓明究竟,那麼即與證道歌相印證,必有共語家裡話的親切與真實的體悟。

真正的禅道無可言表,唯有善悟與真修者才有可能跳出虛妄的世界,契證自家的寶藏。我們今天共同的發心,也正是為了把禅燈撥亮,在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照亮眾生的心,使得曾經輝煌於古代的禅道也恢宏於現代社會中,通過講說、傳授、行持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達到真實的解脫境地與悟智的開花,於是已呈繁華新姿的這一方熱土又將生發出無窮無盡菩提花果,精神文明、道德風氣,必然地因著重現而升華社會大眾的意境,海印虛舟,惠澤永遠!

 

 

上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三 修身與悟道
下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三 如何學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