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心中月 下 論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論法門

凡是想證明佛法的,須先 修學,修學最快是從禅定開始。

修行必須先從有相上開始, 到無相為成就,最高的境界就是即相而離相。不先有相,哪裡會有離相之說,又豈能證到實相之果呢?

密宗中的觀想,乃是用心 理的力量影響生理,使之起變化,從而達到某種境界。有氣通的感覺即是不通。真通是沒有氣通的感覺的。

通過禅定把生命力升華到頂點,並能離開身體,也即所謂的“出神入化”,進而方能開悟。

密宗、禅宗乃至所有的法門都不外乎從意識上下手。觀想、參話頭、念咒語……都是意識的作用,在唯識學上稱為“作意”。無意識則無佛可成,也無眾生可度,最後的成就又是轉識成智。

道家、密宗是從身體上下手,更注重意識的修煉,修氣脈的開始,首先就是作意。參禅、止觀雖然不從身體上下手,但也從作意開始,只要專心致志地作意下去,就會成功。

參禅是從行門入手,也即先修後悟。止觀是從慧門入手,也即先悟後修。若在理論上解悟後,再用能觀之智,去觀所觀之境,能所雙運才能證悟佛果。

如來禅是邊修邊悟,祖師禅則是悟後再去做功夫;祖師禅多為契理,如來禅契理又契機。契理契機者為經,契理不契機者為語錄,契機不契理者叫做歪理邪說(理是理論,機是時代)。

念經、念咒語、結手印、觀想,它們的功用與效應都一樣,和給電視電視機安置天線,使電視機具有接收的功能,並與電視台接通是一個道理。而十指是與五髒相通的,人體發出的音又和宇宙相通,通過觀想,結手印,和念咒時音頻的振動,即可把自身的信息發送出去,也可接收到宇宙的信息。結手印和觀想並非是密宗或道家發明的,而是有人類的那一天就已經發明了。古人沒有語言,交流的方式便是依音波的頻率振動而起共鳴。人類由於不修行,退化以後,便發明了文字語言。今天從文字上還可以找到天音,如“嗡”字便是。

咒語中的音波頻率與大自然最易溝通,咒語的發音本身就是模擬宇宙的聲音,所以會產生不可思議的相應。音波在人體而言,能激起每一個細胞的飛舞。光有光波,味有味波,音有音波,想也有想波。如果音沒有波,為什麼人聽到音樂便會自然地扭動身體,跳出各種各樣的舞姿呢?親人之間的思念便是想波的共鳴,故此會有感應一說。目前人類的現代音樂只有七個音符,而古代的宗教音樂至少有十個以上的音符,每一個音符代表一個不同的音階,在人體與每一個意識層次起共鳴。為什麼有些音樂人們一聽便容易興奮,或焦躁,或憤怒,或輕安,或欲睡眠……而宗教音樂一聽便會清淨下來,容易入定呢?

密咒就是宇宙之音,念得准確容易使自身的信息能量和宇宙溝通,並獲得更大的能量,同時有助於疏通氣脈,深入禅定,啟發自身的神通,從而達到佛境。

禅是透徹的心理學。禅符合宗教邏輯,但不符合哲學中的邏輯。宗教中的邏輯與哲學中的邏輯有本質上的區別。宗教中的邏輯符合心靈,但不符合頭腦。哲學中的邏輯符合頭腦,但不符合心靈。此邏輯非彼邏輯,此哲學(宗教)又非彼哲學。由於語言文字的缺乏,宗教的邏輯與哲學也和社會上的邏輯與哲學使用相同的字眼,但兩家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再者,宗教中所講的愛與社會上所講的愛也有本質上的區別,但由於語言文字的缺乏,不得不使用同一個字眼。尤其是禅定中的喜悅,沒有一個字眼配得上描繪和形容那種境界,再怎麼斟詞酌句,挑選文字,最多也只能接近那個奧秘——道。

開脈不屬於開悟。健康人的脈一直都是開著的,也無須再開。身體有病的人,在修到某個階段才會有脈開的感覺。開悟是一件不能制定的事,一切准備工作都不能迫使你開悟,但是努力是需要的,惟有通過努力,才知道無需努力,無需努力也正是努力的結果,也即通過“觀、行、照、度”四個階段的努力,進入“空、無”兩個無需努力的階段。前四個階段是你在邀請“客人”,五六兩個階段是放棄努力,耐心等待,來與不來則由客人決定。事實上你的邀請函(觀行照度)發出以後,客人今天不來,明天、後天,早晚總會來。它一直渴望與你會面,只是被你那頻頻發出的、堆積如山亂的、七八糟的邀請函給弄糊塗了,搞不清你是真請,還是假請(意為今天拜這個師,明天又修那個法)。

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八萬四千法門,不外乎就兩個字:“能所”。能修的是心,所修的是法門。任何法門能修的都是心,“所”僅是個配角,僅是根拐杖。因為心不能安,不能獨立,所以才要一個“所”來配合。能所雙空才能入道,有能照的心和所照的境存在,仍然是在門外邊。只有在能所都消失的這一瞬間,“他”才會發生,此時,知者和被知者沒了,照者和被照者沒了,沒了是因為“他”發生了,“他”發生了才沒了,就在這一瞬間,就在這一剎那,達成一切。

用眼為看,用心為觀。看還是屬於頭腦的部分,還有思維存在。觀則屬於心靈方面,頭腦已停止了思維。觀著一個東西進入了忘我的狀態,觀者和被觀者都不存在了,也即頭腦不工作了,在這個瞬間會產生一個蛻變,那個本來的東西才出現,才開始工作。接近觀的境界時,有點發呆,有點白癡,一旦真正和觀接上後則是:一張明鏡覽天下,惟見日日如中秋。此時才能離開師父,依法而修。下一步就不是師父能幫得上的了,必須自己走。

人的生命只存在於一呼一吸之間,能吸不能呼意味著生命還可以延續,能呼不能吸則意味著即將死亡。氣的吸入意味著再生,能生,還有活力。氣的呼出意味著死亡,意味著內髒已經沒有能力接受能量。吸入的是生命,呼出的是死亡。

“嗡”音在人體而言屬於頭部;“嘎”音在人體屬於中部,也即內髒;“吽”音在人體屬於下部,也即丹田,或叫性中心,對物理世間而言屬於地音。無論哪一個咒語,咒語中的哪一個字,都是用一呼一吸來念誦。而在每一個呼吸之間有一個短暫的空隙,也即空白,既沒有呼,也沒有吸,此時你在干什麼?成了白癡,在浪費生命!若“他”能在這個空隙中發生——事實上開悟成道都是在這個中間發生與達成——前念過去了,也即滅了,後念還未生起,中間進了去,就進去了。若沒進去,就在下一個呼吸間吧!如何延長中間的空?吸氣的時候吸入丹田,把身體吸滿,中間停數秒鐘最好。呼氣的時候把體內的氣全呼出去,心念隨著呼吸走進走出,也即“心息合一”就得神通,就能打開脈結。不要氣還在嘴邊,心念已跑到丹田,更不要氣從嘴裡呼完了,心念還停留在丹田,要讓氣和意識形成一體進進出出。

常人的呼吸是,氣吸到喉頭就呼出去了;好一些的是吸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長期修煉的人,吸入小腹(丹田)以後才往外呼。聖人是把氣吸到腳上,讓氣充滿了腳以後,才往外呼。聖人的呼吸別說是停留數秒鐘了,完全可以隨意控制。如此練習,將可達到:既不呼,也不吸,呼吸停止——這個時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顯現的時候。以上所說不是道,僅是個沒有方法的方法,從這個方法進入以後才是道。

所有的生命都能彼此互通,從本質上講,生命本身就是互連的,只是有些生命的覺知遲鈍一些而已。人的覺知不僅靈敏,而且內在的潛能要超過所有其他生命的潛能。處在三摩地中的行者就是發揮了這種潛能,再通過這種潛能與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溝通。與其他生命溝通就是與自己溝通,所有的生命就是自己法身的顯現。六道眾生皆具有三身,只是還停在沉睡的狀態中而已。

關閉你所有的感官(也即六根),將意識集中於眉間,將生命之光提升至頂輪,並結合意識把它拋向虛空中去,與宇宙中的萬物融為一體,長此以往,三身將會顯現。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附: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