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心中月 下 論生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論生命

每一個眾生原本就是佛,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發揮佛的力量,可是這個世界的誘惑力太大,眾生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自己是哪尊佛下凡了,和內在的力量也失去了聯系,但是,只要經明師的指點,即可認出自己原有的本來面目。

找不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永 遠都會輪回去尋找。人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一是尋找自己的本來面目,二是加持這個世間。找不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人永遠不會滿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生活始終不滿足,一直在追求外在的東西,來彌補內在空虛的原因。

身體乃是真我的一部機器,真我借助這部機器來顯示自己的“用”,百年之後這部機器朽了,真我還要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另一部機器,生命便如此輪回,永無止盡。倘若在生前能把真我修出來,並與虛空合二為一,那麼在臨終的一剎那間,真我就會自動地融入廣袤的本覺之中,否則還要回到這個地球上投胎,繼續輪回。

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怎麼死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如何生,只有生得好,學會了生,才會知道如何死,才會死得安心。

命運絕非由他人(神佛等)主宰,而是由自己主宰。一個人的個性決定了自己一生的命運。個性就是今後命運的寫照,個性就是命運的形象,個性決定了未來的前途。

害怕死亡是因為你不了解生命的根源,生命是不滅的,生命是循環的,生命從未死過,當你深入禅定,就能認識到自己已經生過無數次,死過無數次。身體不是你,頭腦不是你,心還不是你,所有已經發生的死亡和出生,都是你的頭腦和身體,百年一換,百年一換,在這個換的中間,有一個始終不生不滅也不換的東西存在著,它是永恆的。這個會死的、會生的,已經歷經了無數次的生生死死,然而你的“真我”始終活著。真我從未生過,又怎麼會死呢?真我是先天的,沒有宇宙以前它就存在了,宇宙有壞,它始終不壞。

人生猶如長河,時刻都在流動,水流到不同的河道,就變成不同的形式,然而水的本性永遠是動性、濕性,永遠是清澈的。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心態,一生都在變化,一生都在追求,從未滿足過。沒有把道打開,沒有進入到終極(海洋)裡面,永遠都會追求;何時流進了海洋(進入道裡面),才會滿足。人追求著外在的一切,都是因為沒有進入到道裡面。成道的人雖然也在努力做事,但不是被欲望驅使著在刻意追求。

生命猶如一股水流,時刻都在流動,只要你不阻止,它自然會形成一條自己的道路,自然會把你帶到生命的終極——大海。隨緣接受周圍的一切,伴著水勢,整個生命旅途不會錯過一草一木,所有的一切都能得到。

臨終一念至關重要,臨終時你記得什麼,就往生到什麼地方去。生前的習氣和嗜好決定了你臨終後的去向。這一生的行為決定了來生的命運。你今生這個樣子,就是前世遺留下來的習氣使然,所以今生有什麼習氣,趕快消除吧,以免又帶到來生。你今生有這種習氣,本身就說明你前生在這方面沒有突破。

男女之間之所以互相吸引,實是兩種能量在背後推動所致。每一個人都是由兩種能量和合而產生的,如果你是個男人,那麼在你身上就會有百分之五十一的陽性能量,和百分之四十九的陰性能量。如果你是個女人,在你身上則會有百分之五十一的陰性能量,和百分四十九的陽性能量。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男人身上有四十九的陰性能量在沉睡,女人身上有四十九的陽性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一個人都會去尋找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能量來協調自身,於是就產生了愛情。

男女互追,就是兩種能量在要求協調,雖然每一個人身上都具有兩重能量,但是差不多有一半的能量都在沉睡。

世上只有一種人不會向外追求這種能量的協調,也即開悟的聖人。開悟的人並非不需要這種能量的協調,而是他們內在那一半沉睡的能量,通過修煉已經蘇醒,並與另一半的能量合二為一。協調後的能量,既不是陰性,也不是陽性,而是一種平衡的、靜態的、整體性的能量。陰陽平衡就是得道。

修行要從心態上下手,即心是佛的內在超越才是無上大法,生理上的修煉能達到健康就行了,要把生理的能量扭轉過來,實非易事,但出家人無兒無女無牽掛,比較適合走這條路。從生理學的規律來講,能量往下流為好;而從修行的角度來講,能量往上流為好。要扭轉這股能量,弄不好會把命給賠進去。當能量往上升的時候,會出現無數種疾病,打亂整個生理系統將是最大的冒險——冒生命之險。佛教的高僧傳裡有好幾百位高僧,而在修煉途中死亡的有好幾千,就像中國共產黨的元帥只有數十位,而死在戰場上的士兵有無數位一樣。

修行本身就是在向未知挑戰,趨向未知需要一種非常勇敢的行動,只有這個勇敢的行動才能帶你進入未知。實際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種未知:房屋會不會倒塌?明天是否還活著?食物裡是否有毒?……

習慣了未知,也就不覺得未知的存在。當談到修行時,總有人愛問:“真的有神存在嗎?”“我能開悟嗎?”別人的回答,你不可能絕對相信。不跳進水裡,絕對學不會游泳;不進入未知,永遠不會有已知。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離開已知,進入未知,達到已知,又進入未知……如此循環不已。

生命存在的當下就是喜悅,毋需再立下什麼目標,或達成什麼目的。有目標就有痛苦,就錯過了生命當下的意義。生命猶如河流,永不停息地流淌,縱是大海,也在流淌。大海並非水的歸宿,水流經的地方就是它的歸宿。生命也是如此,無始也無終,生命存在的當下就是涅槃,你所到之處就是天堂。天堂不是一個目標,天堂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沒有目標的時候,也就進入了天堂;當你生活在此時此地,天堂就有了你;當你把生命寄托於未來,把生命指向一個目標,你就抹殺了生命。生命的意義在於有什麼就接受什麼。果真能理解“接受”二字的含義,你也就是一個解脫的人了。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當下就有,如果當下沒有,那麼未來也不會有。當下是未來的當下,也是過去的當下。“當下”二字涵蓋一切時空,一切時空都是“當下”的投影,當下是什麼,過去和未來就是什麼。

在天上的修行速度遠遠沒有在人間快。人間是苦樂參半,順逆皆有。天上則是樣樣如意,種種現成,日日享受,所以不思超三界,福報享受盡後,又墮落人間再次修行;由於生前修行的功力不夠,未能超越三界,只能升到天上,於是又繼續享受,繼續輪回。惟有超三界後才不會輪回。

雖然一切有相皆是虛妄,但處處行善,時時做惡,還是會受因果報應的,一點也不能馬虎。每一層天各有自己的因果大律。即便是大徹大悟的祖師們,在行為上也是不捨一法,在心上可以空,但在行為上不可以放棄服務大眾的機會。宇宙中的一切,無實無虛,非真非假。

擁有多少並不重要,能否知足才真重要。自己的心態不改變,誰也幫不了你。

隱居的生活固然很好,但一個大菩薩絕不會隱居起來。不行菩薩道,終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幫助他人修行,自己的修行也很難進步。

只有適應時代、服務社會、豐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圓融、正知正見、利樂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煉為智慧,把情感陶冶為大願大行,才是真圓滿,方為真究竟。

權力是人類所患的最大的疾病。內在空虛的人才會拼命地追求權力。權力不是道,是道的附屬品,也可通過權力來修道。有權力的人對人類所作的貢獻,一點也不亞於傳教士對人類所作的貢獻。權力和道有一點區別便是:權力需要別人來賜予,失去了別人,權力也就沒有了意義。道不需要別人,自己一人就可以達成。權力是駕御別人,道是駕御自己。

過於追求某種東西,便會為它所轉,進而失去自身的自由,成為它的奴隸;為了得到它,人們會變得發瘋,變得忘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得到和成功是人類的兩大魔鬼,魔鬼總想證明“我”的偉大。事實上越想證明“我”偉大,“我”將變得越渺小;當能夠放棄“我”偉大的想法時,“我”才能變得真正的偉大;當能夠放棄“我”想成為強者的想法時,“我”才是真正的強者;放棄解脫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解脫。

把金錢捏在手裡不放,也就失去了金錢的意義,金錢要流通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金錢是為人而存在的,人不應該為金錢而活。錢是人的工具,錢是人創造的,違背了這個規律,生活將變得痛苦,人也將會失去人性。存錢意味著不自信,唯恐明天賺不來錢。錢的價值在於流通,權力的價值在於為民使用,金錢和權力都沒有必要放棄,要放棄的是你對金錢和權力的占有欲望。

許多修行人對於靈性的追求和物質的追求,這兩者的關系協調得不好。其實,倘若在你的內心,你是一個靈性的追求者,那麼你就應該以靈性為主,以物質為次,物質上夠生活所需就行了;倘若你是一個物質的追求者,那麼你就應該以物質為主,以修行和靈性作為你生活中的調節劑,作為你物質中的音樂,反之也可以把物質作為靈性中的音樂。兩者都占主導地位,或都處於次要位置,那麼你將一事無成,物質上難滿足,精神上更難滿足。相比而言,人在物質上較易滿足,當物質的滿足達到一定程度,必定需要靈性;而靈性達到某個程度,可以不追求物質。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就會協調二者的關系了——主僕分清,你將是一個快樂的人。

道德與不道德實在無法下定論,若按佛教的思想來論,時時刻刻能返觀內照,深入內在的旅行即是道德,除此皆非道德。外表做的越多越不道德,自然的表露才是道德。除了內在開花以外皆不是道德。宗教裡面的道德是以內在的心態來論,社會上的道德是以外在的行為來論,如宗教裡面動了殺人的念頭即是犯罪,而按社會上的法律,真的殺了人才算犯罪。內在開花以後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道德,即便打罵也是道德的顯現,是以愛心為基礎而打罵,處處皆是道德的顯現,處處皆是內在的核心在顯現——輻射式的顯現。

勝利和失敗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面都很美,眾生的成長和成熟需要這一枚硬幣的兩面,智者會從失敗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勝利者往往失去更多,而失敗者則會得到更多。歷史的規律是,人們佩服勝利者,但不尊重勝利者,甚至厭惡勝利者,而對失敗者不僅同情,甚至更尊重。人生有成功,必然有失敗,只是人類的習性總善於把成功的一面、好的一面亮出來,就像日常生活中照相一樣,人們總是把美好的一面呈現給相機的鏡頭。

環境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絕不會傾向某一個人,所不同的只是每一個人的心態。心態不同,對環境的感受和評價也就不同。有人喜歡白天,則有人喜歡夜晚;有人喜歡天堂,又有人喜歡人間。對於開悟的人而言,人間的美不僅不亞於天堂,而且還勝過天堂數萬倍。

其實,說道在紅塵,那是因為修道是非常實際的經驗,是現在解脫,而不是死後解脫。惟有在紅塵中面對生活,透過人生的種種痛苦,才能超越痛苦。把自己關閉起來,這不是解脫,而是逃避,是壓抑。超越了痛苦,也即超越了人生。生活本身就是道,捨棄了生活,也就捨棄了道。道並非在書本裡,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經典,唯一值得讀的書便是生活——全然地生活。能使你開悟的法門惟有生活,生活中有什麼便享受什麼,沒有的也不必渴望,渴望便會錯過生活的意義,渴望是痛苦的根源,當人生沒有渴望的時候,也即邁入了一個全然的生活旅程——開始進入內在的核心。全然的生活意味“我執”消失了,沒有了貪欲,沒有了爭斗,不為名而活,不為利而活,你是一個完整的人、真實的人。惟有這時,內在的蓮花才會開放,那裡才是我們的源頭,才是我們應該去的地方;那裡沒有希望,沒有痛苦,沒有未來,沒有智慧,沒有愚癡,只有當下的開花和寧靜的祥和。

煩惱也非煩惱,只是你對它認識不夠,當深入禅定以後,你會發覺煩惱就是喜悅,猶如傍晚見到路邊的一根繩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蛇,當我們放松地靠近它時,才發現原來是根繩子。當你還沒看清這根繩子時,這根繩子就可以充當毒蛇來攔你的路。所以說煩惱除盡菩提也無,菩提就是覺悟,當你還沒覺悟,菩提就是煩惱。

不敢面對金錢和物質,說明還沒有超越它們,果真超越了金錢和物質,為什麼還不敢面對呢?如果不是因為人類貪圖金錢和性,金錢和性又怎麼可能會引起人們的痛苦呢?金錢和性是大愚蠢的東西,是聽命於人的,它們沒有主導性。世界上出現的任何一樣東西都具有兩重性質——正極與負極,要想協調,靠的就是正負兩極的力量,捨此一極都無法達成。

修禅的人是一個對來世沒有興趣的人。在禅者的眼裡只有當下,只有此時此刻,他從不把希望寄托於來世,當下的那一頓悟就是終極,是沒有次第的,此岸就是彼岸,“一”就是一切,剎那就是永恆。修禅是最單調的,也是最無聊的,惟有透過無聊才能達成終極,無聊可以殺掉一切妄想,迸發出一切智慧。

生活在物質的世界裡沒有欲望簡直是不可能的,要吃,要穿,要住,會生病……周圍的環境促使你產生欲望,人的一生都是在為欲望活著,就是想修行也是一種欲望。欲望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予正確的對待,並非是一件壞事。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附: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辟斷空邪說第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