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心中月 下 論虔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論虔誠

至誠至敬的人容易入道,因為這種人有一股正氣,單憑此一虔誠的浩然正氣就不會輪回。沒有正氣的人,還要先學會做人,人道修好後,才能升入天道。

精氣神充沛到極點,天眼自然打開,頂門自然沖開。雜念排除,心念專一,精氣神自然充沛。

真正的誠心就是無我,無我以後才能找回自己。修到最高的成就,即是無我。最善良的人、最單純的人,是最接近道的人。叫你虔誠、奉獻、服務,就是讓你培養佛菩薩的品質。

信必須深信,行必須力行;信而不深,猶如未信;行而無力,猶如未行。深度與力度都達到了頂點,才能打開那個浩瀚的、終極的“東西”,否則都是隔靴搔癢。

如果坐在那裡什麼也不想,豈不是和木頭沒什麼兩樣?靜坐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不胡思亂想,要起正思維,也即起正念。參禅或守竅都是集中一念,一直鑽進去達到頂點,也即開悟。

佛教的偉大之處就是,你信我,我要度你;你不信我,我更要度你;好人要度,壞人更要度。佛教不是信一神或多神,而是信你自己就是佛,人人都是佛,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只要肯修煉,都能達到釋佛的等級。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善良是人類固有的本性、固有的品質。惡習是後天學來的,是受環境的影響,只要給予適當的教導,就會返樸歸真。

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根本原因還是自己不自信,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是不清楚。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人,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不敢讓別人評價的人,更不會有快樂。借助外境得來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深入內在的覺知,獲得的才是真正的、永久的大喜悅。

古代的祖師講:“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不放棄世俗的功名利祿,不見到空性,你就不要入山,即使住在山上,你的心也不會安。不把那個東西修出來,不見到那個東西,你就不要閉關,眼前一片漆黑,你怎麼用功,怎麼入定呢?明其心,才能見其性,見性以後,躲起來,用上數年的時間和它打成一片,最後說走就走;要麼靠佛的力量和成就的上師的力量在臨終接引你也一樣,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對佛,對上師深信不疑,這樣才能和佛和明師的力量相應。燒香拜佛,供養上師的目的,就是培養信的力度和深度。

道裡面是沒有分別的,惟有當你沒有分別的時候,才能夠深入到道裡面;一旦你有分別的時候,也就是你從道裡面退出來的時候。分別來自於頭腦,道裡面是不需要頭腦的,政界商界才需要頭腦。道屬於整體,整體裡面沒有分別,惟有個體才有分別。小孩沒有分別,所以才能和道同一體。人人內在的核心都是個小孩,和道都是同一體的,找到內在的核心——小孩,就變成了聖人。只有頭腦才會故做威儀,道貌岸然。道是輕松的,活潑的,喜悅的,沒有分別的。頭腦總是要強,所以才會分別。幼稚、單純、天真有什麼不好呢?事實就是事實,要讓它以本然的樣子存在,人為的就是一種分裂。心靈是單純的,總是敞開著。頭腦是復雜的,總是想辦法把自己偽裝起來,因為頭腦是個膽小鬼,最貪生怕死。由於頭腦從小就開始偽裝分別,所以從未知道有個不死的東西,一直都在錯過那個東西。周圍的環境不是問題,問題出自於你的頭腦,頭腦的畏懼導致你無法達到內在的佛性開花。拿出大無畏的精神,讓頭腦死一回吧——你必能親睹佛性!

惟有先透過自信,然後才能信周圍的一切;自信後,方能信人。自信的同時還要自知,信而不知,則是迷信,迷信則是無能的表現。

宗教不像科學那樣,靠懷疑就能夠研究成功。科學屬於知識的層面,需要懷疑才能進入。宗教屬於靈性的層面,需要虔信才能進入。科學不懷疑就不會去研究,也不可能進步。宗教不虔信就不會去修煉,也修煉不成功。在宗教裡面懷疑是行不通的,在科學上虔信是行不通的。宗教的腦袋需要天真單純,科學的腦袋需要復雜。宗教與科學有極大的出入,是使用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力量在運作——虔信與懷疑,兩種力量都對,但不能使用在同一領域。

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用真實的面目面對自己,內心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要心口不一。倘若你不修行,也就不必談心口如一;若想在修行上有所進步,除了以真實的面目面對自己和周圍以外,沒有第二個法門可以入道。許多人之所以修行多年未能入門,主要原因就是不敢以真實的面目面對現實。這種做法對世事或許有幫助,然而用在修行這條路上則是最大的障道。能夠真實地面對人、事、物就是最大的解脫,真到什麼程度,就解脫到什麼程度,真的當下就是解脫,沒有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只有在真的當中,那個自然的、先天的東西才會出現。

對於禅定功夫深的人而言,在死亡的那一剎那,猶如從這間屋子走進另外一間屋子,神識是非常清醒的,就像生前打坐入定,神識出去那麼方便。但對於生前沒有禅定功夫,不能離開身體的亡者而言,就要靠明師的接引了。如果不信明師,那麼亡者的中陰身(靈魂)就會隨著生前的業力(習氣)去投胎,生前好淫,死後必投胎畜生道;生前好斗好殺,死後必投入阿修羅道;生前好佛,死後必升佛國。

虔信明師和迷信明師是截然不同的。虔信明師是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對明師的教義、思想以及行為都有了一番了解之後產生的智信,虔信是智慧的表現,也是智慧的結果。迷信則是愚昧的表現,恐懼的表現。迷信意味著自己的智慧還未開花,需要明師替自己作主。虔信是通過學習明師的思想,已有所證悟,看清了我執,同時也消除了我執,已經是一個解脫的人。迷信是還未看清我執,還隱藏著我執,還未解脫,還執迷於明師。虔信明師就再也不會否定明師,迷信明師則意味著隨時都可能否定明師。

一個成道的人就是一個真實的人,只有真實才能進入那個終極,反之就一直在途中,難以抵達目的地,一直生活在過去和未來。生命是單純的,無需你去偽裝。生命的意義就在這個當下,那個終極不是在未來,而是在當下,就在此時此地。當你沒有目標的時候,也就是目標達成的時候,也就是你最真實的時候;當你有了目標,也就為了目標而活,從而失去你最真實的一面。

相信佛和知道佛是兩碼事。相信意味著有迷信的成分在其中,隨時都有可能動搖,猶如牆頭上的一棵草,隨風搖擺。相信來自於迷信,來自於無知。知道佛則意味著你經驗了佛。知道來自於經驗,來自於體會,來自於自身。當你知道佛以後,也就不存在信與不信一說了。佛只是一種存在,是覺悟的眾生。惟有當你不知道天上有玉皇大帝的時候,你才會相信玉皇大帝。相信並非就是知道,不能代表知道。知道已經超越了相信。

能夠持久地虔誠就是解脫,根本毋需再修。虔信的等級就是無我的等級,無我的等級就是和萬物同一體的等級。

修行的訣竅以及超越自身的訣竅,都是以虔信為基礎。有了虔信以後,才會對自身,對萬物產生悲心。悲心是與萬事萬物聯系的根本法門,也是進入三摩地最快的法門;悲心是融化自己的一種手段,也是融入道裡面的一種手段。

由虔信產生悲心,達到無我,達到三摩地,達到與萬物一體,最後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

能夠真正地、徹底地把身口意供養給上師,此時此刻,你就和上師同一個等級,也即和諸佛菩薩同一體。

祈禱是一種消除“我執”的方法,是融入宇宙的前步功法。真正的祈禱就是虔信,虔信到極點就是無我。沒有無我做基礎,是沒有辦法進入佛國大門的,沒有虔信,又如何能靜心呢?當進入佛國的大門以後,也就無需再祈禱了,但靜心與靜坐是永遠都需要的。

明師就是為了度眾生而來的,他使用的方法千奇百怪,絕不會以一種形式出現。明師對眾生是平等博愛的,他所具備的條件,能使眾生明心見性,能使眾生轉迷為悟。

如果你不能親近道,那麼就親近你的明師吧!從某種角度來講,明師的等級就是道的等級,明師和道是同一體的。

真正的明師猶如黑夜裡的一盞明燈,毋需叫喊,自然能把眾生吸引至身邊。

只有在世明師才能更好地使眾生不再輪回,思念過世太久的明師,不如思念在世的明師。凡是開悟的明師都知道如何救度往生的眾生,明師既是佛國的客人,又是佛國的主人。

開悟的明師所做的一切,就是佛做的一切,親近明師就是親近佛。

蠟燭自身不會點亮,只有已經點亮的那支蠟燭才能點亮它。眾生和明師的關系也是這樣,只有明師才能點亮眾生——真理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只有當你完全信任這位明師時,才能點亮自己;但是,明師不會強迫你信任他,明師總是隨緣做事,因為明師是個沒有“我執”的人。

明師可以把你的靈體帶到生命最高的源頭——佛國的領域,但明師從來不會強迫誰跟他走,也不會主動去帶誰,除非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靈。開悟的明師就是一個無事的人,什麼事也不做,明師的存在就是在做萬事。

要得到明師的加持力,首先要空掉你的頭腦,只有除掉你的“我執”,明師的力量才進得去,否則,明師的力量也會被你那復雜的頭腦抵擋在門外。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辟斷空邪說第六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附:極樂願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