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宋智明居士:禅修的方法與過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禅修的方法與過程

淨明山人講

禅的修行第一個是悟性,第二個是方法。

悟性能夠使你開眼,就是說有正的法眼,能夠使你的修行、人生的活動有一個正確的理念。使你很多雜亂的思想得到統一、能夠得到平等地對待一切理事,能夠知道什麼地方是源頭,能夠了知各宗祖師所講的開示的真正的含意,能夠知道修行的作用在哪裡,怎麼樣才是真正的相應,怎麼樣是偏差和錯誤。悟性使你知道什麼是妄和真,怎麼樣能夠化妄歸真。所以這個悟性能夠使你體現出佛的知見、見地、佛的悲心和一切菩薩的功德和作用。這全部都是靠悟性而深入體會的。

如果你沒有悟性,只是理解道理,只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比如說修行是一回事,世界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那麼你就會有兩邊之見,就是兩邊對立。一個人心靈中有了一個對立的出現,他就修不好。譬如說你覺得有妄想,而你又想清靜,那麼就叫對立。如果你覺得平時家裡的生活、大人小孩的事情、社會的工作應酬等的世間法,然後以念經、念咒、拜佛等作為出世間法來修行,這就叫對立了。有了對立了,你就會心靈就會在這兩者之間跳動,一旦形成對立的跳動,你會覺得很不安、很復雜、很麻煩,總想得到一個安歇自己的地方,想安下來,但是這些事使你無法找到一個中道,這個中道就找不到。所以說悟性非常重要。

那麼悟性怎樣會產生呢?悟性也是要通過思維、觀察得到的。不是聽別人講,不是看書得到的。自己在靜靜的思維當中領悟到的。那麼要領悟什麼東西呢?

一、首先要領悟到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從哪裡來的?這首先要知道。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是本性顯現的、自性顯現的。這個自性它是空的,什麼都沒有,顯現了山河大地,顯現了我們世界很多很多的煩惱,很多很多的變化,它是我們的這個自性、一切諸法的自性顯現的。那麼既然知道這個都是自性顯現的,那麼自性直接表現在哪裡呢?有的人說是不是在虛空裡?在山河大地裡?如果這樣往外推理、往外追求的話,就是科學家的思維方法,不是修行人的思維方法。修行人要明白,這個自性就在我們這個當下,就在我們能夠思考的那個心,那個地方、那個源頭出來的、那個感覺的地方出來的。這一點你知道了以後,一切萬法、一切諸佛的菩提都是這裡流露的。這是第一點要明白的。

二、那麼第二個事情來了,你要去參。參什麼呢?那麼我為什麼不成佛、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修不成道呢?現在還有那麼多的事情、那麼多妄想呢?是什麼原因呢?第二個悟性要出來。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有無明、因為有分別心。因為把這些境界都當真了,把山河大地、我們的人事、自己的感覺、自己的妄念都當真了、當實有了,然後產生了一個取捨、對比、能所,這些就叫無明。什麼叫脫開?有的人說,噢,脫開見性。就是把這個脫開,把能所、主觀客觀、把對立面脫開,不建對立面就是脫開,沒有另外一個脫開。另外一個脫開只是感覺。一個人突然失重一樣、突然跌倒了,突然一驚,好像有個東西脫開了,這是感覺的脫開,不是智慧的脫開。智慧能夠照破無明,這個所謂的智慧是什麼?就是說,不把一切當作實有,不起心動念、不起分別、不對立、不取捨、不抉擇,不要落在虛妄的感覺上,不要落在有相的世界的那種變化上。這一切一切都是空中的雲、水中的月亮,它根本不真實。甚至你現在聽到我講課的那種分別、那種感覺也不真實,要了悟一切存在都是夢幻泡影。《金剛經》講,一切都是虛妄的,甚至佛的形象、那些大師的形像、種種的語言、種種的修行方法、種種的境界,一概都是虛妄的,不可以在這裡面建立、追求、等待、有所得。一旦有了這些思想存在,就是無明存在,就是不會開悟見性的,怎麼修都不是。甚至你的法很殊勝、很特別,也不會開悟見性的。你會執著幻覺、執著那種神通、執著境界、執著自己的狀態。熱了會執著熱,冷了會執著冷,打坐的時候不舒服執著難受,舒服了又執著舒服。在這裡面會起種種的計較,種種的分別,種種的取捨,建立了所有的對立面。我們譬如說世界有善惡、男女、是非,高低、有父親有兒子等等,這一切的一切對立面建立以後,人在這裡面就無法真正的安心,他會落在這個上面。這是第二個悟性,第二層悟性要悟到這裡,悟到這裡,要知道我們的生死根源在哪裡。

三、那麼有了這個第二個悟性以後,第三個悟性就是說既然都是虛妄的,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了這些虛妄?怎麼了?怎麼化?怎麼回到真實?這個悟性要有的,不是你修法修得越多就能夠了,有的人修法修得越多越執著,境界越多,他的能量、他那種執著心出來比一般不修行的人還要利害。那麼你要懂得怎麼去了幻,了幻即真麼。了幻即真不是說你聽得越多,積累的知識越多,修的時間越長越好,不是這樣。有的修了幾十年還不如有的人幾天的時間。為什麼呢?他在用功的過程當中都是拿別人的東西,他有所得,把別人的東西搬過來,他裡面越來越多。這不叫修行,這叫積累,積累知識,或者說積累功德、積累善,積累那些東西。但是沒有福的人要積累這些的,沒有知識的人,智慧的資糧沒有,要聽一些經。但是這僅僅是基礎、是資糧,而不是道、不是修行,還不算真正的修行。那麼真正的修行就是用智慧觀照的悟性去了,了什麼?你要悟透,悟透它。

1、首先要了外境、外緣,就是六塵境界。外面的事情發生了任何事情:就是馬路上發生什麼啦,親戚朋友發生什麼啦,電視裡面播什麼啦,師兄弟之間、修行人之間發生什麼意見矛盾啦,這些事情到了你這裡都是空的,都沒有,都不去反映它,你知道這些都是虛妄的。首先,有悟性的人要明白什麼呢?就是說不要管外境,不要管境界,這是首先要悟到的。這點悟不到,你就無法歸入一念,你的心念是不定的,老是被境界所動的。無論你怎麼修,你上座時可能比較好,一下座你全部都亂了,全部被境界影響了,外界的接觸越多,你的對外界的分別或者取捨越多,你的心的業越重,業障越重,就是被它所束縛,你的身心會一直會被它所影響,離不開那種地方的染污、一直在染污當中。所以說第一是要了外緣,要悟到一切境界在我這裡都是空的,我不去攀緣它,不去管它,它們都不存在,根本不存在。甚至世界上有什麼戰爭、災難、家裡人出現什麼重大的事故,到了你這裡都沒有,到了你這裡都不動的,這個要悟到,這不是功夫的問題,這是悟性。功夫即使你定得很深,如果你這些沒有悟到的話,照樣要動,反而動得更利害。甚至有的人,他的定力是不錯,但是要沒有悟到,結果一個重大的打擊,他神經病了;重大的事情出來,他顛倒了、睡不著了。有個練功練了幾十年的人,家裡被人打劫了,結果一下子火氣沖上來,頭發白了,腦溢血死掉了。這些事情很多很多,有的修行了幾十年的人都過不了這一關。為什麼?他沒有悟性,他把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名利、自己的一切的存在當真了,他沒有了掉。這個了不是打坐的功夫,這個了是一種悟性,悟透它。無論得和失、是和非、好和壞,到了你這裡都是不可得。所以說首先要了這個外緣外境對你的影響,要看得很透徹。這是一點。

2、第二層的悟,就是說第三點方面的第二步,悟什麼呢?要了身,身體。修行不是修身體。大圓滿雖然也要修身,它是方便,方便引導氣脈。因為西藏的寒冷氣候,他不修身體不行,要磕大頭,要修氣脈,是調身的作用。調身是為了入定,入定是為了起慧照、起觀、起照用,所以說第二層次要了身。身體上不是你的,身體的感覺不是你的,你不是因為身體而修行。身體是你的工具,借用它來生活,來幫助大家,借用它來修行的一個工具,絕對是工具,那麼它等於是無情物,木頭、石頭一樣,只是你有一個靈知要用它。不在身體上修,身體上無論怎麼反應,你不要跟它跑,不要跟它走,不要注意它,不要執著它,要把四大完全觀透、觀破、放下。這是了的第二個方面。一定要了掉的,不了掉,你修的很高啦,身體上甚至透明、發光啦,很利害,甚至拙火定,甚至有個東西會出來進去,但是你有這個在,會被魔控制,被其它東西、精怪、魔控制。這個身體上的一些東西、一些變化,裡面的業氣等等的變化會困擾你、一直困擾你、一直影響你。有的人為打坐的事困擾:腿痛不痛啊,坐得久不久啊,坐得舒服不舒服啊,氣一直在流動啊,身脈有光了啊。有的人呢被睡覺困擾:睡覺了要做夢,要昏沉,要怎麼樣;要不要睡?睡多久?怎麼睡?還是困擾。有的人說,我事太忙,身體的事情太忙,身體疲倦不好修;有的人說,身體上有種種快樂,這個快樂離不開,等等。這一切都是因為身體來的困擾。這個要超越、要觀透。身體是四大,四大是各種物質元素和合,它沒有一個主體,它是空的。所以說要了身,了身修行才會成就。不了身的話,你修得再好,你還會落在一個地方,這個感覺很難超越。這是第二個。

3、第三個才講到了心。怎麼了心?心中的這個記憶,心中的思想、理解,觀察,心中的種種的妄念,心中對苦對樂的感受和認識,凡是心裡面產生的這一切成分,我們稱它為虛妄性。無論你對真理理解得怎麼透,凡是你用心去理解一個對象的東西,都是虛妄的。甚至你現在聽我講話,你那個心如果去理解我的話,這個心也是虛妄的,不真實的。無論你這個心在念咒、在拜佛,凡是你有心在,都是虛妄的,要了悟到這個問題,要悟徹它。凡是有心的,都是虛妄的,都是分別,都是無明。那麼你這時明白了,那麼既不記憶過去,又不比量現在,不攀緣於外在事物。對於自己的那個認識,認識就有概念了、有思維、有思想狀態、有理念。也不以自己心的一種感覺去感覺事物,它兩方面:感情性的和理性的。理性和感性的這兩者和合在一起,正是人類社會的一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切動力來自於理性和感性的。但是修行人他要超越理性和感性,修行兩者都要超越的,這個也不是修行能修到的,這個也需要悟性。沒悟性,如果你在心念上用功、很集中,能夠放光,有神通,但是還是外道。外道的功夫是很不錯的,有的一坐就是三個月,能放光,有神通,能夠出神、飛游都具備。盡管練到這樣的功夫,還是外道。為什麼?他沒有悟到這個能用的這個心,原來是虛妄的,原來就是無明。能用的心,我們叫能,第八識含藏,第七識我執,第六意識的分別都是這些成分存在。所以說有了理性的思維,有了感性的情感,然後兩者交融在一起就有狀態,能有各種狀態的。有時狀態很清爽,有時很煩、很浮燥,有時妄想很多,有時覺得很清靜。仍有狀態,有狀態就有生死,無論你的狀態怎麼殊勝,怎麼好,就有生死,生死不了。有的人說,我的狀態很好啊、很空、很光明,你也是狀態,你有這個狀態在,還是在生死當中。有的人說,我的功夫比你高,一比就是狀態,出來了。就是狀態。有狀態呢,都會被魔和精怪找到你,你有狀態那裡,它就會看到你。如果你沒有狀態,他找不到你。那麼你這個第三個層次的悟,第三點悟,就是說悟到這些都是虛妄、不可得的,要體會到無心才是真的。當然有個無心在還不究竟的。

無心是道,無心是超越一切的根本,超越無明。那幺什麼叫無心呢?沒有分別心,不是有念頭,也不是沒有念頭,不是對的,也不是錯的,不是好的,也不是不好的,在任何時候不要建立概念,不要去擬議。這是茶杯,這是什麼植物?這個菜燒得好不好?不要去見取,不要落概念,不要產生認識,不要去取捨,不要在大腦裡面構成很多的思維的影子。你看了一部電視,裡面就進來了,心裡面有很多影子出來,是吧。這個就是你的影子。影子的世界就是虛妄的世界的種子,將來它就會形成世界的,你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心中有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種子構建的,你自己造下來的,叫業種。在你的思想當中、心念當中不要構建這些業種,要無心。惠宗國師講得很清楚,無心就是道。無心很妙,但是死在無心上不是道,這個無心是活潑潑的。首先要體會到這一層,然後在無心上進一步要第四層悟的。第三層悟需要悟到無心:無心可用,無心可修,無心可作,無心的講話,無心的體現一切。無心,什麼時候都是無心的。起來了不要作起來想,啊,我睡醒了,我要睡覺了,我要燒飯去了、我要去買菜了、我要看看價格合適不合適,處處都是有心。處處有心就是處處的業、處處的罪。所以地藏菩薩講閻浮提眾生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是你有心在,你的一個心念起來了就是罪、就是業。盡管你修行在佛門裡面,也一樣是罪、一樣是業。本來佛很清靜、廣大、空明,但是當你起了一個佛見,也是染污啊。噢,是佛,我要恭敬你呀,這也是染污,對佛的染污。你覺得,哎,我在拜佛,也是染污。反正你覺得怎麼樣的,在本性來講都是一種染污,都是一個種子。有的種子是善的,有的種子是惡的,善的有善的報,惡的有惡的報,都是種子,所以說要自淨其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名佛教。”就是佛教化的道。就是要你自淨其意,自淨其意就是無心,就是空靈,就是無住。般若經講的無住心,這個就叫了心境界,這是第三層。

4、第四層,了心以後,要起大用,要那個大用干什麼呢?世界法就是佛法,一切地方都是道場,一切眾生都是普賢王如來。就是說你吃飯穿衣就是我們無心的妙用、道的妙用,這是第四層悟。到了那一步,要知道外道也是佛法,魔和佛沒有區別。那是一般人是很難理解這個道理的,染污就是清靜,下地獄和天堂沒有兩樣,這是不可思議境界的悟。但是你在理上如果能夠悟透這些,那麼你見到境界,見到各種的說法就不會怕,不會動。象維摩诘居士講的六十二見就是正見,外道的師父就是你的師父,那麼那個佛的弟子就怕了,那怎麼可能呢?不可能這樣子。很多反面的話、正面的話、側面的話你都不會動心,都會知道,噢,這些都是法界的顯現,都是法爾的存在,根本就沒有善惡,都是我的作用,你們都是我的本體顯現的作用而已,像電視裡面有放的各種的人物、各種的形象,這有什麼可怕呢?都是影子顯現,我也可以顯現,做游戲一樣,顯現萬物。所以說顯現的萬物不要取捨,不要壓制它,這個顯現是永遠沒有止境的。佛,很多人不認識,為什麼?他永遠在顯現當中,他是空的,他是虛空藏。佛在哪裡?佛在錄音機裡、在杯子裡、在經書裡、在一切地方。佛的覺性的光明,他是一種靈明的光明,遍一切處,都在顯現。我們現在就坐在佛光裡,但是為什麼不相應呢?就是有執著,有無明不了。你悟到第四層了,你就知道,你一直在佛光裡面,一直在顯現當中,當下就是淨土,你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不在遠處,這才是第四層悟。為什麼說淨土這麼高呢?就是因為在這裡。當你悟到了以後,原來淨土就是這樣的。所以說西藏密宗裡面講你自己就是本尊,會講很多的活佛是什麼什麼人,再來再現,就是這樣的原因,都是自性的顯現。當你悟到這裡了,你可以就是觀音菩薩,也可以就是阿彌陀佛,都可以這樣顯現。這是第四層的悟,就是大用無盡,盡未來際都在這個世界裡,在無邊的世界裡,哪裡有緣在哪裡顯現。

那麼對這個悟的問題我講到這裡了,具體還要你自己去悟到的。悟到了你就不需要聽別人講課,不需要聽那麼多磁帶、看那麼多書,也不需要聽這個人這麼講為什麼?那個人那樣講為什麼?你都明白他是在哪個層次上講話,你就腳跟踮地,不需要依倚別人,你的師父就在心裡面,這個悟性的智慧就是你引導修行的師父,在心裡面顯現,時時刻刻都使是它在用。這是我們第一層次的要了解的,就是悟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方法:光有悟能修行成就嗎?還是不行的,還要方法。那麼怎麼樣的修行方法才能修行成就呢?這是很多修行人要提出的問題。這個方法必須是萬法歸一的方法,必須是能夠使萬法歸一的,一切佛法都能攝持在這個法上的。如果這個法不是這樣的話,你不會修成功。像一句阿彌陀佛、三藏十二部經、禅、密、律、淨都在裡面,那麼這個法你會修成功。如果你能夠念一句咒,你說我這一句咒一切佛法都在裡面,那麼這樣你會修成功。如果說我這個修行只是一個加行、一個基礎,我要修很多很多的法,那麼你不會成功。據說阿底峽尊者,他從印度來,在拉薩見到了一個喇嘛,他修行很好。那麼他問他的法,他都懂,他都修過。尊者說:“啊呀,不該來西藏了,密法、顯教他都懂、都有,西藏都具備”。那麼他就問他,你懂不懂、知道不知道能夠有一坐當中把一切佛法都修完?哎,他一聽:“我不懂這個”。他說:“喔,你還不明白這個。那我還不會白來一趟”。一次打坐當中把所有的佛法都修完,只有懂得這個法的人才能夠修成就。那麼懂得這個法它有哪些條件呢?第一當然前面講的悟性要有,第二他要懂得法是起什麼作用的,怎麼樣的法能夠包括一切。那麼這一切我們要知道,比如說我們念一句六字大明咒,這是一句咒,這句咒是果地的觀音菩薩的成道的咒,是他道上流露的。那麼這個咒就是代表著觀音菩薩,代表觀音菩薩的所有的功德成就,這首先要明白的,它就是法界的一切功德,就是法界的光明,就是圓滿的果位,除了這個咒以外,沒有觀音菩薩。你首先要悟到這一點,這就是說對咒的本身的理解,你要理解的很深透,就像理解一句阿彌陀佛的一句名號一樣,要理解得很深透,能夠理解到它能包含一切,包含阿彌陀佛的所有願力和功德,那麼你這句佛號或者咒語才會得力,才會有全部的信心、全部的力量,才能體現所有的功德。不然的話,體現不出來,這是第一個問題,對於你修的方法要理解。

那麼第二個問題,法有了,那麼這個法在哪裡用?因為前面的悟性,當然不會在外面用,就不會一邊念、一邊追求,不會執著感覺,不會計較時間,不會執著數字,不會老是想我念得怎麼樣,念得好不好。有了前面的悟性,你會懂得這個法能使你攝萬念歸於一念。

當你用法時:

⑴ 你首先要明白這個法是最殊勝的,是具有一切功德的,在你的自性光明中,在你心靈裡面是全部的功德。

⑵ 在修法時要攝萬念歸於一念,不能東想西想,不能再想這個法的功德怎麼大,我念到什麼光明的境界體會等等,不能作道理理會,所有的理解要全部離開,全部放棄,要攝萬念歸於這一念當下去念它。而且在念時要包括正見、見地,就是無分別的智慧。發心,當你念時,要知道自己的心就是咒,咒就是心,我的心和觀音菩薩都是不二的,這叫發心。

⑶ 要明白念這個咒就是無上的供養,因為念這個咒時,自己的心就是全部的光明,全部的功德,供養無上的佛,供養十方菩薩。為什麼?因為十方的佛菩薩最歡喜的是眾生的心契入他們的境界,契入他們果地的功德,他們不需要你供養什麼東西、什麼財寶給他們,這僅僅是接引人的一種發心而已。他們是希望你凡夫的心能契入他們的光明的世界,這是他們最歡喜的事,這叫法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那麼你就會體悟到你念咒或佛號時已經是無上的供養,都具備了。

⑷ 你正念咒、念佛時你的心靈和佛菩薩相應時,凡夫的情感、理念、希望的執著、身上的感覺都脫落了、放棄了,這就是消業障,就是金剛薩埵消一切業障,消得很快。原來你很沉重、很煩,念了就沒有了,就是消業,一下子像天上降下來一樣,非常輕松,這就叫修得好,是修得相應的象征:呀,原來的煩惱、胡思亂想都沒有了,咒念不出來以後就沒念頭了,沒妄念了,這境界就是無念境界。萬念歸一念以後再念,放開時就是無念,無念還不是無心。為什麼?因為無念時還會想起不起念頭,後面的這個念頭正是無明。在無念中起想的或不起想的都是無明。無念不是見性,無念是無明,這是要進一步照破的。我們攝萬念歸於一念之後,再念也不執著,念咒念佛,讓它自然、無分別、無取捨、自然任運,這就是一心不亂。

在無念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事情。

㈠ 念頭攝不住,老是跟念頭跑,那麼這個時候你不要把念頭當真的,不要去分別念頭,也不要壓制它。只是如果佛號沒有了、咒沒有了,拉回來。在佛號、咒上念,不要用太執著的心,要直持、受持它。如果你和妄念產生了對立,老是去感覺有沒有妄念,是不是跑掉了,那麼你就不能歸入一心。就不要管它有沒有,不要去照顧妄念,要照顧你的咒和佛號,照顧你的當下,不要去照顧妄念。妄念是浮雲,是空的,來來去去總會有的,甚至有的阿羅漢還有細的妄念。如果他注意妄念,他就不空。如果他體會到空,妄念就不知道。譬如說你注意念咒,你妄念就不知道,其實還是有,如果你一注意,它馬上就出來很多很多,只是你注意不注意的問題。所以千萬不要注意妄念,現在要注意念咒。這是一個問題。

㈡ 第二個問題,就是說身體打坐能坐多久的問題?痛,一般老年人千萬不要去熬這個痛,不要練這個腿上的功夫,腿放開、自然一點,能夠坐兩小時的,你少坐一點,不要勉強,就坐一個半小時。坐一個半小時的坐一小時,讓自己輕松一點,但是可以多坐幾次,一天坐2—3次,可以安排,這個是第二個問題。要讓身體舒適自然,不要逼它,不要約束它,不要太勞苦它。這和過去年輕的時候出家人不同,年輕的時候如果不苦、不逼他的話,他會欲望很多、念頭很多,他根本無法修行。要讓他苦行,讓他把世界的欲望的心會打死。但是老年人,如果你這樣逼他會不適、不適應、不適合,反而修不上去,要隨順。這是第二個問題。

㈢ 第三個問題,就是說在你用功中發生的各種的境界,無論是佛光照來了,或者說恐怖的境界,都不能分別,不能取捨,也不能讓它走,也不要說是好,不要落在這個上面。這是關於境界的問題。

㈣ 第四個問題,不能和別人比較,哎呀,我用的怎麼樣,你用的怎麼樣,或者聽聽別人的體會,啊呀,你怎麼樣了,打坐的時候能坐多久呀,有沒有什麼境界呀。絕對是不可以的,你這樣一比較,你的功夫就有障礙的。自己的境界也不能說給別人,別人的境界你不要打聽。這是第四個問題。

㈤ 第五個問題,就是說你上座和下座你的心要一樣,不要覺得上座我一心用功,下座就散開了。下座你的體悟、你的那個功夫的覺照還要在那裡,不要馬上放開,要安養在那個功夫上。這是第五個問題。

㈥ 第六個問題,就是說用功的過程當中不要造成違緣。違緣是什麼呢?特別動腦筋的事情,特別負擔重的問題,要去創業,要去辦什麼大事。很操勞的很用心的那些事一來,你的功夫會破壞,這個要注意的。修功夫要有福報的,要有一段很平穩的生活、很自然的生活,那才能保得住。事情一來,一興奮、一激動、一焦慮,功夫就會破壞。

㈦ 第七點,就是說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買菜、做事,要去培養無分別心,不要過於抉擇。但是必須要思想的地方是要用思想,但是不帶煩惱心、不計較。帶煩惱心就是有計較,計較了呢,會反復思想、思量。要直接一點,思考一個問題直接了,定下來就算了,不要老是反復、老是想,老是想就會顛倒,功夫會破壞。這是第七點。

㈧ 第八點,功夫用到一定的時候,他必然要進入一個階段,什麼階段?如癡如呆,好像人情世故都忘了,自己叫誰都不知道了,如癡如呆一樣。人好象對外界反應不靈敏了,自己不知是誰了,自己有時候吃了飯了,不知吃過沒有,經常會這樣子。這是好消息,絕對不能破壞它,要進入這個如癡如呆的境界一段時間,然後你才能把身心世界全部化空,全部化掉,才能證悟到這個根本,這是第八點,非常重要的。

那麼你注意到這八點方面的問題之後,你再用功呢,肯定會進入無念。無念的時候到了,人就會如癡如呆。無念到了,如果無念保持住的話,人就沒有思想了,很簡單。外部什麼事發生了沒有感覺,看電視一點滋味也沒有,不想看,不想說話,不想迎合人,不想注意別人的表情怎麼樣。自己也很難注意到自己,走路啦、說話啦、做事啦,自己好象不存在。進入了這個階段,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要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就是功夫的第三層。回光返照,照那個源頭,照看它:誰知無念?誰無生?若實無念無不念,若是無生無不生。這是回光返照源頭,這個是真正的參究了。像禅宗的功夫,大圓滿徹卻的功夫,就歸到源頭上來,這個時候才是真功夫啦。覺照、回光,綿綿密密地去體會源頭。這個時候沒有人,沒有世界,什麼都不可得,一直在這裡照著,突然之間就打開了。這個時候是真正的開,本性開朗了,這不是一般的悟了,這是通過這個修行的方法,真正地證到了我們的本性,證悟到本性。這個證道在淨土宗講,叫理一心不亂,你證悟到念佛的三昧。這個時候,證道時候佛號是沒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沒有的,這是叫證道境界,大圓滿當中的證量了。證量到了以後,它是不知不覺的,它這裡面沒有思想的,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一出定來自己知道了,噢,這身體世界都不是我的,覺性明明朗朗,一切都是顯現,自己知道,自己有一種無分別的智慧,過去所有大腦的思想,好象水沖刷一樣,全部化掉了,一片清明,一片朗照,這個是不可說的境界了,一般祖師也不多說這個境界。這時候要印證,就是請過來人印證,印證你是這樣子的,就是禅宗講的“如是如是”。是這樣的,悟到這個地方。

你證到了,那麼就好好保護它,不用修了,打不打坐是一個樣的,拜佛不拜佛是一個樣,不用修。只是不打失它,不覆蓋它,不要猶豫,不要受別人的影響,不要聽一般人的話。無論是師兄弟也好,或者說社會上你聽說哪個人修得很好的,不要隨便的去跟別人去討論這個問題,更不能跟別人爭執這個問題。你有了體會,噢,他們說我的體會怎麼樣,我開悟了,你不要說你不開悟,也不要說你不怎麼樣,不許開口,不許隨便說。除非是以後你的徒弟或者說你指導的人,你才可以說。這個輕易一說就會有障礙,就會覆蓋,會破壞掉,因為力量還不夠,所以說千萬不要輕易地對別人說這些問題。

當你保養到一定的時候,成片,什麼叫成片?動靜一如、內外一體、體用不二,任何時候都是這一片當中,都是我們的覺悟的圓明當中朗照不動,這叫成片。成片叫什麼呢?成片就是法身正位,證到法身,生死已經沒有了,就是說你是出世的聖人,生死了脫,證到這個位置。證到以後,因為因地上有慈悲心、菩提心,有這個種子,所以說這個時候會起慈悲的大用,就是大機大用。這個時候就是說根據眾生的因緣來點化他,來接引他,來幫助他,來破他的煩惱。但是這個說出的話叫什麼?就是加持力。密宗的師父、禅宗的師父都有加持力呀,他的話是光明,不是一般的話。所以說,反過來看,一個初學的人如果不是遇到這樣的師父,是一般的道理,那麼他就沒有得到加持力,沒有得到傳承。這個傳承入心就是種子,這個加持力就是人心靈的升華的主要的源頭、主要的來源。心靈會升華要需要加持力的,這個加持力的作用一段一段時間進步很快的。那麼這個時候呢,就是說證悟到這裡的人就達到了他受用三昧境界。就是說周圍接觸他的人都得利益的,但是他不一定用神通,你看到他就會得利益,在一起就會得加持的,叫他受用三昧,這是不可思議的。到了這個時候,可能是一世、可能兩世,這是不一定的,過去很多世轉世做活佛、做禅師,到後來最後才圓滿,圓滿像佛一樣的成就,那麼佛的成就叫圓滿成就。證到法身的成就其實起大機大用的就是大成就了,大成就境界。

那麼通過這個方法,就是說首先要悟到能夠攝持一切法的方法,一定要這樣子用法,然後知道這個法具有果地的一切功德。然後呢,用這個法攝萬念歸於一念,然後呢透過重重的用功過程當中的境界、關口,透出來,一直到了無念、到了空、到了如癡如呆的大忘天下,再進一步回光返照才脫落,那個時候叫真脫落,才證到本性。但是還不能成片,有時候會影響,有時會被世間奪去,還沒有成片。一直到保養到成片,再起大機大用,在大機大用過程當中慢慢地圓滿,慢慢地透徹,慢慢地在一切境界當中得自在,通達一切法。然後,最後才是大圓滿,究竟圓滿,圓滿成佛的境界。修行就是這麼一個過程,這麼一個過程來的。懂了這個過程,就知道怎麼修了,知道怎麼執持自己能夠成就。自己沒有修成之前,沒有到大機大用階段之前,絕對不是利生的階段,不可能是利生的。利生是怎麼樣呢?就是說自己開悟以後,就是徹底開悟、化習氣、然後證到聖位,就是法身本位。於法身本位向上,還要通達法、要通達根基,知道怎麼用,叫大機大用,懂得用,然後才是真正的利生。不然的話那些利生的那些作用都會染污的,甚至會破人的善根,使人產生很多的顛倒和執著,所以說這個是很難的一個過程。因為修行的本身就是要使人出離這個世界的執著,跳出無明的窠臼,超越五蘊的身心,這個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過程。如果你沒有悟性,也不懂得方法,只是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始終在外面找、在外面修,在功課上用,不懂得心地,那麼成功的機會是非常少的。甚至很多人會執著,噢,某某師父有神通,某某修行人有什麼境界,老是在這裡心裡面想來想去。在找資料,啊,哪個法好,修了很多年,還在找法,那是很冤枉的。

修行人悟性可能要有一段時間參。古人的悟性怎麼得到的?他參明師、參學善知識。有的人呢一看悟性就來,那是智慧高的人;有的人悟性差就找師父對話,提出自己的問題,使自己的悟性提高。那麼悟性提高以後,他再找一個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一旦找到了,他就一直用下去。所以說有的人念佛念幾十年,持一個咒幾十年,他們都很有功底,而且往裡面走。那有的人三、五年就開悟了、成就了、打開了,那麼各人根基不同。但是有的人修了很多年,還在外面拜師父,還在找方法,那麼他就錯失,修行上的借失。但是有的人拜師父不是為了拜師父而拜師父,他是為了傳承,為了一種緣,為了弘揚師父的教法,他拜這個師父,那是兩碼事。所以很多人呢,就是在外面找,找師父、找方法、找理論,那麼他就始終回不到我們的真實的道上來,找了一輩子還找不到。而且要知道什麼呢,在悟性當中、在用功的過程當中要超越文字,超越道理、超越宗派,超越對師的執著:但是師父,我們可以相應,但是不能對他有執著,要達到不二。這悟性的不二要貫穿始終,任何時候都是不二的,都以道來體現。不能說我打坐用功是佛法,我買菜就不是佛法了,我做世間的事情就不是佛法,一旦起了這個知見,你就不可能修行成功。你要體悟到任何時候都是佛法,都在修行,但是不執著我在修行。你如果“我在修行”在,這個“我在”也不會修成功的。“我”沒有,我所有的東西也沒有,房子不是我的,名字不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所有一切不是我的,有我和我所存在,修行不會成功,不會修成功,這些都要破掉的。所以說修行整個就是這麼一個原理。但是很多人走歪路,就是他的悟性和方法上以及在整個過程當中路怎麼走、怎麼透出境界、怎麼回到真實,這條路他不熟,所以說過來人就是要告訴你這條路怎麼走。如果路不熟呢,他在找,自己的找是有障礙的,因為你找的是外面的東西,而外面的東西不一致,各種師父講的不一致,是吧?有過去祖師、有現代很多師父,方法上不一致。每個方法都說,我這個方法最好的、最最殊勝的。結果呢,心裡面就矛盾。還有各人的體驗不同,你不能執著太虛大師怎麼體驗,虛雲和尚杯子落地的時候打開怎麼體驗。如果你執著別人的體驗,那你怎麼去印證自己?你不可能是和他一樣的體驗。所以說不能執著別人的體驗,不能去比量別人。

還有境界,各人的人生境界不同:知識分子的境界,當官的境界、農民的境界、出家人的境界各人都不一樣。所以說別人的境界和你不相干的境界是絕對不能管的,管你自己的境界,而且不要當實有,要去掉,就是說要透出來,不能把你所面臨的境界當作實有,都是夢幻泡影。這裡的境界有兩種,一個是現實:現實家中的成員,家裡一天天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當實有,這也都是境界,都是虛的、做夢。第二個,你的感受,修行境界當中的感受:打坐坐得好不好,境界清朗不清朗,有沒有妄想,這些境界都是空的、虛妄的,都透出來,不能住在上面。你要這兩個一住,你修行這一世也不會成功。這兩個透不過來,你始終有障礙的。障在什麼地方你自己應該知道:你想得最多的地方是你障礙最重的地方。如果你對孫子很喜歡,你就障在孫子這裡。如果你對買菜很計較,你就障在買菜上。你對哪個人放不下,哪個事情老是會想到,或者會做夢夢到的,那個地方就是你的生死根本,就是障道的地方。讓你沒有什麼可以想得起的,沒有什麼放在心上的,(有人問:那麼如果平時一直在想佛法的道理呢?)也是障礙,就是佛法的境界成了你的病根了、生死根本。所以說佛法也要掃蕩掉,般若的理水要大火炬燒掉一切。(有人說:那他可以幫助我、可以提高我的悟性啊)不是他幫助你,是你的智慧幫助你,是你領悟了他的精神的智慧在幫助你,他在幫助你。文字是無情物,但是無情說法不是無情說法,是你的智慧體悟到無情的真理,叫無情說法,智慧體悟到了。可寶貴的是你的心,你的智慧,在佛法裡面領悟了去用,而不是把它記住,把它放在心裡面作為一個障礙,老是有個東西在,那就是障礙,那叫不善學。天台宗為什麼後來成就的人幾乎了了無幾?都是當法師,名聲、福報也大的,人也很不錯,為什麼不悟道?就是他這些東西放在心裡太多了,都要記住、背下來、要講出來;而且事務很多,都在這個上面。而且也覺得自己在弘法利生,弘揚了佛法。很多人懂了佛法,的確這個功德也很大,但是不是道。道要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境界相,離一切相,離之又離,離無所離,到這裡才是道,才是根本,才是真實。你還有一點東西離不開,你不會悟道的,不會真悟。但是我前面給你講的四層是解悟,解悟是要的。後面通過方法修到的那叫證悟。中間有明悟,突然無念,空靈顯現,這叫明悟。突然體會到了,但是保不住的,一下子又沒有了,這叫明悟境界。明悟也很好的,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覺得看世界就不一樣了,但這還沒有證悟。證悟是不會退的、不會失的,覆蓋一下,他又回來的,然後打成一片,就超越生死了。(有人問:那怎樣叫證悟呢?)證悟就是他一直處在空靈當中,覺性清朗,覺性的光明一直朗照著,空和覺不二,空和明不二,叫證悟境界。而且隨時隨地,任何時候都在覺性當中顯現的。走路、說話都是它顯現的,他不要通過思想,說話不用想起來說出來的,做事不要想起來做的,直接流露。而且它的當體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染污的,沒有什麼妄想可以覆蓋的,它當體是這樣的。但是因為有習氣,習氣一動,開始的時候它會受影響,還有一些習氣影響一下,所以還要保護它。還有一些習氣會影響一下,但是一影響,它自然解脫,在覺性當中它自然會解脫,不用修什麼法來解脫的,它自起而自滅的。那麼時間一長就打成一片,始終是這樣,這叫成片。

(有人問:“那麼由於在某一個瞬間得到很強烈的感受,然後他就獲得證量了?”)

這個叫明悟階段,還不是完全證悟。完全證悟的話呢,不是瞬間,一旦體悟到以後就安住了,就知道了它的真實存在,而且以後它要回來時是不用修的。譬如說,有時候習氣來,動了,那麼一放,過了一兒就回來了。一個是一直在,一個是偶然有一次明白一下。偶然明白一下叫明悟,一直在叫證悟,就這一點不同。一直在,它的迷失只是偶然迷失,覆蓋一下只是偶然,馬上恢復的。所以說明悟是什麼呢?就像黑暗的夜裡突然一道閃電,啊,照亮了,噢,原來的確有世界,的確看清了,它又沒有了,這叫明悟。那麼證悟呢?太陽出來了,但是有時候烏雲蓋一下,雲過去,又沒有了,又是亮的,這叫證悟,這不同。在這之前,就是解悟,解悟就是參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明白得很透徹,這叫解悟。有了解悟,用功才會相應,沒有解悟呢,散亂得很,思想很多,那麼到底哪個對?這樣也對,哪樣都對,不能統一。有解悟就能統一了、圓融了、透徹了,明白修行是怎麼一回事、怎麼修,這叫解悟。過去祖師修都要幾十年,也就是說他要參學用功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不過現代人因為智慧各方面比較高,領悟力好,也就是說他容易明白,只是他要真的放下。就是說修行過程當中,就是說透徹的見地,方法的一種相應,還有這個過程當中的一種超越,以及境界的轉變。那麼最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說很多人會落在一種受上。受,修行的受。受,覺受、感受這個受。受呢,有的是聽到什麼聲音,蟬了叫的聲音在耳朵裡。眼睛前面有光,身體裡面很舒服、很輕安,這些都是好的受了,但這個受一定要破掉。還有夢境,夢到佛菩薩來給你講法,很多老修行了還在講這個,這個就是他對這個問題沒有看懂,絕對不能住在這個境界上的,這個境界都是障礙、都是幻的。如果住在這個境界上,以為修行是進步、是好現象,那麼就會落魔,就會走偏差,就會走叉路。甚至有的人說,突然之間發現了一道光明,自己身體沒有了。噢,我見性了,都是虛妄的,不是見到有相的光,這裡面千萬不可住,一住就染污。但是見到本性以後,本性是空寂的、空的。空的無分別的自然智慧顯現萬物,當你覺照深入,證到法身本位以後,那個無色的光明會出現的,光明有的。這個內在光明和外在的世界是一個整體,也就是外部的世界,是這個光明裡面變化出來的,就是說地、水、火、風、空,叫五大種。五大種是構成事物的成份,是元素,這元素是客觀存在的。這個元素,當你悟了道、證了道以後,你會找到這個元素的源頭,叫清靜四大,大種。這個大種會變成光明,化作光明,這個光明和世界是一個整體,透徹的。所以說他有天眼通、天耳通,透徹一切;而且身體起變化,化作光明身,縮小、變大、飛升、入地,一切變化都有的。這是證道以後就是說還要保養一段時間,就是到機緣成熟了,這個五光都開發出來以後,才能達到這個境界。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所以大圓滿脫嘎就是為了開發這個,漢地一般人沒有主張修這個,但是大成就者是有的,像慧思大師飛升皇宮裡去,四個城門都進來,其實他已化作光明,要化就化,是不可思議的,證量到這裡,五大種性就成為一片圓融的光,大光明朗照。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都是在這裡顯現的,但是體性是空的。體性空就是法身。報身的智慧光明顯現為五色光的時候,就是報身佛。當我們的報身開始開發出來融入這片光明的時候,就是真正的相應,就是能夠顯現神通妙用的地方,這是不可思議的。山河大地都是你的作用,那時你就知道,要它高就高,要它低就低,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眾生不知道的,維摩潔居士把八萬四千獅子座接過來,世上的眾生不知道,沒有覺得狹窄,沒有覺得世界變緊了,他在丈室裡放了那麼多獅子座。毛孔裡顯無量佛,微塵裡轉大****等等的一切都是在這個境界上說的,因為物質世界的能量就是光,清靜的光。眾生有無明、有業,這清靜的光被染污了,變成了山河大地,變成了身體,眾生執著住了,粘在上面離不開了。當你修到了本性化空的時候,習氣化掉了,那麼這清靜的光又顯現了,又虛通了,又開發了,那麼就了知,原來一切眾生都在我的光裡面。佛說一切眾生都是佛,但他們自己不知道,他們執著了粗的、染污了的五塵世界,不知道細的裡面的光明世界。科學家也在研究這個,光子啦,電子啦,元素啦,他們知道這是構成世界的,但是他們沒有證到這裡,沒有通過修行證到這裡的作用。所以聖人、極樂世界都是存在的,到這裡就知道了。

領悟到這裡的人不等於已經證到這裡,但是有一天會證到的。有的人開發了一點,有的人某個時候某一點相應了一點,有時候又離開了,要看你修行走的是哪條路,如果一直往上走的,開發快。如果是大悲利世的、弘法利生的、和染污的粗世界接觸多了,開發就慢。如果先成佛再度眾生,成就就快。釋迦牟尼佛一直苦行用功,他成佛快。阿難、彌勒佛是和他同時發心修行的,阿難聽聞多、學習多;彌勒佛和大眾結緣多,成佛慢。我們知道結緣的世界都是業的世界,接觸多了都是業,結果你的光明就受染污,你的修行就慢。所以有些師父領眾弟子多了,臨終不成道,就是這個原因。那些一心修行閉關的師父成道就快。

妙偉居士記錄

 

 

上一篇:照光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通解 1
下一篇:照光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通解 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