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如何來認識行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何來認識行相

   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如何來認識行相?

  我們常常聽到、看到人們說話,說得很有形象,活靈活現。傳說,有一天周文王出去打獵,在渭河的旁邊,看到一個老頭,胡子長長的、白白的,在河邊釣魚。但這個老頭的魚鉤是直的,並且離開水面三尺。周文王就問:“老先生,您的魚鉤怎麼跟別人的不一樣,並且遠離水面,怎麼能釣到魚?”老先生就說:“我在釣人,不是釣魚,願者上鉤。”周文王對賢人都是非常得敬重,他一聽就明白。於是就向老先生表達想請他回去輔佐周文王的意思。老先生說:“不忙。要請我回去幫助你,你要給我駕車”。周文王一聽:“可以,我給你駕車”。他就給老先生駕車,拉了800步。他就說,“夠不夠?就給你拉這麼遠了,不再拉了”。老先生說,“可以。那好吧,我輔佐你800年”。周文王說:“那我就繼續再拉”。“不行,天意如此。”那個老先生就是姜子牙。

  這個故事真假難辨,但是一直在流傳。就是說得非常形象,這還是能夠起作用的。這些形象是怎麼樣形成的?這跟人的心有關。因為我們人都是在這些形象當中生活的。比如說,我們到外邊去買東西,店鋪裡面有各種品種的東西,家電、食品、建築材料等,都非常得多。我們怎麼知道價格是合理的?當然過去會說“貨比三家”。貨比三家,是綜合來考慮,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然後來折中,這是一個解決的辦法。有時候我們判斷,這個人說話沒有譜,不能相信,就換到第二家去買。這可能是我們對他的一個感覺,這個感覺是我們此時此刻內心產生的一個行相。“這個人的說話、舉止、談吐不怎麼可靠,東西可能有冒牌,價格可能不合理”。也可能碰到另一個人說:“我這個店就開在這裡,你買回去有假,第二天可以來找我,如果貴了,可以拿來退貨”,那你可能就會相信。但東西買回去之後,你怎麼知道這個東西好不好、貴不貴,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是相信說,這個人天天在這裡買貨,他這個店不會關門。也就是他講的這幾句話之後,你就信以為真。這個就是你內心形成的一個行相。

  人活在世上,往往是不容易建立信心,需要別人給一些我們需要聽的話以後,信心才會找到一個產生的理由。也就是這個人說了幾句話以後,你就會感覺內心比較安穩、比較安詳,不會吃虧。如果他說:“你今天要買就買,不買明天我就不在了”,那你可能就不敢買,明天找不到這個人了,就麻煩。所以實際上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好不好、貴不貴,因為你是無所知的,只有通過人的說話來判斷。但這些話他也有可能說“我天天在這裡”,但今天東西賣給你明天就找不到了,這也都有可能。

  又比如在冬天,很冷。過去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刮風,非常寒冷。我們就做好保暖的工作,屋子裡也好,一個人也好。雖然現在見行堂、雲水堂暖氣都很足,但出門一樣很冷。整個氣候的變化是一種規律,你讓它不冷那不可能,春夏秋冬,天氣的無常變化、循環。到冬天的時候,樹葉都掉了,樹枝都枯了,這是外在事物的一個現象,這些現象都是說明現在是冬天的時候,等春天的時候又開始發芽,夏天又開始非常得茂盛,一年四季都不一樣,這些都是自然界的規律。有春夏秋冬,有生住異滅。

  人的內心的心相、行相,也是如此的,也是有春夏秋冬的。冬天的時候我們要穿毛衣、要穿棉衣,到夏天的時候你就不敢穿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就只能穿單衣了,汗衫、長卦,只能穿一件、兩件衣服,到冬天就要穿很多。我們會認為冬天的時候應該要多穿、夏天的時候要少穿。如果到冬天的時候,可能有極個別的人,不怕冷,也可以穿單衣,到夏天的時候也有穿毛衣,穿棉衣的也有可能。那人就會覺得,這個人很奇怪,或者這個人有功夫。你在冬天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穿單衣,就說這個人有功夫;夏天的時候看到一個人穿棉衣,你就覺得這個人有毛病。這個就是從事物的形象來判斷,實際上,冬天穿單衣和夏天穿棉衣,都是同樣的一個功夫。以前我都有見過,到夏天的時候熱得不得了,他能夠穿棉衣,不流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產生矛盾、煩惱、沖突的一個原因,都是自己內心的行相的概念的沖突,你自己認為說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那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造成的一個沖突和矛盾。你今天心裡的行相和過去的行相的概念不一樣,自己不能調和,自己的內心的概念和內心此時此刻的行相,與別人的,你看到的在內心產生的行相不能統一。本來大家非常的和氣,你會想“他今天沒跟我說話”,內心就會產生“他對我是不是有什麼看法”。就是這樣一種行相,會以此時此刻自己內心感覺的狀態的這種行相去看待對方,反而會把對方搞得莫名其妙的。

  所以,怎樣來認識當下、此時此刻自己內心的這些狀態,以及這些狀態是怎麼產生的,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原因在哪裡,然後怎麼去調整,怎麼去把握,怎麼來建立這些正確的行相、三寶的行相、師法友的行相。如果我們內在沒有這種願心,所有善法都會零散,零散的就等於散亂,沒辦法貫穿起來。所以,出家修行學佛,願心就很重要,它能夠統攝一切善法。只要有這種大願,才能夠讓外在各種各樣的善緣得到積聚。這個願心就是我們此時此刻、長期以來都是要保持的,我們有這種願心之後,內在的行相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天天要發願,為什麼要發這個願呢,就是發過後會忘記掉。若沒有刻意去發這個大願,沒有去刻意皈依,我們是建立不起來的,這是很難很難的。就非常容易說,要去買白菜,要去買豆腐,“這個老先生天天在這裡賣,不會騙人的”,這是我們人的頭腦就是這麼容易、這麼簡單。說時間到了來吃飯,吃完以後8點鐘來上課,9點就去干活,這樣子就是最好。不知道我們上課是為了什麼,做事是為了什麼。我去買菜是為了什麼,去買豆腐是為了什麼,我們去買白菜、買豆腐,不是說便宜就行,這些都是要吃的,衛生不衛生,我吃了以後干嗎?這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很簡單的說,我不要上當受騙就可以了。這個就是有意義,做事的一種意義,生活的一個意義、生存的一個意義,工作的一個意義和目的,你只有把這個搞清楚,時時刻刻放在心裡,那我們人才會有動力。如果沒有這種願心,我們內心所形成的相就會層出不窮,而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來面對、來停止。這些行相就如演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又一幕的,行相不斷從內心裡面湧現,人的煩惱,又讓它壯大。所以這要我們的內心要靜下來、沉靜下來,對我們內心形成的相和這些外在的相,以及此時此刻我們當下的念知力、覺察力、觀照力,以及抉擇能力的培養形成都是很重要的。智慧就是要去抉擇,抉擇就是我們要去判斷,判斷是很重要的。學佛學久了,很多人對很多的答案都是模稜兩可的,就是你可以這麼理解,也可以那麼理解,可以這麼做,也可以那麼做。那是不對的,那是一種模糊的表象,或者是一種滑頭的表象,就變成沒有智慧了,沒有善惡,這是不對的。事物肯定有在現有的時空因緣下、在現有的狀態下怎麼做才是標准的、怎麼做才是好的。那麼你不知道怎麼做是好的、怎麼做是標准的,那有可能是我們不知道,還有一個可能是說我們不願意去表達、不願意去分享自己知道的這些東西、這些內容給別人,我們自已也不願意虛心在別人的身上去學到自己所不具足的知識、能力和智慧。這些都是此時此刻我們內心的一些形成的相的作用,所以要很好的認識我們內心的這些行相。

 

 

上一篇:楊曾文教授:吸收先進科技,促進佛教適應時代發展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論中國佛教的曲折發展及其現代意義——以儒佛道三教關系為視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