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樓宇烈教授:正確認識佛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確認識佛教
  [作者:樓宇烈]
  今天是禅學社的同學要我來給大家做個講座,我想給大家講講怎樣正確認識佛教的問題。社會上對佛教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對佛教的誤解,如果我們不能消除這些誤解的話,就妨礙我們去正確地認識佛教。
  存在著那些誤解呢?我想主要有這些:一些人可能認為佛教是一種迷信,是那些愚夫愚婦的宗教。一些人可能認為佛教是一種有神教,它是拜神的,依靠佛、菩薩宋拯救自己的。也有一些人可能認為佛教是一種命定論,因為佛教講因果報應,你前世造什麼樣的業,今世就要受什麼樣的果報,因而是一種命定論。也有的人可能認為佛教是一種消極的、出世的、逃避社會責任的宗教,因為佛教講看破紅塵嘛。這是一般人對佛教的看法,而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雖然信了佛教,但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信佛教,究竟信了什麼東西,對此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人認為信佛教就是為了求得個人的解脫。也有的人認為,信佛教是為了求得來生的福報,因為我前世造了很多業,所以今世受這麼多苦,那麼我今世信佛教,來世就可以有福報。也有的人信佛教是為了求神來保佑自己,這個不是求來世的福報,而是求現世的福報,我們看到有很多人到寺廟去許願,求菩薩保佑自己,等到將來自己事業上、人生上有了成就再來還願。甚至還有的人認為信佛教就是為了求得一種神通。我上面列的這些對佛教和信佛教的一些想法都是不能正確的認識佛教而產生的一些誤解。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佛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宗教,它的基本教義是什麼,它的這種教義對於我們當今的個人的生命安置,對於當代的社會和諧有什麼借鑒意義?
  佛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宗教呢?總體上說,我可以用這些話來概括:佛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又是對現代社會、人生大有補益的宗教;佛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宗教;是關注現實生活的宗教;是主張依靠自力解脫的宗教,也就是說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來自我超越的這樣的一種宗教;佛教是一種慈悲的宗教,它是講究自度度人的,它也是一種提倡治心的宗教。
  現在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別是想了解禅宗,對於禅宗大家常常覺得把握不定,因為對於禅宗的許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說什麼東西,也不知道禅宗怎麼樣來修證,怎麼樣才能了脫生死,怎麼樣才能明心見性。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來自於將禅看成是和我們現實世界不一樣的、很神秘的、彼岸的一種境界。然而其實禅並不是彼岸世界的東西,禅就在我們中間,禅並不是很神秘的東西,禅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言論、行為、思想。禅也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並不要求我們離開現實生活去尋找一個歸宿。在這裡我告訴大家,學禅就是要從你的本分事做起。有人悶學禅有沒有一個次第、一個道路可循?有。就是三句話。第一句就是“做本分事”,做好你現在應做的事。剛才我們看到圖片上禅學社的同學去參觀河北趙縣柏林寺,柏林寺是唐代的一位叫做趙州禅師的道場。做本分事就是趙州和尚在接引學人時講的一句話。他的弟子不明白什麼叫“做本分事”,他就解釋說:“樹搖鳥散,魚驚水渾”,樹一搖動,鳥就飛散了,水裡的魚一驚動,水就渾了,這是很普通的事情。學禅也是很普通的事情,你現在在干什麼,那你就繼續干什麼。有人聽了不解,會問“那你還修什麼呢,既然你已經這樣了那你要修什麼呢?”但這正是佛教所講的“無修之修”,這個其實比你要想通過學一個什麼方法去修是更難的。因為就一般人來講,他們都是不太安於自己的現狀的,總是手裡做著一件事,心裡想著另一件事,而且總覺得我手裡做的這件事是委屈了我這個人,而我心裡想的那件事才是真正適合我做的事。所以說要能夠做好你手下的本分事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而禅正是要在這個地方考驗你,鍛煉你。我們常常講事情要從腳下開始,你怎樣才能使得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脫離你現在所做的事,這只能成為一個空想。禅不是一個空想,它是很具體的,就在你的面前。你要是能真正做到這第一步,你也就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了,你也就開始認識到禅的真谛了。禅不是要讓我們離開現實世界去幻想一個什麼樣的境界,而是就在現實生活中讓你去體認你的自我。學人們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你有什麼辦法幫我解決種種煩惱啊?幫我解脫掉綁在我身上的種種繩索啊?”很多禅宗祖師們在回答他們的時候,就會反問“誰綁住你了?”沒有人綁住你,是你自己綁住你自己的,我們有句話叫“自尋煩惱”。你自己有了分別心,自己討厭這個現實生活環境,討厭這麼多的包袱,就想跳出這個現實生活環境去找一個清淨的地方躲起來,可是有這樣一個清淨的地方嗎?沒有!看起來你是跳出這個環境了,可實際上你是放下這個包袱又去背上另一個包袱,逃出這個牢籠又去鑽進另一個牢籠。所以禅宗是非常強調當下就覺悟到你的本性、本心是沒有煩惱的,只是你自己把煩惱加在自己身上,所以禅宗的第一個宗旨就是“自性本來清淨、原無煩惱”,你要離開現實的世界去尋找一個清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煩惱,因為你找不到。所以我們要從當下的本分事做起,這是第一步。
  我送給大家的第二句話是“持平常心”。這句話和前一句話是相通的,但是它對你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因為雖然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還能做到對你所做的事沒有什麼計較呢?你是否在意別人對你所做的事的贊揚或批評,是否會因為別人說風涼話心裡就不高興,別人說了好話就心裡很舒服呢?做好本分事不等於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該做什麼做什麼,不動心,不起念。禅宗公案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一個禅師“你平時修煉不修煉啊”,他說當然修煉了,又問“你怎麼修煉啊?”他說我是“饑來吃飯,困來睡覺”。別人就納悶,說你這也叫“修”嗎?他說當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百般的思慮啊,睡的時候不好好睡,千般計較啊。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吃飯睡覺,可是有很多人就是要想東想西,吃到好的心裡就高興,吃到差的,心裡就埋怨。對於這些事你能不能不計較任何的好壞呢,用佛教裡的話講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風吹不動”。哪“八風”呢?利、衰、毀、譽、譏、稱、苦、樂。“利”就是利益,“衰”就是衰落,“毀”“譏”就是毀謗你、譏諷你,“譽”“稱”就是贊揚你。你做任何事情,在這八種情況下都能不動心,那是需要很高的修養的。有時盡管你嘴上會說“這些事我都看穿了,根本就不在乎”,可是我想當別人說你幾句風涼話的時候,你可能心裡就不太好受。別人要是吹捧你幾句,你雖然表面上說“哪裡哪裡”,可是心裡面可能在暗暗自喜。這也是人之常情,要想能克服這一點,必須禅修達到相當的境界才行。我常常講一個故事,宋代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對禅學有很深的造詣,他跟佛印禅師關系相當好,平時經常來往,他們一個住在江南,一個住在江北,有一次蘇東坡坐船過江去看望佛印,恰好碰到佛印不在寺廟裡,他就一個人在寺廟裡轉悠,看到大雄寶殿裡的佛像十分莊嚴,他就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寫完自己覺得很得意,就交給小和尚,說等你師父回來交給你師父看,然後他就走了。佛印回來看到這首詩,就提起筆來在上面題了兩個字:“放屁!”就讓這個小和尚給蘇東坡送回去。蘇東坡一看很納悶,心裡很不以為然,心想我寫那麼好的詩,居然給我的評價就是“放屁”兩個字。所以他就馬上坐船去找佛印禅師,要跟他辯辯理。見了佛印禅師,佛印就跟他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我這麼一屁怎麼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所以你們看,蘇東坡的佛學修養還是相當高的,對佛學的義理理解得也相當透徹,可是碰到這樣具體的事,他就不能用一個平常心去對待。大乘佛教講“六度”,即從此岸世界度到彼岸世界的六種修煉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個第三渡講的忍辱,我們常常將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別人打你、罵你都能忍住,或者甚至像基督教裡講的那樣,別人打你左臉,你要把右臉也送上去。其實佛教裡講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還要能忍住人家的吹捧。“八風”裡不僅有毀、譏,還有稱、譽,對於別人的毀、譏,你可能忍住了,對於別人的稱、譽你能不能也不為所動?而要做到這一點是相當困難的。
  第三步就是“成自在人”。所謂“自在”,就是自由自在。我們沒有任何煩惱的束縛了,那不就是自由自在了嗎?做“自在人”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佛教裡描寫的佛、菩薩他們所追求的就是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心經》的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怎樣才能成自在人呢?什麼是大自在境界?禅宗裡也有描寫,就是“終日吃飯未曾嚼著一粒米,整日行走未曾踏著一片地。”這句話在一般的思維方式下是不好理解的,而佛教通過這個要說的是,你不要被這些外在的相狀所牽動,你雖然整天在吃飯,走路,但不會被米、路這些外境所干擾,而你又始終沒有離開這個外境。修禅並不是要你躲到什麼深山老林裡去,什麼東西都見不著,好象這樣就不會被外境干擾了。其實就算到了深山老林裡面,要是你的心不淨的話,你產生的種種妄想念頭可能比你在這熱鬧的地方更多。禅宗講你心淨了,才能佛土淨,心不淨到哪都躲不掉。所以在這個花花世界裡,如果你能做到對境不起心、不起念、不著相,那你就自在了。(待續)
  (注:本文據作者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大學禅學社的講演錄音整理成文)
 

上一篇:淨界法師:我們一路念佛就好,為什麼要修觀?
下一篇:淨界法師:你要生起三種信心,方能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