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的佛教
對佛教的研究,美國晚於英法德等國,但後來居上,現在影響最大,成果最多,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主要群體。美國人對南傳佛教的接觸,可以說很早。1873年斯裡蘭卡舉行佛教和基督教大辨論,就已經在報紙上刊出,第一名美國佛教徒奧爾科特就是受到這次影響,到斯裡蘭卡考察,最後皈依了佛教。1894年保羅·卡羅斯在美國出版的《佛陀的福音》一書,選用的材料就是來自上座部佛教。1893年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會議,會上斯裡蘭卡僧人達磨波羅作了演說,呼吁人們對佛教的重視,佛教漸漸為人所知。1895年一群關心宗教的人在紐約成立了靈智會,佛教的輪回業報和涅槃的學說已被人介紹出來,但影響不大。不久摩诃菩提會美國分會成立。出版南傳佛教著名論書《清淨道論》,表明南傳佛教已經在學術界產生了影響。此時由哈佛大學瓦倫為首,朗曼、克拉克、印格思等人參加,編纂了《哈佛東方叢書》,譯介了多部佛教著述。朗曼的老師是惠特尼,曾經編寫了《梵語語法》,對學習和研究梵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朗曼主攻印度文學與梵文,受聘為哈佛大學教授,編纂了《梵文讀本》。1890年朗曼被任命為美國文獻協會主席,同時又是外國學術委員會委員,他極力關心叢書的出版,所出版的《佛教翻譯》、《法句經注釋》和《經集》被認為是最好的譯本,他本人也被譽為是"美國的麥克斯·謬勒",但他的學術觀點卻受到了人們的批評,因為他站在"西方中心論"的角度來看待東方的宗教和文化,帶有偏見,這是不可取的。《哈佛東方叢書》的出版,標志了美國的東方學界與歐洲的學術界並駕齊驅,為現代美國在東方學領域居於領先的地位打下了基礎。亨利.克拉克.瓦倫(HenryClarkeWarren)1854年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童年時因從馬車上摔下而終身殘廢。長大後曾致力於柏拉圖和康德哲學的研究,後來又對佛教哲學有興趣,精通佛典,從事比較研究。一生將其大部財產捐給了巴利聖典會,資助出版事業。1899年1月3日去世。耶魯大學的埃傑頓編輯了《佛教混合梵語:文法與辭典》,哈特編寫了《梵語速成學習法》。史達爾對佛教因明學,蘭卡斯特對耆那教、印度佛教、中國佛教都有精到的研究,近年來又致於電子版大藏經的錄入。A·K·納拉因曾任聯合國世界佛教研究會秘書長,與世界佛教學者相熟,重點是研究中亞絲綢之路的佛教,曾經培養了數名華人博士。玲木大拙則在美國發表了多篇禅宗與禅學的文章,產生了重大的影響。50-60年代,禅宗研究在世界風靡一時,滲透到哲學、文藝、音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各個研究領域。在這方面影響較大的是亞米斯的《禅與美國思想》(1962)、杜姆林的《現代世界佛教》(1960)、卡普洛的《禅門三柱》、福洛姆的《心理分析與佛教禅學》和《愛的藝術》、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禅》(1963)等。美國的禅宗披上了新大陸的形式,有所謂的頹廢禅、雜燴禅、方禅和禅外禅等,此外,為了配合美國對東南亞的侵略,學術界還大力開展了對中國和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佛教現狀調查研究工作。普林斯頓大學組織出版了一套專門研究東南亞、南亞諸國與宗教關系的叢書。哈佛大學世界研究中心威爾奇發表了三部關於中國佛教的著作:《1900年至1950年中國佛教的實踐》(1967)、《中國佛教的復興》(1968)、《毛澤東統治下的佛教》(1972)。此外還發表了《對中國佛教的重新解釋》、《文化大革命以來的佛教》等文。卡胡帕卡納和賴特等人對大乘佛教的研究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特別是在中觀學和中國佛教史上的表現。日裔學者北川是美國宗教學界的知名人士,他對佛教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發表過《佛教與僧伽》、《今日台灣佛教》等。50年代以後,在美國的華裔學者表現突出,陳觀勝、巴宙等人。由於他們對祖國傳統宗教文化有深深地了解,又懂得西方的文化,在推進中西宗教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貢獻,受到了人們的尊敬,有些人已經跻身於世界一流學者的行列。陳觀勝的佛教史有名著作是《佛教的中國轉化》(TheChineseTransformationofBuddhism)。巴宙曾經留學斯裡蘭卡,到美國後對南北兩傳佛教作了比較研究。曾將南傳的經典《彌蘭陀王問經》校訂後譯成中文出版。
此外,在美國有很多華人佛教徒,他們對學術研究也傾其全力。1970年沈家祯創"世界宗教研究院",其圖書館被認為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之一。越2年建"菩提精捨",該組織主要為研究佛學的人提供方便,具有學術性。1975年台灣名僧聖嚴法師在紐約建立了"中華佛教文化館",下設"三學研究院"和"禅中心",發行《禅道通訊》和《禅雜志》刊物。淨海和永惺法師在休士敦建"德州佛教會",講授佛學。在美國學術界也出現了一批專治中國佛教的學者,漢傳佛教成為美國佛教的一支重要力量。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人洛克維爾兩次到西藏探險,回國後寫作了《喇嘛之國》、(1891)《西藏》(1891)、《釋迦牟尼傳》(1907)、《拉薩的達賴喇嘛及其與清朝的關系》(1910)等書。繼之有尼達姆編輯的《耶魯大學所藏的西藏文資料》(1960)、《西藏文物》(1960)等。霍浦金斯的《西藏佛教實踐與理論》。韋曼是治藏傳佛教最有成就之人。他撰寫的重要作品有《佛教的創始與怛特羅傳統》(1962)、《佛教怛特羅中的女性活力的象征主義》(1962)、《佛教與佛教混合梵語中的梵語》(1965)、《克珠傑的佛教怛特羅原理》(1968)、《佛教怛特羅的早期歷史文獻》(1968)、《佛教中觀派的貢獻》(1969)、《佛教怛特羅:對印度--西藏密教的解釋》(1973)、《教義之爭與桑耶寺的辯論》和《密教》等。魯埃格的《關於西藏和佛教研究的一個新貢獻》(1962)、《覺囊派:佛教本體論者的一派(1963)》、《關於印度和西藏佛教與"宗教基質"的報告》(1964)、《布頓法師傳》(1966)、《關於西藏和蒙古宗教的最新研究》(1975)。埃克沃爾的《西藏的宗教習俗》(1964)、《西藏佛教的實踐與典禮》。1958年蒙古僧人旺格格西在新澤西建立的第一座藏傳佛寺。旺格曾在拉薩取得過格西的學位,1955年抵美,以講授蒙、藏文為生。寺院建立後不久,吸收了幾位從印度來的喇嘛,香火逐漸興旺。到70年代初,又新建美國佛學研究所,1973年翻譯出版了迦當派和格魯派的教義集成。旺格主要承繼格魯派學說,所以有人稱他為美國格魯派的開山祖師。寧瑪坐禅中心是土爾庫於1969年在加州貝克萊分校建立的一個寧瑪派佛教的組織。土爾庫熟悉密法,精研教義,吸引了一些人,又陸續開辦了寧瑪佛學院、佛法出版社、寧瑪鄉下中心、甘珠爾與丹珠爾印經計劃等組織,介紹了西藏的傳統佛教文化。在美國凡是與東方語言文化相聯系的大學和研究所,都與佛教的研究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像哈佛大學宗教系、耶魯大學遠東系、夏威夷大學哲學系、威斯康星大學南亞系、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系、華盛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等都有研究佛教的學者。著名學術刊物有《世界佛教研究會會刊》、《東西方哲學》、《中西部佛法》、《宗教》、《美國東方學會會刊》、《美國人類學者》、《金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