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慧法師:第三屆禅七開示 佛法住持世間的因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屆禅七開示: 佛法住持世間的因緣
  (2005年12月04日)
  各位大德:
  佛法住持在世間,有多種多樣的因緣。佛法有幾種稱呼,從知識的層面叫佛學;從真理的層面叫做佛法;從一個教團實體來說稱做佛教。我們一般地稱佛教的比較多。佛教,顧名思意就是佛陀的教法。佛陀的教法包括兩重含意,一個就是佛陀教法本身,然後就是佛陀教法所教化的對像,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佛教。
  佛教不是一個虛的,它是一個實體。佛教和一般宗教,從教團組織的情況來說是一致的。佛教有信仰意識,有儀軌,有修行體驗,有清規戒律和僧團組織,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佛教組織或教團,具備成為一種宗教的基本要素。
  佛教住持在世間,只有它的思想意識能夠真正的引導人,真正的給人以利益,它才能夠長久地影響一代一代的人。如果信仰意識沒有力量,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那麼它就會慢慢地萎縮,甚至於消亡。從佛教的整體來講,它沒有出現這樣的現像,但從佛教的個別地區和派系來說,這種現像在歷史上有過。在佛教歷史上有許多宗派,都是昙花一現,不能長久地發展下來。
  現在雖然說佛教有八大宗派,可實際上被人們接受的最多、信仰最多的也只有三大派,所謂禅、密、淨。從這一點來看,佛法如何適應大眾的需要,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能夠適應大眾的需要,它就能生存,能發展。大眾為什麼需要佛法?大眾有困惑,大眾思想上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迷惑,有煩惱,有痛苦,所以需要佛教幫助解決。大眾有需要,佛教也有這個能力,能夠解決眾生的痛苦,具備了這兩方面的條件,是不是佛教就能弘揚呢?不一定,這還需要許多的條件,需要具備諸多地因緣。
  在一個現實社會中,政治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排除不了的,都要來無條件的接受。比如說法律對每個人的約束,這是人們能夠共同生活的一種保障,每個人都不能違犯法律,違犯了法律愛貓撲.愛生活生存。生活秩序打亂了,社會秩序打亂了,所以人們只有“聽招呼,守范規”,每個人都這樣做,社會生活才能夠有秩序的進行。
  我們信仰佛教也要受法律的約束,如果我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也會亂套。因為你想怎麼樣,別人還不想怎麼樣!怎麼辦呢?大家必需有一個互相的涼解,互相的來接納,信教的要接納不信教的,不信教的也要接納信教的,這樣在一定的法律規定范圍內,彼此相互尊重,這就需要有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規。
  有了這些夠不夠呢?還不夠。如果沒有人來護持,沒有護法行不行呢?不行。從佛陀時代一直到現在,“護法”是佛教能夠存在、能夠弘揚、能夠發展的重要的條件之一。在某種情況下,在某一個時候,甚至於有沒有護法就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四祖寺這個地方荒廢了多少年,當地政府請到本老來修復四祖寺,如果說本老手下沒有一愛貓撲.愛生活,這件事也就辦不成。正因為本老有道德、有感召力,所以他老人家承擔了修復祖庭的使命,幾年的時間就把四祖寺修復得如此的宏偉莊嚴。可見“護法”的力量,對於佛教的弘揚作用非常大。
  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寺院,一切條件都具備了,如果沒有護法,也就僅僅能維持現狀而已。要想進一步的來發展四祖寺,來弘揚佛法,使四祖寺能真正起點作用,那還要靠護法。當然有沒有人護法,有沒有法可護,這又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有錢的人很多,拿得出三五千,三五萬,三五十萬,三五百萬,三五千萬的人很多。是不是就可隨便拿出來呢?不會。因為每一位護法居士他要護持一個道場,首先看這個地方值不值得護持。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這個地方即使可以護持,值得護持,也要看有沒有人。住在這裡的人,從護法居士的角度來看,他信不信得過?他信不過,口碑不好,要成就這個寺院的一切事業也很困難。所以說佛教的弘揚,要有諸多的條件。
  今天來到四祖寺的楊勳居士,在佛教界來說,大家都很熟悉,都很了解。他不是護持某一個寺院,他是在護持整個的佛法。像他們一家這樣地來護持佛法,在當今這些有錢的護法居士裡面,照我的孤陋寡聞所知,也只僅此一家而已,沒有第二家。其他的護法居士有,比他們更有錢的人也有。完完全全樹立一個“我們是在為釋迦牟尼佛打工”這樣觀念的人太少。
  一般有錢的人,他的消費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吃喝玩樂。楊氏弟兄都是吃素。一吃素,肉不吃了,不吃肉了也就不喝了,既然不吃肉、不喝酒,玩樂的事就根本不會有。吃喝玩樂沒有了,他的這些錢用在什麼地方?一般地來說就是用來做好事。像楊家他們有錢就拿來做佛教事業,修寺院、修佛像、辦佛教教育、做佛教的文化事業、做佛教的慈善事業。可以說他們是全身心地投入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事業。
  他今天在我們這裡的一個簡短的講話,非常的樸實,非常地實在。他們一家的起家有什麼東西啊?什麼東西都沒有。他們一身落泊,走到香港去,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終於成功了,勝利了。這也是我們做人的一個榜樣,是我們年青人的一個榜樣。
  一個人事業要成功,道業要成功,不經大死一番,再大活過來成不了功。楊氏兄弟是在大死一番才大活過來。所以他們的成功,就是毅力的成功,就是自己勤奮努力的成功。特別是他的哥哥楊钊,那不僅是一個做生意的人,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且還是一個非常非常有思想的人。他們一家應該說在他們做事業之前,都沒有機會受高等教育,最多也就是高中,有的初中。最後能夠在事業成功的同時也成功了自己的學問知識,這確實不容易。
  所以每個人都要在艱難困苦中來磨練自己的意志,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然後再經過艱苦的努力才有機會成就。古今中外成功的人,莫不如此。修行也是一種成功不成功的問題,能夠開悟了,能夠得解脫了,修行就成功了。我們當和尚的人,也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舉目一看,成功的很少,不成功的居多。這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和每個人的志向努力分不開。所以不管是做世法還是學習佛法,是為僧還是為俗,認准一個方向,不怕困難努力去實踐,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定會成功。黃檗禅師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之所以那麼香,香得那麼好,香得那樣的吸引人,那是在寒風凜冽中經受了考驗,所以它才能夠有撲鼻的芬芳。我們人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夠有所成功,有所成就,世法佛法都是一樣。
 

上一篇:呂澄居士:觀行與轉依
下一篇:呂澄居士:福州版藏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